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药线点灸结合补中益气方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临床观察

2022-12-15 07:14陆雪萍李晓琼梁新安韦芳芳方显利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67期
关键词:盆底疗效评分

陆雪萍,李晓琼,梁新安,韦芳芳,方显利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广西 南宁 530100 )

0 引言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是指患者喷嚏、咳嗽、劳动或者运动等动作使腹腔内压力忽然增高,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溢出的现象,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影响患者的泌尿系统健康,是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之一[1]。迄今为止全球大约有2亿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质量,给家庭、社会及国家造成及巨大的压力及沉重的经济负担。调查显示,我国女性尿失禁发病率高达23%~45%,其中压力性尿失禁约占了50 %[2]。目前全球有至少21.6%的人口受尿失禁( urinary incontinence,UI) 困扰[3]。全球每年在UI治疗和护理支出高达数十亿美元,并且有逐步增加趋势,不仅降低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而且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 济负担[4]。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的干预、行为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手术方式对治疗SUI效果尚可,但各种术式均有创伤性,同时可产生不同的副作用,例如采用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术后可能会导致新发急迫性尿失 禁的发生[5]。西医在治疗SUI方法虽多,但治疗费用较大,副作用多,治疗存在创伤性等多种缺点。因此寻找安全、低廉、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成为研究热点。相比其他治疗方法,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疾病具有简、便、廉、验、捷五大优点。极其简单的操作方式,不论是卫生院还是乡村医生经过简单培训都能掌握,因此推广简便,结合目前国家对公共卫生及家庭签约医生的重视,推广前景广阔。本研究运用壮医药线点灸结合补中益气方治疗SUI的临床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比较

(1)对照组年龄30-65岁,平均(51.03±9.57)岁,普通治疗组年龄32-63岁,平均(50.27±8.45)岁,综合治疗组33-64岁,平均(50.83±8.56)岁;(2)病程:纳入的病例对照组病程平均(2.10±0.85)年,普通治疗组病程平均(2.17±0.75)年,综合治疗组病程平均(2.53±0.68)年。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三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n,±s)

表1 三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n,±s)

组别 例数 年龄(岁) 病程(年)对照组 30 51.03±9.57 2.10±0.85普通治疗组 30 50.27±8.45 2.17±0.75综合治疗组 30 50.83±8.56 2.53±0.68

1.2 纳入标准

① 符合女性单纯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标准者;② 年龄30-65岁;③ 签知情同意术,自愿加入研究;④ 能够接受药线点灸治疗。

1.3 排除标准

① 属于急迫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等其他类型的尿失禁患者;② 有泌尿系感染症状的患者;③ 不能配合行压力诱发试验的患者;④ 正在接受其他方式治疗的SUI患者;⑤ 有严重的精神疾患、造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系统及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疾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三组患者均予 盆底肌肉训练。对照组单纯予盆底肌肉训练。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一对一训练,指导患者做提肛动作,每次紧缩肛门时间不少于3秒钟,然后放松2-6秒,收缩放松为1次,连续做15-30分钟,早中晚各做1次,共治疗6周。若患者遇上月经期则待月经过后再进行,治疗时间达6周即可。

普通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补中益气方免煎制剂(黄芪18g、熟地黄12g、白术10g、炙甘草9g,陈皮、升麻、柴胡各8g。由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统一采购,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统一提供)每日1剂,温开水冲服,分2次服用,共6周。

综合治疗组:盆底肌肉训练+补中益气方+壮医药线点灸。选择双侧会阳穴、双侧中髎穴进行药线点灸,医者用右手食指及拇指持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1-2cm,将露出的线头在酒精灯或者蜡烛上点燃,使之形成圆珠状炭火星,随即将有火星的线头对准选取穴位并顺应手腕关节和拇指关节做屈曲动作,右手拇指腹稳重而迅速将火星线头点灸于穴位上,点灸1次为1壮,每穴3壮,每日灸1次,2周为1疗程,共灸6周。

