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生成肌理、制约因素和发展路径

2022-12-17 10:07阚京田夏翠萍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济南市空间旅游

阚京田 夏翠萍

(山东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空间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场域,人们对空间的认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深入。早期亚里士多德的永恒空间、笛卡尔的几何空间、牛顿的绝对静止空间、黑格尔的空间物质不可分、康德的先验的直觉的观念的空间等都阐述了空间的客观存在性。马克思注意到了空间的作用,但没有进一步详细论述。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提出了空间是有生命力的,“每一种生产方式都生产出一个空间,它自身的空间”[1]。空间的力量开始受到重视,并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空间的作用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文化空间的概念被提出,开始时主要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特指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文化活动或展现的场所[2]。后伍乐平、张晓萍等对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地理学、都市研究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反思,扩大了“文化空间”的概念范畴,走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局限,把空间理论广泛应用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3]。

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时代背景下,通过文化旅游业来拉动城市经济增长,提升城市竞争力已成为一个普遍的做法。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省会,以其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而著称,但是却没有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旅游名城。济南市作为一个“空间”,在追求空间内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时,迫切需要新理念指导以突破目前发展的困境。鉴于此,本文从文化旅游空间视角对济南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行研究,拓宽文化旅游发展的新思路,以期达到理论和实践都有所创新,实现新思想的启迪、战略的启蒙和智慧的启示,从而对济南市文化旅游发展有所裨益。

一、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的生成肌理

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的出现必然遵照实践逻辑。文化旅游的生产载体是空间,消费者主要通过空间的转移或变换进行文化旅游活动,对不同地域的文化进行审美交流,在空间的转换过程中完成“自我”与“他者”的转变以增强文化旅游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因此,营造健康和谐发展的文化旅游空间才能有效促进文化旅游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才能有的放矢地推动济南市经济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肇始于空间理论和文化旅游的结合

空间作为被感知、认识和实践的场域,具有客观性、历史性、社会性和文化性等特征,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随着生产和社会发展,空间的力量被充分肯定和应用,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得以产生,成为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新视角和新方法。文化旅游空间把空间理论与文化旅游有机结合,把原来分属不同学科和研究范围的经济学、哲学社会科学和旅游学放在一起,强调相互之间的融合性、协调性。它走出了单纯的地理学、旅游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研究层面,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在经济社会管理事务方面加强了对各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视,鼓励因地制宜、分类发展以盘活地方经济和文化产业,使文化旅游空间渐渐成为一种理论研究范式。

文化旅游空间作为文化旅游在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场域,需要关照空间与文化旅游的相互证成关系。一是注重研究空间中的“文化旅游”,突出文化旅游对空间的作用;二是注重研究文化旅游中的“空间”,重点关注空间在文化旅游中的作用。因此,必须厘清二者的相关概念,才能阐释好、理解好文化旅游空间。

空间中的“文化旅游”是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创新文化力量,主要探讨文化旅游在空间中的逻辑关系,体现了文化旅游的产品属性,既有价值又有使用价值。价值主要指消费者在进行文化旅游时的收获;使用价值主要立足于文化资源以满足消费者对文化体验、增智和精神享受的有用性。因此,文化旅游具有地域性、多样性、互动性、传播性、文化性、商品性等特点,主要是为了满足旅游者在不同文化空间内体验不同文化生活经历、感受文化的差异性和多元性,从而增加文化附加值,提高旅游品质,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

文化旅游中的“空间”主要指文化旅游活动所在的场域,是空间赋能文化旅游、促进文化旅游的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场所。在这个空间内,要调适文化旅游的空间布局,调适消费者、居民、政府和旅游行业、企业在空间中的和谐发展关系,拓展文化旅游的空间,增加文化的厚重和文化旅游的吸引力,提升经济增长力和赋予空间新生命力,才能有效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满足消费者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增加消费力,增强文化自信、自强和吸引力,增加城市知名度,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增长,进而促进地方经济和谐健康发展。

(二)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得益于济南市丰厚的文化滋养

济南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厚重,自新石器时代就有迹可循,有齐长城、隋代大佛、各种佛寺和名人故居等;自然资源丰富,有趵突泉等七十二名泉、大明湖、千佛山、红叶谷、跑马岭、蟠龙山森林公园等;名士资源荟萃,有李清照、辛弃疾、李开先、张养浩等名士;红色文化资源深厚,有济南战役纪念馆、英雄山革命烈士纪念塔、山东党史陈列馆、济南市党史馆、解放阁等。得益于其雄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和已有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成就,济南市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文化旅游取得新突破,……建成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4]这里非常明确地提出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的发展目标。

