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最近25年的研究进展与未来研究方向

2022-12-18 07:23嵇国平汪武星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战略性相关者学者

嵇国平,汪武星

(南昌工程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9)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以下简称为CSR)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一直是理论界与企业界关注、但迄今尚未取得共识的一个热点问题。为在此问题上达成共识,学者们从战略角度研究CSR;此举既因应了不确定时代和环境的需要,也为最终解决二者关系开辟了新视角,由此衍生了“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Strategic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以下简称SCSR)概念。至今SCSR已走过了25年,有关SCSR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得到长足发展,然而现有文献未对此进行系统深入的归纳。基于此,本论文对SCSR的发展概况进行总结,据此预测其未来研究方向,以此为SCSR后续研究提供文献基础与思路借鉴。

1 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进展

自Burke[1]等于1996年首次提出SCSR概念以来,国内外有关SCSR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逐渐增多,通过文献的系统梳理和归纳,将SCSR的理论研究进展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

1.1 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界定

SCSR研究脱胎于CSR,是对CSR研究的延伸和深化。因此,学者们大都选择在CSR研究的基础上,对SCSR概念进行界定。研判有关界定SCSR的文献后,发现可从履行CSR的结果、态度和动机视角,对SCSR概念的界定情况进行归纳,如表1所示。

表1 SCSR概念的界定情况

1.1.1 履行CSR的结果视角

目前不少学者侧重于从履行CSR的结果视角对SCSR概念进行界定。Burke[1]等首次提出了SCSR概念,认为只有对企业产生重大的商业利益,特别是通过支持核心商业活动而在完成企业的使命过程中实现企业效益的CSR行为才是SCSR行为。由此可看出,他们认为CSR行为要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目标是有条件的。在他们的SCSR定义中,特别指出了SCSR的两个特征:一是与企业核心业务相结合,二是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

SCSR研究的重点不只是关注CSR与短期利润之间的直接关系,更为关切企业在什么条件下共同服务于其自身的战略商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然而,在以往的CSR研究中,企业和社会往往被割裂开来,两者的内在关系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此种情况在Porter[2]等的研究中得到极大的改观。Porter等认为企业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因而当企业进行战略考量而将其大量的资源投入到有利于社会的活动时,CSR可以成为社会进步与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在此基础上,他们将CSR区分为反应性CSR与SCSR,并将SCSR界定为把企业的重要资源和注意力投向那些将CSR与战略有机结合的业务活动中,创造共享的价值,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行为。

与上述两位学者的研究相比,Bhattacharyya更为关注SCSR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其从CSR实施结果视角认为SCSR是指有助于社会和环境事业并有益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活动[3]。当前社会对企业应该主动关心更广泛的社会和环境的期望有所增加,企业可通过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就广泛的问题进行接触来回应产生的压力。由此Bhattacharyya认为SCSR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可以对社会关切的社会问题做出有效的回应。McWilliams和Siegel也是从履行CSR的结果视角,具体是从企业创造和获取价值的视角,将SCSR界定为“能够使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任何‘负责’的活动”[4]。

1.1.2 履行CSR的态度和动机视角

Lantos、Baron和Jamali等学者侧重于从履行CSR的态度和动机视角界定SCSR。Lantos在回顾CSR概念的基础上,首先从企业履行CSR的态度和动机角度,将CSR区分为伦理CSR、慈善CSR与SCSR,他认为对CSR的许多争议源于未能认识到企业在社会中扮演的不同角色,未能区分CSR的道德、利他和战略性所致;其次,他认为企业带着盈利的动机去做慈善是区分SCSR与慈善CSR的关键;最后,他认为SCSR是有利于社会和企业的善举,与战略性慈善可等同视之[5]。Baron则认为应从履行CSR动机角度,区分CSR行为与非CSR行为,并为CSR行为贴上标签。因此,通过企业社会绩效评价CSR时,就不应忽视企业行为的动机。在此基础上,他将SCSR界定为使得企业社会绩效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正面影响的行为[6]。

在Lantos、Baron、Porter和Kramer等4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Jamli从履行CSR的态度视角,对 Carroll的金字塔模型[7]进行修正,将CSR区分为自愿性CSR与强制性CSR:其中强制性CSR包括Carroll提出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与伦理责任,自愿性CSR是指自我裁量的责任[8]。在此基础上,他从履行CSR的动机视角,将自愿性CSR区分为SCSR与利他性CSR(见图1)。他认为SCSR是将CSR与企业战略、核心业务等相结合,旨在获取企业和社会效益双重回报的CSR行为[8]。比较来看,Jamli(2007)对SCSR概念的界定更为全面和合理,其研究“有助于理清SCSR概念以及把握SCSR的本质属性(王水嫩等,2011)[9]。

