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清洁预防ERCP术后胆道感染的作用及机制分析

2022-12-16 02:56苏彬刘森娄兴旖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44期
关键词:胆管炎米卡手术器械

苏彬,刘森,娄兴旖△

(1.承德市中心医院内镜室,河北 承德 067000;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云南 昆明 650032)

0 引言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是 一种介入手术,主要通过十二指肠镜进行,往十二指肠降部插入镜头,找到十二指肠乳头,将造影剂注入,使胰胆管在X线下显影来判断其结构有无狭窄,确定病灶位置和范围。在胆胰疾病的诊治中,临床将该技术作为主要方法,应用较为广泛,其所带来的创伤较小,用时较短,患者术后恢复快,在临床中有比较显著的应用优势。在内镜技术逐渐发展成熟的情况下,ERCP术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保证。在我国,胆胰疾病有较高的发病率,医院收治的此类疾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其中尤以胆管结石为多。随之而来的临床中ERCP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不论是何种手术,都带有侵入性,ERCP术也不例外,患者在接受此项手术后仍有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的可能[1]。对影响ERCP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非常必要,因为ERCP术操作相对复杂,需要反复进出配件,又加上患者本身存在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胆管炎等,一旦某个细节注意不到,很容易给患者造成负担。报告称[2],大约16.5%的ERCP术患者术后会发生胆道感染,且高位胆道梗阻者发生概率比低位胆道梗阻者明显更高。现医学界暂无经济实用、副作用少、操作简单、有效、明确的方式来降低ERCP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有学者提出,术前给予抗生素干预,对术后胆管炎发生率有降低效果[3],但目前针对此点也暂无定论。也有报告显示[1],加强口腔护理可达到降低胆道感染概率的目的,此机制也不详细。近年本院临床尝试采用消化道清洁预防的方式进行干预,取得了一定成果,本研究进行了详细的探究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从本院2019年4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ERCP术诊疗患者中抽取20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梗阻部位:低位53例,高位47例;梗阻性质:恶性45例,良性55例;年龄51-68岁,平均为(57.69±1.36)岁,女性、男性各48例、52例;观察组:梗阻部位:低位54例,高位46例;梗阻性质:恶性46例,良性54例;年龄52-69岁,平均为(57.65±1.32)岁,女性、男性各49例、51例。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入选标准:①血清总胆红素指标≥34.2μmol/L(术前);②白细胞指标、体温等正常;③均签字接受此次干预方式;④术前影像学检查(CT、超声)得到确诊。排除标准:①术前3d体温>37.5℃;②胆道感染者;③胆管插管失败、内镜无法到达十二指肠主乳头部位;④精神、智力无法配合者。

1.2 方法

对照组术前用生理盐水漱口,术中明确主乳头后,将40ml生理盐水从内镜钳道注入,冲洗主乳头附近、十二指肠降段肠腔、内镜钳道。观察组术前用生理盐水漱口,术中用阿米卡星溶液8%(生理盐水100ml+0.8g硫酸阿米卡星)冲洗,冲洗方式和位置同对照组。

1.3 指标判定

记录患者术后胆管炎发生状况,胆管炎判定标准[4]:①存在恶心呕吐、腹痛症状;②体温≥38℃;③白细胞指标≥10.0×109/L,并排除腹腔感染、呼吸道感染、急性胰腺炎等病变诱发的腹痛、发热症状。

十二指肠主乳头插管前,采集标本1,内镜操作前,采集标本2,内镜操作完成时,采集标本3,细菌培养,明确其细菌阳性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并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胆管炎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胆管炎发生率(2%)低于对照组(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胆管炎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细菌阳性率比较

观察组十二指肠主乳头部位、内镜操作前、内镜操作后检测的阳性率(5%、5%、6%)低于对照组(20%、21%、2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细菌阳性率比较[n(%)]

3 讨论

胰胆管疾病在当前有较高的发病率,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一旦患病后应对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为患者采取安全的措施则是当前医学界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临床传统的治疗胰胆管疾病的方法为开腹手术,该种手术方式会给患者机体带来较大的创伤性,而且手术所需费用较高,患者所面临的经济负担较重。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微创手术方式,当前针对胰胆管疾病,ERCP术已经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其有效避免了传统开腹手术的一系列弊端,可使疾病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提升,患者在术后可得到更快速的恢复。然而该项手术对于操作有着更精细的要求,因而难度较大,术后也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常见的并发症如胆道出血[5,6],若及时采取急诊内镜治疗,可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而一旦止血不及时或者失血量过大会导致患者血红蛋白、血压下降,引发休克甚至是死亡的后果[7]。急危重症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低,本身又存在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胆管炎,所以在进行操作的时候要注意到各个细节,包括手术器械、周围环境、术前应用抗生素、术中留取感染性胆汁做药敏等。

