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4C 模式的初中英语审美性阅读教学实践

2022-12-16 01:32陈莹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设计说明语篇建构

陈莹

(霞浦第一中学,福建 霞浦 355100)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学生应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1]强调英语教学除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外,还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因此,开展以聚焦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审美素养的阅读教学十分必要。然而,笔者发现,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具有美文阅读特点的阅读教学存在只关注语言知识和语篇信息,以刷题为手段、以考试得高分为目的的功利性倾向,这种倾向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违背,错失阅读的核心价值,无法达成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发展综合人文素养的根本目标。

一、内涵阐释

(一)关于英语审美阅读

英语审美阅读是一种指向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审美素养的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深层阅读。其以学生主体为本位,强调自主体验,引导学生通过联想、体验、质疑、比较、赏析、创新等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语言实践活动去感知、体悟文本,培养学生对语篇内容和篇章结构进行多维解读的能力,对精彩词句、语段、文体特征进行鉴赏的能力,对作品所蕴含的思想、观点、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进行批判性审视的能力,以及对文本所反映的文化现象提出自己的个性化观点,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和态度、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鉴别能力,[2]丰盈情感,提升审美素养,实现阅读本然价值的回归。

(二)关于4C 教学模式

英语审美性阅读的关注点从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转向思维品质发展和审美素养培育。而思维发展和素养培育则是抽象的,只有通过建构和实施支架性、实操性强的教学模式才能得以落实。在阅读教学中,遵循和践行“Connect(联想)-Construct(建构)-Challenge(批判)-Create(创新)”的4C 教学模式(见图1)可以帮助学生在多维交互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思想启迪、情感熏陶和审美体验。

图1 4C 教学模式示意图

4C 审美性阅读教学模式内涵阐释如下:

Connect(联想):通过激活与语篇相关的背景性知识来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介入,建构指向主题意义的各种图式,进而发散思维,大胆想象,助力新旧信息的交互串联,获取相关主题知识。

Construct(建构):设计层次鲜明、思维含量高的问题链、词义概括、创建线性结构图等阅读任务,诱发学生深层思考,感知语篇内容,建构篇章逻辑关联,探究语篇潜在意义,借鉴作者谋篇布局的深层思维之美。

Challenge(批判):引导学生在整体理解语篇的基础上,深入解析文中的人、物和事,思考、体悟作者的写作意图,融入作者的精神世界和情感历程,并通过赞同、否定、推理、质疑、批判、评价、赏析等思维和情感活动,体悟文字背后所承载的精神内涵与价值追求,提出个人见解与思考,训练批判性思维技能。

Create(创新):开展模仿创生的语言输出实践活动,设计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的任务,运用语篇组织策略,引导学生迁移所学的美词佳句,创意表达,在言语产出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推动语言、思维、文化联动发展。

4C 审美性阅读教学模式中“Connect(联想)、Construct(建构)、Challenge(批判)、Create(创新)”四个环节形成前后关联的循环体系,体现了学生个体与文本、他人及自我的多维交互、发散开放的思维碰撞过程,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文本意蕴之美,引领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思能力。

二、应用实践

本文以笔者执教的人教版《英语》九年级(全一册)Unit 7 Section A 3a Mom Knows Best[3]诗歌教学为例,具体论述基于4C 模式的初中英语审美性阅读教学实践。

(一)教材分析

Unit 7 Section A 3a Mom Knows Best 是一首诗歌,主要描绘了在孩子成长历程中母子间的互动沟通与亲情关系。以“人与自我”为主题语境,围绕“孝文化”展开话题,选材紧贴学生个人经历与亲身感受,体现了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儿子对母亲由叛逆误解到理解感恩的淳朴至真的母子亲情。

(二)设计思路

围绕思维主线,聚焦审美主题,基于4C 模式展开本课教学,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英语现代诗歌的行数、排列、节数等相关文体特征,感知诗歌形式之美;运用词义概括、建构线性结构图等活动发展学生自主建构语篇结构化新知的思维能力以及借鉴作者谋篇布局的结构之美;通过聆听吟诵,探寻现代诗歌节奏、韵律、语调、排比等语言之美;在谈论最传情达意的优美句子、语段并陈述理由的活动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体悟诗歌的意蕴之美;在从仿写到个性写作的过程中体验个性化诗歌创意之美。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Connect(联想)

活动1:描述配图,解读标题,预测文本内容,回答问题:

Q1: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dy and the boy?

