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对策

2022-12-16 02:56张珂赵建奇王森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44期
关键词:脑脊液外伤颅脑

张珂,赵建奇,王森岗

(新疆巴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新疆 库尔勒 841000)

0 引言

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近些年来,颅脑外伤发生率呈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在临床中,主要通过手术的方式展开对此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1]。但是,因为很多病人的医学知识匮乏、部分操作人员未能严格依照操作进行等,也导致一些病人在手术之后很容易出现颅内感染的情况,影响患者的健康,甚至会形成对病人生命的威胁[2,3]。有研究指出,颅内感染病情十分凶险,患者因此死亡的概率较高,危害性极大。基于此,预防颅脑外伤手术后的颅内感染成为医学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而想要提升治疗与预防效果,需要对出现感染的相关因素加以明确[4,5]。如果能够在早期就明确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那么将非常有利于临床针对性防治对策的实施,对于患者预后情况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30例病人,对颅脑外伤术后病人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治疗方式展开深入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本院治疗的30例颅脑外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出现感染的15例患者与未出现感染的1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前组男性与女性分别为9例、6例,平均年龄为(56.7±5.3)岁。后组男性与女性分别为10例、5例,平均年龄为(55.9±6.1)岁。两组病人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所有患者都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对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是否使用抗生药物,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等相应资料展开对比分析。在本研究中,应对观察组病人进行药敏实验,结合实验的相关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在必要情况下,需要给予病人脓肿穿刺导管持续引流术以及脓肿切除术。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收集与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单因素分析

通过表1结果可知,观察组在手术时间、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与术前GCS评分方面和对照组具有明显的差异。在手术后抗生药物的运用上并无明显的差异。

表1 两组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单因素分析

2.2 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脑室外引流>2d、手术时间>4h、脑脊液漏是导致颅内感染出现的独立危险因素。具体见表2。

表2 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颅脑外伤是临床中常常出现的一种疾病,而颅内感染则为其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6,7]。发生颅脑外伤的病人其病情一般都较为严重,也会有程度不同昏迷、呕吐等,患者还有可能会出现脑水肿等状况。同时,以上病症会相互产生影响,对于病人的生理功能会形成严重的消极影响,使患者的抵抗能力下降,进而致使病人的病情更加严重[8]。因为血脑屏障这一元素,致使抗菌药物通过的难度会出现明显提高,治疗成效不佳。而且,对于病人的预后也会产生不良作用。因此,需要对病人出现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加以确定,从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方式实现对病人的治疗,也加强预后效果[9]。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病人在手术之前的GCS评分与颅内感染的出现有着一定的关联。但是,通过对多种因素的分析,发现关联性并不大[10]。颅内感染的出现和病人自身的因素相关,与手术操作、病人康复期的治疗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随着手术时间的不断增加,导致手术视野暴露的时间也不断增多,所产生污染的概率自然也有所提高,病人手术后出现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并且,因为病人抵抗能力的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也将提高。出现脑脊液漏情况的病人会使颅内和外界形成通道,这也致使感染的发生概率增加。所以,想要降低感染率,需要加强医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其操作能力,对完成一期手术的病人需要尽可能的不再对其进行开颅手术。并且,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熟练开展相应操作,将手术的时间尽量减少,降低脑脊液漏情况的出现。

脑脊液漏也是影响病人感染的主要因素。对其展开深入分析发现,病原菌会沿着脑脊液逆行,致使颅内感染出现[11]。而且感染也会让颅内压变大,将脑脊液漏的这一状况变得更为严重。在此两者的相互影响中,漏液的时间会增加,感染的发生率也会提高。所以,降低颅内感染的有效途径就是预防病人出现脑脊液漏的状况。脑室外引流会让脑组织和外界相连接,这也为细菌的入侵提供机会,引流的时间越多,病人出现颅内感染的概率也越高,其同样为导致病人出现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12,13]。此情况的出现与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操作有关系。在护理工作的落实中,操作不规范、未依照无菌操作进行等都会导致病人出现感染的概率变大。引流时间过长会出现引流不畅的状况,会让引流之处出现细菌感染,使感染出现的可能性大大提高[14]。所以,在开展对病人的治疗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相关要求实现无菌操作。医护工作者应对已经出现颅内感染的病人进行药敏实验,给病人选择最适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并且,也要联系病人情况适当运用脓肿切除术等,将病人的病死率降低。

在确定以上因素是影响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后,应针对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具体方法如下:在围术期,需实现对抗生素的合理运用。在将患者皮肤切开前的30min,需要予以病人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出现。如果手术的时间已超过4h,就需要在手术的过程中再一次运用抗菌药物。同时,在手术之后的3-5d都要实现对病人的持续用药,从而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当前,在临床中主要运用头孢菌素抗菌药物,其杀菌、高效等特点显著。并且也能较为轻松的透过血脑屏障,可发挥良好的抗菌效果。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手术与护理。在进行器械的准备中,有关工作者需要对器械进行有效的消毒。在手术中,医生需要遵循无菌操作规程,在手术之后也应利用双氧水对病人的创面进行冲洗,减少颅内感染的出现。护理人员在引流袋的更换中,也要结合无菌操作的相应要求执行,还要保证引流的流畅,避免因回流产生感染[15,16]。并且,也要减少异物刺激的机会,当病人并无出现明显异常,应尽可能早的将其拔出,避免对病人长期引流。缩短手术时间。医生应将自身的操作技能加强,进一步加深对颅脑损伤的研究,将解剖的结构等确定,从而为病人开展有效治疗,也能减少手术时间,将手术视野暴露的时间减少。防止脑脊液漏。在手术完成之后,护理人员应注重对病人的观察,当发生脑脊液漏的状况,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保证病人的颅内压保持正常状态,也能最大限度的避免病原菌沿脑脊液逆行的状况,降低感染的发生。保证病房环境整洁[17,18]。病人在手术后休养的过程中,相应工作人员应保持病房良好的环境,维持适合病人的温度和湿度。也要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运用刺激性气味相对较低的消毒液对房间展开消毒。在完成消毒后,应立刻将病房消毒通风,能够使病人在良好的环境中降低感染的出现概率。加强营养恢复。在手术后,当病人的病情已经稳定并且苏醒之后,应适当的为病人补充营养,加强病人的免疫能力、抵抗能力,可实现对病菌和细菌的有效抵御[19,20]。

总之,颅脑外伤病人出现颅内感染是因为多种因素所引发的。而且,手术时间、脑脊液漏等是导致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若想实现颅内感染率的降低,需要将医生的操作水准提高,将手术的时间减少。同时,当发现病人已出现颅内感染,应及时运用有效的治疗方案,保证病人的安全。

猜你喜欢
脑脊液外伤颅脑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脑脊液药物浓度与结核性脑膜脑炎疗效的相关性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PDCA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脑子也是水做的
外伤导致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血巨核细胞体外扩散的相关性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