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闻专题到短视频的辨析
——电视新闻专题片《扶贫路上的带货书记》的采编思考

2022-12-16 07:38◎刘
传播力研究 2022年27期
关键词:书记

◎刘 瑜 刘 辉

(1.鸡东县融媒体中心,黑龙江 鸡东 158200;2.鸡西市融媒体中心,黑龙江 鸡西 158100)

伴随着受众接受方式的嬗变,在这个“微化”的时代,新闻媒体应该与时俱进,紧密贴合当今的时代脉搏,实现形式多元化、制作精品化、内容大众化。而电视新闻专题片《扶贫路上的带货书记》,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其中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反思。

一、反思之一:跟拍与摆拍

长期以来,做新闻专题都强调跟拍。1999年,我们拍了一个流浪儿在鸡西找妈妈的故事,叫《小杨爽在鸡西的七十二天》,真跟了72天,拍了50多本带子,码起来一人高,成片也是70分钟,并且打上了时间节点,并且荣获了黑龙江省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流浪儿找妈妈可以带着机器跟着抓故事,可是一个挂职的村第一书记,一干三年,跟着拍就有些困难了,也没有那么多有闪光点的故事,而且又已时过境迁。何况时代变了,20世纪90年代大家可以坐在电视机前,很有兴趣地看完70分钟的电视片,还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而如今,电视受众只剩下极小的一部分了,即使放到网上也没几个人可以坚持看完。《小杨爽在鸡西的七十二天》是我们采访中偶遇的即兴作品,扶贫书记是命题作文、是政治任务,必须得完成好。我们只好反复到村里采访,到群众中去想办法。在鸡东县下亮子正乡村,我们通过采访,从乡亲们口中得知,驻村第一书记徐钦坤有一个妇孺皆知的称呼——带货书记。在一户村民门口,我们看到徐钦坤从农户手中接过一筐蔬菜,放进了自家车的后备箱里,于是便满怀好奇地遍访村民,详细了解情况后,方才得知,徐钦坤在正乡村极力推广庭院经济,并且每天都会义务帮忙将农民种植的蔬菜运输到县城商户的手中,因此,正乡村的父老乡亲们亲切地称呼他的小轿车是“扶贫号”,称他是“带货书记”。在水稻田里,徐钦坤亲自出镜,进入电商平台直播,宣传推介正乡村的好物好货。村民跟记者说,这是徐书记每天的日常,“带货书记”哪天不带货了,反倒是不正常了。于是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切入:《扶贫路上的带货书记》(文案选)

【远景】航拍穿过云雾,俯瞰田园、阡陌的全貌。

【全景】镜头横摇 田间直播。

【近景】村民三五成群围观而来。

【画外音】徐钦坤:“感谢直播间的朋友关注我……”

【全景】徐钦坤田间直播,身后农民劳作。

【各种景别组合】

【画外音】

徐钦坤:“我现在是在鸡东县下亮子乡正乡村的稻田地里,正乡村的大米为什么好呢?第一好,水好;第二好,是种子好;第三好,是土质好。”

【近景】村民通过手机观看直播

【画外音】徐钦坤 :“我们的大米非常畅销,推销到北京、山东等地,福建也有购买我们大米的。

村民:“哎,老徐!”

徐钦坤:“哎!”

村民:“那个俺家的小笨鸡儿啊、大鹅呀,帮着网上卖卖。”

徐软坤:“好的好的,还有什么我都帮着吆喝吆喝。”

村民:“哎好,谢谢呀 。”

【全景】航拍 渐远

【画外音】语音提示:“您有新的订单,请及时处理。”出片名 画面渐隐 扶贫路上的带货书记(鸡鸣声等音响渐起)

至此,我们看到,这些东西都是摆拍的,依据传统观念,只能算是宣传片,无法划到新闻专题类当中,不用说去评奖,不被打假就不错了。因为这不是正在进行时的记录,或是过去时的追忆,而纯属情景再现,并且全场都是。但是,故事是真实的,片子中的每件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不是虚构的;人物是真实的,片子中的每个人都在演自己身上发生过的事,不是演剧情中的故事;时间上是近期的,地点上是一致的,所以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电影或电视剧。总之,这种摆拍在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等方面都是事实的再现或浓缩,是跟拍的接近。

二、反思之二:新闻宣传与网络传播

20年前,曾在新闻界争论宣传与传播的不同,今天看传统媒体的节目与网络传播的作品就一目了然了。我们这些传统媒体的记者,拍摄的作品大都是命题作文,写过了,领导审核过了就放到媒体上播放,一般是不考虑收视率的。或者说,这类主题宣传的作品是允许少收视率的。只要领导满意,我们就算过关了,收视率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而网络传播的最终评判标准是流量,就算作品再好,没有点击率也是零。过去,我们总是把这两点对立起来,使政治任务与大众传播处于分离状态。

