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失眠症的疗效观察

2022-12-16 02:56党旭良刘姗姗赵秋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44期
关键词:失眠症疗法用药

党旭良,刘姗姗,赵秋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医院,新疆 伊宁 835000)

0 引言

失眠症为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主要指患者入睡困难、浅眠易醒,难以再次入睡,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其诱发因素较多,临床学者认为失眠症的发生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具有密切关联,常见于焦躁、抑郁、慢性疼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睡眠质量。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加快,失眠症患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患病人群广泛,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现阶段临床医学针对失眠症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随着药学研发深入,失眠药物增多,在失眠症应用中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于停药后反跳率较高,故导致失眠症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探究适配治疗方案具有重要课题探讨价值[1]。认知行为疗法是在心理学基础上,重视患者主观能动性对疾病转归的影响,在传统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开展认知行为疗法,有效明确失眠症发生原因,开展针对性治疗对策,可有效改善睡眠障碍,为近年失眠症治疗首选方案,也为本研究探讨主要课题[2]。本研究笔者特针对认知行为疗法与药物联合治疗失眠症有效性进行平行比对,以单独应用药物治疗为参照,分析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医院接收失眠症患者进行数据分析,共计纳入有效病例80例,按照计算机1:1分组方式各40例,用药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19-62岁,均龄(41.08±2.66)岁,失眠病程1-11月,均值(4.50± 0.67)月,受教育程度:中学以下学历9例,高中及中专学历11例,大专学历8例,本科及以上学历12例;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范围19-64岁,均龄(40.96±2.59)岁,失眠病程1-12月,均值(4.47±0.72)月,受教育程度:中学以下学历8例,高中及中专学历13例,大专学历9例,本科及以上学历10例。比对两组失眠症患者上述资料,排除组间男女分布、年龄、失眠病程、受教育程度等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P>0.05),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80例有效病例均满足《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中针对非器质性失眠症的诊断依据,患者入院时主诉入睡困难、睡眠浅、睡中易醒、醒后难以入睡,且持续症状1个月以上,入组时经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提示PSQI总分≥8分[3];②80例患者均具有良好认知功能,年龄均为18岁以上成年人,可独立授权研究,并参与实验分析;③80例患者于入组前均未接受系统性治疗,无用药史,符合研究两周洗脱期需求;④80例患者均无其他器质性病变,无药物过敏史。

排除标准:①因躯体疾病导致难以入睡;②伴有严重精神障碍性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严重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患者;③于入组前服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安眠药等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药物;④并发肝肾功能障碍、药物过敏史患者;⑤特殊人群,例如妊娠期女性、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用药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前开展为期2周的洗脱期,给予患者口服曲唑酮,初始药物剂量为20-50mg,从小剂量逐渐增加剂量,单日最高剂量不超过150mg,于睡前0.5h口服,每日一次,持续用药8周。

观察组给予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药物使用方式同上;认知行为疗法具体为:①睡眠卫生健康宣教:医务人员针对失眠症发生情况,对患者进行讲解,了解患者学习生活状况、睡眠现状、睡眠环境等,评估失眠症发生因素,针对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对患者进行讲解,首要任务是改善睡眠环境,帮助患者养成良好作息时间,建议患者早睡早起,确保睡眠环境中光线适宜,温湿度正常,确保机体舒适度;于睡前5-7h,禁止服用浓茶、咖啡等导致精神兴奋的饮品,睡前3h避免进食,以免过饱;睡前避免剧烈运动,可采用冥想、深呼吸等,有效调节呼吸状况。给予患者心理暗示,缓解睡眠焦虑;同时告知患者避免过度担心失眠症状,放松身心。②认知疗法:通过强化健康教育,确保患者正视失眠症状,了解疾病发生因素及治疗对策,合理使用药物并分享临床成功治疗案例,提高患者疾病治疗信心,进而改善患者错误认知;针对患者生活中存在的错误认知习惯进行纠正,有效缓解患者心理负担;同时通过心理疗法,改善患者药物依赖性,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日常生活,提高失眠症治疗信心。③行为疗法:建议患者养成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严格控制患者卧床时间,建议患者每日睡眠时间达7h以上,避免白天睡觉,以免导致时间颠倒;在出现困意后立刻入睡,若卧床后一段时间内无法入睡,则离开床铺,从事学习及工作,每日规定最晚睡眠时间,控制日间午休时间,避免过长,以免影响晚间睡眠时间;入睡前15-30min,避免剧烈运动,自主放松意识,调节呼吸,有助于缩短入睡时间;在不影响睡眠的同时,可适当播放舒缓的音乐,缓解紧张情绪。