图1 自愿性与强制性CSR的区分

Crotty和Holt对SCSR的看法独树一帜,其借鉴自然界发现的生物物种对迷彩和求偶的适应性,并通过伪装和求偶的生物框架探索了相应的SCSR类别[10]。比较特别的是,Athanasiadou和Chatzoudes对SCSR概念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SCSR是一个语境概念,其含义也一直模棱两可,未能被学者们深究[11]。整体而言,上述学者对SCSR概念的界定有助于人们加深对SCSR的认识,也有助于进一步探索SCSR的构成要素及对其进行测量研究。在此基础上,可采用整合的视角,对SCSR概念进行更为全面和周到的研究,以深入开展SCSR的相关研究。

1.2 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结构维度

从已公开发表的外文文献来看,Burke、Logsdon、Husted、Allen、Bhattacharyya、Yin和Jamali等学者对SCSR的结构维度进行深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其研究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SCSR结构研究的情况汇总

Burke和Logsdon认为只有对企业产生重大的商业利益,特别是通过支持核心商业活动而在完成企业的使命过程中实现企业效益的CSR行为才是SCSR行为;并认为可从中心性、专用性、前瞻性、自愿性与可见性5个方面从CSR行为中识别出SCSR行为,由此他们将之归为SCSR理论结构的5个维度[1]。以Burke和Logsdon研究为基础,Husted和Allen对SCSR的结构进行了测量,实际验证了SCSR的结构维度。2007年,他们在定性访谈的基础上,以西班牙大型企业为例,采用110份有效样本,以企业高层管理者作为填答对象,对SCSR进行因子分析,并检验了其信度和效度[12]。其研究结果表明Burke和Logsdon所提出的SCSR的专用性、自愿性、可见性等3个维度得到了实际验证,这就说明SCSR是一个三维度的结构。2009年,他们收集了墨西哥111家跨国企业子公司的有效样本数据,采用同样的方法和流程,研究结果表明Burke和Logsdon所提出的SCSR的中心性、自愿性、可见性等3个维度得到了实际验证[13]。

在上述4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Bhattacharyya整合战略管理和CSR领域的主要研究文献,借助利益相关者理论和资源基础论,创造性地“发明”了一个“四层过滤网”,借助该过滤网,从6个方面将SCSR从CSR行为中提炼出来,以此探寻SCSR的理论结构,如图2所示。其具体做法为:一是借助意图过滤网,过滤出具有计划性、前瞻性的CSR行为;二是借助中心过滤网,过滤出有助于实现企业使命和愿景的CSR行为;三是借助承诺过滤网,过滤出具有长期性和资源承诺的CSR行为;四是借助活动过滤网,过滤出有利于营造企业开展内外活动的环境的CSR行为。通过这4层过滤网的CSR行为才可视之为SCSR,否则只是一般性CSR行为。由此他们提炼出SCSR的6个维度:中心性、计划性、前瞻性、长期性、资源承诺性和有助于企业有效开展活动的嵌入性[14]。

图2 区分SCSR与非SCSR的过滤网

Yin和Jamali探讨了以跨国公司子公司为代表的掌握更多资源和战略能力的大型公司和跨国公司是否以及如何在中国新兴市场实施SCSR。基于已有CSR文献,他们开发出了一个SCSR流程框架;该框架基于资源基础论和SCSR 5个维度,把SCSR的结构归纳为SCSR导向,SCSR过程与价值创造3个维度:在SCSR导向维度中,对利他的CSR导向、SCSR导向和可持续发展导向进行了区分;SCSR过程维度的归纳既考虑了利益相关者识别和优先化的要求,又结合了Burke和Logsdon定义的SCSR特征;价值创造维度包含了特定企业的经济价值创造和特定环境的社会价值创造[15]。这些维度的梳理使得SCSR在具体履行的过程中有具体的遵循。

综合来看,上述学者从CSR提炼出SCSR的特征,筛选出SCSR框架,对SCSR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际验证。其中Burke和Logsdon、Husted和Allen、Bhattacharyya、Yin和Jamali等学者对SCSR的结构进行了定性研究,而Husted和Allen两位学者则对SCSR的结构进行了定量研究。他们对SCSR结构研究的贡献各有侧重。Burke和Logsdon首次提出了SCSR的5个维度,Husted和Allen两次对这5个维度结构进行了实际验证,Bhattacharyya对前4位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并提炼出SCSR的6个维度,Yin和Jamali基于前人研究提出与剖析了SCSR的三维结构。比较而言,Yin和Jamali对SCSR结构维度的探寻更具实操性和评价性。这些研究为识别SCSR行为、探索SCSR的构成要素与测量SCSR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 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

