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艺术歌曲中歌词的表现力

2022-12-16 15:23王乃仟天津音乐学院
文化产业 2022年32期
关键词:艺术歌曲表现力听众

王乃仟 天津音乐学院

艺术歌曲是19世纪初欧洲兴起的一种音乐体裁,大约在“五四运动”前后传入我国,现从“词”的分量和歌词的结构组成两个方面论述歌词在中国艺术歌曲中的表现力。中国音乐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作品,如《春思曲》《思乡》《大江东去》等,歌词大多采用古诗词或新诗,极具表现力。现首先探讨中国艺术歌曲中“词”的分量,其次研究歌词结构的组成,最后对影响歌词表现力的主要内容进行探究。

艺术歌曲是一种独特的声乐体裁,它不同于歌剧,也不同于普通大众歌曲,而是以具有高度文学性的诗歌作歌词,将艺术性、高品质的人声和严谨、精致、无可取代的伴奏音乐完美结合,形成了其自身专属的音乐气质。这种音乐气质既有“诗”的成分,又有“乐”的元素,是“诗”与“乐”的相互交融。

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从“五四运动”时期开始发展,先驱作曲家结合中国诗词特有的文学性特征开始了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征程,他们采用的歌词既有唐宋时期的代表人物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大诗人的古诗,也有一部分源自于“五四运动”前后活跃起来的现代诗人,如韦瀚章、刘雪庵、艾青、徐志摩等诗人的佳作。艺术歌曲在创作时既继承了中国传统音乐创作技法中常用的“以声填词”,又借鉴学习了西方作曲技法中常使用的“因词制乐”,形成了中国艺术歌曲区别于西方艺术歌曲所独有的音乐气质。

中国艺术歌曲中“词”的分量

中国艺术歌曲选用的诗词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其引申含义非常丰富。因此,我们在研究中国艺术歌曲的时候,不但要熟悉歌词本身的字意,还要结合作词者所处的历史环境和创作背景来理解歌词的深层含义。

了解歌词的基本字义

以黄自作曲、韦瀚章作词的艺术歌曲《春思曲》为例,这首歌曲的歌词上片是“潇潇夜雨滴阶前,寒衾孤枕未成眠,今朝揽镜,应是梨涡浅,绿云慵掠,懒贴花钿。”“潇潇”指风雨急暴的样子,“衾”指的是被子,“寒衾”是寒冷的、薄薄的被子,“绿云”指女子乌黑发亮的长发,“揽”是动词,抓、取、握的意思,“揽镜”是拿起镜子来照,“梨涡”是酒窝,“梨涡浅”指的是没有笑容,所以酒窝不会明显,“懒贴”是无精打采的一种精神状态,“花钿”指的是女子两鬓边的装饰(古代带有珠花装饰)。

了解歌词的深层含义

《思乡》是黄自与韦瀚章合作的另一首经典艺术歌曲,歌词是“柳丝系绿,清明才过了,独自个凭栏无语,更哪堪墙外鹃啼,一声声道,不如归去。惹起了万种闲情,满怀别绪,问落花,随渺渺微波,是否向南流,我愿与他同去”。这首歌词上片写景,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习,作者用“柳丝系绿”开篇,象征着离情别意。然后听到“墙外鹃啼”而触景生情,好像在劝游子返乡。下片抒情写乡愁,通过一声声的“鹃啼”引出下文,情绪从平稳慢慢转向激动,体现出游子思乡的离愁别恨。

韦瀚章的《思乡》创作于1932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动荡时代,激荡澎湃的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使得中国文化界焕然一新,国内爱国主义思潮的盛行与人民群众的觉醒深深刺激着当时艺术工作者的创作激情,这首作品也是作者用歌声呼唤和激励人们爱国爱家,奋勇抗战。我们在了解了歌词的基本字义之后,还要结合歌词的背景深意。

明确歌词的重要地位

歌词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歌曲的情感表达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歌词本身也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如果单独听一首歌中的曲子,曲子基调是悲伤的,则听众就会感受到伤感的情绪,而在这首曲子中进行填词,如果填写思念相关的歌词,歌曲的情感则从伤感转移到怀念上来;如果填写艰苦奋斗的歌词,歌曲的情感会从伤感转变成传达积极向上、洒脱前行的正能量,由此可知歌词对于歌曲的重要性。

