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游记充满趣味

2022-12-09 04:16王丽华
初中生学习指导·作文评改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壶口瀑布游记技法

王丽华

【课文精选】

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 ……

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壶口瀑布》)

【技法借鉴】

《壶口瀑布》这篇游记,主体部分记写了作者游览枯水期壶口瀑布的经过,让读者如临其境,真切感受到了“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惊天气势。行文过程中,作者一方面以“河心”为立足点,进行多视角的写景;另一方面灵活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把壶口瀑布的多姿多彩呈现在读者面前。除此之外,还非常自然地插入了一些故事、资料,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给壶口瀑布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比如上述选文中的第一段文字,当读者读到“曾有一头黑猪掉下瀑布,漂上来时浑身的毛一根不剩”这一故事时,都会忍不住发出惊叹,心中充满向往之情。再如第二段文字,作者引用了《元和郡县图志》中的记载,读完这段话后,不少人都会心生疑问:壶口的位置为什么会不断向上游移动?探究的兴趣一下地就被调动了起来。这样的游记,怎能不让人喜爱?

那么,同学们在写游记散文时,如何在写好景色的同时,让文章更有趣味,让读者越读越喜爱呢?

技法一:写民风民俗。游记记写浏览者到某个地方进行旅游参观的经过。我们国家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地方往往会有不同的民风民俗,如果你能在自己的游记作品中,把亲身经历或所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写出来,无疑能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比如你去内蒙古大草原旅游,写一写草原人民是如何待客的,写一写当地的民俗风情,读者阅读时就会兴趣盎然。

技法二:讲传奇故事。旅游过程中,我们所观赏到的一些景物,它的背后往往都有着这样那样的传奇故事。把这些故事写进游记中,自然能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比如“巫山十二峰”就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夏禹治水的年代,瑶池里住着西王母的女儿瑶姬。八月十五这一天,她邀了她身边的十一个姐妹下凡到人间,当她们来到巫山时,只见十二条恶龙兴风作浪,大禹也被洪水圍困其间。瑶姬决定帮助大禹治水,便送给他一本治水天书,不料,瑶姬还没有来得及告诉大禹如何破译这部天书,就与众姐妹一起被捉拿回了瑶池。后来,十二位仙女挣脱神链,重返人间,帮助大禹疏通了峡道,解除了水患。从此,瑶姬爱上了三峡……久而久之,她们便化成了十二座奇秀绝美的峰峦耸立在巫峡两岸。你写《游巫山》这篇作文时,如果能讲上这段神话故事,读者自然很感兴趣。

技法三:引诗文资料。在游记写作过程中,如果能适时引用一些古诗文句子,或者是与景点有关的文史资料,不仅能丰富文章的表达内容,还能增强游记的趣味性。比如你写《故宫游记》这篇作文,在记写游览经过时,就可简要介绍一下故宫的建设历史,以及主要建筑物的特点。再如你写《长城,我来了》这篇游记散文,就可引用一些文献中有关长城的记载,让读者在跟随你的笔触欣赏长城美景的同时,进一步了解长城深厚的历史。当然,无论引用什么资料,一定要准确无误。

技法四:抒心得感受。游记散文以记游写景为主,所以主要采用记叙和描写两种表达方式。不过,如果你在行文过程中,适当地谈一谈心得、抒一抒情感,就能让你的文字充满情趣和理趣。比如选文第二段,作者有感而发,议论了水的至柔至和与奋力抗争,蕴含哲理,引人深思。

最后,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上述增加游记趣味的写作技法,应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进行运用,切忌生搬硬套,更不能长篇大论,喧宾夺主,最终让游记变得四不像。

【仿写佳作】

大纵湖观荷

李 嘉

大纵湖位于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境内,湖面为椭圆形,面积有21平方千米。相传大纵湖原为繁华的东晋城,后来因突然地陷而被水淹没。相传1929年此地大旱,湖底干涸,人们曾发现有许多锅灶、城墙砖、铺地砖、瓷瓦罐、坛子等,还见到了城墙和街道的残迹。

大纵湖碧波荡漾,风景优美,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拥有湿地生态、兴湖晚照、江枫渔火、绿屿隐秀、禅寺钟声、荷影伏波、芦荡惊雁、仙岛琼阁八大景观。现在正是夏天,听同学说湖里的荷花开得正欢。于是我们在爸爸的带领下,开车直奔大纵湖。