目前,学者主要基于资源基础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制度理论和微观经济学理论等视角对CSR的影响进行研究[16-21]。由于SCSR是对CSR研究的延伸与深化,一些学者很自然地将这些理论视角引入到对SCSR结果的研究中。此外,SCSR是CSR研究与战略管理研究相交叉、融合而产生的一个新的研究议题[9],加之Porter在战略管理领域内影响甚大,因此其所提出的竞争优势理论也被引入到SCSR影响的研究中。学者们借助上述理论观点,从SCSR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对企业绩效以及对价值创造的影响等方面展开有关SCSR影响的研究。

1.3.1 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

SCSR是CSR研究与战略管理研究相交叉、融合而产生的一个新的研究议题[9],而企业竞争优势之源的研究又是战略管理领域的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因此,探寻SCSR是否能够使得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就成为战略管理研究者所钟爱的一个研究议题。

McWilliams和Siegel借助微观经济学理论和资源基础论的观点,探寻SCSR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他们认为企业可通过适当的研发投入而将CSR特质嵌入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进行与CSR相关联的流程和产品创新,从而实现产品差异化,获取产品的溢价。如此而为,企业对利益相关者既履行了社会责任,又使企业获得了额外的收益,可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双重价值[20]。

战略性慈善行为实为SCSR的一部分,可成为企业竞争优势之源,然而,很多企业不谙此道。Porter和Kramer就认为很多企业是“被迫”行善,不谙行善之道[22];因此,需要战略性地行善,其实质是告诉人们做慈善要注重方法,以达到企业和社会都获益的双重目的,Madsen和Rodgers对此予以了证实[23]。他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采用实物捐赠形式进行赈灾,比只采用货币形式会更加受到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并给企业带来其他企业所不能获取的收益。他们的研究支持了Porter和Kramer的研究结论:战略性慈善可创造企业和社会共享的价值,助力企业获取竞争优势[22]。

McWilliams和Siegel借助资源基础理论和微观经济学理论的观点,分析了SCSR可使企业获得具有某些特性的战略性资源,进而使得企业获取竞争优势[4]。Cantrell等人也借鉴资源基础论的观点,运用VRIO框架,理论上阐明了CSR供给(承担/履行)过程能发展出一种可获取竞争优势的动态能力[24]。他们的研究表明了两点:一是企业可通过对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得CSR供给为企业带来无形的回报;二是在实践中,CSR项目的管理者应特别注重将CSR行为与战略管理相结合,以此获得关键利益相关者的认同,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由此可看出,Cantrell等人遵循“CSR供给过程—动态能力—主要利益相关者管理—企业竞争优势”的逻辑,借鉴资源基础论、战略认知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观点,将CSR、战略与利益相关者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拓展了CSR的研究视野,为进一步研究CSR的相关者问题提供了借鉴;同时,为企业管理者通过CSR活动管理关键利益相关者和获取竞争优势提供了可操作化的思路。

Stoian和Gilman实证研究证明CSR活动与企业竞争战略的结合可助力中小企业成长[25]。同样,Moneva-Abadía等运用758个来自西班牙小企业样本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在经济危机时期,对社会负责的战略是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26]。

综上来看,SCSR不仅可以创造竞争优势,而且可以作为一种与企业本身竞争优势相结合的战略。对于不同体量的企业来说,SCSR所带来的具体竞争优势或与企业本身竞争优势结合,对企业的成长来说都不失为于自身创造良好条件的发展策略。

1.3.2 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目前,陶文杰和金占明、Orlitzky等学者主要从定性角度对SCSR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陶文杰和金占明基于资源基础论和竞争力理论,在界定SCSR和SCSR适配概念的基础上,从适配论视角阐明了SCSR对企业绩效能够施加积极的影响,SCSR活动社会效果在SCSR与企业绩效间起中介作用,而利益相关者群体SCSR活动归因在两者间起调节作用[27]。他们从适配视角,理论上揭示了SCSR与企业绩效间存在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为探寻SCSR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和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对企业绩效产生作用提供了借鉴,也为企业管理者运用战略性思维配置CSR的资源及如何加强SCSR活动被关键利益相关者感知提供了借鉴。此外,Orlitzky等借助微观经济学理论、资源基础论与交易成本理论的观点,阐释了SCSR的理论基础;并认为SCSR是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声誉的自愿性行为,可促进企业经济绩效的提高[28]。