文化旅游空间的灵魂是文化。文化引领空间的发展和走向,必须坚持稳定的文化输出,才能让文化旅游创新持续推进,这就需要文化旅游各要素、各环节有稳定顺畅的文化价值传递通道。这是实现文化旅游空间增量的实践基础。文化旅游产业正是通过文化消费体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挖掘济南市优势文化资源,统筹做好文化产业、文化资源开发等工作是开发文化旅游空间的核心工作。正如沙朗·佐京在《城市文化》一文中提出:“文化越来越成为城市的商机——它们的旅游胜地与独特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文化消费与满足这种消费的工业的发展,给城市的象征经济,即它生产象征与空间的可见能力,提供了动力。”[5]

济南市在长期的文化旅游开发中形成独特的文化旅游空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了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的文脉、城脉。首先,独特的泉水文化。济南市以“泉水”闻名天下,核心空间就是泉、城、水相互交融的文化旅游体验,不仅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风趣,也具有历史和现代交融的文化旅游魅力,通过泉水景区的建设和“济南泉·城文化景观”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把济南市历史文化古城与泉水文化紧密结合,凸显齐烟九点、鹊华烟雨的古城风韵和泉城空间特色,让“泉水之都”的称号享誉世界,形成了济南市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核心空间。第二,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济南市作为省内传统文化的核心轴线城市,借助“山水圣人”中华文化枢轴,突出展示了济南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厚底蕴和风采,与泰安、曲阜、淄博等地形成互联互通、一体协作的文化旅游空间,并赋予新时代需求和内涵特色,增加了济南市文化旅游的生机和活力,使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化旅游的整个空间。第三,黄河文化。黄河在山东省流经9个城市,济南市作为省会,有责任和义务牵头其他8个城市,“联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4],因此要讲好黄河文化故事,创新黄河文化宣传,挖掘其中蕴含的优秀文化精髓,发挥济南市在山东黄河文化旅游联盟空间的建设示范和引领作用。第四,赓续红色传统。济南市是全国建立共产党组织最早的地区之一,红色精神内涵丰富、事例鲜明,要讲好革命前辈王尽美、邓恩铭的革命史,讲好党的百年奋斗史,讲好党与人民的风雨与共史,充分利用好济南市各种战役纪念馆、党性教育基地、党史陈列馆等,总结提炼大量文献资料和宣讲材料,诠释好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让济南市红色文化绽放出更加灿烂的时代光辉,滋养孕育红色文化旅游空间。

(三)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架构得益于繁荣的文化旅游实践

为促进济南市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济南市提出了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都市建设目标,抓住黄河流域国家战略和强省会战略重大机遇,提出“文化济南”建设目标,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济南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秉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夯实文化旅游产业,旅游收入逐年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成就斐然。“泉城济南”旅游品牌成效显著,推动文化旅游深度发展,提升济南市文化发展软实力。

济南市南接泰安、曲阜世界性旅游资源,北靠黄河文化资源,先后被评为“中国文化和旅游网红目的地”和“东亚文化之都”,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建设“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空间,根据各区域自己的特色文化资源进行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探索。繁荣的文化旅游实践架构了济南市独特的文化旅游空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济南市文化旅游丰富的实践活动构筑了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的核心竞争力,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旅游内容、有丰富多彩的现代文化旅游体验、有栖居泉水看杨柳的老济南独特的民俗文化旅游项目等。不同的文化旅游内容形成了绚丽夺目的文化旅游空间,丰富的文化旅游业态和消费模式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长见识、玩得好、能点赞、愿再来,主要按地域空间划分如下:济南市中心城区,聚焦老济南市生活民俗和突出泉水文化特色,彰显历史文化底蕴;东部以历城区、章丘区为重点,着力发展文旅科创融合新业态、东部生态文旅走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推进国家全域旅游与示范区升级,培育研学文旅、会展文旅、体育文旅、休闲文旅等产业,形成“智造济南”功能定位;南部以山区为重点,建设“大南山”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和精品民宿、南部休闲度假产业、森林康养、莱芜全域特色旅游等,构建览胜山水、文化体验、康体休闲三大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度假区;西部以槐荫区、长清区、平阴县为重点,着重发展康养产业,塑造文化康养品牌,打造文旅康养体验游、乡村体验游;北部以济阳、商河为重点,建设高品质温泉度假胜地、黄河文旅综合体等,带动济南市新旧动能起步区、黄河文化样板区和济阳、商河文旅高质量发展[6]。依据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形成的不同文化旅游空间内容,形成区域协调、城乡融合、产业兴旺的文化旅游空间新格局,使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旅游空间更精彩和更具有吸引力。

