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十年:风帆正举,大势如潮

2022-12-16 08:24杨驰原
传媒 2022年21期
关键词:传媒业党管网络空间

文/杨驰原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十年来,面对国内外意识形态和社会舆论场的深刻复杂变化,我国传媒界以强化导向、纵深融合、技术驱动、健全法制为主要突破口,完成了传媒产业的十年蜕变,为实现党的“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贡献传媒力量。

从传媒导向上来看,这是强化“党管媒体”的十年。与宣扬新闻自由主义、新闻专业主义的西方传媒业不同,我国媒体长期肩负着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历史重任,所遵循的“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政治家办报”方针,体现着“党管媒体”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一原则的内涵得到进一步强化,外延得到进一步拓展。党管媒体的“媒体”已不再局限于“党政所办媒体”——体制内的媒体要管,市场化的媒体也要管;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机构要管,自媒体也要管。在当下舆论场受到互联网冲击的社会现实下,这种管理尤显必要。党对媒体的管理正在实现从“党办媒体”到“社会化媒体”、从“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的全覆盖。历史的经验证明,“党管媒体”是与中国的政治体制、新闻体制及其历史惯性相适应的正确原则,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在新时代的延续和发展,是党的意识形态始终占据主流地位的重要保障。

从传媒格局上来看,这是“融合发展”的十年。自2014年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以来,中央及各省市地区不断推进媒体融合。主流媒体的融合之路步履维艰,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精神指引下,广大新闻工作者积极探索、攻坚克难,“用户至上”深入人心、“移动优先”成为共识、“融媒产品”屡屡破圈……从“相加”到“相融”,我国传媒业朝着“融为一体、合而为一”方向进军,通过融合发展,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倍增。

从传媒技术上来看,这是“智能智慧”的十年。媒体融合必然带来技术的融合。十年来,主流媒体在探索融合的道路上,不断完成自身以“互联网化”为目标的技术转型。技术渗透在资源配置、内容生产、组织形态等全过程和各方面发挥着作用。主流媒体与具备技术和用户优势的互联网平台频频“跨界”合作,正逐步从融合初期“将技术引进来”的外援式应用,演进为“让技术为我所用”的内核式应用。而随着4K/8K高清视频、XR、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的融合赋能,我国传媒业由融媒体不断向智媒体升级。但与此同时,“智媒体”也逐渐暴露出了在内容审核与分发环节的弱点。传媒机构需通过调整算法程序和加码人工审核比重的方式,来平衡技术所带来的缺陷和失范,传递更为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信息。简言之,技术不能脱离人的主宰,可以有无人驾驶技术,但技术不能无人驾驶。

从传媒规范上来看,这是“健全法制”的十年。“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强化网络安全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方向问题的基础性法律,是我国网络空间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自此之后,从《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从《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到《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多部配套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相继出台。我国以网络安全法为核心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基本形成,网络安全“四梁八柱”基本确立。CNNIC第50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63.2%的网民表示过去半年在上网过程中未遭遇过网络安全问题,较2021年12月提升1.3个百分点;遭遇个人信息泄露的网民比例为21.8%,较2021年12月下降了0.3个百分点。报告证实了人们对互联网应用更加信任和安心,这背后离不开相关法律的保驾护航。我们赖以“生存”的互联网正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地运行,我们正努力建设一个更加清朗、和谐的网络空间。

总之,传媒业的十年,是改革创新的十年,是砥砺奋进的十年,是成就非凡的十年。广大媒体人克服重重险阻,面对时代的考验,为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时代呼唤融合,融合依靠技术,技术亟需规制,规制依赖导向。未来传媒业将驶向深度融合的汪洋大海,那里风高浪急,那里有无数的暗礁险滩,唯有把正航向,才能行深致远。

猜你喜欢
传媒业党管网络空间
不断提高党管武装工作质量效益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声音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抢人大战”要抓住党管人才的“纲”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广播电视传媒业在新媒体影响下的经营模式与发展措施
危机事件中微博谣言传播的特点及控制浅析
自媒体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与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