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特征研究的乡村风貌改造导则编制初探
——以《赣南乡村风貌建设改造导则》为例*

2022-12-12 12:03立,黄河,吴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风貌赣南民居

叶 立,黄 河,吴 维

(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州 510225;2.赣州市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研究中心,江西 赣州 341000)

1 总述

1.1 共同追求:客自故乡来,知晓客家事

乡愁是对故土念念不忘的情愫,是返璞归真的渴求,是对田园风光、乡村风貌、乡风民俗的追求[1].长期以来对于赣南地域特色风貌研究有匮乏之处,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以民居文化、人文环境居多,建筑专业角度的研究较为薄弱.这导致现阶段赣南传统建筑缺乏专业的解读角度与研究深度,历史文脉的传承缺乏操作性.当乡愁赖以生发和寄托的古老村落、历史街巷、传统民居和自然山水等载体不复存在时,人们的乡愁就会失去倚靠和源头,随之而来的,便是故土情怀的失落[2],故乡变得越来越陌生和遥远.

赣南客家传统建筑凝聚着客家人的勤劳智慧,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在乡村过去的发展进程中,存在部分传统建筑缺乏合理有效保护,农民自建房建筑风格混乱,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对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要素缺乏重视等问题,导致了靠山不见山,傍水不亲水,乡村特质逐渐消逝.

1.2 拾回乡愁: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如今论乡愁,不应是欲说还休.乡愁看似飘渺,实则简单,核心是故乡风景和田园生活.简而言之是一种自然的乡村美学和质朴的人际关系.发掘赣南客家风貌特色,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予以充分利用,传承和彰显地域文化,努力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发展愿景.多保留一份灵性和本真,避免过度的修饰和人工化痕迹,清墙灰瓦藏于山畔,野草闲花逢春遍生,即是秀美乡村的基本底色.

乡村将迎来大变革、大转型的发展时期,新乡村生活也将成为人人向往的品质生活方式.虽然城市化进程尚在加速,乡村依然可以通过资源的市场化、城市消费的下乡以及乡村市场供给侧升级,吸引资源的回流和反哺,营造出具有生机和亲切自然的氛围,有力的践行乡村振兴[3].

2 赣南乡村风貌概述

2.1 赣南与周边区位关系

研究比较赣南民居与赣中赣北、湘南、徽州地区民居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图1 赣南与周边地区区位关系

2.2 赣南与赣中赣北、湘南徽州地区乡村中民居建筑特征比较

按类型来分,天井式建筑与合院式建筑是南北两大建筑形式.就赣南而言,其周边的赣北、湘、皖等南方非客家聚居区历史上未形成典型的围屋民居,因此,这些地区民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天井式民居(厅屋组合式民居)上.

2.2.1 各地区民居特征对比

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中原文化和土著文化结合的程度,决定着南方各地的天井式民居在长期的演化中形成不同的特征.针对赣南地区、赣中北地区、徽州地区、湘南地区的天井式民居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认识赣南传统民居的独特性,如表1(见下页).

表1 各地区民居特征对比

总体来看,同作为湘赣民系,除赣中民居较突出的天井院形式外,湘南地区民居与赣中赣北地区的特征差异不大,在此主要论述赣南民居与徽派民居之间、赣南民居与赣中赣北民居之间的特征差异.

2.2.2 各地区民居差异性特征小结

3 赣南乡村风貌的建筑形态

3.1 赣南传统民居建筑的空间形制特征

赣南客家民居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厅屋组合式”民居和“围堡防御式”民居[4](见图2).

图2 赣南客家民居分类

3.1.1 厅屋组合式

赣南客家人一般称堂(祠堂)为“厅” ;一间房子为“屋”,厅是房屋的中心;称位于轴线上、门向正朝向的房屋为“正屋”;称位于轴线两边、门向侧朝向的为“横屋”.客家民居从最普通的“四扇三间”到“九厅十八井”的客家大屋,都是由众多的“厅”和“房”或“正屋”和“横屋”组合而成的.无论规模大小,厅屋组合式民居形制主次分明,极为讲究传统礼序,具有明显的秩序性.

3.1.2 围堡防御式

赣南围堡防御式民居主要有围屋民居、围拢屋式围屋和炮台民居.与厅屋组合式民居比较,基于传统礼序,围堡防御式民居具备相同的主次分明的秩序性;而基于防御,围堡防御式民居体现了截然相反的内向封闭性.

3.1.3 赣南传统民居空间形制特征归纳

赣南厅屋组合式民居具备的开放扩展性(或传承扩展性),围堡防御式民居为适应防御而出现的多种演化,都使赣南传统民居在空间形态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3.2 赣南传统民居建筑的细部构造特征

作为欠发达地区,受经济限制,赣南传统民居建造工艺总体较为简朴,用料上强调就地取材,体量与造型上平实而无张扬气势,装修上无过多的精雕细刻,稍有装饰多用于装点体现主人面子的厅堂或门面上.围屋民居首重防卫,在建材选择上注重坚实、耐用,装修上则强调简单、硬朗,外观上墙高壁厚、壁垒森严、尺度巨大,冷峻而稍显压抑(图3).

