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蓉娟:中西医结合多靶点治愈抑郁症

2022-12-10 07:45文图中国医药科学涂桂林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22期
关键词:西医西药线粒体

文图/《中国医药科学》 涂桂林

“请戴好口罩,保持1米距离”。

2022年10月18 日上午,30多位抑郁症患者来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逐一接受主任医师郭蓉娟教授为他们诊疗。

下午2点钟,郭蓉娟在她的办公室接受了《中国医药科学》采访,她说:“10多年来,我们团队一直在抑郁症防治领域进行研究,先后4次获得国家自然基金资助。”

积极探索,用实验获得循证

郭蓉娟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一直从事中医药防治脑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2021年,她荣获由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组织评选的“首都名中医”称号。

有耕耘就有收获。2022年,郭蓉娟申报的抑郁症干预机制研究课题,再一次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区域联合重点支持项目资助。

1987年,郭蓉娟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分配到附属东直门医院内科工作。1995年,郭蓉娟的职业生涯发生质的飞跃,她通过在职学习考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博士研究生,师从全国“脑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专注脑血管疾病、重症肌无力、帕金森以及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科学的学习与研究。

1999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成立,30多岁的郭蓉娟调入东方医院神经内科工作。首次出诊,就有很多患者情绪焦虑,向她反映失眠情况。当时,对于焦虑抑郁失眠类疾病西医治疗常常使用抗抑郁药。郭蓉娟也尝试着给患者使用抗抑郁药进行治疗。然而,有的患者使用抗抑郁药后,身体产生特别明显的不良反应,这令郭蓉娟感到非常的为难与不安。一时间,郭蓉娟不知所措,她感到自己太欠缺精神专科的知识了。

2005年6 月,郭蓉娟全脱产到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专门进修学习精神专科,从门诊到病房,处处都有她学习实践的身影。

精神专科常用西药都有哪些不良反应?如何避免?通过半年的进修学习,郭蓉娟基本上掌握了精神心理方面的知识,熟悉了常用的一些抗焦虑、抗抑郁的药性,还通过国家考试,郭蓉娟获得了精神专科的心理治疗师执业资格,拥有了精神专科的中级职称。

回到东方医院,郭蓉娟便在神经内科创建了心理门诊,医院还特意购买并安装了一套心理测评软件,设立了一个心理测评室。渐渐地,郭蓉娟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好评如潮,她的名声越传越广,越来越响亮。心理门诊成为东方医院的一道独特风景。

从临床到科研,郭蓉娟一直在抑郁症的研究领域奔忙。

郭蓉娟学的是中医,为了更多地掌握西医知识和临床应用,她在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核磁室进修了半年,系统掌握神经影像技术;她在北京首都医科大学朝阳医院神经外科进修了一个月,掌握脑出血血肿穿刺清除术;她全脱产到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进修学习,系统进行了精神科及心理治疗的培训,具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她还在北京康复中心博爱医院进修学习,掌握康复知识。凡是涉及脑病范围的疾病,她都接触。

有了中医与西医知识的积累与沉淀,才会在自然基础研究中,从中西医不同角度认识抑郁症,客观分析中西医在治疗抑郁症的优点与不足。

2012年10 月,郭蓉娟和她的研究团队申报的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课题,第一次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资助。

从研究情况看,影响抑郁症的因素很多,有神经递质问题,有内分泌问题,有免疫系统问题,有肠道菌群问题,以及炎症、线粒体等问题。

多年来,西医一直认为抑郁症就是神经递质低了,即5-羟色胺低了,或者又称血清素低了。为此,西医治疗抑郁症主要采用提高神经递质的抗抑郁药,目前,西医治疗抑郁症用的抗抑郁药大约有20种。

郭蓉娟表示,从临床上看,西医治疗抑郁症的有效率为60%左右,治愈率为30%左右。另外,大约有1/3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后,效果不明显。有的患者虽然治好了,但仍然会出现睡觉欠佳、记忆力差、反应慢、身体不舒服的残留症状。用西药治疗抑郁症需要2~4周才慢慢起效,而且会产生比较大的不良反应,引发患者不依从。

如何弥补西药治疗抑郁症的不足,郭蓉娟想到能否用中医的方法来满足临床的需求。

治疗抑郁症,中医早有记载,传承下来很多的经典名方,总结了抑郁症的传变规律。中医称抑郁症为郁症,属于神经衰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情志不畅的一类疾病。

治疗抑郁症,西医有循证,中医没有循证。西医对抑郁症做了很多研究,有完整的案例,有科学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标准。而中医只强调临床的效果,却没有保留抑郁症临床研究的数据。

中医临床效果再好,没有研究数据,也得不到医学界的认可。各种抑郁症临床与研究的指南里,提到中医非常少,有的还提及目前证据显示,中医疗效不确定。

如何拿出中医治疗抑郁症临床效果的科学数据,揭示其疗效的科学机制?

