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教授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的经验总结

2022-12-13 18:40张碧宸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7期
关键词:张兰莪术夏枯草

张碧宸 张 兰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现代超声诊断技术也愈加成熟。当前,在我国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内分泌系统疾病就是甲状腺疾病[1]。其中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dular,TN)的高分辨率超声检出率已经高达20%~76%。其中女性为 28% ~ 42% ,男性检出率为14% ~ 29%[2]。TN常继发于或者伴发于自身免疫性、碘过多或碘缺乏等多种甲状腺疾病,如桥本、亚甲炎等;也见于以结节为主的甲状腺疾病,如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等[3]。多半TN患者在初期无明显征象,也无不适症状,一般通过体检或者触摸才可能被察觉,少数患者会因项前部组织压迫而出现呼吸困难、咽中异物等不适症状就诊。TN从结节数量上来看可分为单发结节和多发结节。其中多发结节较常见,以良性为主,彩超TI- RADS分级多为4a类及以下,西医大多建议对无明显症状的良性TN患者以观察为主,部分患者结节为囊性或囊实性选用经皮无水乙醇注射疗法,部分也接受放射性131I治疗和手术治疗[4-5]。而单发的结节恶变的可能性较大,常以甲状腺癌为主,约占单发甲状腺结节的15.6%,根据 TI- RADS分级来看,4b类及以上就要怀疑恶性病变,需进一步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诊断,对于确诊的甲状腺癌西医多采取手术治疗[6]。

为避免良性甲状腺结节进展为恶性结节,对于TN的早期预防十分必要,在治疗上无论是外科手术、甲状腺素或PEI治疗等,虽然疗效显著,但都存在着并发症和复发的风险,而中医学对于TN的治疗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复发率低且副作用小,传统疗法愈加受到患者青睐。张兰教授从医三十余载,对于甲状腺结节等内分泌疾病的治疗和认识都独具匠心,临床治疗上从整体入手,针对TN患者的不同病情辨证施治,发挥中医独特的个体化诊疗优势,运用经方加减,既可软坚化结,同时还控制了结节进一步生长。研学期间侍诊于旁,稇载而归,现将张兰教授治疗良性TN的临证经验整理于此。

1 审病求因,谨守病机

中医并未对TN有明确记载,根据该病的特点与发病位置,将其归属为“瘿囊”“瘿瘤”“瘿病”等范畴内。张兰教授认为,百病生于气,引发瘿病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情志,而情志即为人体的精神状态,长期的忧恚气结超过正常的承受范围,会阻碍人体气机升降,进而影响津液的输布和血液的运行。除情志因素外,疾病的发生也禀乎母气,与遗传因素有关,素体禀赋足方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禀赋不足或年老体虚,免疫力低下,都会导致该病的发生。其次,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地域、饮食等因素也应引起重视,缺少碘、不良的饮食结构和饮食偏嗜也是十分重要的致病因素。

除以上因素外,性别因素也至关重要。本病多见于气郁质的女性,据流行病学研究[7]表明,在非缺碘地区,女性的TN患病率约为男性患者的5倍,特别是35~50岁多见。从中医角度考虑,因女子属阴类,阴性易于凝结,又要经历经、孕、产等复杂的生理过程而屡伤于血;另外女子又以血为本,而肝藏血,冲任与足厥阴肝经关系密切,易受情志等因素影响而引起气郁痰凝;另外女子以肝为先天,忧怒又易化火伤阴,阴不足,易成瘀,当病理产物循经上行发于项前,遂成瘿。

1.1 气郁与瘿病 《难经·八难》云:“气者,人之根本也。”张兰教授认为该病以气郁为先,一则忧思恼怒过度为始发因素,也是重要病因,肝喜调达恶抑郁,主司情志,若思虑过度、郁郁寡欢或暴怒无常,都会导致气机不畅,或横逆犯脾,则脾不升胃不降,中焦气机升降失司,则津液不得运化,痰湿内生,迁延日久,凝聚于所虚之处形成结节等顽疾。另外,肝气主动主升,肝的疏泄调达又依赖于气的运行,而气有余便是火,火易炼液为痰,循经上行壅结于颈,发为此病;二则瘿病的病位之所在正是任、督二脉之所过,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之所汇,气壅导致痰凝,气结导致血瘀,甲状腺内血液与津液枢机不利遂成肿块[8]。张介宾曰:“盖气有不调之处,即病本所在之地也。”只有气机的升降出入正常方可推动血行,沟通脏腑,则水精四布,阴平阳秘,病方自安。

