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疲劳高镇同,处处留心皆诗词
——读《诗话人生:高镇同诗选》有感

2022-12-17 09:59文王洪鹏北京
中关村 2022年11期
关键词:诗话诗选院士

文王洪鹏(北京)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说:“科学与艺术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都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诚哉斯言,科学与包括诗词在内的艺术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求真、求美。古今中外,达芬奇、爱因斯坦、玻尔、钱学森、李四光等诸多科学巨匠在艺术上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我国“永远不知疲劳”的“结构疲劳”专家高镇同院士在诗歌领域也是颇有建树,成果丰硕。2021年9月,北京出版社出版的《诗话人生:高镇同诗选》,就是最好的见证之一。笔者有幸获赠学界前辈的《诗话人生:高镇同诗选》大作,细细品读,感慨颇多。

众所周知,高镇同院士是我国结构寿命与可靠性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开创性地建立了航空结构寿命可靠性理论,创立了“疲劳统计学”分支学科,提出了我国的飞机结构寿命预测理论。作为结构疲劳领域的著名专家,高镇同院士曾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共4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等,还获得“最美奋斗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同时,高镇同院士文学素养深厚,善于驾驭文字,熟悉中外历史典故。步入古稀之年后,他更加热爱写诗。高镇同院士认为:“诗歌属于人文科学的一部分,不单纯是一种文字美,更反映了一种思想。这种思想既是自我的鞭策,也是一种思想教育方面的素材。在做诗的过程中,思想境界无形中可以得到提高。作为老师,无形中就对学生产生一种感染力。”因此,高镇同院士在致力于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同时,勤于笔耕,以诗词创作抒发航空航天及爱国兴邦的情怀。拜读《诗话人生:高镇同诗选》后,笔者被这种情怀深深感动着,细细思量,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首先,《诗话人生:高镇同诗选》中佳句频出,极具画面感。高镇同院士恰当引用了大众耳熟能详的诗句和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使文字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比如,“盛夏时节读华章,行文似水纳清凉”“置身火海传音讯,战地黄花分外香”,这些语句就像一幅幅鲜活的画面,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上述语句也许是巧妙化用了毛泽东同志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等经典诗句,在强调文化自信的时代,让人倍感亲切。

其次,高镇同院士的诗词创作遵循“亲历、亲见、亲闻”的“三亲”原则。高镇同院士的诗词内容丰富、创作时间跨越几十年,主题包括盛世讴歌、科教兴国、学术交流、慈善文化、缅怀纪念、时代楷模等。《诗话人生:高镇同诗选》收录的所有诗都是根据他亲身经历和所见见闻撰写的,都是真人真事,其中有一些还记录了两弹一星、嫦娥一号、青藏铁路等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因此读者会有许多共鸣。比如,嫦娥奔月是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有感于嫦娥奔月已经从神话变成现实,高镇同院士作《祝“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探月卫星访太空,嫦娥舒袖舞苍穹。千年梦想今实现,再创辉煌不朽功。”这样朴实通俗的话语赞颂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很容易引起读者强烈的自豪感。

第三点,笔者感触更深的是《诗话人生:高镇同诗选》彰显了高镇同院士作为中国战机的“保驾护航”人所体现出来的科学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笔者从《诗话人生:高镇同诗选》的字里行间看到了高镇同院士的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精神。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基础。正如“微生物学之父”、法国科学家路易斯·巴斯德所说:“科学虽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1928年11月,高镇同出生于北京。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此时,“华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高镇同从小目睹丧权辱国、百姓流离失所之苦,他写的“负重提携走天涯,流离失所卧黄沙。国之不盛家何在?自古有国才有家。”这首诗是真实的家国情怀的写照,也是他最初对“家国”的切身体会。为了实现“航空救国”的理想,高镇同于1946年至1950年在北洋大学航空系学习。1948年,高镇同的高中同桌王大瑜因参加革命组织被通缉,到高镇同的家躲避了一个多月。高镇同用“忆想往昔风夜天,赵州桥畔独茫然。”记述了当时的白色恐怖岁月和他对学生进步运动的支持。

