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写作衔接手段动态发展个案研究

2022-12-20 06:57朱慧敏唐建华张梦莹
临沂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连贯性连词语篇

朱慧敏 唐建华 张梦莹

(1.山东财经大学a.外国语学院;b.公共外语教学部;2.山东英才学院 人文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一、引言

衔接是语篇连贯的重要标准,是构成语篇的必要条件。[1]研究表明,在语篇中恰当使用衔接手段可增强语篇连贯性,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2]适当使用衔接手段能使表达的思想更精准,内容更具可读性。因此,合理地使用衔接手段,能使文本连贯性更好。但二语学习者写作衔接意识较弱,他们往往更关注语言形式,忽略语篇的衔接性。一些研究也证实,二语学习者书面语存在逻辑关系模糊、句子连贯成分不当等衔接问题。[3]因此,外语教学需加强对二语写作语篇衔接手段的考察,以期提高二语学习者的写作水平。

目前学界对语篇衔接的研究,多限于对显性衔接手段的考量[4],缺乏对隐性衔接手段的探讨。显性衔接的语篇聚焦表层形式连接,形式标记明显,句间关系脉络分明。隐性衔接的语篇则无形式标记,通过句间隐性的语义关系来呈现深层意义上的连接。虽然显性衔接是构成语篇的必要手段,但隐性衔接也是语篇连贯必不可少的方式。[5]因此,衔接研究不仅要考虑显性衔接,也应重视隐性衔接。此外,在研究方法上,多数研究是横断面的共时研究,即主要通过计算群体平均值反映二语学习者群体衔接手段的发展特征,而基于复杂动态系统理论(CDST)的历时个案研究较少,对个体学习者衔接指标的变异性发展特征研究更是缺乏。

进入21世纪以来,CDST作为一种新兴的二语习得理论和研究范式,开始应用于二语发展研究。[6]该理论认为语言发展具有初始状态敏感性、非线性、不可预测性、个体变异性和自适应性[7-8],并主张使用纵向个案研究的方法,将二语写作发展视为一个立足于时间序列的过程来研究。[9-11]

鉴于此,本文在CDST视域下,借助Coh-Metrix、CPA等文本分析软件和可视化研究工具,辅以半结构性回溯访谈,从显性和隐性两个维度对两位大学生二语写作中的衔接手段进行4个学期的纵向个案研究,以拓展二语写作研究维度及范式,为二语写作教学与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新思路。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不同水平二语写作中显性和隐性衔接手段有何发展趋势?(2)显性和隐性衔接测量指标有何变异发展特征?是否分阶段显著发展?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研究选取某省属重点高校英语专业大学一年级两位学生为受试,追踪研究其4个学期的议论文写作。受试选取的过程是先在班级公开招募自愿参加写作项目训练者,共7人报名。按照高考和新生入学考试英语成绩,取平均分将其划分为3个初始水平等级。其中,高水平(90分-100分)2人、较高水平(80分-89分)3人和中等水平(70分-79分)2人,并对其进行追踪研究。由于各种原因,4名受试未能全程接受写作训练,最后收集到3位学习者的有效研究语料。根据文本质量,从中选取1位高水平(化名为D)和1位较高水平(化名为L)学习者的写作文本为研究语料。两位受试同班,均为女生。其中,D英语学习年限为11年,L为10年,入大学后均无校外英语培训和出国学习经历。

(二)测量指标

本研究将从指称衔接、连词、潜语义分析和情景模式4个模块中各选取1个指标,进行二语写作衔接性多维度研究。其中,指称衔接和连词属于显性衔接,潜语义分析和情景模式属于隐性衔接。指标的选取出于以下考虑:(1)指称衔接模块中选取所有句子词干重叠指标,因为词干重叠有助于构建连贯的语篇,可帮助读者在命题、从句和句子间建立联系,并且与名词和论元重叠相比,词干重叠放松了前两者施加的名词约束,可通过分析不同句子中的单词形态来衡量衔接性;(2)根据梁茂成[12]的研究发现,与局部衔接手段相比,整体衔接手段与作文质量的相关性更显著,因此本研究将选取整体连词和整体句子语义相似度标准差,作为连词和潜语义分析衔接指标;(3)根据Crossley和McNamara[13]的研究发现,时体一致可预测作文质量,因此情景模式模块选取时体一致(tense and aspect agreement)平均数为测量指标。为多维度测量二语写作衔接性,本研究将选取句子词干重叠、连词、句子潜语义分析和时体一致作为二语写作衔接手段的测量指标。