图3 赣南传统民居建筑构造示意图

4 赣南客家传统乡村的建筑设计指引

4.1 设计原则

4.1.1 传承客家文化

汉民族文化的核心是“礼”,赣南客家民系作为汉民系的分支承接和加强了“礼”制文化,在赣南特定的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下,建筑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需要对之进行传承.

4.1.2 延续客家风貌

通过乡野调查赣南客家建筑风貌特征,提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独特性的元素,提炼出独特的赣南客家建筑语汇加以应用,使客家建筑风貌得以延续.

4.1.3 体现时代特征

客家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独特内涵.但在时代更迭、沧海桑田中,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对居所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客家建筑已无法为居民提供他们想要的生活,应试图寻找出一条新的途径,让传统客家建筑形式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4.1.4 打造区域特色

赣南各流域内部水运经济与文化的频繁往来,使各个流域内部民居风貌趋同,不同流域之间的水运往来比流域内部的往来少,使各个流域之间的民居风貌保有特色、免于趋同.赣南各水系流域内部民居存在较多风貌特征上的共性,而这些共性与外部其他流域的内部共性存在较多差异性.是打造区域性独特建筑风貌的重要依据.

4.2 新建类赣南客家传统乡村的建筑设计指引

4.2.1 建筑屋顶

建筑屋顶对于传统的赣南建筑来说,可以称为其第五外立面.现代典型赣南客家的屋顶一般形式以硬山顶和悬山顶两种双向坡顶形式为主,铺以小青瓦,用瓦片竖砌干摆形成屋脊,中间饰以中墩(图4).

图4 赣南客家建筑屋顶

屋顶形式:赣南传统民居的结构形式,主要有土木结构和砖木结构两种,为适应这两种结构形式,屋顶形式分为悬山顶和硬山顶两种,其中以悬山顶为主流形式,而硬山顶为高级形式(图5).

图5 硬山顶和悬山顶

悬山顶选择:按建筑外形及屋面的做法,赣南传统民居可分为大屋脊悬山和卷棚悬山两种.大屋脊悬山屋面前片与后片相交处有一条正脊,卷棚悬山脊部置双檩,屋面无正脊(图6).

图6 屋顶形式的选择

硬山顶选择:硬山顶的做法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山墙面不做装饰,另一种是做一组叠级的装饰线条.

檐口坡选择:村落中檐口坡主要有檐角处起翘和不起翘两种.

平坡顶选择:鉴于村落中的大多数新建筑都是平屋顶,可以适当地改造成斜坡屋顶,与传统形式一致,并且有利于隔热和排水,但坡度不宜太大或太缓.

平坡屋顶形式,坡度宜在22°-25°范围内,平坡屋面相结合不仅是实现屋顶空间的合理利用的有效手法,还是主动或被动利用太阳能技术,实现形式与技术统一的有效手段[5].

屋瓦:坡屋面材料建议采用的是小青瓦,小青瓦一头宽、一头窄大致尺寸为175 mm×170 mm×5 mm.也可用颜色接近的水泥瓦或沥青瓦.

屋脊:用砖瓦筑成屋脊,以砖压底,用小青瓦竖砌干摆装饰,以预留日后捡瓦时备用,俗称“子孙瓦”.在屋脊的两端和正中,可会用砖瓦加灰塑做些造型装饰.脊中装饰称“中墩”,常见砖瓦拼构一些通透纹饰,也可用瑞兽等高级样式作为装饰.

4.2.2 建筑墙面

建筑的主墙面应尽量采用明亮度稍高,色彩饱和度较低的面砖或涂料;若采用多色面砖,应尽量减少大范围简单重复的拼贴,可考虑随机组合拼贴,建筑墙面根据建筑的风格增加建筑细节(图7).

图7 赣南客家建筑立面

墙面的选择主要是针对于墙面的分段、形制和材料进行区分,常见的形式有二段式墙面、三段式墙面、马头墙.

二段式墙面:二段式墙面的墙裙分矮墙裙和高墙裙,仅仅保护建筑的踢脚位置,要么位置做高强调建筑的屋顶部分,一般墙裙不中分.

三段式墙体:三段式墙面中踢脚部分为一段,墙面部分分两段.墙面部分的分段线一般是不同的材料边界线或者是增加一段横向的屋檐.

马头墙:马头墙作为山墙的特色形式多见于祠堂,也出现于少部分民居,主要起装饰作用;故建议在公建或祭祀建筑中使用.民居中不使用,赣南、赣中赣北马头墙多为翘脊;徽派民居典型马头墙多为平脊,与江西民居翘脊马头墙差异明显.

4.2.3 建筑门窗

门窗作为建筑风貌的重要体现,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6].目前在赣南乡村,门窗与建筑风貌不相协调的问题较为普遍:建筑开窗随意,门窗颜色材质较为凌乱,加装防盗网破坏风貌等.

