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

2022-12-15 07:14陈实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67期
关键词:心衰肺部心功能

陈实

(江苏省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南通 226001)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临床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死亡率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心血管本身的特点[1],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医院感染仍然时有发生,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医院感染现象较为普遍[2],而心力衰竭感染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主要是因为心力衰竭引起肺部不同程度的淤血,导致患者出现肺通气障碍有关[3]。心衰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居高不下,直接影响了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预防心衰并发肺部感染发热研究已成临床关注的课题[4]。本文针对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江苏省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52例病例的资料进行分析,并与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对比,探讨导致心力衰竭患者的感染危险因素及肺部感染对预后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江苏省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诊治43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男228例(52.55%,228/438),女210例(47.95%,210/438),年龄45-90岁,平均(68.55±11.27)岁,导致心力衰竭原发心血管病为冠心病188例(42.92%,188/438),高血压性心脏病162例(36.99%,162/438),风湿性心脏瓣膜病34例(7.76%,34/438),扩张性心肌病26例(5.94%,26/438),心律失常及其他28例(6.39%,28/438)。其中合并肺部感染52例(观察组),男28例(53.85%,28/52),女24例(46.15%,24/52),年龄56-90岁,平均(73.11±12.30)岁,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2例为对照组,男27例(51.92%,27/52),女25例(48.08%,25/52),年龄45-85岁,平均(66.26±10.54)岁。

1.2 方法

(1)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相关资料,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病程、基础疾病、吸烟、心功能情况、质子泵抑制剂(PPI)、预防应用抗生素、血红蛋白等方面差异,探讨引起肺部感染的因素;(2)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死亡的差异,观察肺部感染对于预后的影响。

1.3 统计学处理

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计数资料采用t/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导致心力衰竭肺部感染因素

观察组心力衰竭患者年龄(73.11±12.30)岁、合并疾病(3.07±0.39)种、心功能(2.45±0.31)级、吸烟46.15%、应用PPI38.46%、预防应用抗生素42.31%天高于对照组(66.26±10.54)岁、(2.51±0.40)种、(2.20±0.27)级、21.15%、19.23%、17.31%天(t/χ2=3.049,7.229,4.385,7.278,4.217,7.767,P<0.05),观察组血清白蛋白(31.30±3.36)g/L低于对照组(33.50±4.25)g/L(t=2.928,P<0.05),是引起肺部感染因素,见表1。

表1 两组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指标比较

2.2 预后比较

观察组住院(15.66±4.76)天、死亡7.69%高于对照组(12.43±3.13)d、0.00%(t/χ2=4.089,4.160,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时间及死亡比较

3 讨论

随着近几年来相关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升,针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方式和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有关临床试验当中得知[5],发生心力衰竭病症,在对其治疗过程中应尽早使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相关进行及时治疗药物[6],达到了有效减少患者死亡率的目的和效果,但由于患者的病程较长并且自身的免疫力存在较低的状况,容易引起相关并发症的发生[7],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肺部感染,对患者的原发病治疗以及预后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8]。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脏病症发展到严重阶段的综合病症,临床表现症状为呼吸困难、四肢乏力、体液潴留等,医院感染已经成为了心力衰竭患者感染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9],如果没有及时的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会使患者的病情加重,影响预后的效果。临床研究可知,患者感染的部位多发于肺部感染,本文诊治43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合并肺部感染52例,发生率11.87%(52/438),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

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对我院心力衰竭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导致慢性心衰肺部感染危险因素:(1)患者年龄越大其免疫力也会越低,致使患者身体机能迅速下降,使其成为肺部感染高危人群[10],呼吸道防御和免疫功能减退,使口腔或气道内定植菌引发肌会感染。观察组心力衰竭患者年龄(73.11±12.30)岁高于对照组的(66.26±10.54)岁(t=3.049,P<0.05)。(2)相较于单纯心力衰竭疾病患者,合并有慢阻肺、糖尿病等多种其他疾病者更易出现肺部感染,伴有慢阻肺患者导致呼吸道内管腔粘膜肿胀,对通气产生不利影响,进而直接肺部感染机会[11],合并性糖尿病患者来说,其本身机体抵抗力偏低,再加上内部环境的混杂(高血糖),容易出现细菌的聚集和繁殖,导致肺部感染率有所提升[12],观察组合并疾病(3.07±0.39)种多于对照组(2.51±0.40)种(t=7.229,P<0.05)。(3)心功能越差患者出现心脏负荷越重,造成多器官功能下降,各种感染的机会上升[13],观察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2.45±0.31)级高于对照组(2.20±0.27)级(t=4.385,P<0.05)。(4)具有吸烟史的心力衰竭患者为,肺活量下降,纤毛活动减慢,呼吸道功能下降,容易感染[14],观察组心力衰竭患者具有吸烟史46.15%高于对照组21.15%(χ2=7.278,P<0.05)。(5)PPI抑酸药物抑制了胃酸的分泌,降低了胃液的杀菌作用,胃液不能很好的杀灭病菌,导致含菌量增加的胃液返流而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增加[15],观察组应用PPI占38.46%高于对照组的19.23%(χ2=4.217,P<0.05)。(6)临床预防应用抗生素,对体内的微生物生长进行抑制,从而起到杀菌的作用,但长时间使用会导致菌群失衡,提高肺部感染的发病率[16],观察组预防应用抗生素42.31%天高于对照组17.31%(χ2=7.767,P<0.05)。(7)血清白蛋白低的患者,常营养不良,患者免疫力及抵抗力下降,肺部感染发生率上升[16],观察组血清白蛋白(31.30±3.36)g/L低于对照组(33.50±4.25)g/L(t=2.928,P<0.05)。相较于无感染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经验证实合并感染而导致心力衰竭疾病加重是导致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肺部感染者的病死率更高,住院时间更长[17],观察组住院(15.66±4.76)天、死亡7.69%高于对照组(12.43±3.13)d、0(t/χ2=4.089,4.160,P<0.05)。

综上所述,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几率较高,导致病死率更高,住院时间长,临床应对引起感染危险因素引起重视,完善医院感染监管制度,将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纳入平时考核范围中,提高心内科医院感染控制责任心,并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原发病积极治疗,纠正心力衰竭,加强老年患者抵抗力,减少预防应用抗生素,饮食指导,鼓励患者进食优质蛋白(精肉、豆类食物)、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及低脂饮食,避免负氮平衡的出现。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在正常范围;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应该注意合理以及被动的必要锻炼。同时应对医院感染情况加强认知,及时诊断感染采取有效救治措施。

猜你喜欢
心衰肺部心功能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