第一,传统政治宣传的脸谱化与一般网络传播的个性化泾渭分明。这样的宣传都有事迹材料,全面总结这个人的突出事迹,至少三个题几千字,做出的片子也都差不多一个样子,基本上是做谁谁看,谁做谁看。而网络传播是主张个性化的,“这个我看过,为什么还要看?”没了点击率,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2020年,又是网络对传统媒体冲击最大的一年,报纸、电台、电视台正在走向融合,在这样的背景下做这个题目是挺难的,用传统手法拍出来领导不满意,就把我们逼向了短视频的手法。从整个片子看,徐钦坤为百姓直播带货、解决百姓看病问题、搞光伏发电这几件事,就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新时代村书记的良好形象,当月网络点击率超十万人次,成功地使新闻宣传在网络传播上找到了契合点,那就是个性化的张扬。

第二,传统政治宣传的大而全与一般网络传播碎片化的区别。碎片化是网络传播的特点之一,一张脸可以挂在网上反复播放,不做说明、不要故事、不需变化,很多女播主就是这样,只是换几件衣服。为什么还是有人看?因为在过去我们是按年龄划分观众、按学历划分观众、按性别划分观众、按城乡划分观众,叫观众群。而现代网络是按一个个人去划分的,同时间,由于网络的大数据、大范围,只要我想看,就可以看到世界上任何公开发布的视频,不再有地域的局限、国家的局限、政治的局限。过去总想将一个整体的想法说给所有人听,其实这是根本做不到的。他只感兴趣一点,那你就得把这一点分割下来,放到他喜欢的位置上,网络聚焦的是人气,人气热了,自然会形成思想,没必要奢求一次把你的想法全部表现出来,但是这部获奖作品也有大而全的问题。以下片段有“狗尾续貂”之嫌。

【特写】徐钦坤望向远方笑的画面

【特效】诸多驻村工作队员逐次而近。

【特写】驻村干部照片集锦

【画外音】徐钦坤:“扶贫路上,我们并不孤单,与人民同在,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鸡西市24个驻村工作队、72名驻村干部的共同心愿。”

第三,传统的灌输式宣传与网络传播的细雨渗透。灌输的方法,在媒体与网络上显然是效果不好的。就是在媒体上出现说教的痕迹,宣传效果也不是很好。苍白的说教比比皆是,但是实际效果和主观愿望往往背道而驰。在《带货书记的扶贫路上》也有这样的问题,不说爱人民、为了党,似乎人物形象就不够完美。实际上,公开发布的作品中,这是没有必要的,人们用行动和事实已经充分说明与表示了。总之,为了做好新闻宣传,我们一定要研究网络传播,利用网络传播做好我们的新闻宣传,这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

三、反思之三:新闻真实与艺术真实

新闻真实是新闻的主要特征之一,其主要有两个含义。

第一层含义要求新闻对所报道的事件、人物、思想观点在细节、语言上都必须准确可靠;第二层含义是准确、全面地报道事实,反映事实的本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选择性,同一事件,不同传媒都会宣称自己的新闻是唯一真实的。艺术真实是艺术创作的真实,这是经过艺术家筛选后编进作品的符合生活内在逻辑、显示社会生活矛盾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真实。

再来看《扶贫路上的带货书记》,它是艺术的真实,因为人物、事件、地点都是真实可靠的;又是新闻的不真实,因为拍摄时间是设定的,是摆拍的。由此,我们可以认定,这个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专题,已经蜕变成时下流行的短视频,或叫电视报告文学。《扶贫路上的带货书记》播发后,受到群众的称赞,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达到了宣传的目的,从这一点出发,任何人都无法质疑。由此,笔者感到毛主席说得好,我们应该向群众学习,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人民赞成的就应该是我们坚持的,那么应该建立在什么标准之上?

