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核电厂加快高层次人才建设的路径探析

2022-12-18 21:47张伟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
现代企业文化 2022年15期
关键词:梯队核电厂新建

张伟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

刘晓梅 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委组织部

厚植人才发展土壤,加快高层次人才建设,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核电行业作为核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是高科技战略型产业,必须深入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助推中国核工业成为世界核工业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力争成为人才强国战略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对新建核电厂而言,肩负工程建设、生产准备的双重压力,高层次人才建设的任务很重,难度巨大,成为制约精品工程建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痛点。探索一条切合实际、符合规律的高层次人才建设路径,制定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高层次人才建设措施,对新建核电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建核电厂高层次人才建设常见误区

受固有思想和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新建核电厂对高层次人才还存在认知局限,从认识上对高层次人才建设存在以下常见误区。

(一)核电行业不需要高层次人才

传统观点认为,只有科研院所等从事科研开发、技术研究的单位才需要加强高层次人才建设,核电企业由于工作性质和行业特点等原因,并不需要高层次人才。持这种观点的底层逻辑在于:核电企业属于生产类单位,主要负责核电站的安全高效运行,日常工作以运行、维修、操作等常规性工作为主,科技含量偏低,创新驱动较少,高层次人才难有发挥空间,也难以培养出高层次人才。

上述观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以系统思维的发展眼光来看,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核电站运行水平已经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并正处在向领跑迈进的跨越发展。从WANO综合指数评分来看,2020年全球约440台核电机组,其中满分机组80多台,而我国近50台机组中共有28台机组达到了满分,约占世界满分机组的1/3,满分机组数和满分比例数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国的核电产业经历跟跑、并跑之后,已经站在了世界核电发展的第一方阵。未来,我们的核电产业将持续发展,不仅要保持世界领先水平,还要不断开拓创新,引领全球核能事业的发展。引领发展意味着没有现成经验可循,没有固定模式科学,必须自力更生、自立自强。这就要求中国核电必须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高层次人才,通过人才的竞争优势,实现产业的发展优势,不断提升中国核电在世界核电行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引领全球核能事业朝着更加先进、更加可靠、更加经济、更加放心的美好前景演进。

(二)新建核电厂考虑高层次人才建设为时过早

对新建核电厂而言,其最重要的任务是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核电机组建设,往往容易忽视人才队伍建设。习惯性认为高层次人才应该是运行阶段再考虑的事,核电站建设阶段不需要、也没必要过早考虑高层次人才。

其实不然,高层次人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种资源的协同,必须提前进行科学布局和统筹谋划。按照人才成长规律,高层次人才不是一蹴而就,更不可能“坐享其成”,而是需要坚实的人才基础,需要较长的培养周期[1]。核电站的建造周期通常超过60个月,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项目全周期涉及土建、安装、调试等全流程,涉及工程管理、设计管理、商务合同、设备采购等诸多环节,是人才培养的最佳平台,也是高层次人才的成长沃土。新建核电厂应该从项目建设阶段开始,就坚持工程建设和人才培养同步谋划,统筹做好人才梯队建设,有计划地持续推进高层次人才建设。

(三)过于关注高层次人才不利于人才队伍的协同发展

加强高层次人才建设与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两者并不矛盾,更不是相互对立的两极,而是互为支撑,互相促进。一方面,高层次人才建设必须以坚实的人才梯队为前提。人才梯队的厚实程度,是决定高层次人才建设成败的基础。如果没有深厚的人才底蕴和合理的人才梯队,高层次人才建设就失去了最根本的依托,就很难持续培育出高水平的领军人才。另一方面,通过高层次人才的“二八效应”,有利于带动人才水平的整体提高[2]。高层次人才专业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具有很强的人才引领和示范效应。高层次人才建设是人才治理的“试验田”,通过高层次人才建设的先行先试、积累经验,有助于探索更加先进的人才发展机制,优化人才成长成才整体环境,提升更广泛人才的成长速度。