(三)语料与数据分析

本研究语料来自两位受试大一下学期至大三上学期(4个学期)共44篇议论文,每人22篇。数据采集从2018年3月开始,至2019年12月结束,每隔3周收集1次。研究人员根据TEM-4的写作形式,要求学习者在45分钟内独立完成不少于200词的议论文。每次具体写作时间由负责追踪语料的老师与学习者商定,每次收集作文后,尽快输入电脑并及时反馈。按照文本分析工具Coh-Metrix3.0对文本的使用要求,手动修正拼写错误,转换为文本格式,作为本研究语料。语料收集结束后,对两位学习者进行了半结构化回溯访谈,访谈数据用于质性分析。

本研究借助Coh-Metrix3.0提取指标的原始数据。按照McNamara和Graesser[14]的观点,指标测量的基本原理如下:(1)所有句子词干重叠是指共享1个或多个词干的句子在整个文本中的比例。词干重叠涉及词干相同、屈折变化不同的单词如divide,divides,divided,division等。后者并非对前者的简单重复,而是基于前者发生了词形变化,需要学习者具有更高的语言能力才能正确使用。词干重叠数值在0-1,数值越大,语义互指性越强,文本越衔接。(2)连词比例是由Coh-Metrix自动计算并产出每千词为基准的标准化频率。(3)句子潜语义分析也由Coh-Metrix自动计算,利用奇异值分解方法对大型文本语料库进行降维简化,建构由100至500个维度构成的潜在语义空间,由这些维度的向量表征语义,从语料库选取的任意两个单词、从句、句子或文本,其语义相似度由对应向量间的余弦值表示。语义相似性余弦值越接近1,表明语义相关性越强,文本越具衔接性。(4)时体一致是将时态重复出现次数与体态重复出现次数一起求平均数,由Coh-Metrix自动计算。“时”主要通过时态,如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来表示。“体”主要通过进行体和完成体来表示。

原始数据提取完成后,依据研究问题,采用动态研究方法,如极值分析、蒙特卡罗检验、变点分析、移动相关分析等,结合回溯访谈和文本分析,探究二语写作中衔接手段的动态发展特征及成因。

三、结果与讨论

(一)衔接手段发展趋势

如图1所示,两位学习者在词干重叠、连词、潜语义分析和时体一致4方面均呈非线性发展趋势,但发展路径各不相同,个体差异明显。

图1 学习者D和L的词干重叠、连词、潜语义分析和时体一致发展趋势图

1.词干重叠。D和L两位学习者随时间推移,词干重叠均出现了明显增长。由于词干重叠可增强句子间语义互指,这意味着随写作次数增加,两人语篇连贯性均得到发展。相比之下,D发展趋势显著高于L,在0.374到0.929之间变化,而L的峰值为0.779,说明D通过该指标反映出的连贯性更好,发展更显著。如D在第18次文本中有如下句子:To begin with,cooperation can give students a chance to cultivate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All in all,students can be better when they cooperate in the community.此句通过交替使用cooperation和cooperate这一词干重叠手段,实现了语义连贯。这比重复使用cooperation或cooperate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由于英语是屈折语,常用词干重叠这种屈折形式增强语义互指;而汉语因缺乏屈折形式,多通过词语重复增强连贯性。因此,两位学习者能摆脱汉语词语重复的负迁移,增加词干重叠手段使用,说明写作中的衔接性有所发展。此外,与常用动词相比,名词化更抽象,更能体现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连贯性也更好。

