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哲学学术研究的产出结构特征及趋势分析
——以1991—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科技哲学学科立项为例

2022-12-18 04:33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社科哲学学科

林 凯

(淮阴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1]从1986年我国开始设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来,其对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建设、 学术观点的表达、 科研方法的创新等方面一直发挥着示范引导作用。 不少学者对科技哲学学科的宏观问题和研究热点从计量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关于科研项目的计量和评价,国内外均有相关学者进行探究。”[2]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为出发点,系统分析科技哲学学科项目基本信息和发展趋势,既是从多维视角对我国科技哲学学术形成的现有格局与未来趋势进行深入了解,也是在新时代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哲学所进行的有益探索。

一、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网站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和“立项名单”是本次研究课题的样本数据来源,时间跨度为1991—2019年。 1986年,我国设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并在1992年实行电脑管理。 由于采用电脑管理以前数据资料不好收集,因此时间从1991年统计起。 鉴于后期资助项目、 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成果文库项目的独特性,我们决定不予统计,仅对年度项目(重大项目、 重点项目、 一般项目、 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共获得有效样本数据519个。 在获取样本统计数据时,虽力求做到准确,但鉴于目前学术界对科技哲学的学科性质还没有统一的认识,科技哲学学科的研究方向又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数据库也没有精准细化到二级学科,仅根据课题名称来确定又容易和其他哲学学科相交叉和混淆,因此,所获取的数据难免会有所遗漏,这是研究中的遗憾和不足。

(二)研究方法

采用Excel、 SPSS及ROST NAT(新闻分析软件)等软件,结合数据的有效性、 价值性,基于学科分类、 项目类别、 工作单位、 项目负责人、 项目名称5个主要变量,借助统计学、 文献计量学的相关方法,统计并分析1991—2019年间国家社科基金科技哲学学科的立项情况,从整体上剖析项目、 总结规律。

二、 研究内容与分析

(一)立项数量和类别分布分析

国家社科基金的学科立项数量和类别,是某一个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某一地区、 单位、 群体于该学科研究中的核心竞争力,及在国内外学术地位的重要象征及主要表现。 图1、 表1是1991—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科技哲学学科立项数及占哲学学科立项总数的比例统计图表。

图1 立项数及占比趋势图

表1 1991—2019年科技哲学学科立项项数及占哲学学科立项总数的比例

图2、 表2是立项类别统计图表。 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特征。

其一,科技哲学学科立项数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走向。 1991—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科技哲学学科立项总数519项,年均资助18项。 由图1、 表1可见,1994、 1995、 1997年每年仅3项,这与当年哲学学科的立项数少有关。 2010年增加到35项,随后几年一直保持在30项左右,2018年达到43项,是历年来获批项目最多的。 这一方面反映了科技哲学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极其重要,地位并没有弱化,反而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 另一方面也表明了科技哲学研究者对现实重大问题以及科技前沿问题的关切。 这与科技哲学学科具有的广泛性、 开放性、 时代性的学科性质相关。

图2 立项类别比重图

其二,科技哲学学科立项数占哲学学科立项总数的比例呈上涨趋势并趋于稳定。 统计得到1997年科技哲学学科立项数占哲学学科立项数的7.1%,2007年以来,平均在13.2%。 与哲学传统学科相比,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既得益于国家社科基金对新兴、 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综合研究的大力支持,亦和科技的高速发展急需哲学反思密切关联。 科技哲学只有走进实践、 扎根大地、 立足现实才能迸发出更大的活力。

其三,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是科技哲学学科立项的主体。 从图2、 表2可见,在1991—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科技哲学学科立项中,一般项目291项,占立项总数的56%,是科技哲学学科立项的主体。 青年项目139项,占学科立项总量的26.8%,构成科技哲学学科立项的主体,表明国家社科基金高度关注并大力扶持哲学社会科学方面青年人才的培育。 重大和重点项目占12.2%,体现了国家社科基金对事关国计民生经济大局的重要理论与现实问题探究的重点扶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构建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西部项目占5%,比重偏少,这与西部地区高校偏少,人才不足有关。

表2 1991—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科技哲学学科立项类别统计表

(二)立项单位、 地区、 项目负责人分析

为更清楚了解某一研究的机构、 地区、 学者在科技哲学学科的科研实力和分布格局,对立项单位、 所在地区、 项目负责人开展统计分析。 经过统计发现,1991—2019年共有287个单位承担519项国家社科基金科技哲学学科项目,平均每个单位立项数为1.81项。 表3是1991—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科技哲学学科立项数排名靠前的研究机构和地区。

统计分析可得到以下三个特点。 其一,山西大学具有明显的优势。 这是山西大学在科技哲学学科建设、 学术梯队培育等多方面所取得成就的充分体现。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学科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国家重点学科、 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 此外,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经过多年建设和几代学人的不断努力,形成了以科学技术哲学国家重点学科为支撑,以科学技术史和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以及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基础的哲学与科学技术史学科群,走出了一条地方高校创建学科群的特色发展之路。

