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初探

2022-12-16 15:12白雪峰刘美忱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素质德育大学生

白雪峰 刘美忱

(1.鞍山师范学院 党委学生工作部,辽宁 鞍山 114007;2.鞍山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任务,“这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提出的育人目标,对于我国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培育时代新人离不开适应新时代需求并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综合素质评价就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现实表现进行评价的教育实践活动。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环节。因此,按照培育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要求,客观分析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改革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对完善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理论,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2],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回答好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重要内容,事关高校教育改革发展导向,以及衡量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尽管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不断推进,已有的评价还存在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概念还需要进一步厘清

“我国现行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大多数高校都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文件,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划分为德、智、体三个方面”[3],但从现实情况来看,这个界定缺少学生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内容,或者刚刚开始增加美育和劳动教育内容。学生德育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学生思想行为表现和在校期间奖惩情况的评价,缺少学生生活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关于体育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竞赛类体育活动获奖情况和日常体育活动的出席情况评价,缺少学生参与日常体育活动的过程性评价。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了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和加强劳动教育评价的要求,为现行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这是适应时代变化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评价指标还需要优化和丰富

现行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力求把思想、道德等评价内容转化为量化的指标,但事实上,思想、道德等主观性内容很难完全运用量化的办法进行评价,容易导致量化成绩与思想道德实际水平之间关联性不强的问题。“现行大学生综合测评指标体系中,注重形式化测评,忽视指标体系中一些具体的测评或程度的测评。[4]”应该说,量化评价本身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客观、高效的评价能够最大限度地脱离主观色彩,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定弊端:首先,使学生在量化评价的框架内趋于一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思维,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过度使用量化评价,会出现过于否定学生行为的问题,而否定和惩罚的内容过多,还会占据正向引导的内容空间;再次,学生过于追求量化或标准化的评价指标,而不去追求内在的价值和目标,这本身也是一种错误的导向。

(三)应更加凸显过程性评价

现行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普遍存在重视结果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的问题。受功利主义影响,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往往以量化成绩的形式反映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情况并进行排名。但是,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其中有些内容是很难完全通过量化结果来表现的。如在德育评价中,如何针对德育评价内容进行量化是难题,在此情况下看重最终的评价结果更容易导致评价失去准确性。此外,学习成绩在整个综合素质评价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导致有些学生只在乎学习而忽视了人际交往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只在意最后成绩单上的排名和与此挂钩的各种奖项,不能真正理解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作用。

(四)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位应得到充分彰显

从高校现行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来看,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彰显,而是处于被动的“被评价”地位。评价过程忽视了与学生个体的沟通,只是将被评价者的德育成绩、学习成绩、体育成绩以及各项技能成绩进行量化并相加得出评价结果。在此过程中,学生多是被动地接受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缺少与评价者适当的沟通。“这不仅容易增加被评价者的心理负担,引起评价对象的抵触情绪,造成评价双方关系的不协调,而且被评价者有可能为了应付评价弄虚作假,这对于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是一种极大的威胁。[5]”此外,现行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是辅导员及部分学生干部,由于评价主体不充分,很难对每一名学生做出真实的评价,从而影响综合素质评价的公平性和客观性。还有部分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为了工作便利,对学生做出简单主观的评价,并不能反映学生真实情况。总之,由于被评价者缺少对综合素质评价的参与感,容易出现抵触情绪,导致评价结果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导向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二、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任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出了新的育人目标。“时代新人”是指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时代新人概念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本理念,优化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导向,充实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一)以科学成才观念为导向,厘清新时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概念

1.时代新人之“新”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界定的首要前提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的目标,进一步明晰了时代新人的内涵,突出了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特征。因此,将“五育并举”理念融入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之中,能够在设计评价内容、更新评价方法、完善评价过程等方面取得实效,从而使高校能够结合时代特点,不断探索构建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2.树立科学性和时代性的人才培养观念是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本质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指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一点就是要树立科学成才观念。现行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面临种种问题,要通过树立科学先进的人才培养观念,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各方面要求转变成被评价者的素质,以发展学生适应未来、适应社会的道德品质和必备能力。因此,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所设定的评价内容、评价指标和采取的评价方法要符合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性的人才培养观念,与时俱进且具备可操作性,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文化知识、身体素质、审美意识和实践能力。

3.制定符合学生发展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不仅要符合新时代的育人目标,更应该在此基础上依据高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的规律进行针对性调整。现行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具有趋同性,因此,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应当与本校办学层次、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以及生源情况相结合,加强对自身的科学定位,改进教育教学活动内容,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够清晰认知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具体道路,才能提升认识自我的能力,形成全面发展的意识。

(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完善德育评价,增强德育评价的科学性

思想道德水平是评价人的最为重要的方面。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和特点,设计具有科学性的德育评价指标,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行为习惯。利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减少德育评价中量化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比重,增加过程性评价比重,客观记录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表现。德育评价指标的设定,要重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做表面功夫的空间,使德育评价能够真实有效地反映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德育评价在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中应占20%的比重。虽然德育评价是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但是其本身具有难以量化的特殊性,占据过多的比重则会失去德育评价的本质,最重要的是应突出德育评价的引导和教育目的。