2.连词。在连词使用上,D和L均经历了1次剧烈震荡,第4次到达波峰,之后发展呈非线性小幅波动。在连词数量上,虽然D使用的更多,但是连词数量与连贯性并不呈正相关。因为连贯不仅包含文本形式上的连词等显性衔接手段,也包含概念相关性和思想连续性等隐性手段。另外,连词数量增加,也可能是连词冗余使用的结果。访谈数据显示,D起初认为连词越多,连贯性越好。受此元认知驱动,初期常存在连词冗余和误用等问题。如D在第1次写作中,出现了如下句子:The real traveling is either an interesting thing that can break the regular life,or a tool help me learn more about the real culture and expand my vision.在句中,either…or…属于误用,应用连词词组not only…but also…替代。此外,D在连词使用数量最多的第4次写作中,出现了如下句子:As the old proverb goes that:Every coin has two sides.此句存在连词that的冗余。因此对连词使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连词数量增加,形式上衔接会更多,但连词冗余或误用等问题无法改变内在语义连贯的欠缺。这种情况下,连词数量的增加只会适得其反,降低语篇的连贯性和自然性。此外,仅凭连词数量也无法反映连词误用等问题。随语言输入增加及教师反馈,加之自身学习态度积极,后来D连词使用量有所下降,使用更合理。除连词数量变化外,D作为高水平学习者,其连词使用种类也更复杂多样,如能熟练使用regardless of,nevertheless等。受初始语言水平影响,L连词使用表现为初期使用形式单一,因此在连词数量和种类上均低于D。在转折连词使用上,如频繁使用but,while,although,较少使用复杂连词。但在教师及时反馈后,连词多样性和复杂性逐渐增加。

3.潜语义分析。在潜语义值上,D更接近1(从0.131增加到0.478),意味着D句间语义相似性更大,连贯性更强,发展更显著。D语言初始水平更高,潜语义分析初始值也更高,经过两次激烈波峰变异,逐渐稳定为一种吸态,表明在此期间学习者经过尝试潜语义的策略,对该指标的掌握经历了由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子系统随之重组,之后趋于稳定,达到了一种新的平衡。回溯访谈数据表明,D在此期间常借鉴范文,并积累了一些常用语块和句式表达,有助于作文潜语义水平的提高;同时,写作中高频使用固化短语和句式,使得句内语言表达占据的认知资源较少,因此可能有更多认知资源被分配到篇章布局和语义连贯上。

经文本分析发现,L通常写作立意较好,措辞较得当,也有意识地运用一些积累的短语,但有时语义连贯性不够。如在L第6次写作中,原文有如下表述:Children are not flowers in the greenhouse.They have the ability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right and the wrong.And overprotection may be adverse for their growth.On the other hand,some advertisements that exert a negative impact on children are supposed to be banned.For example,those advertisements appeal to children by virtue of dangerous actions,thus leading to a potential for children to imitate.前文讲到孩子有能力明辨是非,但后文又写到广告会让孩子产生模仿的负面影响,导致前后语义矛盾,连贯性较差。本研究认为由于L语言初始水平不及D,且几乎每次写作都是根据话题重新组织语言结构,尤其是句内语言表达,并竭力寻找恰当例证支持所持观点,对这些方面的关注会占据较多认知资源。在有限时间内,能顾及到语篇层次的认知资源就较少,尤其是对于隐性的语义连贯关注不够,出现了有限认知资源的权衡,因此L的语义相似度在发展过程中进步不明显。

此外,在第17次写作中,两位学习者潜语义值均经历了低谷。从访谈数据得知,当时她们均忙于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对待写作任务欠认真,说明态度和精力投入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写作质量。