二、新建核电厂高层次人才建设现状分析

与运行核电厂相比,新建核电厂由于发展阶段所限,人才基础相对较差、底子较薄,在高层次人才建设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一)高层次人才规划不够健全

新建核电厂大都处于项目开工准备或项目建设阶段,其高层次人才梯队建设缺少依托平台,缺乏业务驱动,尚未对高层次人才建设进行系统谋划,普遍存在高层次人才顶层设计缺失、体系不够健全等情况。

(二)高层次人才梯队不够完善

新建核电厂尚未对人才梯队进行合理布局,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完善。人才普遍缺少机组建设和工程一线的打磨历练,缺乏工程建设、机组运行的实践经验,导致人才梯队结构不尽合理,人才基础相对薄弱,成为制约高层次人才建设的关键要素。

(三)高层次人才总量存在短板

高层次人才培养周期长,有其固有的成长规律。由于人才基础薄弱,高层次人才尚处于建设培育阶段。新建核电厂不仅缺乏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在行业领军人才、专业带头人才等方面也储备不足,无论是高层次人才的数量,还是结构、质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短板。

二、新建核电厂高层次人才建设路径探析

考虑新建核电厂的人才基础和实际情况,其高层次人才应注重远近统筹,按照“阶段推进、分步实施”策略,从人才梯队建设入手,从夯实人才基础抓起,以机组建设和工程项目为依托,有计划、有体系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逐步打造一支与发展相适应、具有行业影响、引领效应突出的高层次人才队伍。结合新建核电厂的发展变化,其高层次人才建设可大致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机组建造阶段):打基础、建梯队

新建核电厂应加强前瞻布局,强化系统思维,从项目开工阶段就同步谋划高层次人才建设。考虑到人才基础、发展需求、培养资源等客观实际,新建核电厂在机组建造阶段,高层次人才建设切实可行的目标应该是打基础、建梯队。本阶段可按以下步骤分步推进。

FCD(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时间)至FCD+12月:建体系。新建核电厂应加强对标,选取优秀的成熟电站作为标杆,充分借鉴先进电站的优秀实践,结合内外部环境和本单位实际需求,编制高层次人才建设规划,完善高层次人才顶层设计,优化高层次人才管理体系,明确高层次人才建设总体方向、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机制。

FCD+13月至FCD+24月:建梯队。新建核电厂首先要对现有人才进行盘点,摸清人才家底。同时,既要坚持目标导向,考虑当前机组建设的人才需求,又要坚持发展导向,着眼未来核电机组安全运行的人才准备,分层分类建立人才梯队。

FCD+25月至机组商运:重培养。新建核电厂要结合机组建设阶段的各项重点任务,针对各序列、各类别的人才梯队,制定针对性的培养措施。将能力素质优秀、具备发展潜力的人才,放在急难险重的关键岗位、工程一线“压担锻炼”、打磨培养。

(二)第二阶段(机组运行阶段):出成果、出人才

经过机组建造阶段的有序运转和持续优化,新建核电厂的高层次人才体系已经日趋完善。各类人才经过实战锻炼和系统培养,人才梯队得到有效历练并已经逐步成熟。第一阶段奠定的人才基础,不仅有助于新建核电厂实现由机组建造向机组运行的顺利切换,还可为机组运行、科技创新乃至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

三、新建核电厂高层次人才建设重点措施

根据核电行业的人才特点,新建核电厂可结合发展实际,坚持外部引进与自主培养相结合,从以下五个方面系统推进高层次人才建设。

(一)完善高层次人才管理机制

高层次人才是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新建核电厂应该加强党管人才,构建党委统一领导、人力资源部门归口抓总、业务部门协同配合的高层次人才工作机制。可根据工作需要,条件成熟时在公司层面适时成立专高层次人才建设工作机构。公司党委负责管大局、把方向、促落实,对高层次人才建设进行宏观指导,研究解决、协调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落实党委各项要求,牵头编制并组织实施高层次人才建设规划、制度建设、体制机制优化等工作,不断提升工作实效。各业务部门是本领域高层次人才建设的责任主体,负责按分工落实高层次人才建设各项工作,完成本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

