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递进式物理教学研究
——以“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为例

2022-12-16 01:32张立健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层级液体建构

张立健

(厦门市第十中学,福建 厦门 361022)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1]为此,教师需要深度研究教学内容,采用递进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和帮助学生发生深度学习,带领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达到适合其发展的学习目标。

一、递进式教学的内涵

递进式教学以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在学生现有知识结构和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解析教学内容,有效拆分成不同层级的教学活动。设计从简单基础性知识到复杂综合性知识的各个层级教学活动,将低层级的基础学习作为高层级复杂学习的准备和铺垫,设置各层级教学的有效过渡,构成具有递进性和逻辑性的递进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逐层掌握新知,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中得到发展,为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奠定基础。[2]

在递进式物理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有难度、有梯度的学习内容,搭建具有递进关系的学习“台阶”。教师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与支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新知识,促进模型建构能力的提升,[3]从而实现对物理本质、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深度理解。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递进式物理教学模型建构

根据递进式教学理念,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按学习水平将教学内容拆分成文本识记、生活经验、实验探究、模型建构等4 个层级,建构递进式物理教学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递进式物理教学模型

(一)第一层级:文本识记式的学习

在第一层级的学习中,仅对教材文本进行分析,采用机械识记的方式可以记住结论,而不需要理解学习材料的物理意义。但这仅仅是发生浅层学习,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仅停留于文字层面。[4]这是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主要原因。甚至学生会错误地认为这就是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因此,需要有更高层级的学习活动来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二)第二层级:生活经验式的学习

第二层级的学习具有物理学科特点,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化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物理现象,解决物理问题。生活经验式的学习层级相对比较简单,生活经验丰富、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学生,会很自然地运用生活经验进行学习,初步了解物理知识。但对知识的学习还未能达到理解程度。

(三)第三层级:实验探究式的学习

在第二层级生活经验式学习的基础上,教师提供实验器材与实验环境,带领学生运用一定的实验方法,达到第三层级的实验探究式学习。学生通过亲身操作实验,经历科学探究全过程,获得实验的结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有了递进式的上升。但这还未触及知识的原理,需要进一步达到深度理解的学习层级。

(四)第四层级:模型建构式的学习

模型建构式的学习是较为复杂、抽象的高级学习层级。在第二层级生活经验和第三层级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学生建立起“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思维模式,建构相应的物理模型,深度理解物理的本质。

上述四个层级均以同一教学目标为学习主线,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在低层级的学习中,学生除了完成本层级的学习任务,同时为进入更高层级的学习做准备,为进入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奠定基础。各个层级逐次递进,呈螺旋式上升的层级结构。[2]学生经历“生活→实验→原理→结论→应用”的深度学习过程,促进物理观念形成、物理思维的养成,以及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基于深度学习的递进式物理教学实例分析

以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为例,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按学习水平拆分成四个层级的教学活动。每个层级的教学活动对应的物理知识由易到难,物理思维由简到繁,逐层递进。

(一)活动1:文本识记式的学习活动

教材中有关影响蒸发快慢的文本描述:液体的蒸发随时都在发生,液体温度越高、液体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液体蒸发就越快,反之蒸发就越慢。由此,可获得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1)液体温度;

(2)液体表面积;

(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

仅对教材文本进行分析,可以获得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学生虽然采用机械识记的方式可以快速记住结论,却未能真正理解三个因素的物理意义。

但在教学实践中,有的学生仅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就能够掌握物理知识。究其原因,是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地把文本所表述的内容与自身的生活经验有机结合(即“活动1”与“活动2”的结合),对概念进一步同化而实现对概念的理解。

(二)活动2:生活经验式的学习活动

利用与蒸发相关的生活实例,分析现象、总结经验,获得经验性的结论:

(1)利用阳光,晒衣服干得快(液体温度);

(2)晾衣服时,将其尽可能展开(液体表面积);