二、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的制约因素

济南市文化旅游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正在逐渐成为济南市国民经济体系发展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但是还存在着短板弱项,与“文化济南”的发展目标定位还有一定差距。与省内外一些城市相比,济南市文化旅游产业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特色不突出、吸引力不够等问题。

(一)创新发展动力不强,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发展,人们对文化旅游的需求也产生了多样性的变化,从物质的欣赏层面逐渐过渡到精神的满足层面。面对人们的精神文化多元化的需求,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必须找准发展的痛点、堵点,才能有效促进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进一步发展。

1.创新发展的动力不强

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因其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而富有特色,因空间而闻名,具有强大的产业发展潜力,但是文旅产业大而不足、内容多而不精的现象比较突出,凸显了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首先,产品结构不合理。文化旅游发展模式重在产品研发、项目创意,但是济南市文化旅游产品比例不协调,传统观光旅游产品多,有些项目产品还停留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初步阶段,旅游创新产品比例小,想法虽多但是创新不足,参考借鉴多,复制模仿多,研发新产品、新业态、新空间不足,尤其是冬季旅游、夜间旅游产品不足,存在明显的短板,虽然这几年也在逐渐转变,但是进展缓慢,特色不强;而且文化和旅游融合没有形成很好的文化旅游项目,文化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有效融合不够。其次,体制机制、财政支持、“依法治旅”等创新不足,存在多个部门重复管理的旅游行政权。政府急于品牌培育而加大了对旅游市场的干预,增加了市场主体运行成本,干扰了旅游市场的活力和创新力等现象;财政支持力度需要加强,尤其是要完善旅游行业法律法规体系和社会监管体系等。再次,管理创新手段不完善。科技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撑力不强,尤其是面临疫情防控情况下有效创新的科技手段、服务规范、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存在因为怕出事重管理重程序而轻服务现象。最后,综合创新管理能力需要加强。文化旅游空间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它的创新发展应该包括文化、交通、住宿、饮食等方面,尤其存在交通体系还没有做到快捷通达、无缝连接,没有建立轨道交通、机场、高铁与市内交通零换乘的体系,存在来回换乘车比较复杂的现象,或者是等待时间比较长也时有发生;在旅游公路连接景区工程的“最后一公里”有待完善,老年和无障碍交通设施太少。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限制了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的发展潜力。

2.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文化旅游业的核心内容是文化,缺失文化赋能的旅游注定没有灵魂,缺乏持久魅力。首先,特色优质文旅资源挖掘整合提升不足。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的最大特色就是“泉”文化旅游资源,七十二名泉、大明湖荷花飘香,郦道元、李清照、刘鹗、清康熙、乾隆等文人留下的笔墨佳句。但是,由于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交通拥堵、居民生活空间与公共文化空间的争夺等,使泉文化开发偏离了优秀传统文化方向,失去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特色风韵,丢失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特色游览风光,进而失去了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的灵魂竞争力。其次,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如借鉴的外来文旅项目,一拥而上的民宿旅游、科技文旅等产品同质化,消费者来到济南市的空间位移感受不到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变迁以及古城文脉的熏染,弱化了对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的直接感受和文化交流的享受,不能实现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与消费者个体在文化和精神上的共鸣,让济南市文化旅游的文化价值无法充分展现。再次,文化创意产品缺乏特色。在挖掘济南市方言历史文化、文化创意产品等方面缺乏特色,借鉴模仿的多,与特色文化结合的少,无法体现文化赋能旅游的作用,存在着消费者慕名到济南市看一看、走一走而带不走的现象,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无法激发消费者进一步探索济南市地域文化价值和购买文化创意旅游产品以增加对济南市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体验感和获得感。

(二)空间优势发挥不够,市场预期有待提高

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作为一个整体空间,需要立足本地放眼全国,尤其是要做好本地旅游资源的统合利用、和谐发展,突出特色和多样化展示,进而延展外部发展空间,找出困扰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发展的因素,才能对症下药。