(二)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

对于发展急需、自主培养存在困难,或短期内无法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引才策略。一是采取直接引进的方式获取人才。通过系统内组织调动、外部市场猎取等方式,精准获取外部高层次人才。外部直接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要坚持从严从紧、宁缺毋滥原则,聚焦重点领域、关键岗位,优先引进主线任务急需的高精缺人才,争取实现“引进一个、带动一片、发展一企”的引领效应。要加强精准引才,实行“一人一策”,从引才需求、引才方式、能力评估、配置使用等方面都要制定针对性的措施,降低引才风险,提升引才实效[3]。二是采取柔性引进的方式获取人才。新建核电厂要解放思想,拓展思路,按照“不为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通过业务咨询、项目合作等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柔性引才可以最大可能降低引才风险,更广泛地利用外部人才资源,提升引才的灵活性。

(三)搭建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

事业是培养人才的最佳平台,成果是检验人才的最佳途径。对于核电产业而言,要成长为高层次人才,必须经历核电站实际工作的历练。新建核电厂要借助机组建造、核电运行等主线任务,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搭建平台,让优秀人才在急难险重的实战工作中经风雨、长本领。针对工程建设、生产经营中出现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可以探索推行“揭榜挂帅”机制,鼓励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才主动“揭榜”,为真正有本领的人才提供脱颖而出的“快车道”。为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带动效应,新建核电厂可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高层次人才领衔成立创新工作室、创新团队,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卡脖子”关键问题[4]。

(四)畅通高层次人才成长路径

成长为高层次人才,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在本单位、本领域得到了足够的锻炼,在专业水平、技能技艺、综合能力方面具备扎实过硬、引领发展的硬实力。二是以组织为依托,给人才提供向更高层次、更高平台推送的资源和渠道。对新建核电厂而言,成长为高层次人才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职业技能竞赛。得益于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有利环境,我国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已经渐趋完善。对核电人才而言,既可以参加行业组织、集团公司举办的核特有职业国家二类竞赛,也可以参加系统外单位组织的通用职业国家一类、二类以及地方职业技能竞赛。在职业技能竞赛中名次靠前的人才,可以直接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省级技术能手或工匠等荣誉称号,直接搭上高层次人才的“直通车”。二是高层次人才推荐。中央企业普遍建立了高层次人才体系,新建核电厂的优秀人才经过组织推荐,可以直接参评集团公司级的高层次人才,如首席专家、科技带头人、首席技师等。同时,借助集团公司渠道,新建核电厂的优秀人才还有机会直接参评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五)健全高层次人才保障条件

为加快高层次人才成长速度,促进高层次人才的作用发挥和价值创造,新建核电厂应逐步健全高层次人才保障条件。一是借助事业凝聚人才。引导高层次人才认同核电在实现“双碳”目标、保障能源安全等方面的战略价值,将核电产业的广阔前景和公司的未来发展,打造为吸引高层次人才的金字招牌。二是通过发展成就人才。要信任、支持、包容高层次人才,充分授权,科学容错,鼓励高层次人才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最大程度激发高层次人才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力[5]。三是加大保障激励人才。新建核电厂要积极探索工程项目全周期激励,为人才提供与贡献、价值相称的待遇保障,提升高层次人才的获得感、价值感。四是塑造文化温暖人才。要坚持以人为本,营造重视人才、关心人才的文化氛围,在政策允许条件下协助高层次人才解决子女教育、住房、医疗等问题,解除后顾之忧。

猜你喜欢
梯队核电厂新建
核电厂新材料使用批准制度研究
重水堆核电厂压力管泄漏的识别与处理
核电厂工程建设机组防异物管理与实践
秦山核电厂运行许可证延续研究与应用
装配式建筑区域发展政策评析
海上阅兵亮点众多,精彩纷呈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探索青年员工从“雏鹰”到“雄鹰”的成才之路
2016年10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