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工作新模式探究

2022-12-13 00:48连文冲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30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体育

连文冲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丹东 118009)

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部署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充分发挥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纲要》中明确提出,将促进青少年提高身体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考核体系[1]。这对改进学校体育工作而言,是一个鲜明信号,同时也是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工作部门必须完成的任务。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一直以来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育人,十分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学院体育工作近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党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政策方针下,学院体育工作也应全面深化改革,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和目标,以符合学院“双高建设”的大背景,现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格局是否符合当下新形势的要求有待于调查与研究,故选取此课题进行立项研究。通过对《纲要》中关于学校体育工作指导意见的研究,发现《纲要》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指明了方向,学校的体育工作并不仅仅是教学,更应注重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弘扬和传递体育精神,实现体育的育人功能。以该校为例,将课题研究后得到的一些观点与结论汇撰成文,旨在“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为该校及其他同类高职院校如何深耕体育内涵,创新体育工作,以及构建符合新时代背景下学校体育工作的新格局提供一些理论基础与合理化建议。

1 高职院校体育工作格局现状分析

该课题研究的重点在于学校体育工作新格局的构建,首先以笔者所在工作单位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开展调查,而后通过对省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校体育工作负责人进行访谈,结合两方面的研究数据比对,归纳出目前的高职院校体育工作格局的普遍现状,科学客观地开展下一步研究。

通过对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负责人进行访谈,并查阅《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工作手册》(版本:E2),得知目前学院现行的体育工作分为常规工作、重点工作、特色与创新工作(见图1)。常规工作包括体育教学、阳光体育以及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重点工作包括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完成学院运动会,参加学院传统优势项目的省级学生体育竞赛;特色与创新工作为体育课的课程建设工作,以及增开体育课专选项目。

通过以上的调查,明确了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现行体育工作格局,多年来学院一直高度重视体育工作的开展,充分落实了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各项要求与规定,并形成了符合学院实际情况的体育工作格局。目前学院体育工作质量处于省内同级别院校的前列,尤其在各级学生体育竞赛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上报工作方面。

为了更客观地开展调查与研究,使研究更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利用半结构式的专家访谈法对省内外学校体育、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育人文等相关学科的权威专家以及省内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工作负责人,以实地走访、电话、微信等形式访谈交流、征求建议(见表1)。访谈后得知,从专家所工作的各高职院校现行的学校体育格局角度总结来看,各学校的体育工作基本上都是以体育课教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阳光体育为主要工作,窥一斑而知全豹,由此不难分析出各高职院校的体育工作格局大体相同。

表1 访谈专家及相关负责人情况一览表

另外,关于高职院校体育工作格局现状的基本理论观点可归纳为:新时代教育理论背景下研究的思维空间正在不断开拓,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态势。为适应体育强国建设的发展需要,应全面回顾和审视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道路,在总结取得的成绩、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科学把握未来学校体育工作格局建立的发展趋势,这对于构建我国学校体育学科理论体系,提高广大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遵循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学校体育工作新格局的构建将是大有裨益的。

2 高职院校现行体育工作格局存在问题分析

通过以上实际工作调查与专家访谈,发现目前高职院校体育工作格局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工作任务较为单一化,工作归类不明确,工作属性逻辑性不强,导致实施与工作效果不明显;重教学,教学中过于注重成绩,轻运动技能普及,阳光体育工作任务化,学生校内外竞赛缺失;《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相关工作虽能较好完成,但过于流程化,对所得学生测试数据没有较好的分析;教师队伍业务能力缺乏有效的培训指导,科研水平停滞不前;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方式单一落后;体育工作专项资金的缺少,政策执行不到位。

以上问题的形成基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是高职院校体育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普遍认为学校的体育工作就是围绕学生开展的单纯体育课教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导致学校体育功能单一化,忽视了学校体育中应包含的多种因素,如学生的竞赛、学生运动技能的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以及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等,这些方面的缺失将影响学校体育功能的有效释放,不利于当前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学校作为以体育“立德树人”的重要实施平台[2]。

