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疯抢上海豪宅

2022-12-17 09:44
中外文摘 2022年21期
关键词:豪宅老马买房

□ 高 越

中国房产信息集团的数据统计,仅在解封后10 天内,上海总价3000 万元以上的一二手豪宅已成交33 套。大部分买豪宅的人,都是“拿着桃,找苹果”。这些人共同的特点是,为了置换而买房。“3000 万元追5000 万元,5000 万元赶上亿,普通平层换江景,江景房换别墅……都是为了住更大、更好、能象征身份地位的豪宅。谈起价格来,心态稳定、态度强势”。

5060万元的单子

6 月份,上海解封后,负责豪宅交易的中介老马,复工后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头号客户”周聪寻找新房源。前后看过40 多套房子后,周聪的需求,他早就烂熟于心:5000 万元左右、大约200平方米、位于市中心、两个朝南房间、不要顶楼和一二三层……“目标”终于出现了。它在嘉天汇小区,位于静安区的黄金地段,向西394米是地铁14 号线武定路站,向东南838 米是静安寺。以3000 米为直径画个圆,周围有多个幼儿园、中小学、大型商超、公园和医院,是个交通、休闲、教育、医疗和购物全部齐备的“五边形战士”。

老马感觉这回能成,立马约周聪看房。周聪一进屋,最先看到的是洒进来的阳光,照在米白色系的家具上,显得房内很温暖。这符合他的最大要求——房子是给父母养老买的,必须南北通透,否则梅雨季一到,屋里潮湿,对关节不好。

一边转,一边看,周聪越看越满意,4 楼不高不低,200 平方米大小合适,小区环境也好。他想当场定下来,只是5060 万元的总价,有些小贵。他拉着老马嘱咐:“能不能跟房主商量,再降个200 万元?”但房主态度很坚决——“不谈价,能接受就成交,不接受就换人,不要浪费时间拉扯。”

老马转头来说服周聪,嘉天汇一房难求,之前一周已经有不下十个人来看房,“晚一步,可能就会错过”。听到这话,周聪下定决心,全款成交。此前,周聪住在长宁区一个很有品质的小区,但父母图清净,住在佘山,平时,一个小时的车程不觉得远,疫情来后,才发现处处不方便。“人过不去,送点东西比登天还难。”周聪着急把父母接来市里,凡事有个照应。

“抢”豪宅的人

胡青和大军夫妇,也是购房团的一员。6 月25 日,他们终于迎来了选房日。进入倒计时15 秒,大军两手举高手机,胳膊保持架起姿势,微微张开手指活动放松,随时做好点击准备。界面跳出的那一刻,一切出乎意料地顺利,大军抓紧时间核对价格、确认,像之前演练过的3 次一样,一切顺利地完成了。胡青的心情有些复杂,开心中,夹杂着不敢相信,脑子里跳出的第一个念头是:“原来在上海花掉2000 万元,只需要1 分钟。”

回顾买房经历,胡青觉得“太不容易了”。沪漂14 年,生了女儿,两个外地人终于攒够了购房资金和积分。花了大半年,摇了2 次号,又等待了3 个月,才成功选中一套房子。这一刻,她才有“终于扎下根了”的实感。像他们这样的“沪漂”买房人还有很多。归功于落户政策,2022 年,“新上海人”增加了73128 人,是2020 年的2 倍多。在筑巢时,品质更高、更有价值的豪宅,是很多人的首选。

有些人买房时步步谨慎、处处小心,也有人眼都不眨一下,就一掷千金。1998 年出生的阿苏刚从美国回国,学的是动画设计,落户上海后,第一件事就是买房。她的需求和很多留学生很像:不看重朝向,只在乎风景;必须精装修,最好全部五星级标准配齐,连毛巾、杯子都有,能直接拎包入住。像阿苏这样的留学生,是豪宅购买力中的一个新代表,中介们也喜欢和他们打交道,因为“好说话、付钱爽快,喜好也好把握”,他们最喜欢的就是网红地段。

但也有不少人不喜欢网红地段,而是追求私密和清净。有一天,中介邹珺收到新消息,是个老客户要他帮忙找房。两年前,她刚刚由邹珺经手买下了一套江景房,花了5000 多万元。这一次,她的要求是佘山地段,独栋别墅。

