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县)两校一园”:海南省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2022-12-17 05:57李海文钟昌红陈力
关键词:一园海南省教育资源

李海文,钟昌红,陈力

(1.海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2.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 教育政策研究室,海南 海口 571100)

自2006年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实施“教育扶贫移民”政策以来,海南省始终勇于实践与探索教育均衡发展的区域推进策略,致力于运用海南鲜活的地方创新实践经验,为其他省市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显然是海南省主动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和努力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种有益尝试,也展现了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教育责任与担当。海南省的探索与实践证明,“以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带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思路、举措的确立及其实践应用、推广,为充分挖掘区域原本相对有限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功能和效益,推进城乡间和区域间的教育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并逐步被社会各界所认可。

一、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现实背景

海南省义务教育发展整体面临着“均衡”与“优质”的双重挑战,既需关注过度培植优质是否会进一步加剧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又需关注若只强调均衡是否导致难以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当前,海南省内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的教育资源差距仍较为明显,优质教育资源被集中布局于海口、三亚和东部沿海地区,海南教育均衡发展整体面临着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和优质资源扩容增效难的双重压力。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持续推进,老百姓对教育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有学上”,而逐渐变为“上好学”。海南的基础教育质量也俨然成为招商引资、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的必备因素之一。因此,均衡发展与优质发展要相互协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海南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必然选择的策略。

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探索与实践

为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相对稀缺、优质教育资源现实缺口较大的问题,海南省委省政府积极采用吸引优秀教育人才的教育策略,实施了“好校长、好教师”引进工程和“一市(县)两校一园”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程,探索出一条海南省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全新模式——“以优质引领带动,促进区域教育全面优质均衡发展”。可以说,这一模式是海南全面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向优质均衡发展迈步的重要举措。

(一)“好校长、好教师”引进工程

2015年,海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海南省引进中小学优秀校长和学科骨干教师工程实施方案》①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引进中小学优秀校长和学科骨干教师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2015年5月13日),https://www.hainan.gov.cn/data/hnzb/2015/05/3284/.,明确将连续三年面向全国引进好校长、好教师,签约五年及以上的优秀校长可获30—50万元、学科骨干教师可获15—25万元不等的安家费,海南省共计投入1.5亿元作为此项工程的专项经费,正式开启了海南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先河。这项引进工程也被誊为海南建省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经费最多、待遇最优”的基础教育引才工程。该工程实施期间,海南省共面向全国引进优秀校长51名、学科骨干教师249名,且这300名被引进人才中,有75.33%任职、任教于贫困地区、民族市县、乡镇级以下的学校。②海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海南举行“十三五”建设发展辉煌成就系列之第十场新闻发布会》(2021年1月20日),http://www.scio.gov.cn/xwfbh/gssxwfbh/xwfbh/hainan/Document/1697692/1697692.htm.这充分体现该工程对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教育的政策支持,为全面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对补齐少数民族市县教育人才短板,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2019年,海南省成为全国第17个全域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的省份。③海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海南省“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之服务自贸区(港)建设办好海南人民满意的教育新闻发布会》(2019年9月12日),https://www.hainan.gov.cn/hainan/70znsjyt/list_70znxwfbh.shtml.

在省级“好校长、好教师”引进工程示范带动下,省域内的各市县相继跟进开展市县级“好校长、好教师”引进工程。“十三五”期间,全省范围共引进1.8万名中小学“好校长、好教师”,其中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劳模、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达300余人,占海南省具有同类称号的基础教育教师总人数的35%,极大地改善了海南基础教育教师的队伍结构。可见,此阶段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定义为“人”的优质,即聚焦于优秀校长、优秀教师及其优秀的管理团队。

(二)全面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程

2017年,海南省政府正式印发《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一市(县)两校一园”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作的实施意见》④海南省委、省政府:《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一市(县)两校一园”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作的实施意见》(2017年6月18日),https://www.hainan.gov.cn/hainan/szfwj/201706/ec7af204d0834d828b1f25404e1f68dc.shtml.(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正式明确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一市(县)两校一园”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的工作,预示着海南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进入另一个全新阶段。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在“十三五”期间,海南省每个市县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办成1所优质普通高中(或完全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优质完全小学和1所优质幼儿园,全省19个市县共计需完成57个项目的引进办学目标。2021年11月3日,文昌市教育局与海南省直属机关第二幼儿园签署合作办园协议,标志着海南省“一市(县)两校一园”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程任务全面完成。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计引进、建成并开学的中小学(幼儿园)共74所,已签约在建或待建的中小学(幼儿园)有9所,引进总数达到83所,全面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的引进目标要求总量。