报告显示[8],健康人体中口咽部革兰阴性菌非常少,而住院患者接受口咽部革兰氏阴性菌检测,其检出率大约为75%。正常状况下,胃部与近端小肠往往为无菌状态,或正常菌群仅少许,但住院患者的胃部与近端小肠部位定植致病菌则较多。ERCP手术器械(内镜等)必经之路则为口咽部、近端小肠部位,此部位致病菌可能会对手术器械造成污染,并粘附在手术器械上进入到人体中,诱发胆道感染,加大术后感染危险性。

ERCP术后出现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很多,胆道梗阻则为高危因素之一,特别是高危梗阻性黄疸者[9,10],其自身免疫力差、肝管间相互不交通、胆管病变复杂、血胆红素高,尤其是全身综合条件差高位胆道梗阻或肿瘤晚期患者,术后发生胆管炎的概率更大,甚至死亡。且针对高危胆道梗阻者,实施ERCP手术时,操作难度大,且手术需多种附件协助,手术器械附件频繁进出胆道,可能会损伤胆管壁。当前,有很多关于磷霉素和阿米卡星雾化制剂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疗效的研究。有研究者对阿米卡星/磷霉素溶液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进行评估,发现气管抽吸液中有极高的药物浓度。还有研究分析了阿米卡星磷霉素吸入系统治疗VA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尽管结果中没有关于提高VAP治愈率的记录,但其能够对气道内细菌载量发挥有效的清除作用。在阿米卡星用量较大时,要注意其肾毒性的发生,特别是对老年患者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有研究对雾化阿米卡星药代动力学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在阿米卡星吸入剂量较大的情况下,患者血清药物浓度也较低,所以雾化吸入阿米卡星是一种安全的治疗VAP的方法。而利用阿米卡星含漱清洗预防消化道菌群带入胆道未见报道。在本研究中经过生理盐水+阿米卡星含漱清洗预防后,观察组胆管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十二指肠主乳头部位、内镜操作前、内镜操作后检测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以往报告显示,抗生素溶液联合口腔护理冲洗内镜钳道和肠道,可显著降低ERCP术后胆管炎率,但目前暂不完全明确具体机制,可能因冲洗干预,对肠道寄生菌数量有降低效果,降低手术器械污染性,进而避免手术操作时将细菌带至胆管中。本研究中共讨论200例患者,结果显示,观察组胆管炎发生率(2%)低于对照组(13%),观察组十二指肠主乳头部位、内镜操作前、内镜操作后检测的阳性率(5%、5%、6%)低于对照组(20%、21%、26%)(P<0.05),表明消化道清洁预防干预可显著降低ERCP术后胆道感染概率,且报告结果与以往报告结果相符。但需注意,本研究中所检测样本仅采集了3个时间点标本,做有氧细菌培养,未对厌氧菌进行培养,此因十二指肠、胃口主要存在有氧菌,厌氧菌非常少。其次,手术过程中需持续将空气灌注到肠道中,无法满足无氧状态,因此,不满足厌氧菌采集标准,且培养过程较为复杂、费用高。条件成熟,可将此点作为重点讨论内容。目前认为,肝胆受到损伤是引发ERCP术后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11,12],首先,ERCP术操作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括约肌生理功能,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使胆管梗阻加重[13,14],促进微生物繁殖,诱发肝脏胆血屏障出现障碍,导致血流感染发生[15,16];此外,内镜下置入支架利于微生物贴壁生长,微生物进一步分泌各种酶形成复合物沉积,堵塞胆道,使血流感染风险加大。

综上,ERCP术患者接受生理盐水漱口后,再给予消化道清洁预防干预,可避免手术操作时将微生物带入到胆管,进而降低胆道感染概率,提升诊疗安全性。

猜你喜欢
胆管炎米卡手术器械
供应室手术器械消毒工作进行一体化管理的效果评价
手术器械预处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标准化手工清洗操作流程研究
米卡芬净对光滑假丝酵母菌在巨噬细胞内活性的影响
胆道闭锁Kasai术后胆管炎的诊治及预后研究
原始表现主义的画像——沃尔特·米卡作品欣赏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血清CA199,NLR和PLR水平在急性胆管炎肾功能损害中的诊断价值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效果观察
米卡的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