3 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学校体育的基础作用分析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过“健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是最好的人格教育观点已经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对于学校体育来说,体育教育的最基础作用应通过“体”的“教育”去磨炼青少年的意志品质,通过体育去体会如何在规则的约束下去赢,或如何体面地接受失败,让青少年更加阳光、更加坚韧,学会尊重,学会正确面对困难,并在多年的学生生涯中逐渐培养优秀的内化人格特质[3]。体育强国的建设不单单是竞技体育成绩的提升,大众休闲体育的普及,学校体育工作的良好开展是体育强国的建设基础。《纲要》中提出的大力推进“青少年体育发展促进工程”的一揽子推进方案都具有先进的前瞻性与引领性,是完全符合我国现阶段乃至未来的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发展趋势,其中作为最普及、最基础的便是学校体育工作基础的夯实,作为主要平台与媒介,学校体育需构建与之匹配的学校体育工作新格局,要以培养青少年掌握一项运动技能的终身体育为目标。

4 构建学校体育工作新格局的探究分析

学校体育工作新格局的构建,首先要摒弃认为学校体育就是单纯体育教学以及任务性地完成《国家学生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的思想。在前期研究中,通过对前人学者的文献研究梳理,集中该课题初期研究得到的观点,显现出不单要分析学校体育的基础作用,还应重新审视与梳理学校体育的完整功能作用。体育教育作为体育系统框架内的基本组成元素,其发展具有每个时代的显著特征,当前体育强国建设大背景下应考虑将体育“强身健体”的单一功能向“立德树人”的多元化功能目标逐步转化[4]。学校体育的多元化功能不仅仅是强健体魄,还应是一种育人手段、精神活动,一种集竞技类型、合作方式,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更应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的有效抓手[5]。由此可知,体育囊括了身体、健康、文化、社交、道德等多项功能,体育是多元健全人格最好的教育方式。当下应将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强大作用作为学校体育工作格局构建的首要目标,以符合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积极探究学校体育的新结构、新机制、新功能、新目标,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强大功能。

5 构建学校体育工作新格局的实施

基于《纲要》及相关领域专家的理论观点,结合实际工作调查分析后,试提出高职院校体育由单一功能目标逐步转向多元化功能目标,依托体育强国建设背景并结合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际情况的“四轮驱动”的理论假设,将现有的体育工作与缺失的环节归纳分类为“四轮驱动”,第一轮为教学与研究,第二轮为健康体育,第三轮为阳光体育活动,第四轮为特色体育竞赛,如图2所示。

第一轮,中常规体育课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体,应继续提升教学质量,在体育课教学中贯彻教会、勤练、常赛的理念,以此理念去建设各专项的体育课程,制定符合其要求的课程标准,借助新媒体教学平台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之外有更多的学习平台。此外,应在体育课教学之余开设体育课程的选修课,丰富体育课教学媒介。教学与研究应是相辅相成的,教科研学术研究与教师职业能力提升是为了保障更有质量的教学,充分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学术科研能力及师资培训指导方面严重缺失,应以此方面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方向,积极参与各级相关部门组织的教师、教练员培训。

第二轮,将《国家学生健康标准测试》作为每年必须完成的工作,应摒弃为了测试而测的观念。既然为必要工作,应通过测试所得数据,分析数据,探究影响其成绩的各种因素,从根源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增强学生的基础身体素质。另外,应规范测试流程,统一测试标准,保证测试所得数据的科学性,加强资金的投入,完善测试器材与场所建设。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要通过体育课专项的教学,使学生喜欢上一项体育项目,体会其中的乐趣,以兴趣去培养体育运动习惯,还应定期开设一些相关内容的体育知识讲座,力争学生在校期间真正喜欢一项体育项目,能经常参加此项体育运动[6]。

第三轮,阳光体育活动应是立德树人、以体育人的重要措施,也是学校体育活动最广泛的开展方式,要以惠及更多参与学生为目标去实施。学校每年一度的运动会等活动,可以统一纳入“阳光体育嘉年华”或“阳光体育节”去开展实施,将多项活动成绩一并计算,在运动会总成绩中赋分,以提高各院系部的重视度,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校内的体育竞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扩大竞赛规模,不能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可将锦标赛扩大为联赛的竞赛模式,增加比赛的场次,使更多的学生在竞赛中感受体育的魅力,感受体育运动之美。

第四轮,特色体育竞赛是阳光体育活动的校外延伸,目前大学生的体育竞赛各项目均已开设高职高专的比赛。以辽宁机电职业技术为例,其具有一定优势的项目为足球。多年来已经形成了相对系统的招生、课余训练等规范制度,在保持传统优势项目开展的同时,可开展更多有条件去参与的项目,为校内体育竞赛中显现出一定竞技水平的学生提供更高的平台去展示,教师对课余训练的组织与实施,也是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的有力抓手。根据以上研究结论,可以尝试以四位一体,相互融合的“四轮驱动”为理念,构建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的新格局。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体育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我们的“体育梦”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