这个阶段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定义聚焦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整体迁移,是优秀校长、骨干教师等优秀教育人才引进及其优质学校管理模式的全面复制和优质管理团队的整体移植,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深度引进。据此,海南省完成了从引进“好校长、好教师”“好团队”“好管理”到与“好学校”合作办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程整体迭代升级,走出了一条海南省基础教育高位嫁接、开放多元的优质教育发展新路径。

三、“一市(县)两校一园”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程的突出特点

“一市(县)两校一园”教育资源引进工程(以下简称“一市(县)两校一园”引进工程,引进工程所新建或冠名举办的合作办学学校、幼儿园等简称为“项目学校”)的核心就是全方位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主要引进的是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及附属学校,教育发达省市及省内排名靠前、知名度高、群众口碑好的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公办、民办、混合制等多种所有制形式,采取“独立办学”“整体托管”等多种合作办学方式,通过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积极作用,辐射带动全省基础教育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全省中小学校及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①海南省人民政府:《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一市(县)两校一园”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作的实施意见》(2017年6月8日),https://www.hainan.gov.cn/hainan/szfwj/201706/ec7af204d0834d828b1f25404e1f68dc.shtml.可以肯定的是,这是海南省委、省政府向发达地区“高位嫁接、整体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破解海南省基础教育发展桎梏、全面快速提升基础教育整体办学水平作出的一项重大教育决策。

(一)全省统筹

国内其他省市一般从一所学校、一个教育集团、一个片区、单一区域开始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与之不同的是,海南省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是以全省作为基本单元,以全省一盘棋的整体思路予以谋划,建立省市县一体化推进机制,统筹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力以赴加快区域教育整体变革。事实上,在全国范围内,海南省是以“全省域”为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并实施合作办学模式的唯一省份,其实践与探索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海南的实践为国家中西部地区、部属师范院校(重点高校附属中小学等)与地方政府建立异地合作办学联盟的办学改革与探索积累了丰富、有效的经验。

基于对全省统筹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合作办学工作的信心,合作双方签署办学协议的有效期时间跨度也较长,其中幼儿园的合作协议有效期大多为3学年,中小学类项目的合作协议有效期大致为6年、10年和20年。合作协议签署有效期为6年及20年的项目数量均各有12个,其占比均为14.46%;合作协议有效期为10年的项目数量占比最大,占总体引进项目的22.89%。如图1所示。

图1 “一市(县)两校一园”引进工程各合作办学主体签约年限及占比统计图

协议有效期长,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合作办学具备完整轮次的实践检验,也为优质基因“植入”海南教育土壤,顺利地“生发”“培育”“茁壮成长”提供充分的时间保障,最大限度确保合作办学模式的延续性和品牌效应的持续性。

(二)类型多样

“一市(县)两校一园”引进工程的实施策略在于集中优势力量向乡镇农村区域学校的建设倾斜,将海南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实验田”的建设扎根于最基层,以此厚植乡镇农村基础教育振兴的“沃土”。从海南省民族市县①此处“民族市县”指的是海南省乐东、陵水、昌江、保亭、琼中、白沙6个民族自治县,适用民族自治地方规定的五指山市、东方市,以及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政策的三亚市,共计9个市县。分布情况来看,民族市县共计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项目37个,占全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项目总数的44.58%,快速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在民族地区的覆盖面;从市县城乡分布来看,乡镇一级引进名校数量占到了“一市(县)两校一园”引进工程项目总数的67.5%;在地级市,占比该比例32.5%;从办学属性来看,公办性质仍为建设的优选及主体,公办项目占“一市(县)两校一园”引进工程项目总数的75%,民办项目占比为25%;从学段上来看,跨学段是项目学校的主要特点,单一学段的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的项目数量极少,完全中学引进项目的数量及在“一市(县)两校一园”引进工程项目总数中的占比仅次于幼儿园引进项目,如表1所示。

表1 “一市(县)两校一园”引进工程各学校所属学段数量及占比统计

从优质资源的来源区域来源情况来看,省外优质教育资源仍然是主体,占“一市(县)两校一园”引进工程项目总数的75.90%,省内优质教育资源占比为24.10%,如表2所示。

表2 “一市(县)两校一园”引进工程各合作办学主体来源的数量及占比统计

从“一市(县)两校一园”引进工程合作办学主体来源看,引进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的引进项目共计15个,数量占比高于其他类型;其它师范类高校包括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高校附属中小学包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小学、华东师大第二附属中学、北京大学附属中小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南开大学附属中学、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和华中师大一附中等;语言类特色及其特长的引进主体还包括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海淀外国语学校、上海均瑶世外教育科技(集团)旗下的上海世界外语中小学、力迈中美国际学校等;国际学校包括哈罗公学、德威公学等,也还包括了颇富改革创新美誉的北京十一学校等办学主体。