3 观察指标及方法

3.1 1小时尿垫试验

观察三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治疗之前、治疗2周、治疗4周及治疗6周之后的1h尿垫失禁量数值变化情况。

3.2 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

本评分是用于评价尿失禁的发生率和尿失禁对患者的影响程度的常用指标。量表分值0~21分,分值越高,说明尿失禁症状对患者的影响越严重。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6周后三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和比较。

3.3 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

I-QOL评分用于尿失禁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测量。得分越高,说明尿失禁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6周后三组患者进行观察评价。

3.4 泌尿生殖简表(UDI) [6]

此表从3个方面(排尿困难、急迫性症状、压力性症状)评估了SUI,总分为24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越大。于治疗前后进行观察评价。

3.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尿控学组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治疗指南》[7]制定的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患者自觉尿失禁症状明显减少,1h尿垫试验<1g。显效:自觉尿失禁次数及漏尿量明显下降,1h尿垫试验<1g。有效:尿失禁次数及漏尿量下降不显著,1h尿垫试验<1g;或较治疗前,漏尿量较前下降,1h尿垫试验≤1g。无效:病情及漏尿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无改善,1h尿垫试验≥1g。

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 SPSS 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三组患者治疗之前及治疗之后的2、4、6周1小时尿垫试验漏尿量比较

见表2。

表2 三组1小时尿垫试验漏尿量比较(±s)

表2 三组1小时尿垫试验漏尿量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综合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P<0.05,综合治疗组与普通治疗组同时间点比较,▽P<0.05,对照组与普通治疗组同时间点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2周 6周 8周对照组 30 7.87±1.78 6.97±2.43●○◆ 5.33±1.37●○◆ 4.50±2.46●○◆普通治疗组 30 7.60±1.71 6.23±1.36●▽◆ 4.90±2.29●▽◆ 3.43±1.22●▽◆综合治疗组 30 7.97±1.38 5.50±1.67●○▽ 2.93±1.70●○▽ 1.73±1.70●○▽

5.2 三组患者治疗之前及治疗之后的2、4、6周(ICI-Q-SF)

见表3。

表3 三组ICI-Q-SF评分比较(±s,分)

表3 三组ICI-Q-SF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综合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P<0.05,综合治疗组与普通治疗组同时间点比较,▽P<0.05,对照组与普通治疗组同时间点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2周 6周 8周对照组 30 11.43±1.52 11.20±1.13●○◆ 10.17±2.04●○◆ 9.17±2.21●○◆普通治疗组 30 11.13±1.46 10.30±1.84●▽◆ 9.17±2.23●▽◆ 7.33±2.73●▽◆综合治疗组 30 11.33±1.61 9.27±2.08●○▽ 6.23±1.22●○▽ 3.90±2.75●○▽

5.3 三组患者治疗之前及治疗之后的2.4.6周(I-QOL)

见表4。

表4 三组I-QOL评分比较(±s,分)

表4 三组I-QOL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综合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P<0.05,综合治疗组与普通治疗组同时间点比较,▽P<0.05,对照组与普通治疗组同时间点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2周 6周 8周对照组 30 60.77±5.38 62.93±4.12●○◆ 64.20±4.16●○◆ 65.77±4.17●○◆普通治疗组 30 61.03±4.22 63.97±5.58●▽◆ 67.90±6.01●▽◆ 70.07±2.30●▽◆综合治疗组 30 61.07±4.88 65.47±6.47●○▽ 69.73±2.12●○▽ 74.23±3.03●○▽

5.4 泌尿生殖简表(UDI)

见表5。

表5 三组UDI评分比较(±s,分)

表5 三组UDI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综合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P<0.05,综合治疗组与普通治疗组同时间点比较,▽P<0.05,对照组与普通治疗组同时间点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2周 6周 8周对照组 30 9.60±1.25 8.33±1.65●○◆ 7.40±1.67●○◆ 5.37±1.83●○◆普通治疗组 30 9.40±1.38 7.67±2.11●▽◆ 6.33±2.07●▽◆ 4.33±2.22●▽◆综合治疗组 30 9.27±1.26 6.20±0.99●○▽ 4.40±2.59●○▽ 3.13±2.86●○▽

