世青赛四名冠军:青春风暴 突破自我

2022-12-09 09:29麦延
羽毛球 2022年12期
关键词:团体赛金牌冠军

麦延

中国队在本届世青赛收获三枚双打金牌,诞生了四名冠军球员,更有两人因此成为双冠王。四人分享三金,当中既有兼项的担忧、孤军奋战的压力,更有共同担当和双丰收的喜悦。

朱一珺:两枚金牌,两种心态 

我们男双组的几位队员今年都没到18岁,都还没到青年赛最成熟的阶段。虽然自己有一定的能力,但还是缺少经验,所以出发前一直给自己做心理调整,告诉自己要用平常心对待旅途和比赛中遇到的一切情况。

作为唯一兼项的男队员,我打男双和混双的心态其实是很不一样的。对男双,我们完全抱着冲击的心态,从来没有过这块金牌一定会是我的的感觉;对于混双,因为搭档刘圣书在女球员里能力极其突出,所以总会有一种我们可以拿到金牌的感觉,压力因此会比较大。

从团体赛到单项赛,我几乎每天都兼项作战,后来有统计我一共打了21场比赛。说实话,我身体上没有特别大的反应,一直没有特别累的感觉,主要是对最后的胜利非常渴望。很想感谢两位搭档的帮助和照顾,徐化雨会在我一早去混双比赛时,将温暖的午餐盒饭带来球馆给我;刘圣书和我都是兼项晋级,我们都很有压力,我们就约着每天早上去海边散步,将一天的压力对着大海抒发出来。

混双比赛让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16进8那一场,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团体赛时打过的同一对印尼组合,我们完成得不错。但到了半决赛和决赛,因为是内战,大家太熟悉我们了,我自己多少有点想赢怕输的想法。赢下混双金牌后,我也是压抑着高兴的心情,直到男双2分险胜的那一刻,一切才都释放出来了。

那一刻,王导和邱导都哭了,我在候场领奖的时候也忍不住红了眼眶。备战的时候,我经常达不到邱导的要求,包括前两站比赛也没打好,邱导一直逼我把自己的潜能释放出来。

今年是我参加的第一届世青赛,一切都是冲击;而明年我就会成为双项卫冕冠军,一定会有更多人研究我,压力一定会更大。我一定要用更多努力配得上这份荣誉,继续冲击更多冠军。

表现不俗的刘圣书(右)拿到女双、混双冠军

刘圣书:不负众望,共同成长

参加这一届比赛的我是极其矛盾的,一方面我能力比较突出,又是一队的成员,所以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我一定会拿到冠军;另一方面,我也仅仅是一名新人,国际比赛经验还比国青队的队友们少两站。

单项赛时,女双打到16强后就剩我们这一对了,外战的压力比较大。之后特别是半决赛和日本组合打,真的是很艰难地顶过来的。决赛对阵的印尼组合比我们的经验多一点,很会卡节奏,但是我们在年中的时候刚好看过她们和大姐姐们的比赛,很巧地留意和准备到了。

混双这边,打进四强后也是压力很大。大家说的都是“你们应该没问题”,这就等于暗暗地把我们推上了高位。两场内战,队友都冲得很凶,他们太熟悉和适应朱一珺的球路了,杀球这么凶猛的他在内战的时候连女生都不会怕他。当时我就跟他说,如果你觉得手紧,发球发不过去,那我们就打一会儿双打,你站前面发,我站后面。不过,朱一珺当时也很男人,让我相信他!我们两个确实压力都很大,两个有能力但都很怕打不好的人就每天约上去海边吹吹风、散散心,每天调整心态,让自己做好过程。

其实,我也会着急,也有不稳定的时候,所以能拿到两枚金牌,也需要两位搭档的给力。特别是朱一珺,他明年还要打世青赛,明年他一定會遇到更大的困难,所以我希望在这段经历中我能给他帮助和提升到一些东西。很早我就很实诚地跟他讲过:朱一珺,你一定不要有指望我帮你分担什么的想法,你要想的是,我出问题时你该怎么办,混双还是要男球员站出来做主导的。这一次,我真正感觉到了他的成长。从德国赛开始,他好像换了一个人。那时我们领先很多时,我会故意出现一两个问题,看他能怎么处理。到了世青赛,他真的会站出来,鼓励我大胆打,他可以为我垫底,这是我很欣慰和感动的。

终于,压力巨大的世青赛结束了,用两枚金牌祝自己青年赛毕业快乐!