(3)利用通风,衣服干得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

教师以晾晒衣服生活场景为例,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由此引出物理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有了生活经验的支撑,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活动1”中文本的物理意义。相比“活动1”的学习,“活动2”的学习水平有了递进式的发展。

(三)活动3:实验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开展实验探究:

(1)仅改变液体温度的实验;

(2)仅改变液体表面积的实验;

(3)仅改变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实验。

在“活动2”生活现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学生对三个影响因素逐一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通过亲身操作实验,经历科学探究全过程,获得实验结论。经历“活动2→活动3→活动1”过程,体现了“生活→实验→结论→应用”的物理学习过程。有了实验探究支撑物理概念,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有了递进式的上升。

(四)活动4:模型建构式的学习活动

在本节内容“拓展一步”的栏目中,简要描述“液体汽化时的分子运动模型”。教师以此帮助学生构建蒸发时的分子运动模型,认识蒸发现象的物理原理。由此可得到以下结论:

(1)与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水分子热运动加快,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从液面飞出去的水分子数量增多,蒸发就越快;

(2)与液体表面积有关。液体的表面积越大,则处于液体表面的水分子越多,从液面飞离的水分子数增多,蒸发越快;

(3)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有关。空气里的水分子可能与空气分子发生碰撞而回到液体中。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水分子重新返回液体的机会越小,则蒸发越快。

在第二层级生活经验和第三层级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进行更高层级的模型建构式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活动2→活动3→活动1→活动4→活动1”的学习过程,形成“生活→实验→原理→结论→应用”的物理学习模式。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微观角度建构分子运动模型,从而深度理解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物理概念。

四、基于深度学习的递进式物理教学原则

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递进式物理教学实例中,通过对各层级教学活动的对比分析,探索基于深度学习的递进式教学策略,把握物理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有效地培育学生物理核心素养。[5]

(一)把握教学活动的递进关系

深度学习是一种递进式的学习。本文所分析的四个层级的教学活动,后一种教学活动是前一种的递进。“活动3”是“活动2”的深入学习,“活动4”则是在“活动2”和“活动3”的基础上构建的更有深度的学习活动。在“活动3”和“活动4”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建构。因此,教师应对物理知识具有深度认知,把握各层级活动所能承载知识功能和教育功能,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让物理教学更有效。

(二)设置逐层深化的教学过程

根据本文分析的四个层级教学活动,教师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教学实际,在常态课、公开课、示范课等不同课型中,选用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设计,发生深度学习的情况不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也不同。为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能基于学生现有水平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合理设计教学活动环节,达到对知识的逐层深化,最终实现“活动1”文字符号的理解、解码和意义建构的认知过程,这一过程是逐层深化的。[6]

(三)架构有层次的学习梯度

深度学习不是单纯加深难度的学习,教师要注重学习梯度的架构。本文所分析的四个层级教学活动之间存在着递进关系和逻辑关系,教师将各层级教学活动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有机整合,合理运用其递进关系,架构有层次的学习梯度,让深度学习发生。带领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达到适合其发展的学习目标,并不断超越现有的最近发展区,达到下一个发展区。

(四)创设深度学习的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深度学习的环境,带领学生从现有水平转向更高层次的学习与发展。由于受认知水平、学习能动性等因素影响,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达到更进一步的深度学习活动,但教师仍应努力创设深度学习的环境。其一,让更多的学生,在不同层级的教学活动中能持续处于深度学习的状态,并顺利达到更高层级的深度学习。其二,引导有能力的学生对物理知识追本溯源,掌握物理原理及科学思维方法,从而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四、结语

在递进式的物理教学设计中,通过架构有层次的学习梯度,带领学生经历文本识记式、生活经验式、实验探究式和模型建构式等四个层级的学习活动,走向深度学习,达到对知识理解的逐层深化,对知识建构的逐层递进,对物理知识的追本溯源。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掌握思维方法,内化物理学科特性品质,达到发展物理核心素养的目标。

猜你喜欢
层级液体建构
液体小“桥”
『液体的压强』知识巩固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液体压强由谁定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建构游戏玩不够
层层叠叠的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