1.空间优势发挥不够

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没有串珠成链、连片成面、整体优势发挥不够。主要表现:一是没有很好地融入省内文化旅游空间。山东省文化旅游资源多,不仅有世界性旅游资源泰山、孔庙等,也有海洋文化城市青岛、烟台、威海等,不同资源吸引众多外来消费者,比如国内外游客奔着山东世界性旅游资源而来,登泰山拜孔庙赏泉水;还有消费者去海边体验海洋文化旅游等都需要借道济南中转。这本是济南市文化旅游发展的地域交通机遇,但是济南市作为山东省文化建设的引领,在文化旅游方面的引领作用不突出,没能充分利用省会交通便利优势,以特色突出的文化旅游空间吸引更多的游客驻留济南市。二是没有利用好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济南市山泉林河湖以及人文资源丰厚,泉水特色鲜明,但是开发不够,缺乏核心吸引力,济南市各项文化旅游资源均衡,如泉水旅游、红色旅游、古城旅游、民俗旅游、研学旅游等都做得不错,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但是没有很好地串珠成链、连片成面,整体优势发挥不够,形成了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产业发展格局,导致济南市文化旅游资源集约化程度不高,文化旅游空间利用质量亟待提升。

2.市场预期有待提高

首先,对外吸引入境游客数量有待提高。通过分析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清晰发现济南市旅游收入大部分来自境内游客,占比高达90%以上,而国外入境游客收入占比低。以2019年为例,济南市当年入境游客数量45万人次,远低于青岛超过100万人次,也低于烟台65万人次和威海51万人次。所以,无论从提升文化旅游收入还是挖掘开拓市场潜力,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迫切需要打开国际市场,提升文化旅游国际竞争力,进而提高境外文化旅游收入,增添济南市文化旅游发展新动力。其次,济南市重大活动对外影响力有限。一般来说,会展、重大节庆日、民俗节日等旅游活动对外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是济南市的各项会展和重大节假日地域性特色浓厚,影响力不足,比不上青岛的上合峰会、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博鳌亚洲论坛等世界级影响力大会,也不如泰山、孔庙等世界性旅游资源知名度高,济南市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怕巷子深,需要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文化体制和对外文化旅游交流平台。

(三)空间创新业态较少,科技人才支撑不强

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对文化旅游产生了极大的发展变数,无论从文化旅游的新业态、科技应用于文化旅游空间的发展还是文化旅游对创新人才的需求等都有了新要求。这是时代和科技带来的新变化,我们必须及时跟进,找到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在新时代发展的制约因素,才能有的放矢,抓住机遇。

1.新业态空间发展不足

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层次多样,但是发展理念滞后,“+文化旅游”和“文化旅游+”等旅游新业态、新消费形式等创新发展不足,而且受外来文化旅游模式冲击,济南市文化旅游在拓展特色文化旅游空间时面临本地文化及地域性特色文化被同化消解的过程,消融了本地居民和外来消费者的情感依托和文化审美。如遍地摩天轮的儿童乐园、水上乐园等统一模式的旅游项目,尤其对外来文化不加鉴别的吸收复制,遍地统一模式的现代化文化旅游项目,让济南市本地特色无处可寻,难以找到济南市泉城独特的生活镜像和审美体悟。

2.科技空间支撑不强

首先,进入互联网时代,智能化的发展使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要求文化旅游业要适应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积极发展智慧旅游,但是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时代变化和文化变迁,让好多人的思想跟不上时代变化的步伐。尤其是疫情后,消费者减少使文化旅游企业面临经营困境,更需要培育数字化旅游新业态,通过网络吸引无法亲历的消费者进行网络文化旅游的审美体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科技的需求。其次,济南市智慧旅游服务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是还存在网络平台缺乏整合和有效监管的不足,现有智慧旅游平台没有做到全部景区、旅游度假区以及高铁、机场、公路服务区全覆盖,旅游信息没有实现一网通,科技在文化旅游空间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的信息深度拓展和科技支撑能力。

3.科技人才支撑不强

互联网、智能化的发展对文化旅游业态、产品、消费模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旅游空间内涵、内容和标准有了更丰富更具体的要求,文化旅游的这种发展特点需要人才的支撑,才能为文化旅游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和创新发展。疫情的持续让人们原来能随时进行的文化旅游有了很多限制,面对疫情后的经营困境,文化旅游企业转型自救更需要科技人才、经营人才等进行创新发展模式探索。面对日益增长的文化旅游竞争和创新发展要求,新技术、新业态、新消费模式不断涌现,而原来鱼龙混杂的从业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有效适应现代社会飞速变革带来的变化,限制了济南市文化旅游的创新转型发展之路,尤其是国际性复合性旅游人才、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人才、网络技能人才短缺等现状亟待解决。