与新上海人相比,这些高净值人群,才是豪宅市场最核心的客群。胡润百富发布的《2021 中国高净值人群家族安全报告》显示,2021年,上海千万人民币净资产家庭数量达到25.5 万,仅次于北京,超过香港,是深圳的3 倍多。至于职业,中介们看得最清楚不过。“2012年之前,做实业的较多,比如基建、矿业和有色金属等。2015 年之后,大多是互联网人士、新能源从业者和网红。”邹珺说。

钱放着贬值不如买房

豪宅,一个萝卜一个坑,新房并不多,想要二手房,只能等人出手。与此同时,也有出售豪宅离开上海的人。6 月份,中介们打出“蔡少芬刚刚搬出去,可以直接入住”的宣传语,为一个豪宅打广告。它位于新天地,4 室3 厅4 卫,家具家电齐全,每间房都有落地窗和全地暖。有意思的是,这距离蔡少芬一家风风火火地来到上海,刚过去一年。

有人在抛售,还有更多人在抢购,豪宅市场被炒得一片火热。很多人好奇,解封之后,上海豪宅为何成交如此火爆?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卢文曦称,一个原因是业主心态变了,四五月份疫情反复,部分群体对住房品质的要求会有提升。房子小的想换大房子,平层的想换别墅,“积压下的购买力就释放了”。邹珺则认为,疫情之后,投资的风险大了,但渠道却在减少,无论是开公司、还是设生产线,都有赔钱的可能。“钱放着也会贬值,不如买套房子,既能享受,又能保值,是最好的办法了。”

事实上,豪宅的火热并非只出现在上海,而是全国同步。早些时候,北京海淀区的“学府公馆”迎来选房日,所有房源,不到10 小时抢购一空,成交额近120 亿元。如果将总价1000 万元作为豪宅的“入门门槛”,2022 年上半年,北京已经成交了3770 套豪宅,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3%。在深圳、杭州,同样如此。这是一个有些魔幻的现实。在很多人担心房租上涨的时候,有些人正在排队下场,疯狂扫货豪宅。

一百个中介在争抢

豪宅链条飞速运转,烧得滚烫;豪宅中介,也跟着赚得钵满盆满。老马所在的公司一个月成交了15套,破了开业至今的新纪录,公司光是佣金就拿到了2000万元以上。“一套豪宅成交的背后,是100 个中介在忙活和争抢。”老马说,这是一场激烈的争夺。

“为什么别人带看卖不出去,偏偏是你可以?”这里头学问有很多。摸爬滚打了十多年,成熟的中介们渐渐能摸出一些门道,比如“看人下菜碟”就很重要。事业成功的客户,往往更在意价值,“越稀缺、越独一无二越好”。房子的各种细节和特质,被老马刻在了脑中,随时提取,“59 层、有全无遮挡的江景”“旁边紧邻人文故居,有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甚至到了后来,老马能清楚地解释出,价格相差1000 万元的房子,看到的江景究竟有什么不同。

年轻的客户,往往更喜欢追潮流。有时候,邹珺带看房前,会准备一些“秘密武器”——电视剧的剧照。一次,他带客户看景瑞尚滨江,这是《三十而已》《我的莫格利男孩》《温暖的弦》的取景地。这招似乎有几分好用。这些电视剧拍摄时,小区内还有一手现房,但现在,早已经被抢空了。

对房子细节如数家珍还不够,中介们还需要嘴严、心细,懂得建立长期关系。老马接触过不少有商业版图的老板,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打听,有时还要签保密协议。如果遇到明星买房,一般全权由经纪人联系。看房当天,到场的明星也大都全副武装,不见真面目。

这两天,老马正在帮业主卖一套汤臣一品的房子,432 平方米,4 房2 厅4 卫。房子对面,便是外滩。四季更迭,晨昏交替,黄浦江的美景,站在这里的阳台上,一览无遗。新房源的照片拍好后,老马发了个朋友圈,配图文案:“拥有它,就拥有了四季。”

猜你喜欢
豪宅老马买房
老马
老马的三个愿望
老马与老贾
洗头
借名买房,房子到底归谁?
《滴答屋》让可口可乐家族的豪宅变成鬼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