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2022-12-17 13:33常州市实验小学潘晓金
家长 2022年34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心理健康

□常州市实验小学 潘晓金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现阶段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更加注重对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培养,并对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给予了高度重视。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其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在基于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下,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便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理应得到相关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小学阶段学生心理特征概述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处于一个较为重要且特殊的发展阶段中,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给予科学正确的引导,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成长意义深远。因此,需要开展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此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以及个人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实施积极地干预和影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但是,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实施,需要建立在对学生心理特征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的研究可知,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心理特征大致可以由以下三点进行概括:首先,小学生的心理稳定性较差,具体的表现便是情绪波动较大,无法对自身的情绪进行有效调节和控制,因此在面对一些容易引起情绪波动的事情或者状况时,小学生的情绪自控力往往不能帮助他们保持相对的理智,严重情况下很有可能做出过激的反应。其次,小学生的好奇心较重,且心理较为敏感。由于这一心理特征,小学生往往会被一些事物吸引,进而表现出强烈的反应。好奇心是一把双刃剑,若不能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则很有可能会对其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最后,小学生的自尊心较强。这导致部分小学生会以自我为中心,对其他人的批评难以接受,不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基于此,为实现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便需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进而满足学生的阶段性发展要求,为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促进二者之间的相互融合与协调发展,不仅体现了“以生为本”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而且符合我国当前对人才培养方面提出基本战略方针,更是我国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该项工作的开展,是为我国教育行业与事业未来发展积累丰富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案例的根本途径。同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与融合,教师也能对学生当前年龄阶段的思想特点以及认知规律和学习状态等方面进行了解和分析,进而为其创设较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其健康快乐地成长,以此来发挥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育人功能,并体现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价值,促进二者之间的融合发展。此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知识获取以及经验积累,从而使学生得到启发等,进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得到进步,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现状

(一)教师教育理念更新不及时

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在其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具有重要教学意义,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但是,一些教师往往由于受到教学观念落后的影响,导致其未能对当前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产生清晰正确的认识。而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往往也存在较大的问题。不但未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且只是机械地将教材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也难以得到提升。正是因为教师的教育理念没有及时更新,才会导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实现较好的落实。

(二)教师教学意识高度有待提高

在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自身提出严格的要求,养成科学的灵活的教学意识,以此来提升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同时,教师也应要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学意识,能正确地分析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趋势,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并且根据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来选择合适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由于教师教学意识的缺失,教学方法也难以实现较好的创新,无法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学习兴趣,影响了该项培育工作效果的发挥。

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点

(一)以教材内容作为基础

要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良好渗透,教师需以教材内容来作为该项工作开展的基础,从教材内容入手,对其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以此来强化学生对该类知识理论中心理健康方面教学意义的领悟与理解,实现对学生情感体验的丰富,并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改善。

(二)以实践探究作为抓手

正所谓“生活即教育”。在实际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为了实现较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也需要运用自身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来引导学生对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决和处理,并以开展实践活动的形式来对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提升学生的实践体验。

(三)以绘本引入作为亮点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只有带有趣味性的知识内容才可以引起其强烈的注意,并对其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因此,为了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效果,教师也可以通过使用以图片作为主要叙事主体的绘本内容来作为能集中学生注意力的课堂亮点。

五、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利用教材,奠定教学基础

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书本教材集合了课程知识体系中的所有重点学科内容,因此要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渗透,就必须要将教材作为该项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教师应善于利用教材开展教学,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和研讨,搜寻其中适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案例,并经过反复比对,选择其中最为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入点,以此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渗透,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例如,在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家人的爱”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即引导学生懂得家人对自己的爱,并且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去接受爱与爱别人,使其能以实际行动来回报家人的爱。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奠定良好的情感基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默读教材中的故事案例——彼尔的故事,并且在学生默读的过程中,在课件中展示两份不同的账单,一份是妈妈给彼尔的,而另一份是彼尔给妈妈的。在学生默读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两份账单进行观察,并结合故事的内容与情节,来说一说两份账单之间有何不同之处?学生回答道:“妈妈为彼尔付出了许多,但是在账单上确没有向彼尔要过一分钱。”教师继续提问:“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道:“说明了彼尔的母亲对彼尔的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随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以亲身经历分享来讲述一下哪些时刻感受到了家人对自己的爱,自己又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回报他们。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良好利用,学生便能顺利地掌握课程核心内容,进而实现较好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提升自我认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较为敏感,其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因此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很容易受到一些事情的影响,产生不良的情绪,若不能对其进行及时的开导和排解,学生就有可能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对其未来的发展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要在平时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帮助其走出心理困境,同时要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开展科学的教育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排解困难。

例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父母多爱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从一些学生与家庭之间紧张的关系入手,分析学生与父母之前产生矛盾的原因,让学生敞开心扉,述说自己心中对父母的误解。教师要学会聆听学生,从学生的话语中找寻问题发生的关键原因,并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与付出,根据学生的亲身经历为其进行心理疏导。教师要通过学生自主思考或者分组进行合作交流的方式来正确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明确不同家庭父母对孩子表达爱的方式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以此来消除学生对父母的误解。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讲述父母对自己付出关心付出爱的具体事例表现,以此来帮助那些心理存在负担和问题的学生在这种温暖的氛围中不断提高对父爱与母爱的认知高度,在其中实现较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效果。

(三)营造体验情境,提高综合教育效果

在以往的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使用机械式、灌输式教学方式,使整体的课程教学氛围过于枯燥、乏味,难以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学生的注意力无法实现集中,即使教师对知识内容的讲解再透彻,整体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也难以实现较好地提升。因此,为了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良好渗透,教师要注重打造体验式教学氛围,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实现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并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

例如,在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干点家务活”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进行家务劳动,并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以此来让学生体会到劳动带来的愉悦心情,促进其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养成其良好的人格品质,教师可以通过体验式教学的方式来提升本节课程的心理健康渗透教育效果。教师在课程引入环节,可以为学生展示不同的家务活照片,让学生进行一一分辨,随后,询问学生图片中的家务活是否都是你可以做的呢?如果是的话,接下来请一些同学来为大家演示一下吧。随后,教师可以让一些学生来进行家务活的演示,如扫地、拖地、洗碗、擦玻璃等。学生在完成家务活后,教师不仅要给予其鼓励和表扬,还要对其实际的操作方法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做家务活的方式。通过这种体验式教学活动,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劳动带来的乐趣,也能懂得帮助他人分担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在家中可以主动地为父母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

(四)提高教师能力,发挥积极榜样力量

作为连接知识内容与学生之间的重要桥梁与纽带,教师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而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融合渗透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注重言传身教,从各种细节方面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以此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行为约束意识。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这样才可以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走近我们的老师”教学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拉近,通过教师的良好引导与榜样树立来培养学生尊敬教师的道德品质,进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看法,并说一说对哪位教师的印象最为深刻,自己最喜欢上哪一位教师的课,最喜欢的教师能吸引学生的点是哪些?以这些问题,让学生能集中注意力去回忆与教师之前发生的点点滴滴。教师应在此过程中耐心倾听学生的回答,从中分析学生对教师的意见或者建议,并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教师也应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能为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起到引导性的作用。通过这节课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不仅教师能总结经验,日后更加注重自身在学生面前的形象,给予学生积极影响,学生也能认识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与指导,进而坚定不移地跟随教师的步伐,实现个人的能力以及心理等多方面的健康发展。

六、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以及各方面能力逐步形成的重要阶段,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可以为其在实际的学习、生活方面提供良好的引导,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与成长。基于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并实现良好的渗透,正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与措施。教师应要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与创新,进而实现高水平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可以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未来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