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外科住院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

2022-12-15 07:14黄菲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67期
关键词:尿管插管激素

黄菲菲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关节外科,江苏 南通 226001)

0 引言

医院感染指的是于院内获得的感染,为常见公共卫生问题的一种,也是患者疾病康复、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1]。相关报道显示,医院感染患者中,外科手术患者占比最高,其中骨科手术患者居于首位[2]。关节外科老年患者多手术时间较长、创伤性操作较多,且术后卧床时间较长,加之老年人群体弱、骨组织血液供给较差,导致医院感染风险增加,相关研究显示,老年住院死亡患者中,约27.8%由医院感染导致[3]。基于此,近年来关节外科临床上不断提升对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视程度,而此工作的开展需在了解危险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以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进一步提升防控效果。此次研究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通大附院骨关节科病房出院老年患者病历资料,通过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老年患者医院感染患者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通大附院骨关节科病房住院出现医院感染的46例老年患者设为观察组,包括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62~78岁,平均(70.01±4.55)岁;选取同期住院未出现医院感染的46例老年患者设为对照组,包括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62~77岁,平均(69.50±4.57)岁。纳入标准:(1)参照《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实用指南(第二版)》[4]确定或排除医院感染;(2)无明显潜伏期感染;(3)均接受手术治疗;(4)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原有慢性感染住院后急性发作;(2)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存在细菌定植,但未见炎症表现;(3)创伤、非生物性因子刺激引发的炎症表现。本院医学伦理会审批通过了此次研究,且对比两组性别、年龄发现(P>0.05),可对比。

1.2 方法

逐一对观察组、对照组病历资料进行阅读,收集两组以下资料:(1)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是否进入ICU等;(2)治疗情况。包括是否骨折、麻醉方式、切口分类、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等;(3)侵入性操作。包括气管插管、留置尿管、骨科内固定植入物等;(4)合并疾病情况。包括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肿瘤、脑血管疾病、吸烟与饮酒史等;(5)相关药物使用情况。包括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感染前应用激素。

1.3 观察指标

(1)医院感染单因素分析;(2)医院感染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对比两组患者相关资料,数据以SPSS 20.0进行处理,[n(%)]用于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单因素分析

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观察组ICU治疗率、骨折率、Ⅲ类切口率、气管插管、留置尿管、合并疾病率、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感染前使用激素率均比对照组高,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多(P<0.05),两组性别、年龄手术名称、麻醉方式等情况对比则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医院感染单因素分析[n(%)]

2.2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有医院感染出现为应变量,其中1=感染,0=无感染,以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因素为自变量,展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进入回归模型的是住院时间、进入ICU治疗、Ⅲ类切口率、气管插管、留置尿管、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感染前使用激素,此七项为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医院感染为常见卫生问题的一种,指的是住院期间出现的感染,不仅可致使患者病情加重、住院时间延长,而且可导致医疗负担加重,因此医院感染防控已经成为医疗安全与质量的核心内容[5]。而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开展的前提为明确危险因素,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总体可分作两大类型:一为患者易感性,如年龄、原发疾病、自身免疫功能等,二为医源性,包括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情况、手术类型等[6-7]。大量临床研究均显示,骨科老年患者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其危险因素除了年龄大、合并基础性疾病等本身易感性外,还包括手术创伤、抗生素不合理应用、侵入性操作等医源性因素[8-9]。

本次研究对关节外科老年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收集,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其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关节外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住院时间。老年患者器官组织再生能力降低,接受关节外科手术治疗后,骨痂、切口生长缓慢,加之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合并,长时间卧床住院,容易接触感染源,增加交叉感染风险,引发医院感染;(2)进入ICU治疗。需进入ICU治疗的患者病情多较为危重,存在昏迷、制动、营养不良等情况,自主活动能力降低,且ICU环境中细菌定植、生长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可致使医院感染风险增加[10];(3)Ⅲ类切口率。相关研究显示,相较于切口污染程度小的患者,切口污染程度大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增加24倍以上[11]。Ⅲ类切口患者多存下开放性损伤、引流不畅、清创止血不彻底、骨折端无软组织覆盖等问题,创面接触病原菌的几率增加,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致使医院感染发生;(4)气管插管。气管插管为侵入性操作的一种,可直接对皮肤、黏膜屏障造成破坏,并损害患者机体防御系统,将病原菌带入组织、器官,引发医院感染[12];(5)留置尿管。尿管的留置可为病原菌侵入提供条件,并导致尿毒正常生理环境被破坏,减轻膀胱对病原菌的生理性冲刷作用,诱发感染[13];(6)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可直接影响机体正常微生物环境,引发菌群失调,致使耐药菌产生,增大感染几率[14]。现阶段,为预防术后感染,临床上多会予以抗生素预防性使用,但若抗生素的选择与使用不合理,反而可致使医院感染风险增加,引发二重感染;(7)感染前使用激素。相关研究显示,激素使用史,尤其是使用多种激素、长时间使用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医院感染。激素的使用可直接对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减弱组织愈合能力,致使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延长,增大感染风险[15]。

基于以上危险因素分析,建议关节外科临床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老年患者医院感染进行预防:(1)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强化护理配合。接收到患者后,及时予以其全身状况全面化、细致化的评估,在明确其机体状态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积极对基础性疾病进行治疗,并做好医院感染预案工作,治疗过程中强化护理配合,严密予以患者病情观察,予以专业化护理,如定时翻身、拍背、限制陪护与探视人员进出病房等,加强切口管理,降低切口污染率,并促进切口顺利愈合,病情稳定者尽早指导其出院定期随诊,降低医院感染风险;(2)强化管路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尿管留置等侵入性操作时,严格对适应证进行掌握,尽可减少插管操作次数、导管留置时间,并严格无菌操作,强化消毒隔离措施,规范实施各项管路管理操作,如导管固定、参数调节、引流液观察等,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3)严格掌握抗生素、激素使用指征。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病情、感染风险,对于无高危感染风险因素的患者,不建议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于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者,应合理选择药物种类、控制使用时间,并定期展开细菌培养、药敏试验,依据此调整用药方案,降低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率。另外,对于需使用激素治疗的患者,应严格对指征进行把握,依据患者使其合理选择弱效、中效、强效激素,减轻激素不合理使用对免疫功能产生的抑制作用,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综上所述,住院时间、进入ICU治疗、Ⅲ类切口率、气管插管、留置尿管、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感染前使用激素率为关节外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但受样本量、病例对照配比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存在骨折、手术时间长、合并基础性疾病等暴露因素未进入回归模型,后续仍需实施进一步更大规模的研究,以更为全面、客观地探讨关节外科住院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猜你喜欢
尿管插管激素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直面激素,正视它的好与坏
宁波第二激素厂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研究马铃薯激素配比 为品种选育提供支持
骨科患者术后早期拔除尿管对其排尿功能及舒适度的影响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光棒引导下气管插管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无菌贴膜在女性病人留置尿管外固定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