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干化学分析仪与尿沉渣分析仪在尿液红细胞检测中的价值

2022-12-16 07:45杨亚惠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52期
关键词:尿沉渣受检者分析仪

杨亚惠

(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卫生院,山东 招远 265400)

0 引言

尿液检测作为近年疾病诊断重要参照指标,其取样简单,检查费用低廉,检测时效性较高,为近年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及鉴别诊断首选方案,为疾病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精准数据参照。在正常人尿液检查过程中,红细胞数量极少或无红细胞,当机体发生病变时,可于尿常规检查中检出血红细胞,若经由离心处理后,血液样本中可见1-2 个红细胞,即为异常,若于高倍视野中可见尿液中存在3 个及以上红细胞,则为血尿,常见于肾脏肿瘤、慢性肾炎、肾结核等疾病中,诱发因素较多,可作为泌尿系统疾病筛查重要指标[1]。临床医学针对尿液红细胞检测多以尿沉渣镜检为主,但临床应用显示,随着近年诊疗需求增大,尿沉渣镜检耗时较长,检查费用较高,人工依赖性较大,仅适用于小批量样本检查,在大批量样本检查中应用价值受限[2]。随着近年医疗技术不断优化,尿干化学分析仪在尿液检查过程中可有效检出尿液红细胞,凭借灵敏度高、性价比高、诊断时效性高等应用优势,理化分析红细胞指标;但于临床应用显示,因尿干化学分析仪操作过程中极易受人为操作、环境因素、仪器精准度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检测结果精准性降低,现为医学探讨热点课题[3]。尿沉渣分析法与流失细胞仪工作原理具有高度一致性,可对尿液中有形成分进行诊断,同样受多种因素影响,其检测结果存在一定误差率。三种尿液红细胞检测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各具优缺点,本研究笔者特针对尿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两种诊断在尿液红细胞检测中应用价值,观察联合检测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笔者单位自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接收行尿液红细胞检测患者为观察对象,共计43例,其中女性患者20 例,男性患者23 例,年龄区间22-84 岁,年龄平均值(42.16±1.19)岁。其中22-40 岁 患者11 例,41-60 岁 患 者15 例,61-84 岁患者17 例。

纳入标准:(1)所选患者均遵医嘱接受尿干化学分析仪及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由患者自主采集空腹中段尿液作为尿液检查标本,在尿液采集之前,由相同护理人员针对尿液样本采集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讲解,排除患者采集尿液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2)所选患者均为成年人,具有独立研究能力,授权相关资料进行数据比对。

排除标准:(1)检测前一天存在酗酒情况,或饮用浓茶、咖啡;(2)合并器质性功能病变、免疫缺陷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的患者;(3)特殊患者,例如未成年人、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

1.2 方法

为确保研究开展的客观性,所有受检者均采用尿干化学分析仪及尿沉渣分析仪,均由相同检测科人员进行操作;向患者发放一次性尿杯,叮嘱患者自主采集空腹中段尿液作为检测标本,尿液量约为10ml,在样本采集完成后2h 内送至检测科完成相关检测。

尿干化学分析仪:采用仪器均为国产尿干化学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严格按照仪器使用操作及试剂使用说明书,将试剂浸入尿液中,保持3s 后提出,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相关操作,并打印检测结果。

尿沉渣分析:采用仪器均为国产尿沉渣分析仪,取10ml 新鲜尿液样本,至于尿沉渣塑料管内,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相关操作。

尿沉渣镜检:作为最终诊断结果,将待检样本经由3000r/min 离心速度下持续离心5min 后,将离心管倾斜45-90°,将离心后的0.2ml 沉渣进行检测,取1 滴置于载玻片上,经由镜下观察单倍视野下红细胞数目。

所有检测结果均交由检验科室内两名资深专家学者进行复核。

1.3 评价标准

(1)以尿沉渣镜检为诊断标准,比对尿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两种单一检测结果及联合检测结果,比对尿液红细胞阳性检出率。

(2)比对不同性别受检者尿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两种单一检测结果及联合检测中尿液红细胞阳性检出率。

(3)比对三组不同年龄区间(22-40 岁、41-60岁、61-84 岁)受检者尿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两种单一检测结果及联合检测中尿液红细胞阳性检出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检测方式下尿液红细胞阳性检出率比对

尿干化学分析仪中尿液红细胞阳性检出率为44.17%,尿沉渣分析仪中尿液红细胞阳性检出率为41.86%,联合检测中尿液红细胞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单一检测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检测方式下尿液红细胞阳性检出率比对(n,%)

2.2 不同性别受检者尿液红细胞阳性检出率比对

女性受检者尿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联合检测中尿液红细胞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受检者尿液红细胞阳性检出率比对(n,%)