到了,终于到了。极目远眺,满满一湖的翠荷扑面而来,我终于明白什么叫“接天莲叶无穷碧”了。

车子在湖边刚一停下,大家就迫不及待跳下车,冲向湖边。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绝美的图画:一片片叶子,高高低低,稀稀疏疏,像亭亭玉立的女子,在风中轻扭着腰姿。在这些千姿百态的叶子当中,不时会现出一朵荷花来,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刚开了一半,有的则完全盛开。你看,那朵粉红的荷花,多像一张美丽的笑脸在左顾右盼、眉目传情。你再看,那朵洁白的荷花,多像一位身着白色霓裳的仙子,在芳草地上翩翩起舞……

我们登上一只小船,船工篙子一点,小船便钻进荷叶当中。我把手伸进湖水中,感到特别的凉爽,一种说不出的舒服由指尖一直传到内心深处。伸手揽过一片荷叶,把脸贴上去,有一种淡淡的气息进入鼻孔,我仿佛觉得自己也成了一片碧绿的荷叶。小船在湖中停了下来,一朵偌大的白荷就在我的眼前盛开着。有生以来,我第一次有机会如此近距离的去欣赏一朵荷花,那种鲜嫩,那种纯洁,那种沁人心脾的清香,令我终生难忘。

抬头远眺,镇湖塔高高耸立。导游说,相传古时候,这个大湖很不安宁,弄得民不聊生。一位仙人路经此处,指点当地人说,大湖下有条修炼的大蟒蛇,不时给百姓带来灾祸,要想安宁,必须在湖东南蛇头七寸处砌一座五层宝塔。大家听了仙人的话后,便找来能工巧匠,日夜建塔,塔建成后,果真灾除。听着这故事,我們都沉浸其中,思绪飞得很远很远……

突然,湖泊深处,飘来一阵优美的歌声,不知是和我们一起慕名而来的游客,还是某个女导游,正在尽情歌唱。王昌龄的那首《采莲曲》不由自主地涌进我的脑海:“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此情此景,不正是诗中的那种美妙的意境吗?

我们的小船继续向湖泊深处游去,在莲叶和荷花间穿行,吮吸着淡淡的荷香,我感到自己就像在一首唐诗中漫游,在一首宋词里流连。

周敦颐在《爱莲说》写道:“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我要说的是,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同爱莲的,其实很多很多,比如我。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面对这样的荷花,谁能不怦然心动?谁又能不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朵圣洁之莲?

想着想着,我的心不知不觉向着荷香更深处飞去……

评语 这篇作文记写了“我”观赏大纵湖荷花的经历,主体部分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对湖中“接天莲叶无穷碧”“ 芙蓉向脸两边开”的美景进行了描写,诗意的语言,优美的意境,令人流连。在作文结尾,作者不仅巧妙引用,抒发喜爱莲的情感,还表达出希望也能成为一朵圣洁之莲的心愿,升华了文章的主旨。而开篇交待大纵湖的由来,文中讲述镇湖塔的传说,以及多处恰到好处的引用,使得本文读起来非常有趣,令人难忘。

【仿写片段】

游玩了千峰叠翠的螺髻山景区后,天色已经暗了下来。适逢彝族火把节,晚上,我们又有幸欣赏到了热闹非凡的火把节。无数的火把在夜空中舞动,像长龙一般游向村外的空地,然后汇聚到一起。巨大的火炬下,只见美丽的彝家姑娘穿起了漂亮的百褶裙,手拉着手,围着圈儿,在月琴和芦笙声中,尽情地唱啊、跳啊!你看,她们的百褶裙宛如一朵朵盛开的喇叭花,多美呀……

(《螺髻山风光惹人醉》/史思旻)

评语 在这个片段中,作者首先以“游玩了千峰叠翠的螺髻山景区”呼应上文,然后以生动的文字,对彝族传统民俗——火把节展开描写。一个个热闹的场面,让人如临其境,流连忘返。阅读这样的游记,真是别有一番意趣。

猜你喜欢
壶口瀑布游记技法
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精通拍摄技法
超市游记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七绝·壶口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