Q2:How are they getting along with each other?

Q3:What do you think the title means?

Q4:Combined with the title and the picture,what would you like to know more about?

【设计说明】鼓励学生仔细观察、讨论描述配图,解读标题,预测课文内容和主题,推动主体参与,激活思维,为诗歌审美阅读做好铺垫。

活动2:纵览全文,赏析诗歌形式之美

纵览全文,注意观察诗歌类型、节数(stanza),诗行的行数以及排列方式、标点符号和押韵等文体特征,教师提问如下:

Q1:What genre is this text?

Q2:What kind of poem is it,a pattern poem or free verse?

Q3:How many sentences are there in the poem“Mom Knows Best”?What about stanzas?

Q4:Which key words can you find in the poem?What exactly is their role?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观察诗歌类型、节数以及行数、标点符号等文体特征,找出关键语句“When I...”,推断本诗写作顺序是以时间为轴等活动,感知、鉴赏诗歌的形式之美,把握形式与意义的关联,深化对诗歌语义、主旨内涵的理解。

环节二:Construct(建构)

活动3:词义概括,提炼主线,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全诗共四节,分别讲述作者在tiny baby、two、seven、nine、teen、adult 不同年龄段与母亲相处的故事,学生细读后,将诗歌划分成3 个部分,分别对应第1节、第2~3 节、第4 节,每个部分要求分别用3-5 词概括。

第1 部分用enjoy mom’s love 概括,指儿子无忧无虑地享受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从文中关键信息可看出:当作者crying all night,母亲总是sang to me and stayed by my side;当作者tired and hungry,母亲gave me food and warm arms;当作者running ...,母亲kept me from danger;当作者fell and hurt,母亲立即gave me a hug and lifted me up.这些信息给读者描绘出一幅舐犊情深的甜美画面。

第2 部分用misunderstand mom’s love 概括,强调儿子叛逆并误会母亲的爱子之情。文中talk back badly、shout back angrily、talk back again 这些词句折射出儿子诉求的变化、行为的叛逆,母子关系陷入低谷。

第3 部分用understand mom’s love 概括,随着儿子长大成人,设身处地地理解母亲爱子初衷。作者运用think back,regret talking back 等词句将儿子忏悔自责、感恩母亲的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设计说明】学生运用词语对每一段的文本内涵进行抽象概括,进而形成enjoy mom’s love→misunderstand mom’s love→understand mom’s love 的意义主线,深刻理解文章标题和内容之间的关联,助推学生用语词思维,发展归纳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4:问题探究,解析内涵,发展批判思维能力

要求学生借助问题链梳理、整合信息,深入解析文本内涵,问题链设置如下:

Q1:What did his mom do when the writer was a baby and a kid?

Q2:How did the mom and the writer feel then?

Q3:Why did the writer talk back to his mom again and again at the age of seven and nine?

Q4:As a teenager,how did the writer feel when his mom asked him to come back home by ten?

Q5:How do the writer’s feelings for his mom change when he becomes an adult?How do you know?

Q6:What does the last sentence“Mom knows best,and for me she wanted only the best”mean?

【设计说明】教师设计层次鲜明、思维含量高的问题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推理、评判等思维活动由表及里地解析文本内涵,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活动5:依托线性结构图,建构语篇意义,借鉴诗歌结构之美

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内涵的基础上,思考关键信息,[4]重新梳理文本内在关联、建构文本结构图,借鉴作者谋篇布局的技巧。如图2:

图2

【设计说明】细读文本后,不难发现该诗不仅以时间为序展开,其中还隐含着情节线和情感线,三线并行。伴随时间线的推进,儿子从孩童长大为成人,母亲也从年轻走向年迈。儿子对母亲的回应从欣然接受到误解和抗拒,最后到理解和感恩的情节变化,母子情感关系也由亲密到疏远,最后再回归和谐。围绕时间、情节、情感建构横、纵向线性结构图有利于学生捋顺诗歌内在逻辑关联,增强对诗歌层次清晰、和谐对称的结构美的理解与鉴别。

环节三:Challenge(批判)