表3 1991—2019年科技哲学学科立项数排名靠前的研究机构、 地区列表

其二,拥有哲学或科技哲学博士点以及哲学博士后流动站的研究机构在立项数上居于前列。 获得10项以上的6个研究机构全部具有哲学或科技哲学博士点以及哲学博士后流动站。 获得7项至9项的12个研究机构中,有10个研究机构具有哲学或科技哲学博士点,1个具有科学技术史博士点; 有10个研究机构具有哲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具有科学技术史博士后流动站。 “这也充分显示了学科建设和科研产出的良性互动关系。”[3]另外,北京、 江苏、 上海等研究机构密集的东部发达地区在立项数上排名靠前。 默顿曾说过积累优势,应用于科学领域中,是指这样一种社会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科学研究的各种机会以及随之而来的对成果的象征性的和物质性的奖励,倾向于为某些科学家个人或科研组织所积累。学科点建设好的科研单位,科研机构众多和经济发达的地区获资助的项目数会更多,更容易形成积累优势效应。

其三,学科建设的梯队培养、 薪火相传尤为重要。 一个学科的发展既需要学术带头人的引领,亦需要科研团队的团结协作、 以老带新、 勇于创新,更需要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教学改革、 课题申报等方面的激励机制、 持续发展、 久久为功[4]。 在这方面山西大学、 中国社科院、 清华大学等研究机构是较为成功的。 “普赖斯定律是科学家普赖斯在《小科学、 大科学》一书中提出的,即在同一主题中,半数的论文是由一群高生产力作者所写,这一作者集合数量约等于全部作者总数的平方根。”[5]从以上统计结果来看,普赖斯定律不仅可以衡量各个学科领域文献作者分布规律,也同样适用于项目负责人的科研项目立项数。

(三)研究热点分析

项目名称是理论研究主题跃迁的时代表征,也是理论研究承续式推进的逻辑。 具体关涉到选题价值、 研究内容、 思路方法、 创新之处等问题的打开和铺设。 而项目名称的高频主题词,不仅表征着时代转换的理论求解,而且也映现着学科发展的切近热点。 表4是采用ROST NAT软件的“词性识别与词频统计”功能生成的1991—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科技哲学学科立项主题词频次分布表。 统计显示,大于等于40频次的主题词共有6个,20—39频次的主题词共有6个,10—19频次的主题词共有26个。 这表明作为学科的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在哲学的范围内向所有的学科敞开,不断进行多领域、 多角度、 广范围的积累和凝练[6]。

表4 1991—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科技哲学学科立项主题词频次分布表

在超过40频次的高频词中,能够集中映现研究主题的“科学”和“技术”二词分别出现100次和72次。 这是因为科技哲学学科所具有的包容性,可以产生代表整体性的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又可以分为科学哲学、 技术哲学、 工程哲学、 科技与社会等不同研究方向的中国特色和学术特征。[6]

为获得更为深入的1991—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科技哲学学科研究的热点内容,采用ROST NAT 软件的“社会网络与语义网络分析”技术,由此产生了多维标度分析图谱(如图3)。 归纳该图谱从国家社科基金科技哲学学科立项来看,29年中包含的研究热点特点可以概括为八个方面。

图3 多维标度分析图谱

一是科学哲学基础理论与具体科学问题研究。 科学哲学基础理论和具体科学问题方面的研究热点聚集于科学与自然哲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前沿哲学,工程、 数学、 物理学、 量子、 生物学、 人工智能、 医学、 认知、 信息等哲学问题。 “科学哲学的研究可以分为两部分: 科学哲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具体科学问题的哲学研究。 科学哲学的基础理论是具体科学的哲学问题研究的全面概括和整体升华; 具体科学问题的哲学问题研究是科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和源头。”[7]因此,科技哲学研究以基础理论、 具体前沿科学问题为根本研究方向,更加注重科技哲学的实践性、 社会性、 人民性。

二是生态哲学研究。 生态哲学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生态哲学的基本问题、 范式、 特点、 趋势,生态文明,古代以及少数民族的生态思想和智慧等方面。 党的十八大之后,生态文明新时代到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地位不言而喻,更明确和强化了生态文明建设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伟大事业中的重要位置。 因而,生态哲学仍是科技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三是科技伦理研究。 科技伦理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生态、 高科技、 生命、 大数据等伦理问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制,这必将推动科技伦理研究的持续深入。

四是科技与社会研究。 科技与社会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科技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技和知识经济,科技和社会文化,科技的发展及其应用所引发的社会问题,科技发展战略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科学管理理论,科技政策、 科技组织、 科技共同体等方面。 随着科技对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深广,科技的社会、 生产力、 社会变革及生态调节等多项功能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显,科技与社会必然是科技哲学研究的永恒课题。

