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文本知识问题化设计

2022-12-19 01:54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中心小学王玉英
天津教育 2022年33期
关键词:高阶文本数学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中心小学 王玉英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一般教学中的浅层学习而言的一种深层次研究学习,是基于学生的能力发展的学习。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深度学习是实现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深度学习的有效开展,学生可以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与分析,这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是较为有利的。数学文本知识问题化的进行,可以将原有的陈述性教学转变为独立的数学问题,再引领学生对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在现阶段,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需关注学生综合能力与高阶思维的培养,想办法开展深度学习活动。本文就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数学文本知识问题化设计的策略进行了研究。

一、文本知识问题化的价值分析

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开展教学的方法仍集中于理论讲授,在这一方法的运用背景下,教师的教学以陈述性教学为主,即采用陈述性的语句将数学定理描绘出来,供学生进行观察与记忆。这样的教学设计方式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了解数学定义性质,但不能让学生深度地理解或分析相关的文本问题。而文本知识问题化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理念。利用文本知识问题化,教师可以将陈述性的数学教学过程转变为一系列数学问题,供学生进行研究与分析,在学生分析思考的过程中,教师也能结合语言诱导或追问,推动学生进行探究分析,发展其高阶思维能力。

二、深度学习的价值和要求

深度学习是一种注重学生思考探究的学习方式,其过程主要表现为分析、综合和创造。在深度学习中,学生可以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与思考,这对学生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在现阶段的教学中,为了开展深度学习活动,教师需围绕高阶思维的本质设计教学过程,引领学生多思考、多研究。

三、具体教学的设计策略

(一)强化教材解析,深入开发资源

教学资源的开发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为了在数学教学中实现文本知识问题化,教师在教学实际中需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作出调整,想办法进行教学资源的分析与开发,提升问题设计的有效性。为此,教师在教学实际中需从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一方面,教师需对现阶段教学所用的教材进行解析,研究教材中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并分析对应知识点可以设计的有效问题种类及具体构成;另一方面,教师需对教学工具进行开发,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实际内容分析教学检索的关键词,再从关键词入手进行网络检索,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源。

1.分析知识内容,解析知识构成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将小学数学教学中涉及的文本知识转化为有效的数学教学问题,教师需利用课前时间进行研究,对本课使用的教材做出简析,研究其中存在的关键知识内容。在完成知识内容的分析与统计后,教师再联系实际教学,需对相应文本知识的原有展现方式进行分析。当教师完成这一内容后,教师就可以围绕问题的设计进行分析,对教材中的文本内容作出相应的调整。例如,在进行“认识千克”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实现数学文本知识问题化,教师需先就本课的知识内容构成作出研究,解析具体知识的构成。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本课所学习的知识主要为千克的认识,这是学生实现质量单位学习的基础,与现实实际有直接的联系。在明确了这一知识内容后,教师可以联系本单元的另一课“认识克”的内容进行分析,得出本单元的教学关键在于推动学生对质量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量感。基于此,教师在设计具体的数学问题时可以围绕本单元课程的具体知识来列举具体的问题。

2.通过网络检索,搜集相关资源

教学资源的搜集与检索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为推动小学数学文本知识问题化,教师需检索一些必要的图片资源和问题资源作为自己设计问题的参照。其中,图片资源可以作为提出问题的背景,提高问题的深度和趣味性;问题资源则可以作为教师设计的问题组构成,为教师提供一定的问题设计参照,让教师设计的问题更具实效性。例如,在进行“认识周长”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确保数学文本知识问题化的有效进行,教师需就本课的实际内容作出拓展,就问题的构建资源进行筛选与检索。一般而言,教师在本课知识内容进行检索时可以就“周长”“不同图形的周长”“周长的应用”三个关键词做出设计。在完成检索后,教师获取的资源一般为一些相关的图片及视频,相应的,教师可以联系实际,围绕这些图片与视频生成实际的问题。

(二)联系文本内容,设置有效问题

实际问题数学问题的设计需联系具体的数学文本内容进行设计,在这一方面教师需融合之前自己所检索开发的教学资源作出整理。在完成相关资源的整理搜集之后,教师可以围绕实际教学需求构建种类形式各不相同的问题。在实际问题的设计上,教师还需注意一些关键的要求。一般而言,小学数学教师设计的问题需要综合以下两点。

1.结合认知规律,设置梯度问题

学生的发展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处于相同学段的学生,他们的能力发展也会呈现出不同。教师在教学中会发现不同学生接受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意味着,若教师设计难度统一化的问题,有的学生会较为容易地回答问题,而又有的学生会出现难以解析思考的情况。为了防止数学文本问题化过程中出现这一问题,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就需联系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想办法在问题的设计上展现出梯度化的特点。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除了要就问题进行设计外,还需要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分析,而后结合学生发展的差异来调整问题的难度,凸显问题设计的差异化。例如,在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联系本课的实际内容设计问题。其中,为了确保问题可以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设计的问题应渗透梯度化原则,即从学生的实际发展入手,将问题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级。其中,面向能力发展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应设计较为简单的基础问题,如“长方形面积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式相同吗?”面向能力发展一般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设计一些应用类问题,如“如何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呢?”面向能力发展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思维问题,如“长方形的面积和其周长是否具有一定的联系呢?”像这样,梯度化的问题设计可以很好地应对学生的发展差异。