郭蓉娟和她的研究团队,按国际标准对小鼠进行慢性应激使其患上抑郁症,结果发现小鼠大脑中神经细胞的线粒体出现了障碍,缺乏能量。抑郁症患者总是萎靡不振,全身没有劲,感觉特别累,特别懒,也不想说话,情绪低落,脑子反应迟钝。中医认为这是气虚表现,就是线粒体不足,缺乏能量。一些文献也有零星的论述,认为抑郁症患者确实存在线粒体不足。

郭蓉娟和她的研究团队把患上抑郁症的小鼠肢体上的骨骼肌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小鼠骨骼肌上线粒体存在不足,身体的能量少了,难怪抑郁症患者出现极度的疲劳。这一发现令郭蓉娟很兴奋,抑郁症患者除了国际上公认的神经递质不足外,还有线粒体能量的不足。改善身体的能量不足,这是中医的强项,这就找到了中医治疗抑郁症的一个有效靶点。

郭蓉娟和她的研究团队发现,抑郁症的能量不足,不仅在头脑部,还在肝脏、脾脏、肠道,包括骨骼肌等部位。很多细胞需要耗能,一旦能量不足,就会引发全身很多症状。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用完中药后就变得精神了,疲乏无力缓解了,原来特别低落的情绪也没有了?主要原因在于中药有很好的益气补肾作用,较好地解决了抑郁症的能量不足问题。”郭蓉娟说。

积极预防,用关爱消解情志障碍

抑郁症应该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就提出中医治未病思想,就是行医者要知道病情严重不严重,会不会继续恶化,要知道如何预防,阻止恶化。

郭蓉娟告诉《中国医药科学》,从抑郁症的发病情况看,重度抑郁症患者约占20%,而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约占80%。做好预防,及时进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很多抑郁症患者身体极度疲乏无力。中医认为这是脾虚的表现。心里不舒服,有负面情绪就会导致脾虚,导致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导致线粒体不足缺乏能量。

《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就是指情绪类的疾病,在早期出现肝病证候时,就应想到进一步发展会影响到脾的功能因而就要早早使用健脾药物,使脾功能强健,则肝受损的功能可依靠机体正气自愈,这就是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郭蓉娟和她的研究团队认识到,健脾靠益胃,益胃离不开健康的食品。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食疗,这是改善身体能量不足,防止抑郁症进一步加重的又一有效方法。

如果线粒体功能正常,人体有能量,抑郁症就可以慢慢地自我调解,自我恢复。所以要注重健脾,保护身体的能量,因为中医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能源源不断地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

医生要有仁爱之心。

明代中医大家裴一中在《言医·序》云:“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中医提倡人文关怀,医生出诊要不厌其烦地跟患者多沟通,沟通也是治疗,好的医生断不会三言两语把别人打发走。人文关怀可以改善医患关系,防止发生矛盾冲突。

郭蓉娟说:“中医与西医的医学模式不一样。西医关注的是病。我们不能把患者当成机器,不能认为看病必须以医生为主,动动手术,换一换零件。比如肿瘤,做了手术,切除了肿瘤,就算好了。但患者内心的痛苦可能并没有解决。确实有很多的肿瘤患者,甚至达到2/3的肿瘤患者,可能因为害怕手术,担心肿瘤恶化,没多长时间就被吓死了。所以,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也十分重要。中医关注的是人。患者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自始至终,中医都坚持既看身体病情,也看心灵痛苦。这是一种整体医学模式,值得提倡。”

治疗抑郁症,离不开心理干预。

病由心生,境由心转。临床上,郭蓉娟注重利用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从精神上对患者进行开导,让患者顿悟,平衡心理,平静心情,起到了很好的思想开导作用。

抑郁症是一种很复杂的多靶点的疾病。临床上,中医与西医是互补关系,西医改善神经递质,代替不了中医改善能量不足。郭蓉娟说:“使用中药可以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可以增强西药的疗效。中药与西药结合起来治疗抑郁症,比单纯的西药好,也比单纯的中药好。”