五是技术哲学研究。 技术哲学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技术哲学思想、 技术伦理、 技术创新、 技术风险等方面。 技术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对技术的哲学思考也不会停下脚步,技术哲学的研究也会不断发展,技术哲学将会是科技哲学未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六是科学实践哲学研究。 科学实践哲学研究基本围绕科学实践哲学、 以科学实践为中心的哲学、 科学实践哲学与地方性知识等多个方面而展开。 科学认识以实践为前提,知识具有地方性、 本土性的特征,只有立足于本土化,建基于本国的学术,才能有更强的生命力。 对实践的概念,有着多种的理解,科学实践中的实践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在内涵上有一定的关系,因此,科学实践哲学在推动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方面以及实践的因果性和规范性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七是科学文化哲学研究。 科学文化哲学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科学文化的哲学思考、 科技文化、 传统的科技文化、 西方的科技文化、 中外科技文化的比较等方面。 “与传统科学哲学相比,科学文化哲学作为一种‘大哲学’,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6]目前,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日益紧密,产生了很多有创意的新型文化,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也倒逼文化进行创新,如何更好地提倡和发展科学精神、 科技创新、 科技文化,需要发挥科技哲学的理论思想优势,也将是科技哲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八是语境论科学哲学。 语境论科学哲学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语境论的科学观,语境论的社会科学哲学,从语境论去解释量子学、 数学、 物理学、 人工智能等方面。 语境论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要由科学观、 实在观、 真理观组成,更加强调从动态和整体的视角从现实中的社会、 文化、 历史等多种语境中对科学进行诠释。 “语境论的科学哲学有三大优势: 在认识论意义上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理论; 在方法论意义上比较容易理解关于科学概念与科学观点的修正问题; 在价值论意义上能更合理地理解与反映科学的真实发展历程。”[6]149由于语境论在科技哲学研究中的这些优势,也将成为未来科技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上述八个方面的科技哲学学科研究热点,正体现了“中国科技哲学学科结构主流突出,支流众多,生态哲学、 技术哲学、 科学哲学、 科技与社会是当前的主要分支学科”[8]的现状。

三、 我国科技哲学发展建议

梳理和分析29年来国家社科基金科技哲学学科立项的发展历程和表现特征,在科技哲学学科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方面,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第一,注重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 虽然我国科技哲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 “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还不十分明确,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学术原创能力还不强。”[1]为顺应时代的发展与需求,科技哲学需要进一步在重大理论问题上加强研究,新的时代,新的社会变革,新的伟大实践,需要重大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科技哲学不能固守于书斋之中,要立足于时代的实践当中,把研究和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科技哲学是一门具有实践性和时代性的学科,要更加注重知行合一。

第二,加强历史和现实维度研究。 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学说,都是我们进行研究的宝贵资源。 科技哲学的研究要有一个宏大的视野,要站在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充分挖掘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丰富的科技思想和科技文化。 但是科技哲学又是一个与时俱进、 不断发展的学科,因此也要从现实的维度进行研究,要加强对具体科学问题的研究,密切关注前沿科技的发展和现实中的科技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从哲学和方法论的角度进行反思和解释。 对一些高新科技、 科学发现、 科学知识、 科学历程等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生动化、 形象化、 视觉化的传播和解读,消除公众对科学的误解,使科学真正走进大众,使大众便于理解和接受。

第三,丰富多元和特色方向研究。 科技哲学既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又是一个科学与人文的交叉学科,因此,也就形成和分化出很多的研究方向,也造就了很多特色鲜明的研究领域。 如语境论、 工程哲学、 技术哲学、 生态哲学、 生命伦理学、 科技与社会等。 对科技哲学进行研究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如信息经济学、 博弈论、 计量学、 历史学、 语言学、 解释学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科技哲学的研究也会越来越丰富和多元,为此,科技哲学的研究要时刻紧盯科技前沿,紧紧把握科技发展的时代脉搏。

第四,融合中国和国际视野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按照立足中国、 借鉴国外,挖掘历史、 把握当代,关怀人类、 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 中国气派”[1]。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产生哲学的土壤也不相同,因此,科技哲学的研究既要本土化,又要国际化,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充分认识我国科技哲学研究在全球化、 国际化中的地位,对国际科技哲学发展趋势的认识要更加清楚,不断推动我国科技哲学的发展和进步,积极努力使我国科技哲学紧跟国际研究趋势,快速向前发展。

时代呼唤理论,实践催生变革。 只有立足于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优秀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创新,才能不断推进新的理论产生,才能形成学科的特色和优势,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 新时代的到来和发展为科技哲学学科建设和深入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角度对科技哲学学科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加深对科技哲学的理解和认识,要进一步顺应时代潮流,加快形成科技哲学研究的中国特色、 风格和气派。

猜你喜欢
社科哲学学科
社科成果展示
【学科新书导览】
社科成果展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社科成果展示
菱的哲学
“超学科”来啦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人文社科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