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福建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研究
——基于“一核三层三翼”中考评价体系的视角

2022-12-16 01:32姜淼张贤金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中考考查化学

姜淼 张贤金

(1.福州教育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03;2.福建教育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25)

参照教育部颁布的考试评价体系,福建省提出了相应的中考评价体系——“一核三层三翼”,引导学校建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一核”主要解决为什么考的问题,中考的核心功能体现在“一核”的内涵上,即“立德树人,遵循课标,有利发展”。“三层”指中考评价的考查内容,主要解决考什么的问题,其核心内容是“核心价值、学科双基、行为习惯”。“三翼”指中考评价的考查要求,主要解决怎样考的问题,其核心内容是“基础性、应用性、发展性”。[1]2022 年福建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中考”)化学试题,以“一核三层三翼”的理论体系为指导,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科学命题,很好地贯彻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中“发挥学科育人的核心价值”的指导思想,立足教学本源,充分发挥初中学业水平测试的引领作用,有效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整体提升。[2]

一、为什么考:坚持课标统领落实立德树人

依据新课标命制的2022 年中考试题回归教材本源,体现了“一核”“立足基础、突出主干、关注探究、体现能力”的指导思想。[3]试卷联系生活实际、关注时代热点、关注科技发展,渗透学科观念。注重探究,难易适中,既能体现新课标倡导的基本理念,又能较好地考查化学学科素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弘扬传统文化彰显育人功能

“立德树人”是教育评价改革的根本任务,通过考试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强化对学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考查,在试题的选材上,选取古代文明与现代科技为试题情境,认识科学创新成果,彰显学科育人价值。如第9 题以灰吹法炼银为背景,考查金属的活泼性、金属冶炼的变化原理。第15 题利用古代提纯焰硝的工艺,考查晶体的制备过程,其中涉及了溶解度、结晶的概念、溶质成分的判断等相关知识。第12 题和14 题对“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成分进行分析。第4 题展现我国科技新成果:蛋白质、淀粉的人工合成、低温合成乙二醇、“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捕捉快速射电暴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二)遵循课标命题考点覆盖面广

“遵循课标”即将课标作为中考命题的依据,目的是从“以考定教”转为“以学定考”。今年的中考试题的考查内容范围和比例、要求层次与课标保持一致,注重考查内容的全面性,同时突出主干、重点内容的考查,引导教学“依标施教”。尤其关注到“双减”要求,着重考查学科技能的价值和特质,在化学观念、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方面培养化学学科素养。如第10 题考查实验方案的选择和对应的实验目的,引导学生基于物质性质对物质检验进行分析和解释。第12 题用模型表示学生常见的具体物质,结合元素、原子和分子等核心概念,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类、概括,建立物质分类的认识。第16 题充分发挥学生必做实验的功能,给学生提供思考和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反思,提炼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与方法。这些知识内容以及水平层次均遵循课标的要求,为落实“双减”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三)提升思维品质有利学生发展

“有利发展”即将促进学生未来发展作为中考评价的目标追求。如第17 题以阻燃剂硼酸锌为载体,结合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创造物质,面对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中的作用。既有对物质性质的定性考查,又有分析图表的定量考查,渗透燃烧条件,实验原理与设计乃至评价等。本试题重点考查新课标中“学科探究与化学实验”“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两个学习主题,侧重科学的方法论和价值观,能反映学科内的融合及学科间的联系,凸显学科育人价值。

二、考什么:落实学科“双基”关注核心价值

中考评价的“三层”考查内容,其核心内容是“核心价值、学科双基、行为习惯”。“核心价值”是中考评价的引领性内容,“学科双基”包含了知识、思维、观念、品格和关键能力等几方面,“行为习惯”重点要考查学习者通过学习所形成的素养行为、能力行为和实践行为这三个方面。

(一)渗透课程德育体现学科价值

试题渗透的德育理念,充分体现化学学科价值导向,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如第14 题以“嫦娥五号”航天事业发展成就为主题,以“月壤中含有的活性物质”为载体,以“实现水、二氧化碳的高效转化”为情境,展现了化学最新科技成果,这是对我国科技实力的生动展现,考查了初中化学核心知识,展现了化学的学科魅力,对于铸魂育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落实“双基”知识达成关键能力

义务教育承担的是为高中阶段学校培养合格学生的任务,需要突出学生学习“双基”的重要性。化学学科素养明确了学生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3]如第13 题以“兴趣小组用稀盐酸清洗铁夹表面的铁锈,并进行保护实验”为主题,通过对盐酸与铁锈反应类型的考查,落实初中化学核心知识——除锈原理、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化学方程式、反应基本类型、废液酸性的检验及废酸处理,通过系列发展性问题的解决,考查理解与综合应用能力。

(三)培养良好习惯诠释学科本质

“行为习惯”是中考评价的知行性内容,试题引导初中教学重视对学生学科理解力的培养,诠释了化学学科的本质。如第18 题以“减少碳排放”为命题背景,考查了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定量计算能力、快速准确获取信息并根据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的判断能力;展示了“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定量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体现了对分析、比较、迁移、判断、综合、推理等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旨在考查学生的行为习惯,检验学生知行合一的学习结果。