活动6:聆听吟诵诗歌,探寻诗歌语言之美

学生先聆听诗歌音频,关注重音、语调、连读在情感诉求上的作用。接着,开展小组合作探究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最后,采用学生自主朗读、角色扮演、展示吟诵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排比语句所形成的平衡之美及前后节语义所表达的对照之美。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聆听探究诗歌的韵律特征,从抑扬顿挫的语调、强弱的字音、徐疾的语流中感受诗歌的语音之美,体验处于青春期少年误解母亲关爱动机所表现出的叛逆、抗拒的强烈情感诉求。通过模仿、反复吟诵朗读过程中,发现诗歌语词及排比、对照等修辞手法的语言之美。如“when I was a tiny baby crying ...,my mom sang to me ...;When I was two running ...,she made sure...;When I was seven coughing...,she said...”等这些反复出现的排比句式给人以句间结构稳定平衡的视觉美感。诗歌第2 部分(2、3 节)呈现的语句“When I was seven coughing badly,she said no ice-cream for me”“when I was nine watching scary movies,she said it'd give me awful dreams”等分别与第3 部分语句“I coughed for days after eating that ice-cream”“And had scary dreams after watching that film”等在形式和语义上形成鲜明的对比映照。这样的安排不仅不会让人感觉突兀,反而带给读者对比鲜明的视觉冲击,给人留下形象生动、符合逻辑、相得益彰的审美体验。

活动7:交流理解,分享体会,体悟诗歌意蕴之美

在理解诗歌内容之后,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字里行间的意思,[5]理解作者情感态度,谈论最传情达意的优美句子或语段并陈述理由,分享对诗歌意蕴的体悟,获得审美乐趣。此环节可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

Q1: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writer’s attitude?What changes his attitude?

Q2:What does the title mean?

Q3:Which sentences of the poem do you appriciate?Your opinions?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借助字里行间的信息来推断、评价作者的情感态度:由孩童时的happy and safe到少年的angry and anxious,再到成人后的regretful and thankful,作者在经历了种种不听母亲规劝的后果后,深深地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和眷眷母爱。通过品读标题“Mom Knows Best”,体悟诗歌所要表达的人类最珍贵、最无私的情感——母爱:Mom understands me.She Knows what is the best to me.And she wants me to be the best.同时,与诗歌末句“Mom knows best,and for me she wanted only the best”形成首尾呼应,在整体上实现语篇连贯的形式美和意蕴美。[6]引导学生谈论最传情达意的优美句子或语段,明晰诗歌从字面到语境的语义。如,有的学生提到诗中crying all night,stayed by my side;running through the field,warm arms to sleep in;fell and hurt,gave me a hug 等词句的运用,描绘了无忧的童真和温暖无私的母爱;从talked back、shouted back等词中,依稀可见叛逆的少年和母子关系的低谷;末句...and for me she wanted only the best,则凸显了作者懊悔与感恩交织的情感变化。通过这些赞同、否定、推理、评价、赏析等思维和情感活动,学生体悟到文字背后所承载的精神内涵与价值追求,获得积极的人生观启示。

环节四:Create(创新)

活动8:搭建支架、模仿创生,体验诗歌创意之美

以学生列举的最传情达意的优美句子为模板进行,进行创意仿写句子。在此基础上,参考图2 的线性结构图,搭建写作支架,结合学生在Connect 环节所获取的有关诗歌节数,行数、标点、押韵等文体特征及排比、对照等修辞手法,模仿创生,写一首诗,讲述你与家人、老师、同伴……之间的难忘过往,表达对他们的诚挚情感,题目自拟。

【设计说明】通过创意仿写句子,强化在审美性阅读中对美词佳句的理解和运用,内化新知,激活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为迁移输出做好语言铺垫。此外,围绕时间、情节、情感建构的线性结构图也为学生提供了写作框架,使其有章可循。新诗创作促进知识迁移,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思维的舞台,体验诗歌创意之美。

三、结语

基于4C 模式的初中英语审美性阅读教学聚焦审美主题,从语言、形式、意义的层面帮助学生感知、鉴赏文本的形式美、语言美、结构美和意蕴美,培养审美素养和人文精神。同时,围绕思维主线,设计指向发展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的理解、[7]运用、创新的语言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学生鉴赏、评价和创造美的能力,实现阅读本然价值的回归。

猜你喜欢
设计说明语篇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参加2018年江西省图书馆新馆馆徽(LOGO)设计
Unit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Section A 1a—1c
“次氯酸分解的数字化实验”设计说明
Unit 4 Making the newsReading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