可以看出,海南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也基本囊括了“名校办公校”“名校办民校”“大学教育集团办公校”三种典型的合作办学模式。①蔡春、王寰安:《京津冀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模式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21年第3期。与此同时,项目学校其合作主体来源具有层次高、类型多元化、办学历史长、办学实践经验丰富等特点,项目学校数量及其总量的充足也全面打破了优势资源本身具有“稀缺性”的神话,丰富教育供给并能真正满足海南基础教育多样化选择的需求。

(三)任务驱动

“一市(县)两校一园”引进工程在设计之初就明确了工作任务目标,要求引进的优质教育资源经过3—5年的合作办学后,普通高中(或完全中学)达到“省一级学校”办学水平,九年一贯制学校(或完全小学)达到“省级规范化学校”办学水平,幼儿园达到“省级示范园”办学水平。

(四)机制创新

1.自上而下、推进落实

“一市(县)两校一园”引进工程采用的是“自上而下”推进实施的策略。一是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意见》,明确任务要求、时间节点等。二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并积极发挥“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力,开展“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等专项行动进行包县帮扶,以解决海南省部分市县优质教育资源引进项目未能实现达标的现实问题,通过组建专班、指定推进工作专员、下发市县督办函、动员各方力量多次下基层等多种形式共同协助解决困难,并定期跟踪督办,协助嫁接各方资源,最终促成“一市(县)两校一园”引进工程项目的实施达到省政府文件的基本要求。

2.上下联动、协同创新

依据《实施意见》,各市县教育部门积极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探索促进并推动区域基础教育改革协同创新的举措与策略。如三亚市政府颁布了《关于贯彻落实“一市(县)两校一园”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并落实“双十行动”教育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形成由市教育局牵头、各区政府和市发改、编办、人社、财政、国土、规划、住建等各职能部门通力配合、加强联动的工作机制。②吴萍:《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办好百姓身边好学校》,《新教育》2018年第3期。

3.政策赋能、集群共赢

一方面,省级政府统筹规划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出台相关的指导意见,并给予政策支持与倾斜,确保教育均衡发展推进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另一方面,市县政府同步跟进,推动市县合作办学项目的建设及其可持续性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均衡发展地方政府的主体性、主导性和保障性。项目学校通过协议框架实现跨区域办学实践。异地办学为项目学校办学主体提供了实践检验基地与平台,致力于通过一线办学实践持续检验引进优质学校的办学理念先进性、学校管理规范性与办学成效普适性,既展现了优质学校的风采,又扩大了名校的区域影响力,发挥了“鲶鱼效应”带动区域内各学校的改革发展,致力于成为当地校长教师培养的孵化器,最终达成提升海南基础教育质量的目的。

区域政府、企业积极寻求与师范院校合作,借助师范院校的教育优势力量,实现三方合作共建中小学,提升区域教育整体质量的实践案例较为常见和普遍。③肖志刚:《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作办学机制探索——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教师教育论坛》2017年第11期。“一市(县)两校一园”引进工程的实践实现的是省、市县政府及合作办学主体的三方合作的集群式共赢,并突出以公办学校性质为主,在更大范围普惠当地更多的老百姓。

四、“一市(县)两校一园”引进工程的实施成效

以优质带动均衡发展的思路,使“均衡”与“优质”这看似不可能调和且势必此消彼长的二者实现了共生共荣,“以优质引领发展、以发展促进均衡”因此成为海南省响应国家“2035年全面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部署、推进本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宝贵经验。

(一)高位嫁接优质教育资源

优质教育资源的高位嫁接包括但不仅限于部属师范院校、全国知名高校、附属中小学优质名校的品牌、先进管理理念和优秀管理团队等,通过创新市县与办学主体合作关系、强化市县与各优质高校等的合作、完善教育治理体系等方式,提升海南基础教育整体的办学层次,使得海南省真正与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优质的教育人才资源实现无缝对接。

(二)植入优质教育文化基因

优质教育文化基因的植入包括但不仅限于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实绩、教育评价等方面的整体迁移,在多样态课程开设、学校办学特色、办学模式等方面予以全面复制,在学校发展整体规划、行政管理、资源整合、人心凝聚、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全方位移植,提升优质教育文化基因的文化影响力,增益优质教育文化基因与本土教育文化的深度融合、传承与创新。

(三)积极践行先进管理理念

引进优秀管理团队在合作办学学校积中极践行先进教育管理理念,积极建章立制,形成制度约束规范,注重在具体管理情境变化的过程中创新教育管理方式与方法,将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使教育管理工作真正服务于全校师生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四)加强基层师资队伍建设

“一市(县)两校一园”引进工程项目的实施主体在办学过程中享受人才招聘自主权等诸项办学自主权,围绕新高考改革需求、紧缺学科师资短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奇缺等现实困境,有针对性地公开遴选专业人才,补充、优化基层学校师的师资队伍。