三、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的发展路径

随着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文化旅游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日益凸显,成为中国建设现代化文化强国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中国软实力发展的重要路径,必须更好地实现空间对文化旅游赋能发展作用,实现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空间结构优化、经济社会效益增加等目标。面对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存在的问题,创新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发展思路,提质增效、存量优化成为当前面临的重大实践课题,尤其是面临国家和省市发展战略给予济南交汇叠加的机遇,更凸显了探寻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发展路径的紧迫感和主动性,为建设黄河流域国家中心城市和新时代现代化省会贡献发展力量。

(一)提升空间文化内涵,激发创新发展驱动力

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离不开济南市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必须立足当地特色,创造性转化济南市优秀传统文化旅游资源,创新性发展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激发文化旅游生命力,守正创新,做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拓展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的深度、广度以及知名度。

1.深挖特色,发挥泉水文化优势

立足山泉湖河城一体共生的城市空间格局,深度开发泉文化旅游产品。要创新发展,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手段,依托济南深厚文化历史底蕴和绵长文脉,打造文旅发展新项目,如“明湖秀”“一湖一环”“济南泉·城文化景观”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等;要融合发展,推动各个产业向文化旅游产业渗透、融合,如教育、体育与旅游融合互动,培育“泉水诗词之旅”“泉城红色之旅”“泉水地质研学”“读着课本游济南”“博物馆之旅”、济南国际泉水冬泳节等项目研发;要精品发展,如围绕品泉、赏泉、嬉泉、听泉、画泉、咏泉、命泉、寻泉、乐泉、酿泉等主题,深度整合泉水旅游资源,推进泉文化深度开发力度;要科技发展,围绕泉文化创作适合现代网络传播的文化旅游产品,尤其要聚焦演艺编创、智能演艺等方向,加快推进数字智慧文旅,如“云上博物馆”“云上非遗”“非遗购物节”等线上展播活动等,运用科技增强参观者感知体验,满足在线文旅需求。

2.守正创新,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文艺事业要“正本清源,守正创新”[7]。守正需要坚守地域优秀传统文化,聚焦文化旅游特色资源,传承当地历经风雨变迁和历史关照而留下的地方文化灵魂和精神。济南市的优秀传统文化已深入到居民日常生活领域,作为儒家文化、黄河文化,龙山文化、齐文化的重要中心享誉天下,必须传承济南文脉,如加强对济南市传统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传统艺术如快书、吕剧、柳琴戏、梆子戏等线上发展,与互联网平台结合,推广济南市的文化风韵,增加文化旅游空间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创新就是以新理念和新科技为支撑,推动传统与现代融合发展,赋予历史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性叙事表达;也要让现代与历史交融,追根溯源,增加现代文化的历史厚重感和传承感,转型升级文化旅游产品,推进全域旅游创新发展,进而提升济南城市旅游品位,不断创新发展乡村旅游产品等,增强济南市的历史文化厚重感与现代时尚感一体结合发展优势,形成良性互动,以古丰今,增强济南市文化旅游软实力,提升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的竞争力。

(二)优化空间合理布局,加强国内外交流互鉴

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要充分利用地域特色文化,融入国内外其他各种旅游空间,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文化旅游生态发展模式,进而完善自己的空间布局,才能在文化旅游对外融入和对内发展新格局上有所作为。

1.融入国际文化旅游空间

山东的“山水圣人”文化旅游是世界性旅游资源,济南市作为泉水文化的代表,必须积极融入国际布局,打响济南市文化旅游的知名度,打造济南-泰安-曲阜三城联袂的国际旅游知名线路。利用济南市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枢纽优势,加大与国内外重点合作渠道布局。应充分利用媒体、国际友好城市、国际旅游活动等平台,积极参加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境外文化交流、旅游展览等活动,实施济南市国际旅游推广大使等国际旅游推广项目,扩大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的国际影响力。

2.融入国内文化旅游空间

要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东北三省、黄河流域国家战略布局、中原城市群等,开拓济南市文化旅游发展空间,聚焦国内散客市场,多渠道、全媒体、立体化进行“泉城济南”城市形象宣传,形成新的开放格局,开展专项特色旅游推广营销活动,拓展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国内知名度。