郭蓉娟一直在神经内科出诊,发现近年来门诊中的脑血管病、重症肌无力等类似患者越来越少,而抑郁焦虑、睡不好觉的患者却越来越多。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郭蓉娟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具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常用的两个中药方都获得了国家专利,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认识,先后发表医学论文260余篇,参加编写论著8部。

积极沟通,用好药让患者更快康复

青少年抑郁,老年抑郁,产后抑郁……

抑郁症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超过心脑血管病成为全球第一大疾病负担。严重损害人的身体健康,影响人的生活质量。人抑郁的时候什么都干不了。好多学生,因为患抑郁症不能上学;有些青少年,因为患抑郁症经常割腕;有些工作人员,因为患抑郁症上不了班。抑郁症给家庭给人带来的危害十分严重。

基础研究给临床带来启示,临床启示又不断地靠基础研究得到印证,抑郁症防治越来越清晰。郭蓉娟和团队一直坚持抑郁症的临床基础研究,一直希望能通过不懈的努力,彻底把患者抑郁症治愈,让人们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郭蓉娟和她的研究团队,10年间已经获得了5个国家自然基金资助,这说明她已经创造了斐然的成绩,也说明郭蓉娟在抑郁症的基础研究方面,常有新发现,常有一些前沿的课题。

临床是从医根本。郭蓉娟也带了很多研究生跟着她学习,她希望多出门诊,多为患者看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临床经验。但她太忙了,她还要做行政工作,属于管理干部,只有每周的星期二、五和六上午出诊。

每次出诊,都要加号。一上午时间,郭蓉娟能为30多位抑郁症患者问诊。她深有感慨地说:“这已经很难了,因为抑郁症患者情况比较复杂,一般交流的时间比较长,需要看他们很多的检查资料。”

郭蓉娟在手机上,专门为就诊的抑郁症患者建立了微信群,从发病情况,到就诊、复诊情况,她留存着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方便及时沟通交流。

就在2022年10月18日上午,有个医生也找郭蓉娟复诊,他患抑郁症有20多年了,长期的失眠严重到几乎睡不了觉,长期服用西药还造成了药物依赖,久而久之服用这些药物也不起作用了。从7月份开始,他主动找到郭蓉娟接受纯中药治疗,不到3个月时间,现在他每晚能睡6个小时了,身体康复很快,大脑思维明显好转。

10月18日上午,还有一位常年睡不好觉,当初也是焦虑、失眠的抑郁症患者,找郭蓉娟为他看诊。这位患者是7月29日开始接受中药治疗的,郭蓉娟对他进行了抑郁测评,睡眠、情绪等各项指标都好转,特别是睡眠情况已经恢复90%,病情基本痊愈。

目前人们的生活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工作、房贷、学习、就业等,这些长期的慢性压力也容易导致抑郁症,表现为失眠、焦虑、情绪不稳定。

有一次,有位少年来就诊,说他情绪不好、心情不高兴、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了,也睡不好觉,吃不下饭,还极度疲劳。郭蓉娟看到他手里拿着手机,手腕上有伤痕。经过耐心开导和询问,才发现手机壳里还放着一个刀片,家长、老师、亲戚朋友都不知情,他难受的时候就用刀片割自己的手和胳膊,已经割了很多的伤痕,以此方式来缓解心中的不快和压力。

郭蓉娟对症下药,细心开导,这位少年很快就康复了。

人的大脑也很复杂,思考问题主要靠神经之间相互联系,如果能量不足,细胞之间缺乏联系,大脑思考问题就会受到阻碍。郭蓉娟表示,这种情况就会患上抑郁症,严重的患者很危险,甚至不想活,想找解脱的方法。

老年人患抑郁症的也不少,老年人的心态一般比较平静,患上抑郁症只要通过一些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防止细胞坏死,很快就能康复。

郭蓉娟还在研究抑郁症,还在不断寻找新发现,不断探索更有价值的治疗成果,她告诉《中国医药科学》,她和她的研究团队正在追求抑郁症患者不仅完全康复,而且还要获得成长。

郭蓉娟正在研究抑郁症的这条路上,向着成功奋力奔跑!

猜你喜欢
西医西药线粒体
线粒体自噬在纤维化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棘皮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线粒体自噬与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线粒体靶向递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