徐化雨与搭档斩获四站男双金牌

徐化雨:包揽四站冠军很梦幻

其实,在国内备战的时候,田导(田秉毅)和陆导(陆亨文)都有提过我可以多尝试和朱一珺配合一下,可以为团体赛和单项赛提供更多选择和可能性。经过斯洛文尼亚和比利时两站比赛,我感觉自己的表现还不错,教练亦最终安排了我们这对组合参加单项赛。

团体赛对阵印尼队时,我们落败了,这对我们是很大的打击。团体赛输球真的会留下很大的阴影,但教练帮助我们及时调整心态,正视我们打得好的地方和存在问题,我们才没有因此丢掉信心。单项赛决赛再次和对方交手时,也没再惧怕他们。

决赛上场前,我真的很紧张,就算我当时“一无所有”,但这么大的决赛舞台真的是第一次上,我这个“小白”真的有点抖。不过,开局一两个球之后,我就彻底投入进去了,直到胜利那一刻才又把紧张的自己释放出来。

这一趟旅程体会到了出国比赛一次有多不容易。这是我的第一次出国,很多生活上的细节都处理得不是很好,比如气候、食物,幸好王导为我们争取到提前一个月出去比赛适应。第一次打国外选手,我对很多球员的体型、样貌真的没有概念,脸盲的我有时甚至找不到自己想针对的人。

出发前,我曾经偷偷设想过,四站比赛我可能最好的情况是拿两站冠军,但没想到我先和陈奕江在斯洛文尼亚和比利时两站比赛中夺冠,再和朱一珺拿了德国站和世青赛金牌,竟然把四站比赛的冠军全部拿了!真的太不可思议了,感觉很梦幻。看着五星红旗升在最上方,感谢自己的努力,感谢搭档,感谢教练、队友以及所有帮助过我们、支持我们的人。

王汀戈(左)在比赛中实现自我小突破

王汀戈:金牌教会我勇敢

出发前,我们都以冠军作为目标,但当目标实现时,我觉得不仅仅是完成了任务,更是突破了自我。和刘圣书搭档,压力自然在我这边,包括场上的对手经常会盯着我打,追着我给球,我们在没比赛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之前因为她的签证问题,刘圣书一直到世青赛前一周才跟我们汇合。那一站比赛,能明显感觉我们的出球线路、轮转、分工都不是很默契。到了世青赛,团体赛最后一场排位赛打美国队,我们有些轻敌了,场上就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那场比赛彻底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单项赛上,从16进8打赢那对日本组合开始,我就感觉我们有了很明显的进步。一路上,虽然中国队只有我们一对晋级,压力确实有,但只要下了场,魏导就会跟我们一起准备,强调做好过程,少想其他。这是我第一次跟魏导出去比赛,感觉她比平时训练时的严厉模样多了几分气势,她会一直鼓励我们,大喊让我们相信自己的气势。

半决赛应该是最困难的一场,到决胜局换边我们还9比12落后。那时真的手紧,我还打丢了一个送分球,有那么一瞬间闪过一种“我会不会顶不住了”的想法。但是,刘圣书跟我讲不要再保守了,别留着劲了,就做你自己,后面有我保护你,别怕。这句话让我又有了勇气。每得一分,我、刘圣书、魏导、王导四个人都是一起呐喊,那个齐心破阵的场景现在仍历历在目。

这一趟旅程让我发掘出了自己的潜能。以前,在困难面前我会怀疑自己,觉得自己做不到。但这枚金牌告诉我,只要积极想办法,相信自己,相信同伴,我就一定行!

猜你喜欢
团体赛金牌冠军
迟来的金牌
抢跑“抢”来的冠军
院士给选手出题,身边科学成热点 第32届江苏省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团体赛成功举办
交通运输部部属单位财会知识竞赛团体赛获奖名单
郁闷的冠军
江苏队:20年后再相会
没有冠军的赛跑
有惊无险的金牌
金牌搭档主持养成记
金牌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