1.2 痰凝与瘿病 古人云:“凡遍身结块,多是痰注。”一则脾主中州而灌四傍,位于中焦主运化水谷精微,人体的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依赖于脾运化食物中的精微物质,故脾有“后天之本”之称。若脾的运化、统血和升清功能失司,则水与食物积于体内,水反则生湿,食反则为积,故脾也被称为“生痰之源”。本病好发于女性,而女子易忧思伤脾或肝气横逆犯脾,木旺乘土,影响中焦化生气血和运化精微,当水谷和经络气血的运行受阻,则助水生湿,湿浊凝聚则成痰,痰随气行循经向上停于颈前,发为此病;二则肺为贮痰之器,主一身之气,为娇脏,津液和水谷精微的布散依靠着肺脾两脏,只有肺脾调和,气机方能舒畅,津液方能输布,若两脏不和则水湿内停,痰饮内生,影响脉道中血液的运行,瘀血日久则痰再生,病理产物互为因果,遂生瘿。

1.3 血瘀与瘿病 一则该病起病较为隐匿,当有明显症状时,正邪交争已日久,病久入络,血脉瘀滞,涩而不行。朱丹溪提出“痰挟瘀血,遂成窠囊”。二则该病易迁延不愈,因气郁日久化热,可煎血成瘀,该病在后期多见血瘀较重,痰瘀互阻。同时还应考虑病后期全身气血失和,肝、脾、肾受损,或年老体弱时,正气亏虚,气血乏源,运行无力,瘀血内生,脉道亏涩,正虚则邪恋,外邪易于入侵机体,可见虚实夹杂等复杂证候。在治疗过程中不可一味的化痰散结祛瘀,还应加以扶正,才能做到以收全功[9]。

2 临证经验

2.1 辨证分型

2.1.1 气郁痰结型 颈前可触及肿块,其质地软无触痛,伴心情极易波动,呃逆、反酸、嗳气,胁肋窜痛或胀痛,倦怠乏力善太息,脘腹胀满,便溏,舌质暗淡,边有齿痕,舌两侧多沫,舌苔白,脉弦。治以疏肝理气,健脾祛痰为要,方选逍遥散加减。药物组成:当归、白芍、赤芍、茯苓、香橼、佛手、陈皮、半夏、夏枯草、浙贝母等。逍遥散中柴胡性升散,易伤阴,用香橼、佛手代替柴胡可达疏肝理气,和中化痰之功且不伤阴; 当归甘温而润,补血,养血以调经;白芍性凉味苦酸,可敛阴养血柔肝;赤芍苦微寒,可行瘀消肿和凉血止痛;当归、白芍、赤芍三药共奏柔肝行瘀解郁之功; 茯苓可健脾祛湿;夏枯草辛散苦泄,可畅利气机,其性寒又可清泄肝火,浙贝母可宣肺气,二者互为所用有清泄肝火、散解热毒、散郁祛结之功。 陈皮与半夏合用可理气疏肝,化痰除湿。

2.1.2 痰凝血瘀型 痰凝血瘀型的临床表现有颈部两侧或一侧有明显肿块,有疼痛感,触之碍手,病程较长,兼见有胸胁满胀,倦怠乏力、懒言,或时有颈部异物感或有痰,咳而不解,呼气不畅,舌质有瘀斑或见紫暗,苔白或腻,脉弦或涩。治以祛痰散结、活血消瘿为主,方选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药物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盐橘核、桔梗、夏枯草、玄参、浙贝母、王不留行、三棱、莪术、牡蛎等。半夏和陈皮相互为用可燥湿化痰,体现了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法;半夏可和胃降逆,陈皮可理气行滞,二者都无过燥之弊,皆以陈久者良;茯苓助其化痰,可祛湿健脾;桔梗归肺经,性苦辛,有载药上行之效,用作引经药可直达病所[10];盐橘核可理气止痛;玄参可清热凉血和解毒散结;牡蛎可清热散结消瘿。上方基础上加酸枣仁、合欢皮、夜交藤、远志、茯神等可宁心除烦安神,用于兼见入睡困难,心神失养,醒后不得寐者;若触之坚硬加穿山甲、山慈菇等以软化结节,山慈菇还有预防肿瘤的作用;血瘀较重者,张兰教授常重用王不留行、三棱、莪术等以破血通络软坚。

2.2 用药特点 当归与白芍配伍,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中出现,以养血活血之功在甲状腺结节的治疗中发挥疗效。当归性辛,甘温且润;白芍性凉,酸收且滋,两者配伍动静相宜,即可和血止痛,又可活血以助散结。天南星、半夏与陈皮配伍,天南星与半夏二者合用化痰力量较强,散结之势峻猛,张兰教授常配伍麦冬等滋阴之品以制其温燥。半夏与陈皮合用,两药是“二陈汤”的主药,取半夏之燥以燥湿健脾,取陈皮之气香以行气健脾[11],气顺则痰自消。对于病程较长,结节较大的患者加以破血之药,如三棱、红花、莪术等,疗效满意。另外,本病从始至终应注意气机的条畅,对于情志不畅患者常用香橼和佛手。对于气郁严重,以柴胡和香附相配,理气与调血并重,为气中之血药,气血调和疾病乃愈。另配合桔梗可载药上行,直达病所。