3.融入省内文化旅游空间

积极打造省会旅游经济圈,塑造省会经济圈区域文化品牌,加快济南市、泰安市、曲阜市等文旅融合一体化发展;打造“大美泰山”旅游共同体,联合泰安和济南市灵岩寺、四门塔、齐长城等文旅资源,实现济南市的“南美”目标;联合打造“山水圣人”中华文化枢轴,带动龙山文化、齐文化等文旅资源开发利用,使济南市成为山东省西部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深度挖掘济南市新时代黄河文化旅游价值,加快黄河文化旅游开发,构筑黄河水乡人文生态文化旅游;推动省内公共文化服务便民工程,统筹旅游产业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等关联行业协同发展,实现文旅产品整合、互动宣传、联合推介等,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省内文化旅游空间布局,发挥省会带头作用。

4.做好济南文化旅游空间

抓住黄河国家战略和济南市的区位经济发展优势,凭借济南市省会资源优势,推动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相融合,提高文化旅游产业的边际效益和其他产业附加值,以“文化旅游+”或者“+文化旅游”的形式,拓展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的边际效益。

(三)拓展空间多维业态,强化科技人才硬支撑

时代发展促进文化旅游空间的新变化,济南市要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济南。完成“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不仅是济南市文化建设发展的需求,也是文化旅游发展的目标,所以建设好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对于文化济南的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要建好文化旅游空间,培育多元化的新业态发展模式,拓展文化旅游空间的多维形态,科技和人才的支撑是问题的关键。

1.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

发挥济南市作为山东省文化中心地位优势,推动现代创意文化、时尚文化、动漫文化和文化旅游创新产业园区载体建设,以旅游演出、文化主体酒店、特色节庆会展等活动激活文化旅游融合新增长,做好泉水文化、鲁菜文化的挖掘,探索发展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会展经济旅游、体育旅游、商贸旅游、科技旅游等形式[8];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大力拓展时尚产业、文化会展产业、新媒体产业、数字创意产业、影视动漫产业、演艺娱乐业等,探索文化旅游的新形式和新消费模式。

2.提高文化旅游智慧化

以人工智能、全息投影、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提升济南市文化旅游的科技含量,建设济南市旅游资源数据化平台,创造更好的网络管理、产品和体验,加强文旅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让文化旅游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适应当代社会数字化发展趋势,善于利用大数据,提高济南市智能化旅游体验和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3.聚力文旅人才硬建设

首先,加快培育旅游专业人才。济南市提出了“文化济南”建设目标,要求文化旅游产业在“十四五”时期取得新成就,成为济南市战略性支柱产业。为此,济南市不仅要研究制定引进高端人才、旅游领军人才计划,积极从海内外引进高精尖旅游人才队伍,而且要抓紧建立济南市文化旅游智库,搭建专业人才平台。如在文物领域培养紧缺人才,在广电视听领域培养领军和创新人才,加快培养金牌导游,培养乡村旅游人才计划,与企业合作培养康养、调酒、美容等专项旅游人才等,为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新业态、新消费模式以及文化创意产品提供人才保障。其次,充分利用驻济高校丰富的科教文化和人才资源。根据济南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驻济高校有52所,在校生有89万多人,其中毕业生19万人左右[9],并且设有专门的旅游专业和专职学院。积极做好创意文旅产品研发和旅游高端人才培养,推动文化空间的创新性发展,促进济南市文化旅游的内涵式提升,为济南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教文化资源动力和智力支持。再次,开拓国际旅游人才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友好城市、友好合作城市人文交流和旅游人才交流合作;在海外推行“国际文旅志愿者行动”,聘请国际知名人士为济南市文化和旅游交流大使;建立济南市文旅海外交流驿站,推动“一带一路”国家文旅产业合作项目;举办文化旅游博览会,创新国际旅游人才交流合作模式,提升济南市文化旅游空间的国内外影响力和知名度,为济南市文化旅游顺利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提供人才支撑。

四、结语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根和魂,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作用十分显著。文化旅游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传承文化基因、深化文化交流、维护文化安全的重要手段,有力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产业在转变发展方式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实现文化赋能、空间赋能与文化旅游综合带动作用,实现文化旅游空间高质量发展,空间结构优化、空间效益增加、空间安全相协调统一,进一步通过文化旅游空间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猜你喜欢
济南市空间旅游
你好,猫婆婆
济南市秋季节庆花卉种类调查与应用研究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济南试水“大部制”改革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