2.融合高阶思维,调整问题倾向

高阶思维的发展是深度学习的重要价值,也是现阶段进行数学文本知识问题化的重要目标。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提问,强化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教师需融合高阶思维的具体构成来进行问题倾向的设计调整。其中,教师需明确,高阶思维的构成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四个方面,相应的,教师设计的问题可以围绕这四个方面进行构建。其中,为了凸显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在设计的问题中加入创新要素;为了实现学生问题求解能力的发展,教师需在问题的设计中融入现实数学要素;为了凸显决策力这一要素,教师可以构建一些活动类问题,借助问题的提出来引领学生开展活动;为了凸显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围绕数学内容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探究性的问题。例如,在进行“认识毫升”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推动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教师可以围绕四方面高阶思维体现来设计具体的问题。面向创新能力,教师可以设计诸如“同学们觉得千克与克、千米与米、毫升与升之间有哪些共同点呢?”“如何量出1升水呢?”的问题;面向问题求解能力,教师可以设计诸如“在实际中,为了方便操作,不同的单位需要转化为同一量级,你们可以将屏幕上展示的几个单位进行换算吗?”的问题;面向决策力,教师就可以围绕毫升来设计“请大家实际操作,尝试用提供的工具来分别量出0.1L、500mL、200mL的水,并制订出合理的测量计划”的要求;针对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教师就可以提出诸如“毫升与升哪个可以更清晰地表示水的多少呢?”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讨争论。

(三)做出合理展示,辅助学生理解

教学展示的有效进行对学生的发展有较高的价值。在数学本文知识问题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并思考一些数学问题,但在现阶段,部分教师采用的展示方法存在问题,这使教学展示的效果较差,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当前,为了实现教学展示的有效进行,教师在学习实际中需对教学展示的方式进行调整,想办法从媒体教学工具的功能与作用的开发研究入手,开展创新应用。

1.借助媒体工具,展示相关资源

多媒体是现阶段教师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工具之一,教师可以使用这一工具来构建有效展示。但在教学实际中,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很多教师对多媒体的应用仅仅体现在基础展现上,动态展示的过程较少,且展示的灵活性也存在较大的欠缺,这使教学展示的有效性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为了做出调整,提升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价值,教师需就展示的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问题的有效方法。例如,在进行“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提升问题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的方式进行辅助。其中,教师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进行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以家庭用水为主题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提出以下问题“上图给出的表格中,上面的数字分别代表什么?”“图标下方的统计图中,不同的长条分别代表什么?它有和上面的表格存在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测”。除此之外,为了让学生认识统计图的价值,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展示从统计局网站下载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观看一些更为复杂的统计图。

2.使用微课展现,帮助学生思考

微课是现阶段新课标倡导教师使用的一种教学工具,这一工具从形式上来看属于教学资源的构成,利用微课教师可以构建更加形象有效的教学展示过程。除此之外,微课展示具有针对性、趣味性的特点,基于此特性,教师可以在数学文本知识问题化的过程中设计与数学问题相配套的微课件,并借助微课件的展示与解析引领学生加以理解,这对学生的发展有更强的推动作用。例如,在进行“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的设计进行教学展示,帮助学生思考并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可以将问题融入微课中,并设计一段展示过程。其中,包含的问题设计可以是“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应如何进行呢?”微课中涉及的展示过程则可以是一道简单混合运算题目的计算。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通过微课的阅读来思考相关的问题。

(四)组建学生小组,引领学生探究

合作教学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小组合作教学的开展,教师可以对教学的方式作出调整,发挥学生集体讨论的作用。前文提到过,深度学习的引领与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是数学文本知识问题化的重要设计目的,为了推动学生的发展,教师需联系实际来组建有效的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在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中引领学生进行探究。

1.选择分组依据,构建学生小组

小组的有效划分是实现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为了确保小组划分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实际中需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而后从学生的实际发展出发构建学生能力发展大致相当的学生小组。在小组构建完成后,教师还需从实际出发选出各小组的组长,并合理地建立组长轮换机制。例如,在进行“角的度量”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融合数学文本问题化的开展,利用问题推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为了确保学生的研究可以有效进行,教师需利用课前时间开展小测验,通过提问与解题的方式分析学生现有的数学综合能力发展情况。在完成了学生学情的探析后,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层级,而后再逐层挑出学生构建小组。教师在完成小组构建后,需保证各小组学生的整体水平和能力大致均衡。在组长轮换机制上,教师可以给出不同的周期供学生选择。

2.合理做出引导,推动合作讨论

在完成学生小组的构建后,教师还需针对学生讨论的合理引导作出研究。一般而言,在学生的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讨论的对象是具体的数学知识内容与相关的应用,而在数学文本知识问题化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将一个个数学问题作为学生进行合作讨论的对象,将追问作为引领学生作出深思的途径。例如,在“角的度量”这一课中,在教师完成小组划分后,教师可以结合本课的文本知识构成提出学生小组探究问题,引领学生做出研究思考。其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就可以围绕角的实际测量方法来构建。

综上所述,深度学习的开展是实现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在现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文本知识问题化的方法引领学生进行主动思考,推动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在实际中,教师需从问题的有效设计和引导做出分析,构建具体的过程。

猜你喜欢
高阶文本数学
有限图上高阶Yamabe型方程的非平凡解
高阶各向异性Cahn-Hilliard-Navier-Stokes系统的弱解
滚动轴承寿命高阶计算与应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一类完整Coriolis力作用下的高阶非线性Schrödinger方程的推导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