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运用

2022-12-19 01:54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实验小学郑秀霞
天津教育 2022年33期
关键词:长方体驱动笔者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实验小学 郑秀霞

任务驱动教学作为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将以往单一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够使教学过程更加契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参与知识建构的全过程当中。就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来看,要更加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于这一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转变学习方式的紧迫性更加突出。在以往的接受式学习中,学生只能跟随教师的思路被动理解,导致学生对部分知识的理解不深刻。而任务驱动教学作为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模式,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准确把握任务驱动模式的组织方法,以此逐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因此,本文将具体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特征,思考如何将该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特征

第一,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任务驱动模式指导下的学习活动是一种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通常会具有一定的知识背景与生活经验,由于这些知识和经验能够迁移到新的学习活动当中,所以往往会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基础。在任务驱动模式中,可以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不同的学习任务,以此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线索,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

第二,注重学生能力与经验的储备。通常来讲,学习中的意义建构需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这些经验既包括主观的数学知识,也包括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十分重视调动学生的能力与知识储备,以此使学生结合自身经验去完成任务,并在现有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探索。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且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所以任务驱动下的学习活动需使学生实现能力的发展与经验的积累,从而使其逐步适应更高的学习要求。

第三,学习任务具有一定真实性。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数学教学不再仅仅是进行知识的讲解,更是给学生提供一种生活中所需的工具,强调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基于这一要求,任务驱动教学中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就是更加注重设计趣味性、现实性的任务,这样不但有利于促进学习活动的开展,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一)解读教学内容,明确目标设定

学习目标是沟通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之间的关键要素,有利于引导学习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能够聚焦于知识内容的学习。从整体来讲,学习活动是在任务的驱动下开展的,而教学目标可以给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具体的方向。同时,教学目标越明确,越有利于学生从自身的知识积累中提取认知经验。因此,任务驱动模式的前期准备工作中,教师应该准确解读教学内容,并以此为基础设定具体的目标,从而为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负数的初步认识”为例,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分数等不同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负数。从生活经验的积累来看,学生已经接触了生活中一些与负数有关的场景,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无意注意。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笔者设定了以下目标:知识目标:结合相应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了解负数的概念,学习负数与正数的读法和写法,并知道正数、负数和0的大小比较。过程目标:通过知识建构的过程,引导学生感受数学负数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相对于直接开展教学活动,教学目标的设定有利于促进任务的提出与学习活动的开展。

(二)创设任务情境,激发认知冲突

在任务驱动模式中,为了保障学习任务的完整性,需以恰当的任务情境作为学习活动的开端。通常来讲,任务情境通常要基于现实的问题或者真实的场景。这种场景要能够调动学生现有的认知经验,并且要和学生的认知基础产生适当的冲突。这样一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为例,教学“轴对称”的内容时,笔者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剪纸,鼓励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并对剪纸的特点进行归纳。随后,很多学生都发现了一个相同的现象:尽管这几种剪纸的形状不同,但是沿着剪纸的某条线对折之后,折线两边的部分可以完全重合,而且一些剪纸中不止一条这样的线。接着,笔者问学生:“生活中还有很多物品的形状都有这个特点,那在数学知识中,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概念描述这样的现象呢?”尽管学生比较熟悉这种现象,但由于没有系统学习,所以无法进行准确的描述。最终,利用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由此可见,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合理创设任务情境是一个关键环节。

(三)自主分析任务,解决数学问题

在任务驱动教学的知识建构中,学习活动的开展通常要以任务作为线索。为此,教师应该将整体的教学任务进行分解,以此呈现具体的数学问题。这样一来,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但任务的分析应避免由教师“代劳”,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思考。这样有利于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有的放矢,从而帮助学生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以“长方体的表面积”为例,这节课最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自主推导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笔者将其分解成了以下问题:1.根据此前所学知识,长方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长方体的六个面存在怎样的对应关系?2.若沿着长方体的某些棱剪开,再将其展开,会得到怎样的形状呢?长方体展开之后还能找到原本对应的面吗?3.什么是表面积?结合长方体的展开图和长方体的特征,应该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呢?学生结合问题进行了思考,根据自己的思路,学生逐步总结出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学生结合自己得出的结论和同伴进行了讨论与交流,以此完善了自己分析任务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很多学生都归纳出了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最优方案。相对于教师的直接讲授,自主学习无疑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