2.优化智育评价,提升智育评价的合理性

学习是学生在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大学生在高校中的学习内容十分丰富,首先是要学习专业课程,其次需要学习一些通识的公共课程,同时还要参加各级各类技能证书的考试及社会实践活动。但是,现行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往往出现“智育独大”的问题,智育评价占据70%甚至更大的比重。学生在面对如此大比重的智育评价时,往往出现只重视学习成绩、忽视其他方面能力培养的现象。因此,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进一步调整智育评价比重。改革后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把智育评价比重控制在50%左右。首先,这样的比重能够凸显学生在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其次,智育评价比较便于利用量化成绩来表现,能够反映学生之间学习努力程度和课程掌握程度的差距,形成相互比较、共同进步的局面;最后,能够平衡智育评价与其他方面评价,促使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认识。

3.强化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评价,完善“五育并举”教育理念

新时代“五育并举”理念强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因此,体育评价、美育评价和劳动教育评价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是不可缺失的。“强化体育评价,建立包括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国家提出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作为体育评价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锤炼坚强意志,培养合作精神。[6]”美育不仅是培养艺术能力的教育活动,更是以技能为桥梁,将审美的理念融入各个学科之中,融入学生评价之中,培养学生审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增加美育评价,将公共艺术课程和艺术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增加劳动教育评价,明确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重点是学生学习劳动教育课程和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劳动教育能够让教育回归实际工作生活,能够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融合。“美育陶冶心灵、锻造美感,劳动教育则树立劳动观念、考验实践能力。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相互融通、相互促进。[7]”

为均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各方面的比重,体现对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重视,三者应当各占10%的比重。

(三)创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导向的过程性评价

1.弱化结果性评价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最终目的不是划分学生等级,或是作为评奖评优的依据,而是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要改变部分教师与学生“唯成绩论”的错误认知,统一教师、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思想。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将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进行调整,使之更符合学生发展的具体实际。面对结果性评价,排名靠后的学生极易产生低落情绪,这种情绪慢慢累积就有可能形成一种自我放弃的主观意识,并以一种“无所谓”“不在乎”的态度对待评价结果。因此,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应弱化结果性评价。必须强调的是,这里的弱化不是否定。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应当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落后的学生,不应仅仅给出一个结论,更应适当加入评价结束后的沟通与帮助机制,在肯定优点和长处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具有指导性和发展性的方法,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2.强化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更加看重个体在行为过程中的表现,与结果性评价相比,注重过程性评价更能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现行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发展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发展中的努力过程。可以通过设立一些诸如进步奖、单项奖等奖项,对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给予肯定;或是通过设立创新奖等奖项,引导学生利用自身优势,鼓励个性发展。总之,加强过程性评价的目的是使学生开阔视野,不局限于短期利益与成就,注重长远发展和自身在发展过程中的行为。

3.合理利用量化评价

量化评价是运用统一的计算方式进行比较。但是,这种评价方法在评价学生思想道德、审美情感等方面则无法实现真实量化。针对这些内容,要多使用发展性的评价,如具有鼓励、引导、促进作用的评价语言,而不使用“好”“坏”“优”“劣”等评价语言。同时,量化评价也会影响评价主体对被评价者的判断。如:采取单一的量化评价,会使综合素质评价过于烦琐,评价主体工作量增大,还会影响综合素质评价的准确性。所以,需要对附加分项目的内容严格控制,能合并的合并,能归类的归类,以便使评价体系系统化,减少因工作量过大而造成错误的概率。

(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评价过程中的人文关怀

1.增加学生自评环节,自评与他评有机结合

学生自评是学生对自己过去一定时间内各种行为的回顾,有利于学生形成反思思维,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开展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时,要增加学生自评环节,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同时,教师等其他角度的评价也是客观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应当重视学生自我认识和他人评价产生的差异,将学生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有机结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重视学生个性培养,共性与个性协调发展

“现行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构建的主要依据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与方针”,通过对学生的共性评价给予学生身心发展的直接导向,以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但是,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应该仅仅是外在的评价和共性的要求,还需要重视学生的内在价值,对学生进行欣赏性评价。通过欣赏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感知学生的潜能和需求,从而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因此,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当加强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视程度,强调共性与个性协调发展,激励学生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3.建立良好的评价沟通机制,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评价氛围

首先,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一方面要依据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另一方面需要听到学生的声音,使得综合素质评价具有可操作性;其次,设立新的评价程序作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窗口,通过收集了解学生们的发展水平和需求,做出更加客观的综合素质评价。总之,通过设置师生沟通程序,使学生真正参与评价、融入评价、接受评价,与教师形成统一的思想,完善全面发展的观念。

猜你喜欢
素质德育大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