1.3 评价标准

采用中文译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 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治疗前后患者睡眠质量进行量化评分,主要指标包括睡眠效率、入睡时间、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睡眠障碍,评分0-21分表睡眠障碍程度递增,若5个维度总分0-5分表睡眠质量佳,总分6-10分表睡眠质量尚可,总分11-15分表睡眠质量不佳,总分16分-21分表睡眠质量差,嘱患者自主评分。

依据患者失眠症状、药物不良反应评估疗效,若患者入睡时间恢复正常,入睡后不易醒,持续1周症状无加重,疗效评估即为治愈;若患者入睡时间延长,入睡后醒来次数≤2次,持续1周症状无加重,疗效评估即为好转;若症状不满足上述要求,疗效评估即为差,计算有效率[4]。

开展为期6个月医学随访,观察患者失眠症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上传至软件SPSS 24.0,PSQI睡眠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格式使用(s)表达,行样本t检验,失眠症疗效及复发率等计数资料格式使用(%)表达,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失眠症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统计

治疗前两组失眠症患者各维度PSQI评分存在同质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失眠症患者PSQI评分低于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失眠症患者PSQI评分统计(±s,分)

2.2 两组患者失眠症疗效分析

经两组最终疗效评估可知,观察组疗效“差”病例2例,少于用药组,有效率比对,观察组优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失眠症疗效分析

2.3 两组患者失眠症患者复发情况分析

开展为期6个月医学随访,用药组复发率12.50%,观察组无复发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失眠症患者复发情况分析

3 讨论

失眠症发生因素较多,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短、浅眠易醒、入睡困难,若长期失眠,易导致头晕乏力、日间嗜睡,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及学习,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增加其他疾病的发生风险,临床潜在危害性较大。临床现阶段针对失眠症主要以心理治疗、躯体治疗及综合疗法,首选药物治疗,常用苯二氮卓、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可有效缓解失眠症状;但安眠药的应用呈现明显剂量依赖性,长期服用易导致心理依赖、嗜睡、头晕等不良反应;于停药后极易复发,应用价值受限,为近年临床学者探讨热点课题[5]。

本研究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与药物联合治疗,选用曲唑酮进行针对性治疗,作为临床新型镇静性药物,药物生物利用率高,作用于机体后可高效选择性抑制β肾上腺素受体及H1受体,具有催眠镇静的作用,可有效改善浅眠易醒、入睡困难等睡眠障碍[6];同时对患者紧张情绪具有较好缓解作用,临床应用具有耐受性高、疗效快等应用优势。但因药物有效期较短,长期疗效不佳,故于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充分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了解事件发生情况[7-9];并依据患者精神状况、睡眠环境、认知行为等变量开展针对性管理,纠正患者不良行为,避免睡眠时间短、熬夜、睡前玩手机等不良生活方式,积极了解失眠发生原因,为患者入睡营造良好环境,同时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借助心理疗法,通过患者自我心理暗示,缓解紧张情绪,避免睡眠焦虑,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睡眠习惯,减少失眠复发[10-14]。研究观察数据显示,治疗后两组失眠症患者PSQI评分较比治疗前降低,观察组失眠症患者PSQI评分低于用药组,观察组疗效“差”病例2例,少于用药组,有效率比对,观察组优势显著,经为期6个月医学随访,用药组复发率12.50%,观察组无复发病例。

综上,失眠症药物在进行治疗同时开展认知行为疗法,可有效改善失眠症状,控制疾病复发,近期效果与远期效果俱佳。

猜你喜欢
失眠症疗法用药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失眠症的发病机制与中西医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177例中老年失眠患者PSG的特点分析
失眠症状≠失眠症及早治疗是关键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第五届百姓安全用药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