第一,选材应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遍观抖音、快手、小红书、哔哩哔哩等,真正受观众喜爱的短视频,一定是积极向上,又关乎到老百姓切身生活和利益的。再看《扶贫路上的带货书记》,我们拍摄初期,感到“三会一课”、班子建设等很多都重要,就都放进去了。回头审视,这些专业性很强的东西,拍给专业人士看是可以的,拍给大众看就不受欢迎了。所以我们筛选出直播带货、医疗这几件富有戏剧性,又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相关的事件。党的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致的,关心群众是我们最大的党建,从这些事件上也能折射出徐钦坤抓党建的功底和成绩。

第二,形式应顺应时代的潮流。《扶贫路上的带货书记》最初的拍摄也是事实材料的堆砌与汇集,不那么好看。后来的报送版,是经过导演依事实精心导演的,巧妙地设计了片头,以徐钦坤第一人称自述的日记体表达方式,自然流露出驻村扶贫干部的真情实感,以小切口、故事化、快节奏的呈现手法,以点带面地反映出鸡西市驻村扶贫干部倾注热情、精准施策,驻守农村一线的坚守与执着。作品上传到快手、抖音等平台后好评如潮。

第三,作品和作品塑造的人物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打开自媒体,所有的短视频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追求新奇特是每个人的本性。当然,我们作为主流媒体,不可能去媚俗,不可能刻意为之,但这个方向是对的,是值得坚持的。

《扶贫路上的带货书记》第二个特征是时代特色鲜明:自驾车是“扶贫号”、驻村的书记是直播带货的主持人,村干部是物流人员、送货骑手,村里的官与人民是那么平易和谐……正是这些新元素使整个片子精彩、深刻,鼓舞我们在建设家园的路上充满信心。总之,我们只有在新闻事件真实的基础上,搞好艺术真实,才能使作品有生命力,也只有建立在艺术真实的基础上的新闻真实,才能有感染力。

四、反思之四:弃场与夺场

毛主席说,思想和文化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就会占领。近些年来,随着个别主流宣传的弱化,自媒体异军突起。可以说,我们守护思想文化阵地的任务更加艰巨,或者说我们丢弃了一些阵地。作为舆论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夺回并守护好这个阵地。2022年7月6日,新华社社长傅华在第七期《党建》杂志中指出,要坚定“两个确立”政治自觉,唱响“两个维护”时代强音,推动新华社核心报道,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笔者认为这个提法同样适合于各类各级媒体。从媒体上看,我国外交“天团”做得好,不管是外交事件、外交舆论、外交动态,都牢牢掌握主动权。不管是哪个自媒体都有外交官不俗的形象与表现,这不能不说为我们主流媒体做出了榜样。

第一,要把注意力放到宣传效果上,不能再满足于在象牙塔内完成任务。应该说,流量是首要标准,没有大流量的产生,就不能界定为好作品。像《扶贫路上的带货书记》这样政治色彩很重的作品都能产生大流量,就说明宣传素材不能完全限制流量,是我们的采编还没有做到位,还有努力的空间。尽管现在社会上对我们这个职业的评价不如过去了,但我们仍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可小看自己的职业,要坚持把阵地意识摆在一切困难与困苦之前。

第二,要把新闻的政治属性和社会需要放到第一位考虑。不要钻什么新闻规律的牛角尖,党和政府需要什么样的新闻,我们就发什么样的新闻,什么新闻能推动社会进步,我们就发什么样的新闻。这几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变化非常大,根据需要时间加长成了一种常态。背景新闻、资料式新闻经常配发给重大新闻,使主题宣传更加鲜明深刻。地方台也一样,就是要打破条条框框,旗帜鲜明地使新闻为政治任务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能够做到这些就是好新闻、好作品。

第三,要争夺并占领舆论的制高点,真正担负起主导舆论的社会责任。自媒体时代,百家争鸣、百花争艳是好的,繁荣社会生活,也方便社会信息流畅。同时,也会出现舆论跑偏。作为一个主流媒体,就应该及时纠正,做好舆论的主导工作。今年以来,美国抹黑中国的行为比较集中,《人民日报》推出了十评美式霸权,狠批了美国主导下的北约,无视人权,破坏国际秩序的霸权主义的丑恶嘴脸,从而反映出了一个国家的舆论高度。

总之,通过跟拍与摆拍,新闻宣传与网络传播,新闻真实与艺术真实,弃场与夺场几个方面的反思,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扶贫路上的带货书记》这个片子已经成为典型的短视频作品,而且认为短视频是新闻专题类节目的发展趋向。各级主流新闻媒体人员,应该始终坚定群众路线,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探索和创新,从而让短视频成为宣传工作的全新切入点,让主流信息站上新媒体领域的舆论高地,进一步增强主流宣传效果,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宣传和引导作用。

猜你喜欢
书记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六届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委简介
“黄桃书记”黄诗燕
“黄桃书记”黄诗燕
闫永红:从“镀金书记”到“走心书记”
“不务正业”的县委副书记
乡亲们叫我“卖光光”书记
驻村书记
集书记
书记家的狗
又见雷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