Athanasiadou、Yin和Jamali等8位学者则从定量视角对SCSR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进行研究。Athanasiadou对SCSR的研究表明了SCSR的具体实施与绩效的关系是具有特异性,不能一概而论;在不同的战略应用上,SCSR会表现不同的特性[29]。Yin和Jamali在对进入中国新兴市场跨国企业进行的CSR研究时发现,持长期视角是确保有形社会价值创造的成功因素[15],战略性的运用CSR可以显著影响经济的可持续性,继而完成经济目标[30]。

在战略性CSR实施所带来的实际影响进行评估方面,虽然存在相异的结论,但相对而言实证结果多支持CSR的实施带来积极经济绩效的结论。Huy和Phuc以发展中国家越南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将CSR活动纳入公共部门记分卡管理框架对CSR信息披露和组织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1]。Gioffré等人实际验证了企业可能会战略性地致力于CSR活动,以获取更高利润[32]。Martínez-Ferrero和Banerjee则采用计量经济模型来实证研究CSR是如何被战略性地用来影响盈余管理的负面看法,他们发现CSR可以被管理者战略性地用来降低可疑会计行为的负面影响,从而降低资本成本,虽然这一研究并未直接说明带来的绩效变化,但也可以间接表明CSR战略对企业财务绩效有一定影响。Mitra以印度为例考查CSR对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CSR意图、CSR管理和行业标准对CSR和企业绩效都有积极影响,但其间的关系并不显著[33]。

综上所述,当前关于SCSR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寻SCSR影响企业绩效的内在机理。但由于SCSR测量维度的研究不够成熟,在实证研究中学者对SCSR的测量维度选择不一,由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SCSR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1.3.3 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对价值创造的影响

学者们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方式,探讨SCSR对价值创造的影响,其中Burke和Logsdon、Porter和Kramer、Husted和Salazar、Park等学者采用定性视角研究了SCSR对价值创造的影响;Husted、Allen与Randa Sleibi等学者则采用定量视角,两度研究了SCSR对价值创造的直接影响。

(1)定性研究。Burke和Logsdon采用定性的方式,从SCSR特征的角度提炼出SCSR的5个维度(中心性、专用性、可见性、专用性和自愿性),并借鉴CSR理论和适配论的观点,分别阐述了其对价值创造的直接影响,并提出了SCSR能够积极影响价值创造的假设[1]。

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CSR往往更多地被理解为一种反应性的行为,未将其与企业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Porter和Kramer认为应将CSR纳入企业战略,当企业将其大量的资源投入到有利于社会的活动时,CSR可成为社会进步与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基于此种认识,他们借助“价值链模型”(由内向外看),确认价值链条上的具体活动所产生的积极与消极的社会影响;借助“钻石模型”(由外向内看),明确在市场竞争环境中能够给企业带来战略价值的领域。最后,他们提出SCSR可将CSR与企业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巨大的共享价值:在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同时,造福社会,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2]。这就启示我们:整合企业与社会需求除了需要好的意图和强有力的领导外,还需要企业进行多方面的调整,更为重要的是,要将社会问题与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战略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此外,Husted和Salazar假定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和社会绩效为目标,通过微观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分析,分别研究和比较了企业以利他主义、被迫利己主义(Coerced Egoism)与战略主义方式进行CSR投资对企业、社会产生的影响。其研究发现以战略主义方式对CSR投资而创造的社会效益、企业经济效益好于被迫利己主义的行事方式,也好于利他主义的行事方式[34]。这就证明了SCSR可带来双赢的局面,能为企业和社会创造共享的价值。这就从经济学的视角支持了Porter和Kramer的SCSR见解。因而企业管理者应重点关注既能创造社会效益,又能创造企业经济效益的领域,以战略的方式进行CSR投资。

Park等采用案例分析法和半结构访谈法,运用Porter和Kramer的SCSR的概念框架,以位于印度的4家跨国电子企业为样本,研究了SCSR的实践情况。其研究发现这四家企业强烈支持SCSR的主要原因在于SCSR不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助于管理社会项目、加强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交流[35]。他们的研究揭示了实施SCSR的内在驱动力,为寻找CSR行为背后的动因提供了新的视角。