(四)丰富课堂活动,促进多元参与

从认知特点来看,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所以,为了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仅仅依靠教学起始阶段的任务情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教学全过程中体现任务的趣味性。为此,教师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以此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任务。利用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在小学阶段,游戏化的任务是一种十分契合学生认知特点的任务形式。所以在日常教学中,笔者会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游戏化的任务。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为例,在引导学生学习了本课的基础知识之后,笔者结合所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了“24点”的课堂游戏。在这个游戏中,笔者会给学生提供一副没有大小王的扑克牌,学生需任意抽出四张,并利用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使抽出的四个数字的运算结果变成24。若计算错误则该学生被淘汰,直到决出最后的胜利者。在游戏开始阶段,笔者给学生提供的牌面数字比较小,随着游戏的推进,笔者逐渐提升了游戏的难度。最终,借助游戏化的任务,使学生在一种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对相关知识产生了比较准确的理解。

(五)构建合作机制,提升学习实效

任务驱动作为新课标所提倡的教学模式,需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能动性的发挥意味着要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需要指出的是,自主学习并非指独立探究,而是需要从整体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此,教师需构建合作机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不断进行表达与倾听,实现思维的碰撞,从而扩大学生的认识面。

通常来讲,任务驱动模式指导下的合作需要关注以下几点:第一,在组织合作学习之前,要从不同维度全面了解学生。教师应该明白,合作学习中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现阶段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还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潜能、性格特点、性别差异等。第二,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理念对学生进行分组。在小组内部,要体现出学生的差异性,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实现优势互补。而对于不同的小组,要将各小组的整体能力控制在大致相等的水平,以此来保障小组之间的公平。第三,合理控制小组人数。一般来说,4~6人是比较合理的人数,如果人数过多,会使有些学生无法获得参与任务探究的机会,如果人数过少,则无法发挥出合作的作用。第四,动态调整。学习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更是会不断发展变化。所以随着学生的变化,需及时对合作学习的组织方法进行调整。总之,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中,有效组织合作学习是极为必要的。

(六)关注学生差异,注重分层引导

从认知发展规律来看,尽管班级内的学生普遍具有相近的年龄特征,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然会逐渐产生比较明显的差异。所以在任务驱动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仅仅提供统一化的任务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此,教师需准确把握和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分层任务。这样一来,可以使学习任务更加契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均可以取得一定的发展进步。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为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以问题为基本任务组织学生进行了知识探究活动。在设计问题时,笔者没有过于关注问题的统一性,而是设计了差异化的问题。具体来讲,笔者将任务划分成了三个层次:1.基础任务,这种任务主要是对基础概念的简单应用。例如,“小明的书桌长是15分米,宽是8分米,为了保持干净,小明想要在桌面上铺一块和桌面大小相同的桌布,那这块桌布的面积应该是多少?”2.能力任务。例如,“小红家要装修,现在整重新粉刷一面墙。这面墙的长是7米,宽为5米。这面墙上有一扇正方形的窗户。已知这扇窗户的边长为2米。那么在装修过程中,这面墙需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3.提升任务。例如,“两个小长方形组成了一个大正方形,已知小长方形的长为4厘米,宽为2厘米,那么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又如,“已知一个正方形与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相等的,那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否相等?”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笔者没有规定不同学生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而是给学生提供了选择的空间,鼓励学生选择符合自己实际水平的学习任务。通过这一过程,大部分学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七)设计变式任务,促进思维发散

从本质来讲,数学学习就是一种思维训练活动。而良好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思维的发散性。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变式任务。变式任务可以视为一些具有相似特征的“任务串”。借助变式任务,不但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传统的“题海战术”给学生带来的学习负担。例如,一题多变是变式任务的重要形式。笔者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组条件:某个班级中有20个女生,有30个男生。根据这个条件,笔者设计了以下一组问题:1.男生是女生的几倍?2.男生和女生各占班级总人数的几分之几?3.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4.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通过对问题的变形,可以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并根据结果总结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利用这种方式,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有效的锻炼。

(八)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反思重构

从学科特点来看,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所以任务驱动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实际的应用中准确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完成课内教学活动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实践性的学习任务。这样一来,不但可以锻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重构,从而促进知识的内化。以“扇形统计图”为例,作为一种数据统计工具,扇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结合课内知识,笔者布置了一些实践性的练习任务。例如,让学生询问家长自己家每个月的总支出及教育、交通、娱乐、医疗等不同项目的支出,以此确定不同项目支出在总支出中的百分比,最后根据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通过实践性的学习任务,进一步开阔了学生的知识理解,并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参与知识建构的全过程当中。尤其是在数学课程中,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很难使学生准确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教师应该准确把握任务驱动模式的组织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从而逐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长方体驱动笔者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老师,别走……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