门:普通民居的外门,使用双开(正门)或单开(侧门)的实榻或穿带式板门.增加雕饰牌楼式门头、门面,精制门廊、门簪、月梁,置设抱鼓石等作为装饰;上犹、南康、崇义等罗霄山脉所属客家地区还流行题贴“门联”“门榜” .“门榜”即在大门匾额上,书有昭示渊源、门第、功名的题铭.在此类地区适当突出这一特色.

窗:赣南民居外窗窗棂采用密且粗的直棂窗.材料采用预制小石窗或砖构窗,可采用汉文、花格和花格加动植物纹等漏窗花式.

4.2.4 建筑围墙

围墙是指主要围着建筑的墙.分隔院落空间与街道空间[7].赣南村庄建筑围墙现状主要存在色彩杂乱 、通透性差 、风格迥异等几个问题.赣南客家传统建筑围墙以青砖、卵石、毛石为主.青砖围墙多带压顶,配以别致砌法形成的镂空纹样,隐约能透出院内绿意生机;卵石及毛石围墙则更显粗狂质朴,封闭性也更强.

现代围墙可以选择的形式和材质更加多元,选择合适的围墙形式.材料慎重选择,保持风格颜色统一,尽量增强围墙通透性.

4.2.5 建筑院门

院门是安装在围墙上,连接或关闭街道与庭院空间的出入口.赣州村庄建筑院门现状重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多选用金属材料,与村庄风格不融洽.部分不需严密封闭的区域,也具有较强封闭性.特色弱,色彩乱,新旧不一.院门按通透性和封闭性分为封闭性较强的院门和通透性较强的院门,注意材料的选择与颜色的搭配,慎重选择风格.使院门更好的服务于建筑主体,与围墙协调成为较为靓丽的风景线.

封闭性较强的院门:一般具有较为完善的院门结构.雨蓬平宜改坡.门扇较高,多采用板形材料(铁板、木板等)或排列较密集的条形材料(竹子、木条、木棍).根据选用的材料性质不同,展现的不同风格特征,可分为自然风格、客家风格.

4.2.6 阳台

外来文化的入侵对原有的建筑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点在建筑阳台的风格上体现地尤为明显,欧式的罗马柱与宝瓶栏杆与原有的传统客家建筑显得格格不入.阳台由承重结构和栏杆组成,阳台的形式选择上主要的区别在于阳台栏杆的形式和选材,不同的材料决定了阳台的通透性和样式,常见的阳台形式有木质栏杆阳台、金属栏杆阳台、水泥栏杆阳台.

4.3 改造类赣南客家传统乡村的建筑设计指引

城市近郊区以及县城城关镇所在地的村庄,此类村庄受城镇化进程影响较大,现状多是现代建筑风貌,此类村庄大部分应该以改造协调为主,少部分新建.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客家元素,协调建筑风貌.

要与现有风格相协调,建筑物的风格应该根据实际现有的建筑风格相适应和协调,以改造为主,通过一系列的改造手法使得整个村庄的建筑风貌相对统一,不能各种建筑风格杂糅在一起.在以现代简约建筑风貌为主的前提下,要针对性地使用一些赣南传统客家风貌的元素,在不破坏整体现代风格的同时,体现传统特色,同时要处理好风貌的相互协调.

4.3.1 总体协调

4.3.2 局部融合

5 导则编制

在这样一个旧新交替的特定历史阶段,基于对风貌现状的剖析和传承路径的思考,基于本土特征研究下,制订了相应的乡村风貌改造导则.

为规范乡村建筑风貌的设计、建设、管控等工作,营造赣南乡村风貌,彰显赣南乡村特色,提高乡村建设水平,助力赣南乡村振兴,依托赣南客家传统民居风貌研究成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赣南乡村实际,制定《赣南乡村风貌建设改造导则》(图9).

图9 《赣南乡村风貌建设改造导则》封面

本指引适用于赣州市域范围内乡村地区的建筑风貌营造工作.指引提出的技术措施,主要针对乡村新建民居的风貌塑造和现有近代民居的风貌整治等两部分工作.乡村民居中的文保单位、历史建筑以及有较高保护价值的传统建筑,其保护和修缮工作执行或参照文物保护建筑相关政策和技术规程.乡村公共建筑的新建与整治可参考本指引.

面对乡村振兴所要面临的实际问题,对不同的乡村特征、不同的空间特性、不同的管理权属、不同使用需求的街道,应合理的使用《赣南乡村风貌建设改造导则》,重点关注共性问题,有具体的要求能指导设计实施,有明确的路径能引导问题解决.需要在导则的使用中进一步落实,如何在编制内容上发挥导则及指引效果,仍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索的方向[8].

猜你喜欢
风貌赣南民居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赣南围屋与闽中土堡的建筑比较研究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包裹的一切
Review on Processability Theory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