三、怎么考:重视基础学以致用关注发展

中考评价的“三翼”考查,其核心内容是“基础性、应用性、发展性”。试题体现了教育性、时代性、前沿性,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考查了学科素养。

(一)重视基础渗透素养

“基础性”是指考查学生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或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知识与能力。如第15 题把提纯焰硝的工艺设计成流程图(如图1),通过化学史的工艺情境嵌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除杂思路、分离方法等化学科学方法的分析应用,融入复分解反应条件、溶解度曲线应用、结晶、化学用语等初中化学核心知识的考查。以学生熟悉的情景,展现古代化学工艺魅力,有效培养学生科学与人文精神,强化科学思维,渗透学科素养。在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有效获取工艺流程信息、理解及表达的能力。通过古代化学工艺与化学教材相关知识点的“适切”关联,有效地达成“教—学—评一体化”的目标,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图1 焰硝提纯工艺流程图

(二)贴近时代贴近生活

“应用性”体现为中考命题关注学科内容的要求,将实践情境、学习探索情境融为一体。要求学生善于观察各种现象,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社会生活实践中的问题。[3]如第11 题以“钙元素”为背景,将“元素周期表”“生活中物质的组成”“人体中元素的作用”和“化学变化中的元素”巧妙串联,将视角从教材逐步延伸至社会生活,从微观、宏观、用途以及变化四个角度考查学生的元素观和守恒观,了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增强化学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意识。

(三)聚焦发展融合创新

“发展性”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2]如第17 题(3)①小题是使产生的水蒸气全部从玻璃直管排出,本题的解答关键是题目要求整个实验过程中持续不断地通入干燥的空气,因此其目的不是为了把空气中的水蒸气排出,而是把生成的水蒸气全部送到干燥剂中使其全部吸收。②小题是本题的控分点,解答关键是差量法的学科思想方法,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相关实验的测定过程,也是考查定量实验获得数据的方法。第(5)小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含控制变量的实验设计能力),为寻找阻燃性能最佳的ZB 的合成温度,应开展的实验是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取不同温度下合成的ZB,进行木材粉末灼烧残重实验。此时的变量是不同温度下制成的ZB,而部分学生设计成将木材在不同的温度下灼烧,或者一份木炭经ZB 处理而另一份不经处理,造成失分现象。

四、基于命题改革的教学建议

(一)增强学科知识理解

学科知识是学科素养的载体,增强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是实现学科知识向素养转化的重要途径。重视化学概念的教学,通过探究、推理、类比、模型等方法构建概念,帮助学生形成化学观念。如第11 题主要考查了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信息的辨识,元素与物质、原子的联系,钙元素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第(1)小题考查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及信息处理能力,要求学生解决两个问题:①了解元素周期表左上角数字和下方数字的意义;②认识原子序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要求学生理解数字的意义,通过“图像”“模型”和“表达”等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元素观、微粒观、守恒观,从不同角度认识物质的多样性、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等。

(二)培养处理信息能力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中要注重学生的阅读、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第17 题(1)小题考查的是学生获取资料信息以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答案是B2O3熔化成玻璃态物质能隔绝空气。部分学生的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不足,得出错误的结论:生成水起降温作用(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ZB 含水、ZB 由水和其他物质组成或ZB的组成受温度等合成条件影响等。

(三)建构化学思维模型

模型认知是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分析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建构化学思维模型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应用到特殊的过程。如15 题提纯焰硝工艺的主要过程,利用的就是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思维模型(如图2)。

图2 物质分离提纯的思维模型

第(2)小题考查加小灰水(含K2CO3)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总体上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的深广度、分析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较高。学生要解答本题至少需具备两点知识和能力:①能综合分析整个流程以及应用复分解反应的相关知识判断物质(离子)间能否反应,同时理解除杂目的;②能充分捕捉流程图中信息“浑浊液”,得出此步除杂反应产生难溶性物质。第(3)小题考查利用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解释在较高温度下过滤的目的,认识溶解度曲线及其在分离两种常见溶质中的应用。解答本小题的关键是两点:①要能够结合最后的产物“硝酸钾晶体”来分析溶液I 中需要尽可能溶解大量硝酸钾;②过滤的目的是除去前一步生成的碳酸钙沉淀。部分学生思维广度较好,基本能明确题意,然而表述不到位,未紧扣题目的方向,没有意识到题干中“少量NaCl”(即不会形成氯化钠饱和溶液,也不会析出氯化钠晶体),同时又受到溶解度曲线干扰,未关注到后续产物,导致答题时没有提及硝酸钾或简单写成“防止结晶”“提纯效果好”“硝酸钾更纯净”等。

总体来说,2022 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基于真实生产生活情境,立足化学学科思想,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查,并通过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关键能力,进一步考查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2022 年福建省中考化学命题充分发挥了考试的教学导向功能,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夯实基础、深化理解,通过实践操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在思维能力以及实验探究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中考考查化学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奇妙的化学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奇妙的化学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