5.5 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n,%)治愈,显效,有效,无效

经8周治疗后:对照组临床痊愈5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67%;普通治疗组临床痊愈7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临床痊愈11例,显效14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三组临床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和普通治疗 组的有效率,普通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且综合治疗组疗效>普通治疗组疗效>对照组疗效。详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例、%)

6 讨论

压力性尿失禁属于中医“膀胱咳”“遗溺”“遗尿”“尿不禁”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SUI的基本病因为中气不足、脾肾亏虚或肝气郁结,湿热下注等,但多有本虚。而妇女SUI以本虚为主,导致患者气化功能失常,固摄无力,小便失约。现代中医认为,脾虚气弱,中气下陷,亦可导致膀胱失约、固摄不能,导致尿液不自主的排出。故治疗上多可采用补中益气、温补脾肾的方法。本研究选用以补中益气方为基础的方剂,李东垣在《脾胃论》中就记录了补中益气方治疗脾胃气虚及下脱诸症取得不错效果。压力性尿失禁一般会伴随尿道功能异常,患者体内尿道关闭功能障碍,因此,恢复尿道关闭功能,有利于改善女性尿失禁症状,在盆底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嘱患者进行提肛锻炼,通过反复刺激、收缩尿道,有利于提升患者盆底肌肉力量和张力,提高尿道闭合压来改善控尿能力,从而促进压力性尿失禁的康复。对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因为治疗周期较长,我们还应注意心理辅导,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邵氏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认为[8]认为本病主要与肾气虚、肾及膀胱虚寒之下焦虚冷不固有关,而肺、脾气虚者尤为常见。因此,现代中医研究多从脾肺入手,以补中益气方为主方, 取得不错效果。如黄 氏[9]研究发现补中益气汤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优于盆底肌肉锻炼。但目前采用单一中药治疗往往存在治疗效果恢复慢、治疗周期长等缺陷。因此往往采用中药联合理疗模式。赵 鑫等[10]应用加味补中益气汤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中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效果显著,明显改善了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林芸等[11]运用补中益气汤联盆底功能锻炼的治疗方法,治疗女性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疗效高达90.63%,而单纯盆底功能锻炼疗效只有66.67%。可见联合治疗方式效果显著。

壮医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前形成了“三道”(谷道、气道、水道)、“两路”(龙路、火路)的理论核心,是天、地、人三气同步协调运行的根本,强调“毒虚致病”学说的理论体系。在该基础上,黄瑾明教授同时提出了“气血均衡学说”,认为“疾病并非无中生有,乃气血不均衡”所致,并阐述了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机理,壮医药线点灸之所以能够治病,就在于它以局部的刺激,温热和药效通过经络传导,调整三道两路,使三气同步运行,制约化生,使人体气血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增强盆底肌的收缩功能,有效的控制排尿反射功能,从而促进压力性尿失禁的康复。壮医药线点灸是医学中独具民族特色的一种外治疗法,具有简、便、廉、验、捷五大优点 ,黄瑾明[12]等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对20例脾虚证进行系统的治疗和观察,结果显示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体虚 症状。林琴[13]运用“三道两路”学说指导药线点灸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能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增强患者的控尿能力,明显改善尿失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综合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76.67%)及普通治疗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I-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1小时尿垫试验、ICI-Q-SF评分、U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I-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及普通治疗组,1小时尿垫试验、ICI-Q-SF评分、U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及普通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SUI患者,能改善其尿失禁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及减轻其经济负担,疗效优于对照组及普通治疗组,进一步证实,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具有积极的临床疗效。笔者认为,壮医药线点灸结合补中益气方辨证加减灵活运用,配合盆底肌肉锻炼,可以成为治疗该病的新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盆底疗效评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