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感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探析

2022-12-17 04:54帅天鹏江苏兴化市周庄中心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17期
关键词:量感活动数学

◇帅天鹏(江苏:兴化市周庄中心小学)

所谓量感,就是对于物体测量上的感知能力。在小学阶段,量感包括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容积等等。良好的量感,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助力其今后的学习与发展。但是从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来看,量感在教学中的受重视程度不高,并且量感的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借由亲身实践让学生构建起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相关概念

量感是小学生对于物体可量状态的一种直观感知。比如,当学生具备良好的量感时,看到讲台后,便不需要借助专业的工具,就能够大概推测出这一讲台的高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量感不仅仅包括高度、长度、面积等等,时间、距离等也属于量感的学习范围。可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利用实践操作向学生直接展现抽象的知识。开展小学数学量感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能够将有关于量感的知识,用更加简单直接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二、开展小学数学量感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数学因其自身的特点,导致教学氛围通常比较枯燥,学生无法理解过于抽象的知识。特别是心智尚不成熟的小学生在课堂上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所以学习效率不高。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向学生直观地展现量感知识,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让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二)增强学习体验感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教授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更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借由综合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有更加鲜活的学习感受,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比如,在教学“厘米”的知识点时,当学生对厘米这一度量单位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教师便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找一找有哪些物品是5厘米长的,哪些物品是10厘米长的。学生在这一活动当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借由主动探究,对于相应的长度有更加具象化的认知,从而给予学生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感,提升其量感。

(三)提高思考主动性

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结合极为密切,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将课堂当中所学的内容应用于自己的实际生活,优化生活,为生活提供便利。但是在传统的数学课堂当中,学生的学习常常被困于教室与课本,在学习了量感知识之后,无法将其投射于自己的真实生活中。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物品里感知具体的量感知识,让学生自发地主动思考,提升学习意识,自觉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当中,解决实际问题。

三、在小学数学量感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进入小学阶段后,无论是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还是在学习环境上,都有别于之前的幼儿园生活,所以学生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数学知识又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学生来说会更加困难。量感属于感知范畴的内容,所以培养小学生的量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从一年级起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量感。但是如今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也影响到教学节奏,部分教师在教学当中急功近利,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教学,忽视了量感的重要性,没有加强对学生量感的培养。所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量感,能够更好地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量感,为其之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差异性原则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在学习过程当中的需求也各不相同。而在传统的数学课堂里,教师往往用同样的内容、标准和方法来应对所有的学生。一刀切式的教学模式,磨灭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开展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借由分层式的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掌握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最佳的学习节奏,培养良好的量感。

四、小学数学量感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探析

(一)提升教学效率

数学老师要重视对学生量感的培养,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小学生量感的作用和意义,加深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深度,以提高量感培养的效率。首先,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小学数学量感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形成不断学习的意识,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从而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以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其次,教师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以确保其落实到位。教师要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依据对学生量感培养的理念,来设置相应的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教师自身不仅要端正认知,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量感学习的作用和意义,端正学习态度,调整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自主积极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丰富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当中,教师往往以自身为主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教师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框架向其教授新的知识,从而做到温故知新,提升其对于知识的吸纳与内化能力。对于小学生量感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加强知识点之间的结合,更要强调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结合,并且在综合实践活动当中完成量感的细化工作。比如,在学习“测量”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测量自己的数学书有多厚、铅笔有多长,让学生在实际的测量活动当中能够形成一定的量感。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室中找一找,有哪些物品长10厘米、哪些物品长1厘米,从而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开展亲身实践,给予学生真实的体验感,检验自身的量感是否正确,从而在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物体联系起来,建立更加准确的量感。

(三)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量感能力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的感知水平,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想要培养小学生的量感,就必须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当中,经由自己的实践操作累积丰富的经验。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产生深度的体验感,以为其量感的形成奠定基础。比如,在教学“千克和克”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开展数据的预估活动。由一组学生通过掂量等方式来进行预估,而另一组学生则对其预估的结果进行检验,借由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促进其量感的形成。

(四)推进多元化教学

培养学生的量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在学生与教师不断学习与调整过程当中形成的。但是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其没有足够的耐心。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充实教学内容,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去。比如,在学习质量的量感时,教师可以结合《曹冲称象》这一故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盆、小船、小秤砣来模拟当时曹冲称象的情境,从而帮助学生采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获取量感的知识。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勇于探索,热衷学习,善于挖掘生活当中的量感,以随时随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从而不断地丰富学生的量感知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思考的学习习惯,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升。

(五)构建良好教学氛围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自己的实际生活,所以生活才是学生学习的真正课堂。教师要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借由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摆脱空间的限制,让更多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现于学生眼前。教师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将量感的培养渗透于每一个瞬间中。比如,教师可以结合户外运动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小零食,在活动中询问学生:如果一个班级有20名学生,如何分60个零食呢?在户外活动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在大自然中收集自己喜欢的树叶,并且开展手工活动。所收集的树叶要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大小约在10平方厘米左右。学生初听到10平方厘米时,往往没有概念,此时,教师可以结合指甲盖的大小来帮助学生理解:人的指甲盖大概是1平方厘米,那么10平方厘米的叶子是多少个指甲盖呢?借用这种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能够在综合实践活动当中拥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以丰富学生的量感知识。

(六)优化评价体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加强对学生的观察与评价,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的表现,注重学生的情感与体会,以提升量感水平。量感是学生个人的感知能力,但是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体悟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统一的评价标准,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化出发,设置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系,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对于数学水平比较好的学生,教师要适当提升评价的标准,而对于学困生,则可以降低评价的标准,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其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借由评价及时地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从而在正面积极的评价中,促使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比如,在教学完厘米的内容之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能够理解100厘米等于1米,但是有些学生却无法完成知识拓展。所以教师要设计不同的量感评价体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从而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整体提升。

综上所述,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顺应了教育发展的需求,能够将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和生动,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学习能力,更好地对量度有准确感知。教师要加深实践活动的深度,细化量感的内涵,丰富实践的内容,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以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配合灵活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正确的量感,助力其今后的学习与发展。

猜你喜欢
量感活动数学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兼收并蓄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依托教材培养学生量感的新视角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静待“量感”生成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