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素背后名堂多

2022-12-17 09:44胡博峰
中外文摘 2022年19期
关键词:素食主义者食肉种姓

□ 胡博峰

“食素为荣”是印度特有的饮食养生哲学,身份越高,越要远离动物类食品,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很复杂。

首先是出于宗教传统。印度约83%的人是印度教信徒,虽然该教教义中并没有禁止食肉的明确要求,但近半印度教信徒都是素食主义者。

在我的印度朋友当中,一些信徒不吃鸡蛋,但可以饮牛奶,这或许是他们生活中仅有的几样跟荤腥沾边的饮食之一。这让我想起印度和美国此前在协商双边贸易协定时,双方就美国牛奶能否进入印度市场的问题僵持不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奶牛的饲料里有牛骨粉,这对印度的素食者来说不可接受。

在印度教早期,梨俱吠陀、奥义书等经典均将“不杀生”作为自我救赎的道德之一。尽管印度教历史上曾有将动物煮熟献祭的传统,很多神话史诗中也有神灵允许其妻子进食鹿肉的记载,但在公元400 年左右,“智者无妄想,不食异物之残身”的素食,就受到印度教推崇。印度最早的法律文本《摩奴法典》中有“人在逆境中可以食肉”的规定,从这样的文字不难推断,当时食肉是不被提倡的。

此外,印度教笃信因果轮回,认为没有一个生命存在真正的终结,生命通过投胎、轮回、转世,会不断重新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正因为轮回转世观念的存在,印度人不太愿意去宰杀动物,认为被杀的动物有可能是自己的祖先或帮过自己的人,杀生后会累积恶报。既然不杀生,自然也不会对荤腥有什么兴趣。

我的一位印度朋友在当地可谓权势熏天,驾车撞人后曾扬长而去,仅让手下“花钱消灾”,但有一次他不小心撞到一头牛,却突然下车号啕大哭。他对我解释说,这头牛是他家人的转世。当然,他也是一名坚定的素食主义者。

同时,印度的茹素文化也反映了等级观念。在种姓制度大行其道的时期,谁吃素、谁吃肉与其种姓地位有很高的相关性。婆罗门和吠舍——从事非体力劳动的人吃素。刹帝利虽是皇亲贵族和武士,但因他们与所谓“低贱种姓”首陀罗一样,都要从事体力活动(如打仗),所以也要吃肉。延续至今,就慢慢变成了“白领吃素、苦力吃肉”的惯例。

茹素也变成了社会地位的象征——素食者更尊贵、更高雅。此前有调查显示,印度收入和消费水平高的人大部分是吃素的,穷人则以肉食者居多。

印度总理莫迪出身于低种姓的吠舍,本来在荤素方面没有什么太大禁忌。但他笃信印度教,而且热衷于练瑜伽,因此从少年时代起就一直坚持吃素,过着类似苦行僧般的生活。于是,很多印度人也学他弃荤从素。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都是吃素,但印度有各式各样的“素食标准”。耆那教徒的素食则不仅不吃肉、不吃蛋,也不吃根茎类的食物。还有一些人吃“奶蛋素”(可以吃蛋、喝奶)、全素以及“锅边素”“偶尔素”“外出素”“家里素”。五花八门的吃素习惯,正反映出印度这个国家的多元化。

猜你喜欢
素食主义者食肉种姓
闲逛杂货铺,满满幸福感
闲逛杂货铺,满满幸福感
印度种姓制度下的内婚制
浅谈印度种姓制度
Meat-eating plant discovered in Canada加拿大发现食肉植物
如何区分印度高、低种姓人群?(答读者问)
VEGGIEVALUES
老僧也食肉——怀素草书《食鱼帖》
食肉袋鼠
遭遇素食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