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服务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

2022-12-17 00:49省政协委员邓小梅
乡音 2022年2期
关键词:城乡城镇化农村

■ 省政协委员 邓小梅

(作者为石家庄市政协副主席)

纵观国内经济发展历程和我省实际,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战略,既是河北未来发展的动力所在,也是潜力所在。建议紧紧抓住新型城镇化这个关键一招,充分发挥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乘数效应”,通过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带动需求动力再造、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助力我省高质量发展。

一、注重创新城市发展理念。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价值就在于把解决好人的问题放在首位,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城市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深化三个统筹:统筹土地和人口,从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目标,推进人的城镇化,提高市民化质量,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统筹生态和安全,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使城市符合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统筹产业和布局,立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工协作、以大带小的原则,明确重点城市发展和产业方向,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二、注重提升城市品质形象。建设现代化河北,需要高质量的城市建设。应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明确城市规模定位、功能定位,统筹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三条控制线”,促进城市协调发展。应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利用全面改造、微改造、混合改造等多种形式,推进旧小区、旧街道、旧厂房改造,注重拆后利用,复兴老旧空间,释放发展活力。应建设特色魅力城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重要要求,加强城市的“微更新”和风貌设计,对建筑群、街道立面、特色空间等进行整治修复,因地制宜创建一批美丽街区、精品街道,建好城市标志性地段、景观、建筑,在城市中心区等重点地区打造“城市客厅”,塑造特色风貌。在保护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风貌的前提下实现城市的科学更新,坚决杜绝粗放式发展。

三、注重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城市的核心是人。城镇居民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看病难、子女上学难等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建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居住证的含金量,畅通入乡返乡落户渠道,实现人口自由流动和迁徙。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农村转移人口在劳动权益、医疗和养老保险、社会救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加强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在城镇增加公立幼儿园和义务教育供给,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园难”“上学难”等问题。强化非户籍人口劳动技能培训,以社区服务站为依托,开展人文关怀,引导其参与社区管理。

四、注重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城镇化既涉及“城”,也涉及“乡”,是一个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壁垒问题较为突出,农村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建议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顺应城乡融合发展大趋势,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推动建设。围绕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推动水电气信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抓好“四好”农村路、生活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厕所革命等重点任务落实。加快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强化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深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持续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城乡城镇化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新安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调查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