(2)定量研究。在Burke和Logsdon研究的基础上,Husted和Allen在测量SCSR的基础上,并借鉴资源基础论和适配论的观点,进一步论述了SCSR对价值创造的直接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假设。他们采集110家西班牙大型企业的样本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对其提出的假设进行了验证。该研究结果表明SCSR的专用性、自愿性、可见性均可直接影响价值创造[12]。2009年,他们以墨西哥111家跨国企业的子公司为样本,采用同样的方法,研究了SCSR对价值创造的影响。该研究结果表明SCSR的中心性、自愿性、可见性均可直接影响价值创造[13]。Randa Sleibi则通过实证评价了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各维度与战略价值创造之间的潜在关系,其认为SCSR的各个维度与价值创造在不同行业间有着不同的相关性[36],这对于进一步认识SCSR各维度价值创造的优先次序有重要意义。

从现有文献来看,Husted和Allen首次采用定量的方法,实际验证了Burke和Logsdon提出的SCSR影响价值创造的概念模型,Porter和Kramer对SCSR可为企业、社会创造共享价值的机理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且根据Randa Sleibi的研究可以认为各维度价值创造的重要性是有所不同的,其与Park等的研究对Porter和Kramer的研究结论给予了实证支持。这些研究丰富了SCSR的理论研究,揭示了企业信奉、设计和实施SCSR的动因,有利于推进SCSR的思想传播和企业实践。美中不足的是,他们都未对SCSR与价值创造间为何存在因果关系,究竟是如何关联的进行深入研究。未来研究需要探索两者间可能存在的中介变量(如企业社会资本、动态能力)和调节变量(如环境不确定性、政治关联),改善Husted和Allen所构建的SCSR影响价值创造的概念模型,进一步揭示SCSR影响价值创造的内在机理,从而为企业管理者实施、评价SCSR提供战略的工具。

上述学者多综合定性与定量的方式对SCSR的影响进行了有力的探索,有助于探明SCSR与其结果的关系。未来需进一步加强的是,通过案例研究和大样本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探寻SCSR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和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对其结果产生影响,从而揭示SCSR影响其结果的机理。

2 未来研究方向

国外学者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SCSR理论的研究进展,并为有效实施SCSR行为提供了理论借鉴,但SCSR相关的许多领域仍需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其未来研究方向大有可能朝以下三方面演进:

2.1 深入开展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跨文化和案例研究

现有SCSR的研究多以欧美发达国家为背景居多,以发展中国家为背景的SCSR研究尚不多见,而同时以两者为背景对SCSR进行跨文化比较的研究近乎空白,这就使得有关SCSR研究结论的适用性和推广性受限[37]。此外,现阶段有关SCSR方面的典型案例尚须深入研究。SCSR的主题来自于企业管理实践,是对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背景下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回应。中小企业、跨国公司、大型国有公司和不同国家的公司在实施SCSR模式方面差异明显[15]。因此,在SCSR的研究依赖于不同经营环境下企业对社会责任行为解释和实施的情况下,深入剖析不同制度环境下SCSR案例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进一步加强SCSR相关理论与实践的联系[38-39]。因此,未来研究应以不同国家为背景,对SCSR进行跨文化比较和案例研究,以拓展SCSR的研究内容和方向。

2.2 开发更为成熟的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量表

现有的SCSR量表是由Husted和Allen基于西方文化背景开发的,但他们两度测量SCSR所得到的结果并不一致[20-21]。2007年,他们运用西班牙110家大型企业样本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SCSR是一个三维度的结构:专用性、自愿性、可见性。2009年,他们又以墨西哥111家跨国企业子公司样本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SCSR也是一个三维度的结构:中心性、自愿性、可见性。两次的研究结果表明:SCSR量表中有两个维度是一致的,另外一个不相同。中国学者郑海东通过案例研究也对SCSR的结构进行了探寻,为开发SCSR量表提供了方向,但其研究尚未形成可用的量表[40]。鉴于已有的SCSR量表尚不成熟,如何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SCSR进行系统的测量研究,开发出一套更为成熟的SCSR量表,是SCSR未来研究的重要战略任务。

2.3 进一步揭示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间的关联机理

现有有关SCSR与企业绩效间的研究大多采用单一的研究方法,且多基于宏观视角(制度或组织层面),基于微观视角(人力资源或群体层面)的研究少之又少[28]。此外,有关两者间的关系对其直接关联性的研究比较多见,对于两者间可能存在的中间变量与调节变量的研究仍须进一步探寻[41-42]。因此,未来研究应采用案例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基于多层次多学科视角,侧重于微观视角对SCSR与企业绩效间的研究进行深入研究,深入揭示两者间的内在机理,为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实施SCSR行为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支撑。

猜你喜欢
战略性相关者学者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学者介绍
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温州城市“拥江发展”的战略性和现实性思考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认识和思考
学者介绍
商业模式设计:从共生体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