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羊毛毡工艺在手账本封面中的创新应用

2022-12-13 02:48胡静毕力格巴图
西部皮革 2022年3期
关键词:镂空账本图案

胡静,毕力格巴图

(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8)

1 蒙古族羊毛毡工艺概述

1.1 羊毛毡定义

毛毡是一种以羊毛或其他兽毛为原料,利用毛纤维经能给湿、揉搓能毡缩的特性所制成的制品[1]。羊毛毡是采用羊毛制作而成的天然织物,是目前人类记载中最古老的织物。羊毛毡材料结构紧实,有着良好的保暖性、防水性、柔软性、阻燃性、抗压性、耐磨性、可塑性等。

1.2 蒙古族羊毛毡工艺流程

蒙古族传统的制毡工艺是擀毡法也叫湿毡法,制毡工艺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繁杂,工艺流程大致分为:拣毛、弹毛、铺毛、擀毡、甩毡、晒毡六个步骤。

1.3 羊毛毡在蒙古族人生活中的应用

羊毛毡材料一直沿用至今,有着众多的优势,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在生活中广泛被牧民使用。

羊毛毡制品在家居方面的应用,蒙古人由于其特殊的生活方式,常常需要迁徙,因此蒙古包内少有坐卧家具,通常会用毡毯代替,毡毯可以防潮保温,蒙古人休息待客都在毡毯上。

羊毛毡还被做成各种毡袋,用来存放物品。如接羔袋用来放刚出生的小羊,草原环境恶劣,天气寒冷,小羊刚出生时身体虚弱,接羔袋可以给小羊温暖。

羊毛毡由于可塑性强可以塑造成各种形状因此在服饰方面的使用也很多,主要有毡帽、毡靴、毡袜、手套等。

羊毛毡在车辆和建筑上的应用,勒勒车是牧民使用的交通运输工具,主要用来搬运货物,载物、拉水。车身小,但车轮高大,能在雪地和草地中迅速行走。车身完全用桦木制成,结构简单,人们往往会用羊毛毡做围起来做车棚,用以遮挡阳光、防雨、防雪、御寒,增加美感与耐用性。

蒙古族的建筑当中毛毡的使用率非常高,即蒙古包,蒙古包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主要居所,它的主要结构分为套脑、乌尼、哈那、毡门等,从外部看,形态由围成圆形的墙体和圆锥形顶部组成。主要使用木制和毛毡两种材料。木质材料用于支撑和固定,毛毡则是木架外围的覆盖,围在哈那部分的叫围毡,覆盖在乌尼上面的叫顶毡,覆盖在天窗上的叫盖毡。毛毡还被用来做毡门,牧民通常会在毡门上做精美的毡绣装饰。草原冬季寒冷,夏季昼夜温差大,用毛毡作为覆盖层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毛毡对于蒙古族人来说,取材方便,且毛毡较为轻便,在游牧生活中便于搬运。

2 手账本概述

2.1 手账文化及手账本定义

“手账”一词源于日本,是指用于记事的本子。日本人的手账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862 年,福泽谕吉出海考察时带回来的《西航手账》,从此打开了日本手账史的开端。1879 年,《怀中日记》的发行已经具备了现代手账的雏形。手账本在日本的使用非常广泛,上至退休老人下至小学生都在使用,几乎涵盖了所有年龄层。

手账本是用来规划行程、指引工作流程、记录生活、写观影笔记、读书笔记等,是自我管理、实现自己未来目标的重要工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手账文化从日本传播到世界各国。近年来,手账文化逐渐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尤其受到当代年轻人的喜爱。随之而来的手账经济也开始崛起,手账本的销量一路飙升。手账本的设计也应运而生,产品设计多样,也越来越精美。

2.2 手账本封面设计现状

封面设计也是一门设计的艺术,它不是一种单纯的表象设计,更是各种元素在画面中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对于手账本产品来说,封面设计的总体效果具有重要的价值,是手账本产品的脸面,一个好的封面能够在茫茫手账本产品中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吸引消费者的购买兴趣,封面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产品销量。手账本产品的封面设计日趋多样化,日本Hobonichi 品牌的手账本封面设计常以插画设计进行表达,与插画设计师、各种IP 合作推出联名款手账本,精美的图案增加了产品的观赏价值,使用布料、皮革材料、布料与皮革材料结合设计,让产品的封面更加精致,受到不少消费者的喜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手账本产品表现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手账本市场也愈发成熟,产品设计更加符合大众审美,产品的多样化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市场上的手账本封面在图案设计上以简单的图形、文字表达或以插画图案表达,色彩丰富。在材料的选择有纸质、布、棉、麻、皮革、PVC等多种材料。在工艺上多采用数码印刷工艺、机器刺绣工艺等。手账本封面的设计风格也十分丰富,有极简的商务风、小清新的少女风、复古文艺风、卡通绘画风等多种风格。手账本封面的设计都十分精致,既有审美特性又充满视觉吸引力。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扶持以及人们精神追求的提升,文创产品逐渐兴起,在手账本市场也涌现出许多手账本文创产品,并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如敦煌研究院推出的敦煌印象手账本,封面图案设计以敦煌壁画为主题,内容分别为抚筝图、翁顶飞天、药师说法等场景图案,用抽象的方式表现,图案近看细腻远看粗犷,生动有趣,并结合艺术纸的使用将壁画的颗粒质感体现的淋漓尽致。无论是在材质上还是图案设计上都十分有考究。虽然,手账本封面设计越来越精美,令人目不暇。但关于传统工艺的手账本封面设计较少,大多都是刺绣类和皮雕类的手账本设计,而关于羊毛毡工艺的手账本封面设计少之又少。

