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自然发火危险性评价与综合防灭火技术研究

2022-12-10 07:48王同友
山东煤炭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危险性采空区测点

王同友

(唐口煤业有限公司,山东 济宁 272007)

1 矿井概况

唐口煤矿现开采煤层为3 煤,巷道埋深及地压大,煤层、煤层顶底板分别具有强冲击地压倾向性和弱冲击地压倾向性,且3 煤层煤尘具有强爆炸性,最短自然发火期为69 d。煤系地层平均地温梯度为3.23/100 m,地温达38 ℃,且局部瓦斯涌出量变化大。

2 自然发火危险性评价

2.1 自然发火危险性评价模型建立

煤炭自然发火机理表明,3 个分指标组成采空区自然发火危险程度U。分指标又由若干次一级的分指标组成。全部指标由16 项构成[1-4]。

(1)自燃倾向性Y1

① 吸氧速率Xl(mL/g);② 还原与氧化煤样着火温差X2(℃)。

(2)漏风供氧条件Y2

① 漏风氧浓度X3(%);② 漏风持续时间X4(d);③ 煤的破碎性X5;④ 两侧压差X6(Pa);⑤ 封闭质量X7;⑥ 顶板及采空区处理X8;⑦ 采区布置方式X9;⑧ 采煤方法X10;⑨ 通风方式X11;⑩ 煤层倾角X12。

(3)聚热散热条件Y3

① 风速X13;② 自燃带长度与推进速度比X14(d);③ 遗煤状况X15;④ 区域围岩温度X16(℃)。

2.2 唐口煤矿采空区自然发火危险性评价

经计算可得出6310 工作面自然发火危险性单因素评价结果见表1。

表1 唐口煤矿6310 工作面自然发火危险性单因素评价表

对6310 工作面根据上述评价模型分层次进行评价: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知,6310 采空区自然发火危险程度为29.56%,属Ⅲ类,有火灾倾向。

3 6310 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现场观测

采用两巷埋管及温度传感器的方式对6310 工作面采空区进行气体和温度监测,对采空区内各测点每天相同时间进行气体采集,使用气相色谱仪对带回地面的气样进行气体分析[5]。采空区监测点布置如图1。

图1 采空区监测点布置示意图(m)

(1)采空区温度数据分析

采空区内各测点温度变化曲线如图2、图3。

图2 1#、2#测点温度变化曲线图

图3 3#、4#测点温度变化曲线图

由图2、图3 可知,进风侧1~2#测点温度在推进的时候升高较为明显,随后逐渐降低,温度变化区间为25.3~34.0 ℃,最高上升了约8.7 ℃,最后稳定在28.7 ℃左右;回风侧3~4#测点的温度在短暂升高后也逐渐降低,温度变化区间为26.5~31.2 ℃,变化范围为4.7 ℃。在现场观测期间6310 采空区内部温度变化范围不显著,与采空区自燃“三带”的评价标准不相符,因此温度只可作为判断自燃“三带”的辅助指标[6-7]。

(2)采空区CO 浓度数据分析

由图4、图5 可知,CO 浓度在进风侧1~2#测点的变化趋势为先上升再降低,最大值1.13×10-4。随着进风侧测点被埋进采空区深度不断增加,首先CO 浓度有上升趋势,随后测点埋入采空区深度继续增加,CO 浓度呈现下降趋势后趋于平稳。具体为测点在工作面推进49.4 m 左右时CO 浓度达到较高的水平,而在工作面推进86.6 m 左右时CO 浓度降到相对较低的水平;回风侧3~4#测点的CO 浓度变化趋势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先上升再降低。CO 可作为一种预测预报自然发火指标的气体。

图4 1#、2#测点CO 浓度变化曲线图

图5 3#、4#测点CO 浓度变化曲线图

(3)采空区1~2#测点O2 浓度数据分析

由图6 分析可知,随着进风侧1~2#测点埋进采空区的深度的不断增加,进风侧测点O2浓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具体表现为1#测点在埋进采空区71.6~74 m 时O2浓度下降到了18%以下,进入氧化带;在埋进采空区83.6~86 m 时O2浓度下降到了10%以下,进入窒息带;2#测点在埋进采空区69.8~77 m 时O2浓度下降到了18%以下,进入氧化带;在埋进采空区86.6~89 m 时,氧气浓度降至10%以下,进入窒息带。采空区内遗煤不断消耗O2,风流不能进入采空区深部来补充消耗的O2,O2浓度出现降低。

图6 1#、2#测点O2 浓度变化曲线

(4)采空区3~4#测点O2浓度数据分析

由图7 分析可知,3#测点在埋进采空区39~41.6 m 时O2浓度下降到了18%以下,进入了氧化带;在埋进采空区91.4~93.8 m 时O2浓度下降到了10%以下,进入了窒息带;4#测点在埋进采空区33.8~36.4 m 时O2浓度下降到了18%以下,进入了氧化带;在埋进采空区83.6~86 m 时O2浓度下降到了10%以下,进入了窒息带。

图7 3#、4#测点O2 浓度变化曲线

(5)采空区自燃“三带”范围确定

根据采空区内不同区域O2浓度变化,得出了唐口煤矿6310 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情况见表2。

表2 6310 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情况

4 防灭火技术措施及其效果检验

4.1 防灭火技术措施

采用水玻璃凝胶为开切眼区域的注胶材料,其中促凝剂(碳酸氢铵)3%、基料10%。在注胶前,先在工作面两端头沿走向方向充填厚度为4 m 左右的沙袋,直至沙袋接顶。回采过程中,采空区两端头向采空区顶部设2 个钻孔,与工作面之间的间隔为5 m。回采过程中工作面每向前推进60~100 m 分别在进回风巷堆架4 m 的砂袋墙对未垮落巷道封堵,在推过砂袋墙一段距离后,待工作面进风巷端头垮落带与砂袋墙充分接触后进行注胶作业。

4.2 效果检验

施工后利用多功能通风参数仪对6310 工作面参数进行了测定,通过图1 所示布置束管监测采取防灭火技术后的采空区CO、O2参数,与采空区自燃“三带”参数进行对比如图8。

由图8 可知,未采取措施前氧气浓度最大可达6.3%,采取措施后氧气浓度最低降至约2.84%,平均氧气浓度约为3%,CO 浓度降至0.3×10-9。指标性气体均在合理范围之内,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图8 措施前后指标气体变化

5 结论

(1)6310 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危险程度为29.56%,属Ⅲ类,6310 采空区遗煤的供氧氧化条件、自燃倾向性和聚热散热条件有自然发火危险性。

(2)防灭火措施实施后,氧浓度降至约3%,火灾标志性气体CO 浓度未升高,防灭火预控措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猜你喜欢
危险性采空区测点
液压支架整机静强度试验及等效应力分析
老采空区建设场地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及防治
O-3-氯-2-丙烯基羟胺热危险性及其淬灭研究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危险性感
基于CATIA的汽车测点批量开发的研究与应用
输气站场危险性分析
基于AHP对电站锅炉进行危险性分析
某废钢渣车间落锤冲击振动特性研究
某矿山采空区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