2.3 不同年龄区间受检者尿液红细胞阳性检出率比对

61-84 岁受检者尿液红细胞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22-40 岁、41-60 岁年龄区间受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区间受检者尿液红细胞阳性检出率比对(n,%)

3 讨论

尿液红细胞检测主要通过检测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对泌尿系统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特异性及敏感性。随着近年医疗技术不断优化,尿液成分检测手段及技术不断增多,检测仪器具备精细化高、性价比高、诊断时效性高等应用优势,可有效满足临床日益增加的诊疗需求,为尿液有效成分检查发展主要方向[4]。但因不同检测技术工作原理存在差异,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各自优缺点,此方面即为本研究探讨主要课题。

尿干化学法主要应用原理是依据尿液红细胞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因茴香素或过氧化氢释放新生态氧,因甲苯酸因氧化而显色,主要是受过氧化物酶的影响;尿干化学法操作较为简单,诊断时效性较高,可满足临床大量样本检测需求[5];但因尿液中含有革兰阴性杆菌、阳性杆菌,影响过氧化酶物的释放,在细菌代谢过程中,会导致试剂中游离氧过度分解,进而出现试剂颜色异常,是导致尿干化学法假阳性发生的主要因素[6]。尿沉渣分析仪主要工作原理是借助电阻抗和流失细胞,经由荧光颜色检测,对尿液中红细胞数目进行评估,主要借助脉冲光度、散色光强度、细胞电抗阻等参数对细胞中有形成分进行分析;但尿沉渣分析仪仅适用于完整细胞,因尿液成分中红细胞形态多样,成分较为复杂,在检测过程中可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因尿酸中存在类酵母菌、草酸钙结晶等,其形态与红细胞高度相似,在尿液检测过程中,上述细胞团易被误认为红细胞,故导致检测结果假阳性[7]。

经上述研究观察可知,尿干化学分析仪中尿液红细胞阳性检出率为44.17%,尿沉渣分析仪中尿液红细胞阳性检出率为41.86%,联合检测中尿液红细胞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单一检测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干化学法及尿沉渣分析单独应用,在尿液红细胞检测过程中均存在假阳性情况,联合应用检测手段对尿液红细胞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单一检测方式,可表明两者联合诊断的应用可行性。因尿干化学分析仪及尿沉渣分析仪均为高效检测手段,性价比高,时效性快,可满足联合诊断需求,可有效提高检测结果精准性。女性受检者尿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联合检测中尿液红细胞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84 岁受检者尿液红细胞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22-40 岁、41-60 岁年龄区间受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患病患者性别及年龄等因素对尿液、红细胞检出率影响,可知性别、年龄等变量可作为红细胞检出率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61 岁以上老年患者于尿液中检出红细胞阳性率显著高于中青年受检者,主要指随着年龄增大,尿道防御机制降低,黏膜功能减弱,诱发前列腺肥大、慢性前列腺炎几率显著升高,患有尿道感染的几率显著高于中青年;同时,女性患者随着年龄增大,机体防御机制降低,阴道内菌群失衡,在尿液检查过程中易混入其他杂质,影响尿液红细胞阳性检出结果[8]。经性别比对可知,女性尿液中检出红细胞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主要考虑为女性泌尿系统出血导致指标差异,在患者尿液红细胞检测过程中,需充分重视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机体特异性。

尿干化学分析仪及尿沉渣分析仪在尿液红细胞检测过程中均存在假阳性情况,可依据假阳性发生原因,在仪器检查之前对仪器参数进行核对,确保尿液标本质量,以免尿液混入杂质,影响检测结果,并规范临床操作,严格按照操作仪器说明书及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以减少漏诊及误诊情况,有效避免因仪器、人为因素等导致的检测结果误差[9-13]。在尿沉渣分析过程中,因存在体积、形态相似的检出物,易被误诊称为红细胞;但因其操作简单,性价比高,可作为疾病早期筛查重要指标,具有临床可行性,可与尿干化学分析联合诊断,对疑似样本进行复检,以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并依据不同患者性别、年龄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有效避免漏检、误检情况发生[14]。

综上,尿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在尿液红细胞检测中均具有一定应用价值,联合检测准确率更高,不同性别、年龄患者尿液红细胞检测结果存在差异。

猜你喜欢
尿沉渣受检者分析仪
基于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自动曝光控制降低CT检查中受检者辐射剂量的研究
健康体检的护理质量管理实践及体会
Sekisui CP3000与STA Compact Max凝血分析仪检测项目比对分析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SYSMEX XN-5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校准及性能评价
Sievers分析仪(苏伊士)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用尿沉渣分析仪对混浊尿液标本进行尿沉渣检查的效果分析
高龄女性念珠菌感染患者尿检结果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