歌词的结构组成

《乐府传声》中说:“若字不清,则音调虽和,而动人不易。”提出歌词的清晰对歌唱的重要性。要想唱好一首中国艺术歌曲,必须要对歌词的结构有一个明确的基本认知。

歌词中的字

一个汉字的读音一般由声母、韵母、声调这三个部分构成,声母一般由辅音组成,一个字开头的辅音就是声母。在声母之后就是韵母,它一般由元音组成,从结构上一般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

在演唱中,通常会提到“字正腔圆”“逐字训练”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歌唱时运用合理的发声方法,达到舌头、嘴唇、牙齿等与整个共鸣腔体的协调。特别在韵母发音的时候,舌位的高低、前后位置和着力点非常重要,一不注意,就会造成声音的“掐”“捏”“咧”“空”“窝”等,破坏歌词的艺术性。除此之外,歌词中的字也会影响到歌词的表现力。贾岛就曾在“僧推月下门”和“僧敲月下门”之间反复思考,尽管“推”和“敲”之间只有一字之差,其含义却大有不同,“推”仿佛“僧”是归家,而“敲”则能表现出“僧”在借宿或访友。歌词也是如此,一字之差能够改变歌词的表现力。如《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歌,歌词朗朗上口,以地道浓郁的山东民歌风味,唱出了解放军和解放区的好,唱出了军民鱼水情,但如果将“谁不说俺家乡好”中的“俺”改成“我”,民歌韵味则会大大减弱,导致整首歌的表现力受到影响。

歌词中的句

我们按照句子的字数区分,常见的有三言、五言、七言,也有二言、四言和六言,也有一字一音的特征。例如,青主的《我住长江头》歌词“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是二加三式的五言,“日日思君不见君”是四加三式的七言,再如青主的《大江东去》“千古风流人物”是二加二加二式的六言,演唱这些作品时可以先诵读,分清楚诗词的韵律和文体结构后,再与旋律结合演唱。

核心词与逻辑重音

古代诗歌中有音调的高低、轻重、长短的变化,句子结构里也有主、谓、宾的区分。在一个句子里面,要分析核心词的位置,不同的位置也会表达出不一样的情感。作曲家在配曲时,要考虑到文字韵律与旋律乐节是否吻合,核心词与逻辑重音的位置摆放,所以演唱者要在不破坏旋律连贯性的前提下,使歌词文字尽可能接近语言吟诵特征,同时强调核心词的表达,从而增强歌词表达的层次感和特殊表现力。

一个字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说或者唱会表达出不同的意思。一句歌词在表达时也有强弱之分,侧重于不同的字或词就会有不同的语意表达。所以歌唱时要认真分析逻辑重音在哪,放在哪更合理。好的艺术歌曲,作曲家在创作时会将歌词的逻辑重音与旋律的重音相结合。例如,陆在易的《我爱这土地》中“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悲愤的河流”这一句,前两句在乐谱中重复了两次,完全一样的歌词,但音乐稍有变化,相同的歌词在不同的音乐中所表达出的情感也稍有不同,第一句所陈述的是一种事实,第二句在表达强调的同时将对土地的热爱之情融入其中,通过歌词与音乐的结合表达出来。

影响歌词表现力的主要因素

歌词所传达的情感

部分作词家在进行歌词创作时,为了突显出歌词的波澜起伏,为歌词增添气势,会出现歌词内容假、大、空的情况,听众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能够明确感受到歌词中的气势,但无法体会到其中所表达的感情。这是因为作词家在歌词写作时没有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导致歌曲情感表达较为空洞,歌词表现力不强。中国艺术歌曲则没有这个问题,其中大部分歌词较为优美,所传达的情感也较为丰富,有效增强了歌词的表现力。如《公仆赞》这首歌的辞藻并不华丽,但能将孔繁森的人物特点与性格鲜明地展现给听众,使听众能从中有所收获,其歌词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歌词中的明确对象

作词家在进行歌词创作时需要明确对象,这里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含义:第一,明确写作对象。歌词中要写什么人、什么故事都应该在创作前确定下来,便于作词家在写歌词时能够更有针对性,将所刻画的人物性格或其所经历的事件描述得更加生动形象,用其中人物的角度和心态进行创作,以增添歌词的表现力;第二,明确演唱对象。作词家需要根据演唱对象的演唱特点、演唱习惯、演唱风格等进行歌词的创作;第三,明确鉴赏对象。作词家应对自己所创作的内容有明确的定位,掌握听众的风格,将情感带入歌词创作中,从而有效带动听众的情感,引起听众共鸣。

