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正盛?羽球主播不易

2022-12-09 13:38麦延
羽毛球 2022年12期
关键词:观赛转播弹幕

麦延

任何体育项目要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除了必要的媒体报道,赛事的直播是必不可少的。短短三十年里,随着科技尤其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羽毛球赛事从“口中读”成为了“眼里看”。上世纪90年代,观众如果无法亲临现场观赛,那只能在报纸杂志、电视报道或收音机中获取资讯;随后,电视转播成为主流,直播成为了体育界的时髦词;过去十年,网络转播加入阵营,“版权”二字又成为不同平台间的新风尚。

单是今年,国内获得授权转播世界羽联赛事的就有近十家。不同的平台有着自身不同的特点,而网络转播也因其及时性和互动性,催生了更多比赛主播、解说、主持等相关工作。虽然很多平台都会邀请有专业背景的球员作为解说嘉宾,但在更多场次尤其是重要性没那么高的比赛中,普通的“素人解说”还是占多数。

网络转播带来更方便、更多途径的观赛体验,有更强的互动性和更多的独特性。年末之际,赛事即将落幕,这一期,我们邀请到了几位颇具特点的主播解说员,来聊聊这个新鲜却烫手的话题。

项目三千,羽毛球取其一瓢

筆者作为羽毛球专项记者,工作内容都围绕着羽毛球,在对项目和球员的熟悉和了解程度上有一点小优势。换句话说,就只能说说羽毛球!

跟我不一样的是,大部分解说员都是综合性的。比如鸿昆老师会参与排球、网球、花滑等项目的解说;老姜老师在当主播之前是一名电脑媒体记者;威全老师同时解说篮球、排球、足球,甚至还解说机器人格斗。

在个人印象里,提起“解说”一词,最先联想到的就是充满激情的足球项目。像足球、篮球、排球这些大球项目的发展更早、范围更大,它们亦最先给体育解说这一职业界定了一套标准。不过,羽毛球作为隔网对抗的小球项目,它的特点会为项目的解说风格划定了一些界限,比如说是要更讲求节奏,更注重战术,话术也会更加理性和简洁。

今年才参与羽毛球解说的威全对此深有感触,因为他的其他经历给了他足够的对比。今年年初的亚洲团体锦标赛是威全的羽毛球解说首秀。当时,对他来说最困难的,不是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去了解羽毛球背景知识,也不是对解说节奏的把控,而是对球员的技术和战术即时“翻译”为自己的言辞。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努力后,威全对他熟悉的篮球和新鲜的羽毛球项目有了一个强烈的认知对比:“篮球比赛,我们可能倾向于过程的描述,每个人的名字、传球的方向、动作等我们都会一一描述。但羽毛球不一样,回合里我们一般不会给予那种热闹的感觉,而是多数选择沉默,或者用一两个词来简单形容,其实就是留给观众欣赏。一个死球之后,我们才会总结和评价这个回合。”

不过,篮球解说的烙印在威全的羽毛球解说中还是有所显露的。比如,在回合间的简洁描述中,威全还是会用带有烘托效果的辞藻去反映这个回合内跌宕起伏的氛围。“要有羽毛球的特点,但还是会有一些个人原来的特色,我在寻求着一个平衡点。”威全说。

从评论弹幕区练就本领

评论区是网络直播逃不过的一个重点环节,简单且互动性强,这不仅能拉近主播和球迷的距离,也能给球迷间的讨论提供空间。每个项目都会有理性、专业、文明的观众,也会有个人感情色彩强烈、言辞激烈的观众,稍不控制就会造成评论区的“互掐”、“互骂”。有时候,球员的表现失误、输球,或是评论员的口误、风格不被喜欢等,都会成为被指责甚至谩骂的源头。

要做好解说的工作,还得要在评论区的历练当中练就一身好本领。

在鸿昆看来,羽毛球直播的评论区中还是有很多理性和专业的球迷的,这会给主播本身提供修正和进步的动力。不过,他坦言刚开始解说的时候,情绪确实会受到弹幕的影响,特别是一些纯粹根据个人喜好的无故批评和谩骂,他有时候甚至会怼回去。久而久之,他亦变得有经验了,对一些无理由的弹幕可以做到“选择性失明”。看到批评的弹幕,他也会理智地想想是否真的存在问题,但前提是保持自己的情绪稳定。

“咱中国的羽毛球爱好者既专业又热情,他们追球星,也追装备,很多观众对球员或装备的了解比我们还多,所以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多学多听。”老姜说。老姜本身也是一名资深的羽毛球爱好者,打羽毛球很多年,也形成了一定特点的解说风格,也经历过争议。不过在他看来,业内人士尽管专业,如蔡,也会惹来无理的批评。经历得多了,他也逐渐悟到了不能跟观众过分计较,更需要的是理智审视自己的解说是否得当。