3 蒙古族羊毛毡工艺在手账本封面中应用的审美特征

3.1 材质美

在现代科技的作用下纺织材料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点,但羊毛毡材料的独特性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视觉和触觉体验。羊毛毡材料的天然性是现代纺织材料所不能代替的,羊毛毡的触感令人舒适温暖,它原生态的自然材质,散发出原始的味道,给人以温暖的情感体验。另外,在提倡环保理念的时代背景下,更是能够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羊毛毡材质手账本封面表面粗糙有质感,羊毛纤维通过毡化可形成不同的肌理。凹凸起伏的肌理感,增强了羊毛毡手账本的触感。羊毛毡材料的独特性赋予了手账本封面质朴、自然的美感。

3.2 造型美

羊毛纤维在揉搓、挤压、摩擦的作用下相互缠绕、抱合,从而达到毡化。羊毛毡材料具有较强的延展性和可塑性,在毡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拉扯、填充、编织等方式对其进行平面或立体的塑造。羊毛毡还有一体成型的工艺特点,而这种一体成型的特点可以塑造流畅的线条和简洁大方的轮廓造型。羊毛毡材料也可以通过湿毡和针毡结合的方式来塑造更为精致的、更有细节感的手账本封面产品,艺术表现形式多样,能够给人带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3.3 工艺美

羊毛毡的制毡过程较为繁杂,每一个步骤都是手工操作来完成,凝聚着创作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样的手工技艺是牧民长久以来通过经验总结出来的,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凝结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羊毛毡工艺具有的独特的混色效果,让创作者可以通过丰富的想象进行色彩搭配和色彩融合处理,针对不同图案设计手账本封面。即使用同一种羊毛纤维和同样的色彩搭配方式,根据制毡者的揉搓力度和时间长短的不同、羊毛纤维的用量不同、水的温度不同等因素,最终制作出的作品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而且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偶然性,正是这种种因素的存在造就了羊毛毡制品的独一无二性,使之更有工艺魅力。

4 蒙古族羊毛毡工艺在手账本封面中应用的创新方法

4.1 羊毛毡材料与其他材料的融合创新

科技的不断发展使产品制作的材料种类更加丰富,羊毛毡材料与其他材料的结合成为设计师在设计中的一次次创新性突破,为羊毛毡制品提供了新思路。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美感和情感表达。比如麻布给人原始质朴的感觉,丝织品给人光滑、柔软之美,纱给人轻薄、朦胧感,棉布给人温暖、舒适感,皮革给人优雅、品质感,金属给人坚硬之美,木制给人自然、亲近与温情的感觉。

材料的肌理、颜色、厚度、光泽度、通透度、触感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审美体验。

在进行羊毛毡手账本设计时,设计师可以按照自己的设计需求,对材料进行再设计,把现代艺术的夸张、变形、抽象等艺术语言融入材料再设计当中,对材料进行质感和肌理的探索。充分利用天然材料与现代材料,改变材料的原始特性,达到材料的多维度改变,为羊毛毡手账本产品设计带来新的肌理、多元化的风格,提供新的生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的材料中,如何选择材料的组合形式,体现材料的最大价值,发挥材料的特性,是产品设计的关键。材料的组合应用并不是简单的堆积,而是要在了解材料的特点的前提下仔细观察材料的结构美,选用合适的材料,遵循形式美法则达到材料组合的和谐应用以及形、色、质的统一。

羊毛纤维通过组织纤维之间紧紧缠绕达到良好的毡化效果,能够利用这一特点可将其与纱、丝、棉、麻等织物材料进行毡合,并将这些材料通过打散、重组、堆叠、撕裂、抽纱、裁剪、扎染等方式进行再设计,获取不同的肌理效果,提升材料的艺术性。对于线类材料,可以将其通过编织、缠绕、钩等方法进行羊毛毡手账本的装饰应用。

也可以尝试融入非纺织物的现代材料,如金属材料、木质材料、皮革材料和各种装饰珠子等材料,通过缝制、镶嵌、粘贴等方式进行再设计,使羊毛毡制品的表现形式更丰富。

材料的多样化使用能够带来不同的审美体验与质感,使得羊毛毡手账本产品更具有艺术性。这不仅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材料的优势,也能在应用新材料的过程中更好的应用现代科技,形成一次新与旧、现代与传统的碰撞,以此来实现传统工艺在现代产品中再设计的目标。