2.3 含碘中药的使用 从古至今,含碘中药在瘿病的治疗中使用都较为灵活。含碘中药可分为富碘中药和少量含碘中药。富碘中药如海藻、昆布具有较好的软坚散结作用,常被用于单纯的甲状腺结节的治疗,张兰教授一般用量为海藻20 g、昆布20 g[12-13]。据近代调查研究[14]显示摄碘量与甲状腺疾病呈“U”型分布关系,即不可缺乏碘也不可过量摄取,故在临床中使用富碘中药要尤为慎重,过量易诱发甲减和桥本氏甲状腺炎。另一类是少量含碘的药物,如浙贝母、夏枯草、牡蛎、香附玄参等,碘不是其主要成分,还由很多蛋白质、矿物质和多糖等成分构成,常与其它中药配伍使用,通过煎煮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药物与药物之间互相佐治与协同。在治疗甲亢伴结节的患者过程中,一般选用少量含碘中药,即可“消瘿”又可“平亢”,并重视疏肝解郁之法,以香橼、佛手为基础,加牡蛎、夏枯草、莪术等适量含碘中药,以提高散结消肿临床疗效。

3 医案举隅

患者,女,41岁,2019年6月初诊。主诉:颈部不适半年,加重1周。现病史:患者近一周因情绪不佳出现颈部不适,为求中医治疗来诊。症见:颈前不适伴有胸闷善太息,常自觉乏力,口中泛苦,二便正常,查体:舌质暗,苔薄白有沫,脉弦滑。理化检查:FT3、FT4,TSH,TGAb、TPOAb正常,甲状腺超声示:右叶甲状腺1.1 cm×0.7 cm低回声结节,左叶甲状腺部分低回声可见液性暗区,多个低回声区,大者1.4 cm×1.0 cm。左叶甲状腺结节(TI-RADS 4a级),余双叶甲状腺结节(TI-RADS 3级)。中医诊断:瘿病(痰气瘀交阻);西医诊断:甲状腺多发结节。拟方:当归15 g,白芍20 g,赤芍15 g,香橼15 g,佛手15 g,夏枯草20 g,玄参20 g,桔梗15 g,盐橘核20 g,浙贝母30 g,莪术15 g,王不留行15 g,延胡索20 g,昆布15 g,海藻15 g,陈皮15 g,姜半夏10 g。14剂,日1剂。2019年7月二诊,患者颈部胀满不适感减轻,口苦消失,睡眠欠佳,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一诊方去延胡索20 g,加炒枣仁25 g、合欢皮25 g、夜交藤20 g。28剂,日1剂。2020年2月三诊,理化检查:甲状腺超声示:甲状腺结节(TI-RADS 3级),右叶、左叶分别可见0.28 cm×0.22 cm、 0.41 cm×0.38 cm低回声结节。自述睡眠改善,咽中有痰,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二诊方去海藻、昆布,加连翘15 g、桔梗15 g。14剂,日1剂。日后随访未再复发。

按语:本患者为气郁体质,初诊辨证为痰气互结,瘀血内阻,所以治以化痰散结,活血化瘀,而选用逍遥散、消瘰丸合二陈汤加减。选用消瘰丸原方中浙贝母化痰散结解瘀,玄参滋阴降火、润燥软坚,两药合用既能清热散结,亦兼有养阴之效,加以夏枯草、桔梗、盐橘核、莪术、王不留行等,可增强清热散结之效。另外,选用逍遥散原方中当归和白芍相配以柔肝行瘀解郁,加香橼、佛手以加强疏肝理气之效。二诊加合欢皮、酸枣仁合用以解郁安神、养心益肝以缓解失眠。海藻、昆布性寒,为防损伤正气,一般不予长期服用。

4 结语

目前在TN的治疗上,L-T4抑制治疗、酒精介入疗法(PEI)、热消融治疗、核素碘治疗、手术切除等西医疗法上都有各自不利之处,已不能满足患者需求,而中医药治疗以独特的辨证论治的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甲状腺结节患者所认可。张兰教授对该病有着多年的临床实践与研究,结合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谨守病机以“郁”为首,后产生病理产物痰、气、瘀互结颈前,运用理气化痰、活血化瘀等法,以逍遥散、二陈汤等经方为基础灵活加减,辩证求因,一人一方,在临床上常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不仅减轻临床症状、延缓结节生长,还让患者免于西医手术之苦,避免手术的并发症和部分副作用,并能有效地从根本上避免结节的产生同时也预防结节的复发。

猜你喜欢
张兰莪术夏枯草
莪术治疗卵巢癌研究进展
孝顺的儿媳
这单不能退
夏枯草的妙用
夏枯草:清热去火的凉茶成分脾胃气虚者慎服
温莪术引种贵州的表现与规范化种植要点
张兰:对被判监禁毫不知情
探讨莪术的栽培技术
清肝散结夏枯草
夏天清热,离不开夏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