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下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2022-12-17 04:15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2年2期
关键词:机械类校企教学模式

白 云

(江苏省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常州 213161)

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调整,应用型人才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高校在培养机械制造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从人才发展的角度设置教学内容,也要根据实际需求完善教学体系。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教师要培养理论基础强、实践技能优、综合素质高的综合型人才,使其符合当前现代社会对机械类专业人才的要求。同时,课程开展应具有针对性,教学模式也要更系统化和特色化,从而推动机械类教学实现创新发展。

1 校企合作背景下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在机械类专业实践模式构建中,要选定有特色且专业的教学内容,发挥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优势,使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对于应用型极强的机械类专业教学来说,要把握好当前发展契机,加大对企业人才需求的研究力度,稳固校企合作为高校培养人才奠定建设基础。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要从机械制造原理到构图设计等环节予以创新,将当前先进的理念和技术融入其中,提高其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为他们未来发展创造条件[1]。

2 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对于企业的相关理论和技术了解不到位,对于学生在适应岗位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无法有效予以解决,学生只能寻求专业人员帮助[2]。但在“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观念下,部分专业人员并不会倾囊相授,学生在学习了解的过程中只懂得一些皮毛,如果想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探索的过程。从企业人才需求看,他们更倾向于有经验的人员,对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在筛选学生的过程中也缺乏对学生的全方位了解,培养力度等各个方面仍有待提升。

其次,企业培养人才的功利性过强,而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培养人才更注重借助企业这个平台,有效运用其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提前掌握一些社会必备技能。高校不具备企业的工作氛围、工作环节等,想要获得良好的实践条件还需要校企双方找到一个平衡点,加大合作的力度。对于教师而言,要认识到校企合作中企业的实际需求。在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企业在竞争中想要获得更多优势需要巩固人才基础,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提供人才保障。所以,高校在输送人才的过程中,要站在企业的立场考虑问题,以双方共赢为前提,有效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作用。

3 校企合作背景下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策略分析

3.1 借助于校企合作优势构建人才培养实践基地

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中,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构建全面的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在校内,教师应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创设实训环境,要在教学的各个时间节点开展对应的实训任务,让学生能够及时检验个人的理论成果[3]。高校应根据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适当增添机械类专业课程,让学生能够了解当前市场环境下关于机械专业的各类价值信息,同时要以工程研发和综合运用等为主,加大毕业设计环节的审核力度,让学生能够充分运用个人所学,以创新精神不断进行探索。对于高校来说,要重视“卓越工程师”等各项人才培养规划,提升定向培养的质量,以当前高校已有的科研合作企业建设平台为载体,利用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扩大人才培养范围,筛选出更多适用于学生成长的企业平台,让其成为培养人才的校外基地。在实践教学中,逐步丰富人才培养内涵,提升高校办学软实力,让学生能够在校企双方提供的环境中快速成长,提升其个人能力,从而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此外,在校企合作中应逐步完善人才培养规划方案以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相关协议,构建联合培养制度,增强校企双方的责任意识,从而确保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能够公平客观、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3.2 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建立系统化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中,校企双方应以人才需求为导向构建系统化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将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核心教育理念以及校外实习实训等融为一体,贯穿于高校机械类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针对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体系的构建,高校应邀请资深企业人员和教育专家共同参与,以培养学生为主要目标,制定出具有高校教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此同时,要以人才需求为导向,根据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丰富人才培养计划内容,寻求高校培养人才方面的突破点,全方位落实校企合作的育人目标。从课程改革来看,校企双方要找到当前形势下合作创新的关键点。在机械类专业教学中,也要融入其他相关的自动化等专业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提升个人的实践能力,在未来发展中有更多的竞争优势[4]。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机械类专业教学要从职业道德的角度出发,落实德育教育,要让学生明确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实践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对于学生发展而言,从专业能力到道德品质的全面提高不仅有利于他们未来个人发展,也能够以自身带动他人,为形成优良的社会风气起到积极的作用,也让他们以健全的人格去适应社会,为实现个人的价值奠定基础。

3.3 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机械类专业教学水平

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中,既要考虑客观条件,又要充分认识到主观因素给培养学生带来的限制。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不仅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较大影响,对于他们未来成长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在高校教学中,优化师资队伍,加大专业类教师的引进力度在当前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往高校教学环节中,教师缺少实践经验、对于学生实习实训的参与力度不强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制定专业教师引进与培养计划,成立专门的实践管控小组以及完善薪酬奖励机制等,并在当前实践教学环节逐一落实。高校可以邀请行业专业人士来校指导,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让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通过校企双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教师在参与项目研发、轮岗实践的过程中,可以逐步提升个人理论水平和技能。对于高校来说,也要拓宽培养路径,转换培养思维,派教师到国内外先进的协会交流学习,吸收借鉴优秀的办学经验提升本校的教学水平,构建一个具有特色的办学体系。

3.4 根据校企合作内容完善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

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中,应根据校企合作内容进一步完善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企业人员和教师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依据理论提升、技术实践、岗位需求等内容相结合的具体要求构建“专业对接产业、教学对接岗位”的模式,将企业人才需求与人才引进贯穿到高校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在此基础上,重新审核以往高校机械类专业课程,加大实践环节力度,建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全面课程体系,确保高校培养学生能够与企业、行业人才要求相吻合,同时要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力度。教师要从专业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职业素质训练(Profession Quality Training,PQT)课程加大学生非专业能力培养力度,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素养提升为重点,将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融入到高校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同时要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让他们能够了解礼仪相关的内容,达到内外兼修的一个良好状态。高校在设置机械类专业课程过程中,也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完善课程体系,将当前与机械专业相关的理念和技术带给学生,将重点内容录制在教学平台或雨课堂、微课中,让学生能够随时展开学习[5]。

3.5 搭建信息化专业教学平台

在专业课教学中,不仅要加大实践力度,也要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搭建信息化专业教学平台。教师团队应与企业或校外基地的管理者联系,逐步完善平台内容,减少因客观因素对实践教学计划的影响。在内容的制定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层次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掌握机械类专业知识。教师要基于线上运行教学平台,充分展现机械类专业课程的重点,依据实习要求和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大纲和辅助教材,明确实习考核标准与要求,确保其学习过程与企业当前机械工艺相一致。

为了进一步确保教学质量,校企双方要站在各自的角度逐步完善内容,收集来自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在线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一个相对完整的反馈内容,给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解答。对于教师来说,要充分借助校企合作模式所带来的优势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理念,也可利用远程会议等加大校企双方的沟通交流,及时规避平台中存在的问题,丰富其理论与实际内容。高校在专业实践模式构建中也要加强与软件开发公司的交流,依据学校办学特色来制定具有个性化专业化的教学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让他们在学习与实践中提升个人技能,以更好的状态去应对未来的所有挑战。

4 结语

在高校机械类实践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校企合作对学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在培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站在企业的角度明确人才培养需求。在实际教学环节,教师不仅要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要根据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后期快速融入岗位。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培养人才的要求逐步提升,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总结经验,创新教学方法,构建系统化的教学体系,从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机械类校企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机械类“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技校机械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