对比新旧时代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镇同说,“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有独立的航空工业,才能使国家富强起来,不受外国人的欺辱。”他在《诗话人生:高镇同诗选》中写的“中华学子,生于盛世……上报国家,下辅黎庶,岂不绚丽一生!”这些话语既反映出他对青年学子的殷切希望,也体现了高镇同院士善于用自身经历教育学生爱国爱党,在立德树人方面有自己成功的做法。20世纪80年代初,出国之风盛行。高镇同用“宁恋家乡一捻土,勿惜他国万两金”等富有诗意的语言,引导科技工作者学成归国、报效国家。

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灵魂。高镇同刚开始工作,就勇于创新,他设计制造了国产第一台光弹性仪、研制出第一枚电阻应变片。高镇同院士鼓励青少年注重亲身实践,勇于创新创造。他在《寄语青少年朋友》一诗中写道:“勤奋学习志趣坚,躬亲实践尤欣然。科学文苑纳贤士,原始创新勇争先。”

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底线。1982年夏,一架飞机机身在试验时破损,事故原因引起各方争论。高镇同被任命为仲裁组组长。经过实事求是的调查分析,他宣布事故是试验人员违反操作规程“超载”所致。这导致东道主一方不满,甚至不派车送他去车站。高镇同院士在《一场技术纠纷》诗中写道:“众口常开鸣不平,我遭冷遇缘何情?科学推理秉公断,山路崎岖走一程。”记述了他在此次事故仲裁中坚持真理,不弄虚作假的求实精神。

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风范。高镇同院士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他认为“做善事是一种享受”。高镇同院士被评为“中华慈善人物”,获得“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高镇同院士自身生活简朴,对需要帮助的人却十分慷慨。从上世纪80年代,他就开始持续资助贫困学生。据不完全统计,高镇同院士捐款已经超过两百万元。高镇同曾经作诗表明投身慈善事业的初心和心路历程。他写道:“攀越青山戏海河,世间乐趣何其多。琴棋书画皆称道,为善最乐且自得。”

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后至上世纪70年代,我国生产的飞机都没有给出明确的使用寿命,飞机由于过期服役,机毁人亡的悲剧时有发生。在高镇同指导下,我国航空系统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结构疲劳可靠性定寿技术体系”,推动我国的飞机做到了长寿命、高可靠性、低成本。他有感于产、学、研结合的成功实践,在《飞机四百万亿大数据》中写道:“团队建设四代人,专家系统造诣深。采集飞机大数据,飞行安全立功勋。”

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长远发展。科学事业的发展需要千千万万中国科学家投身其中,这离不开对科学后备人才的培养。高镇同院士认为“一代胜过一代,我们国家才能兴旺发达,我们民族才能繁荣昌盛!”高镇同院士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典范,注重言传身教,在春风化雨细无声之中先后培养了40多名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教过的学生中有6位成长为院士,造就了“一门六院士”的佳话。有感于学生的成就和他与学生们“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他在《50年教学》诗中写道:“校苑耕耘五十春,学位成就四十人。莫道女儿未如愿,众多学子皆同门。”

一言以蔽之,《诗话人生:高镇同诗选》是高镇同院士从学习、科研、教学、生活中流淌出的真性诗篇。每首诗都用简练通俗的文字表达内心、诠释感悟,再现了仓颉造字、华佗行医等灿烂的中华文明,塑造了王大珩院士、郑哲敏院士等一批科学家和王大瑜、闫楚良等同窗和弟子的群像,流露出了作者爱党爱国、爱憎分明、敬长尊贤、关爱学生、扶贫济困等优秀品行。

猜你喜欢
诗话诗选院士
追思本刊前主编茆智院士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新诗话
院士速递
涂光雍诗选
衔月楼诗话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