歌词的情感基调

作词家在歌词创作之初必须先确定歌曲的感情基调,这首歌曲如果是含情脉脉的,则需要使用较多表达情绪情感的词汇。此时创作者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含情脉脉并非是狭义上的儿女情长,也可以是对亲人的亲情、对朋友的友情、对家乡的乡情以及对国家的爱国之情等,都可以融入歌词中;如果歌曲的基调是雷霆万钧的,则在创作时需要使用较多气势磅礴、大气的词汇。此时创作者表达气势也需要真情实感,而不是将华丽的辞藻堆砌在歌词中,导致其内涵空洞。除此之外,作者还需要注意的是,歌曲的情感基调一旦确定,就不能来回改变,不能歌曲前半段是含情脉脉的,后半段变成诙谐幽默的,这种转变会影响到歌词的整体水平,使其表现力下降。歌词的情感基调需要贯穿歌曲始终,但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做到起承转合,起是需要在歌词开篇将情感基调铺设好,承是需要进行情感上的承接与转变,转是将歌词的情感推向高潮,合则是回归到本初的状态。歌词的主线及变化能够使作曲者更容易地把握词作的韵味,从而使音乐的旋律跌宕起伏,曲折缠绵,有效提升歌词的表现力。

歌词的构思与立意

构思与立意对歌词表现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构思过程中需要做到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作者在进行创作前需要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多加观察,从中寻找创作灵感,在创作主题确定下来后,再确立具体的意象;其次,在进行歌词立意时,需要注意的是立意内容应积极向上,能够带给听众正面引导,避免负面能量或情绪通过歌曲大面积传播;最后,立意方面还需要遵循“三个贴近”的原则,第一是要贴近生活,这样便于引发听众共鸣,增强歌词的表现力。第二是要贴近实际,这样能够避免出现歌词假、大、空的情况,使歌曲所表达出的意象能够被大众所接受。第三是要贴近群众,只有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才能够吸引更多听众进行品鉴。例如《那就是我》这首歌中,歌词是以游子的角度进行讲述,从中能感受到游子对家乡的喜爱和赞美,同时将主题升华到赞美祖国发展上,其歌词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歌词的共鸣

作者在进行歌词创作前,为了保障歌词的表现力,需要注意歌词的共鸣。如上文所述,歌词并非仅仅依靠华丽辞藻堆砌就能够创作成功,而是需要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歌词中,引发听众的共鸣。共鸣程度越高的歌词表现力越强。

歌词的创作手法

歌词的创作手法主要有比喻、叠字、连环句法、递进以及衬托等。比喻可以采用明喻或暗喻;叠字和连环句法在歌词修饰中,重复,设问,比拟,点染,对偶,比兴等都是常用的手法;递进则往往能够推进人的情绪和情节的发展,递进手法又分平行递进(排比)和顺序递进。平行递进说理性强,顺序递进叙述性强;衬托是指不正面写人物或故事,通过描写别的事物来显出人物或故事。衬托,无论是正衬还是反衬,都是歌词的修辞手段。

其他影响歌词表现力的因素

其他影响歌词表现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创作者本身需要以自己感触颇深或有强烈情感体验的事件或人物进行创作,避免歌词表达的情感过于虚假,影响歌词表现力;第二,作者本身需要对人性、人生以及情感等方面有自己的感悟,并能够将自己的感悟有效融入歌词中,这种歌词能够引发听众的强烈共鸣,具有较强的表现力;第三,在歌词中需要注重刻画细节性的内容,细节能够体现出作词家的水平和歌词的质量,同时也会对歌词的表现力产生一定影响;第四,歌词中的“镜头”应该聚焦于有代表性的画面上,避免消耗大量篇幅去描写非重点内容,导致歌词较为空洞,影响其表现力;第五,歌词中不能只有抒情性内容,没有故事性内容,故事性内容能够使歌词更加饱满,情感更加丰富,而只有抒情性内容的歌词在听众看来像是在“无病呻吟”,过多的抒情性内容也会会对歌词的表现力造成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艺术歌曲是中国文化的浓缩,看似短小精炼,但其蕴含的意义却很深远。因此,演唱中国艺术歌曲不但是唱旋律,更是唱文化,用歌声展示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猜你喜欢
艺术歌曲表现力听众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的形象表现力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探究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听众
纤变墨画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表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