4.2 与其他工艺的融合创新

蒙古族传统的羊毛毡工艺常与其传统的刺绣工艺中的绗缝手法和贴花手法进行结合,并且被牧民广泛使用。烙画工艺也是蒙古族传统的羊毛毡制品的表现方式,烙画工艺技艺简单,便于操作,可以塑造各式各样的人和物,能在羊毛毡上实现画面层次感,作品往往有一种质朴的天然美的效果。但这些工艺方式做出的作品并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因此要在工艺上进行革新,尝试与不同的工艺进行结合。

根据当代社会人们对美的认识和利用现代工艺来重新展开设计,再融入传统手工艺的表现形式、造型方法等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与设计语言,对此加以创新,从而创造出更加符合现代大众审美需求的文创产品[2]。

4.2.1 与扎染工艺结合

传统的蒙古族毛毡制品,图案设计、色彩表现较为单调。羊毛吸湿性好,可以充分吸收染料,一旦染色就不易褪色,且色谱齐全,可以在羊毛毡上使用扎染的方法进行染色[3]。扎染既可以通过扎、捆、缝、夹等方式染色成不同颜色的织物,也可以染色成复杂的图案,朴素亲和,与羊毛毡材料带来的温暖、天然感相呼应。也可以加入更多现代流行色彩,增强产品的艺术表现力。

4.2.2 与刺绣工艺结合

刺绣种类丰富,有雕绣、戳戳绣、珠绣、十字绣、贴布绣、包梗绣、扁带绣、彩绣等。利用刺绣工艺可以绣出平面和立体的图案,为羊毛毡手账本带来更强的装饰性,增强其视觉效果。同时,羊毛毡材料和刺绣工艺的结合强化了作品手工制作的文化韵味。

4.2.3 与拼布工艺结合

拼布工艺历史悠久,它是将不同材料的零碎布块通过画面构图、色彩搭配进行有意识的拼接,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常见的缝制技法有:补、缝、绗、纳、拼、贴、堆等。拼布所用的棉、麻、毛等材料与羊毛毡材料都具有质朴、自然的美感。拼布工艺与羊毛毡的结合能带来更多的肌理效果,丰富画面层次,增强触觉和视觉效果。在两种工艺结合时,可以将羊毛毡片作为背景,再用拼布工艺进行图案的塑造。也可以用多种不同颜色、图案且毡化好的羊毛毡片进行拼接创作作品。还可以以拼布工艺为主进行画面设计制作,结合图案特点,用羊毛毡材料进行装饰来丰富画面,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4.2.4 与镂空工艺结合

毛毡纤维组织之间相互缠绕、缩绒紧密,组织结构不容易脱散,比其他织物更适合进行镂空处理[4]。镂空工艺虽然是为作品做减法,但却能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对羊毛毡进行镂空处理可以强化肌理图案的层次感。

目前,羊毛毡的镂空手法有两种,即手工镂空和激光镂空。手工镂空,具有随意性、偶然性、独特性和自然表现性。手工镂空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方式是在羊毛毡制作的铺毛阶段,故意留出空缺的位置,再进行毡化。第二种是在还未毡化完成时对材料进行破坏、撕扯达到镂空效果,这种方式制做出的效果更具随意性、偶然性、不规则性。第三种方式则是在完成毡化后进行裁剪,以此到达镂空效果。激光镂空与之不同在于其镂空出的图案更为规则,边缘也较为平整。是直接将毡化成型的材料进行激光切割,图案刻画更细致、规整。

4.2.5 与编织工艺结合

编织工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根据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技法,可以形成千变万化的肌理效果,从而营造不同的风格和意境[5]。编织工艺是利用经纬交错的方式达到编织效果,可以呈现出强烈的疏与密、虚与实的对比,从而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羊毛毡工艺与编织工艺结合时,可以将羊毛纤维用捻线的方式搓成羊毛条或直接用湿毡的方式做成羊毛条,再进行编织,结合针毡的方式使其固定在毡片上,这样可以使造型更丰富。如在塑造人物或动物的毛发时,可以采用编织的方法进行塑造,既能为画面呈现立体效果又能生动形象的表现毛发的形态特点,形成较强的肌理美和触感美。

4.2.6 与数码印刷工艺结合

数码印刷工艺是现代印刷工艺中常用的手段,通过电脑绘制图案,将图案转印在不同材质上,制作方式简便、快捷,在工业化时代发展中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生产率。羊毛毡工艺与数码印刷工艺的结合是先将图案利用数码印刷工艺打印在布料上,在根据图案特点,用针毡的方式进行羊毛毡手账本的装饰制作。

结语

蒙古族羊毛毡工艺历史悠久,在历史的长河中对牧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我们有义务对其进行传承与发展。将其与手账本封面设计进行结合创新,是当前能够促进羊毛毡工艺传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羊毛毡材料的独特性与较强的可塑性,也为手账本的封面设计提供的新的设计思路和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羊毛毡工艺的艺术价值也有着极大的市场发展前景。

猜你喜欢
镂空账本图案
镂空幻想
数说:重庆70年“账本”展示
镂空解构
丢失的红色账本
大树爷爷的账本
丢失的红色账本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拼折镂空立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