作为最近入门的羽毛球解说,威全头顶新人光环,对弹幕的重视程度自然更高。不过,有其他大球项目解说经验做支撑的他,入门时就能做到不被评论影响太多情绪。如果一定要影响,那就是因正向的评论而感到愉快,更加投入。在他看来,解说是一个服务观众的过程,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就像海底捞也经常被诟病“过度服务”,但亦会有很多人喜欢这种一站式的热情招待。

“我觉得很多人都是容易提出批评,而赞美却相对较少。就是你觉得ok的时候会选择沉默,专心享受;但如果觉得不满意的时候,就更有动力说出来。所以我们心里要暗示自己,喜欢的观众可能只是在沉默。之前说篮球的时候,就遇到过有新人主播因为太在意弹幕而心态崩了,甚至可以改变风格,最后成了四不像。就我个人而言,我接受批评,会主动改进,但也会坚持我富有激情和幽默的风格。”威全说。

赛事直播需要每一方的努力

对比起其他球类,羽毛球项目的转播在国内远远未达到成熟的阶段,但很多平台都在近年做出很多的探索。比如中国羽协今年斥资购买世界羽联巡回赛版权,免费供系统会员收看;优酷体育就在今年世锦赛期间邀请到名将林丹献出解说首秀。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的羽毛球直播一定会有更长足的发展。

谈到羽毛球直播能如何更新和发展时,解说员作为平台的参与者和使用者,很有发言权,特别是在将信息转化为语言的这一环节上。比如说,让转播角度可以更多元化,给观众更多视角的选择。其中,威全老师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那就是对于球速极快、重量十足的杀球,以后能否从类似于鹰眼角度的3D技术模拟该杀球向观众袭来的画面。如果画面质量过关,那会是相当有冲击力的。老姜亦特别提到,这方面的市场管理应该得到加强,版权保护是这个行业目前遇到的比较大的难题。

笔者从2018年全国比赛时客串解说,近年也在不同的平台跟观众分享过不同的羽毛球比赛。基于自己只行走在羽毛球领域,和很多球员相熟、专而不广的特点,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分享故事,陪伴观赛。没有一个主播解说能够符合所有人的观赛口味,“不够专业”这个词出现在我解说时的评论区很多次,但我同样看到过很多次大家的表扬和肯定。

我们了解国羽队员背后的故事和一路的起伏,所以当看到他们因输球或表现不好而被评论区“声讨”时,愤怒的情绪比自己被骂还要反应过激。这时不妨自己调节一下情绪,默默选择给他们发去一句加油,待下次赢回来就是最好的反击。

说起观赛情绪,竞技体育的输赢依然是最为重要的,但同时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观赛究竟是观看比赛回合还是留意比赛结果。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观众有不同的取舍。但解说参与了比赛转播的全过程,对我们来说,过程远远比结果重要。

站在解说员的角度,应该鼓励球员,发掘比赛中每一个精彩的瞬间,而不应过分区分这是中国队的精彩还是对手的神勇。看到比赛过程中精彩的回合,领略羽毛球技战术的魅力,远远比单纯看一个输赢、单纯希望中国队只许胜不许输来得要精彩。在这一点上,解说中国队的比赛会更加“有风险”,因为他们的输赢直接牵动着观众的神经,有时候就会出现国羽球员的输赢直接导致解说当时在评论区的风评。中国队输了比赛,有些观众会矛头直指解说,发泄几句;而有时解说试着点评几句时,又会被维护球员的球迷指责。所以尺度还是最重要的。

在筆者看来,解说在分享比赛的同时,还要试着引导更多观众理性观赛,提升观赛能力。大部分观众的专业知识、对项目、比赛和球员的了解并不深,这是需要解说补充的空白。还要合理引导观众去看到分数和胜负之外的东西,比如看到球员和以前对比是否有进步,判断一场输球是技不如人,还是发挥不佳、状态不好,抑或还有其他原因,等等。

观众朋友抽出时间观赛肯定不是为了受气,看到赢球固然值得高兴,但输球也实在不必动气。对待比赛输赢,无论是解说员还是观众都应理性对待,理性分析,并非所有赢球都值得一味叫好,并非所有输球都一无是处,这是需要我们一起去成长和练就的能力。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羽毛球转播的发展应该给予观众更多的观赛体验和讨论空间,很多想法和观点都无分对错,只是角度问题。既无需过分指责对于输赢重于过程的观点,亦不可一味地偏袒一方球员。但需要记住,一切都要建立在文明和善良的言辞上。

比赛直播既涉及体育产业,也关乎运动员,这是推动羽毛球发展极好的平台。它在进步着,发展着,也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参与进来的所有人,包括平台、解说、观众,都能多一分热情,少一丝消极,多一点鼓励,少一句谩骂。

猜你喜欢
观赛转播弹幕
弹幕
什么是北京冬奥会“云上转播”
同时满足观影、游戏和观赛三大需求 Acer(宏碁)E8615 4K亮彩投影机
HOLLOW COMFORT
“弹幕”防御大师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一大拨弹幕正在向你袭来……
体育赛事网络转播法律保护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从著作权法适用的角度谈对网络实时转播行为的规制
对我国消费者现场观赛影响因素的初探——以全国排球联赛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