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重任 不负韶华

2022-12-12 23:04
一带一路报道 2022年6期
关键词:铁二院海波轨道交通

“勇于跨越、追求卓越,我们是永远的开路先锋……”

这首中国中铁司歌《开路先锋》,既是对中国中铁几代人艰苦卓绝事业历程的形象体现,也是对中铁二院副总工程师张海波40年奋斗经历的生动写照。

“开路先锋”的先行者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全国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地铁50周年致敬人物、张海波劳模(专家)地铁创新工作室室长、中国中铁城市轨道交通劳模(专家型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常务理事会理事长、四川工匠……从业40年来,张海波获得无数殊荣,并在铁路隧道和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

他主持完成了中国第一条跨座式单轨、第一条“最快地铁”市域快线、第一条一次修建投运的地铁环线、第一条最高标准投运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项目等多个创新项目的勘察设计及科学研究工作。

他主编及参编了多项涉及单轨、快线、有轨电车、磁浮交通等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规范,制定了市域快线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并多次作为专家及专家组组长,参与及主持了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评估、技术审查、技术论证等工作。

在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总体技术方面,他主持完成了中国第一条单轨项目重庆轻轨较新线的设计,发展和完善了跨座式单轨系统在中国的实际应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自主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建设技术标准。

在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中,他主持完成了地铁A型车迭代升级、交流AC25kV牵引供电、快慢车组合运营140km/h轨道交通快线系统的配套研究和设计,并编制了相应的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填补了城市轨道交通快线设计空白。

在零换乘理念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中,他组织设计了中国第一座国铁和地铁“同台同向平行”便捷换乘的车站,并首次预留了国铁和地铁将来票制统一的付费区无障碍换乘物理条件,为中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实现无障碍零换乘树立了极具价值的典范。

针对贵阳地铁地形高差大的现实情况,他在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设计中通过展线设置了雅关站,方便了小关河峡谷出行并有效带动地块开发,首次在地铁中采用了展线技术并形成了长大坡道技术标准成果。

在主持西南地区第一条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成都地铁9号线的设计和研究中,他提出了不进行运营期间升级改造、一次开通即达GOA4最高等级的无人驾驶理念,确保了勘察设计质量和一次开通运营。

在城市轨道交通土建技术方面,他首次在成都地铁1、2号线中组织攻克了富水大粒徑砂卵石地层和膨胀岩地层盾构法施工技术难关,使成都地铁大规模快速建设成为可能。

针对贵阳地铁岩溶发育地区建造技术难题,结合多年从事西南山区铁路隧道的经验,他提出了矿山法施工、加强超前地质预测预报、避免涌水突泥风险等一整套岩溶处理思路及标准,形成了岩溶发育地区地铁设计的成套技术标准。此外,他在主动桩基托换、极软土地层土建工程实施对策等领域均有创新性的技术突破。

在铁路隧道方面,张海波多年来主持完成了一系列西南复杂山区铁路隧道勘察设计项目,代表性工程有“一带一路”建议中缅铁路项目、中国当时最长铁路隧道——高黎贡山隧道(34.5km)的技术攻关和各阶段设计,对TBM、深大竖井、大型岩溶空洞、断层涌突水、大变形、岩爆、有害气体、放射性处治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到见解。

“开路先锋”的追梦人

2021年12月,张海波获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这是中国勘察设计行业的最高荣誉。面对殊荣,张海波表示,是中国中铁和中铁二院的广阔平台成就了他,获奖代表的是集体荣誉。

虽然张海波现在被誉为“西南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奠基人”,但在40年的事业征程中,伴随他的并不总是鲜花和荣誉,还有漫长的跋涉、艰难的摸索和数十年如一日的潜心耕耘。

张海波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隧道与地下铁道专业。当年,他婉拒了学校留校任教的邀请,毅然进入中铁二院,一干就是40年。站在离梦想最近的地方,他与中铁二院、与中国中铁、与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结下了不解之缘。

回想起梦想的起点,张海波认为是在勘测队那段时光。白天,他迎着晨露出发,顶着烈日和风霜,用脚步丈量大地;晚上,埋头书桌,在灯光下逐页检查和整理资料,提升勘察质量。凭借勤学苦练的钻劲儿和锲而不舍的努力,3年时间,张海波就掌握了铁路项目勘测设计的流程和要点。

在勘测队的这3年,对张海波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段岁月给了他深厚的积淀,为后续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给了他日后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1986年春,张海波获得前往日本留学进修1年的机会。那一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受到了研修公司的关注和挽留,但学成后他毅然选择回到祖国。因为他深知,施展拳脚的舞台在中国。

“开路先锋”的坚守者

回到祖国后,每当面对困难的时候,张海波常常勉励自己,既然选择了回国,就要对得起当初的选择,一定要干出成绩。

重庆轻轨是中国第一条单轨,彼时30岁出头的张海波被委以重任,担任该项目指挥部指挥长和项目总体。

挑战就是机遇,压力就是动力。他带领年轻的设计团队,边学边干,开拓创新,编制了高质量的设计文件《跨座式单轨设计规范》,填补了中国跨座式单轨技术空白,保证了一次调试成功和按计划正式运营,为中国第一条跨座式单轨的安全顺利建成作出了卓越贡献。该工程获评“2005年中国十大建设成就奖”,中铁二院单轨系统综合技术由此跃升至国内领先地位。

世人皆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鲜少人知道,成都平原“难以入地”。一是多为岷江冲积平原的天府之国,遍布砂卵石,卵石直径大、强度高,夹杂着大漂石;二是成都东南方向龙泉山、天府新区一带,存在弱膨胀性的砂泥岩地层,含天然气。当时,世界上没有此类地层采用盾构法的先例,成都地铁设计施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

有人提出采用明挖法或者矿山法来施工,但都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对此,张海波坚持采用盾构法施工,联合各方研制适用于砂卵石地层的盾构机,并取得成功。正是这一关键技术的突破,使得成都地铁随后全面开花,短短几年间,成都地铁运营规模已位居全国前列。

地处云南边陲的高黎贡山铁路隧道是当时中国最长的铁路隧道,依托高黎贡山隧道,张海波主持完成了中国铁路总公司课题《高地温深埋特长隧道修建关键技术研究》,攻克了铁路隧道最长斜井、最深竖井配套的施工组织设计和TBM施工、高地热处理等特殊关键技术。当厚达半米高的科研报告送到中国铁路总公司的专家面前时,大家一致表示,这是他们见过最细致、最翔实的科研汇报。

40年不负初心,40年砥砺奋进。张海波最终实现了从“画图匠”到“设计者”,从“工程建设者”到“项目推进者”,再到“行业引领者”的转变。

猜你喜欢
铁二院海波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产品CE认证论述
高速轨道交通发展趋势
山清水秀
凝心聚力创造历史 开拓创新设计未来——中铁二院与新中国同成长、共奋进
说海波
这里有爷爷
“巴铁”新传奇
——巴基斯坦铁路“生命线”复兴记
我的宝宝要出生了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未来 创造历史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