(五)良性优化基础教育生态

从整体上来看,因“一市(县)两校一园”引进工程推进、合作办学模式建立,社会公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逐年提高。区域范围内学校比学赶帮超的环境被充分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愈加浓厚。区域学校办学自主权得到充分保障,教育体系整体活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学校办学行为规范有序。以中高考成绩和升学率论功行赏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舆论导向更多地关注与评价学校特色与学生成长。学生整体学业质量、健康指数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教师的成就感和获得感明显增强。

(六)助推基础教育质量提升

截至2021年底,“一市(县)两校一园”引进工程累计引进各类优质学校83所,实现海南省19个市县100%全覆盖,提供了超过16万个优质学位,持续发展势头喜人。在合作办学的新学校里开设3D打印、机器人编程、无人机、数字动漫拍摄和创意搭建等体验科创类课程已逐步实现。

可以肯定的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既带动了海南省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又为营造良好的自贸港建设营商环境发挥着积极作用。

五、“一市(县)两校一园”引进工程的优化完善

“优质”与“均衡”未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海南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的目标追求,为发挥“一市(县)两校一园”引进工程的集成效应,配套的政策与制度设计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要充分利用诊断性评估的结果

目前,海南省教育厅已积极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对“一市(县)两校一园”引进工程的工作进行诊断性评估,对全省性83个合作办学项目开展全方位的评估,分析项目学校项目进展、已实施的改革实践探索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当前合作办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深化推动“一市(县)两校一园”引进工程的建议。可以预见,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将把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的评估意见作为今后加强统筹规划、出台政策配套举措的重要决策参照,根据评估意见对办学成效突出的项目学校实施奖补、指导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统筹规划本区域合作办学的全新思路、为市县构建合作办学模式质量保障体系等工作的推进奠定基础,继续深化和拓展“一市(县)两校一园”引进工程。

(二)要积极探索集团化的办学模式

在鼓励引进项目学校持续展现特色鲜明办学理念、办学成效的基础上,海南省教育厅联合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创建“新优质学校”的工作方案》①刘晓惠:《海南全面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今年培育创建不少于55个教育集团》(2022年7月8日),http://hi.people.com.cn/n2/2022/0708/c231190-40029077.html.,集团办学工作方案要求项目学校主动承担教育改革试点任务,尤其在办学体制、管理方式、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致力于促成项目学校成为海南教育改革创新的“先行者”和“探路者”。即项目学校要牵头参与实施集团化办学,引领、带动和辐射当地教育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和科学发展,以实现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的华丽转身。既要突出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学校作为核心学校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又要在确保教育集团核心校质量不被削弱或稀释的情况下,加快缩小区域基础教育城乡和校际之间的差距。与此同时,还要重点激发办学共同体中各学校主动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通过优质校的扶持、带动和引领作用,逐步使成员校形成各自的办学优势、办学特色,最终实现区域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自此,跨区域异地办学的实践将进一步拓展为集团化办学过程中的教师流动、经费投入、绩效分配方式等综合改革。以合作办学、区域性联盟、集团化办学为实践探索新途径,以管理模式、人事调配和经费保障的机制创新等改革为重点,将合作办学、集团化办学与区域教育整体改革发展结合起来,将引进优质资源和本地教育资源有机整合,作为探索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和资源配置制度优化、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市县教育现代化的有效方式。

(三)完善引育并举的人才成长机制

截至目前,海南省共建设了80个省级校长、教师工作室和8个特级教师工作站,年均共培训省级骨干校长、教师1 000名左右,培训边远乡村教学点小学教师3 000名左右,注重并强化在实践中将引进优秀师资和培养优秀师资这两方面的举措形成持续性的合力。在突出关注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好校长、好教师潜能的同时,深入落实区域本土好校长、好教师培养及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这样齐抓共管的机制应该要持续推进,以期从根本上提高本地人才的培养能力,为海南基础教育实施引进和培养“双轮驱动”的人才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要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合作途径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表现形式是外部“输血”,但持续输血始终不是长效机制,关键还是要将外部供给“血液”融入“在地”实际的“身体”里,并最终帮助当地具备持续“造血”功能。因此,项目学校要探索并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模式,既要做好优质教育资源本土化的推进工作,更要加强引进与本土融合创新的实践探索研究,问诊合作办学关键要素是否最大限度做到了同向发展、形成耦合,以及在合作办学实践中是否能有效地动态调适、校正和更新。如此,才能真正意义上增强海南基础教育机体实际的“造血”能力,打造海南省基础教育内生型的办学特色,以最终实现海南基础教育长效性、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一园海南省教育资源
一园青菜成了精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物理教材中STSE教育资源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海南省北门江中下游流域面积高程积分的应用
沭阳:一园三进士,深藏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一园尽览乌蒙美——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
萝卜成了精
利用乡土教育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