4.时体一致。与词干重叠和潜语义分析不同,D和L时体一致发展较平稳,整体波动较小,变化幅度不大。这可能与写作任务均为议论文,时体相对单一有关。

在发展轨迹上,两人虽波动不大,但发展路径存在个体差异性。仔细观察移动发展数据,发现D初期时体一致值并不高,后期有进步并保持稳定,促使D后期时体一致有所发展的主要原因来自教师反馈和学习者元认知及在时体一致上的注意。访谈数据表明,D前期写作中时常出现一些时体一致上的错误,主要原因是之前未注意到这一方面。当学习者意识到时体的正确运用会直接影响作文质量后,在此元认知驱动下,后期关注时体一致性,将注意力资源适当分配到语言特征上,使该指标后期发展相对稳定。

L该指标发展整体较平稳。回溯访谈数据表明,她在日常写作训练中,比较注意时态和语态形式上的一致性,尽管感觉自己词汇量不足,但是写作时尽量避免时体上的问题。这说明不同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认知资源分配不尽相同。

可见,在4个衔接指标上,两位学习者均呈现非线性动态发展趋势,但个体差异显著。在词干重叠和潜语义分析上,D发展更显著,L波动较大,印证了语言系统发展与初始状态密切相关。在连词上,由于连词的使用与连贯性并非总呈正相关,因此该指标发展情况不能仅从连词使用频次上一概而论。研究发现,两位学习者在写作中对连词功能掌握不足,类型使用单一。比较而言,D连词使用质量高于L。在时体一致上,二者的使用情况与认知资源分配密切相关,二者发展均不显著。

(二)衔接手段变异发展特征

1.词干重叠。图2的多项式趋势线表明,在词干重叠上D进步更明显。具体到发展过程中,D的极值图带宽整体波动较频繁,表明其词干重叠经历了斥态—吸态—斥态的发展过程。D最初并未意识到通过词干重叠可增强语言连贯性,回溯访谈中D提到,“有一次老师讲解一篇范文,我突然意识到,原来表达‘不同’,不必一直用different,还可以用difference,甚至differ,变换一下词性,句子立刻出彩很多”,于是后期“尝试通过变换词性的方式,一方面来增加词汇使用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使自己的表达更地道”。新策略的使用使其词汇重叠指标呈波动发展(1-10次),因为这一阶段,学习者处于对词干重叠使用的摸索期,系统正在经历重组,尚未达到自动化。经过重组的系统,11-15次间呈较稳定发展趋势,但此状态短时间内又被新的变化打破,词干重叠系统再次进入波动较大的斥态。对D的词干重叠进行5000次重采样和蒙特卡罗检验,发现p=0.209>0.05,表明D在此阶段表现出的局部波峰为系统偶然波动,变异性不显著。

图2 学习者D和L的词干重叠移动极值图

图2的L移动极值图显示,其词干重叠系统一直处于较明显的斥态,极大值和极小值间带宽较大,表明其词干重叠系统处于重组阶段。经重采样和蒙特卡罗分析,p=0.003<0.05,说明其词干重叠局部变异特征显著,波峰的出现并非系统偶然波动导致,而是有其产生的必然性。文本分析发现,L初期只使用一些单数和复数形式的词干重叠,但后期通过转换词性来促进词干重叠发展,说明后期其词干重叠获得实质性发展。通过访谈数据可总结出部分原因:L前期写作态度不积极,但随时间推移,她对自己的专业认知发生了转向,加之教师常给予积极反馈,主动学习意识增强,这种后期较强的学习动机使其在词干重叠上也取得了较明显进步。

2.连词。在连词使用上,如图3显示,D的带宽前期(1-10次)较宽,波动较大;后期(11-22次)较窄,波动较小,系统过渡到较为稳定的吸态。访谈数据表明,起初D认为连词使用越多,连贯性和写作质量越好。教师对D进行反馈,修正其认知后,D意识到要明确连词的功能和分类,避免连词冗余及误用,后期D对其使用日趋稳定。重采样和蒙特卡罗分析表明,p=0.215>0.05,表明D连词使用量的局部波峰为系统偶然波动,不具有显著性。

L连词使用带宽呈前期(1-6次)较宽,中期和后期(7-22次)相对变窄(见图3)的变化趋势。这表明L在二语写作中经历了斥态—吸态的发展过程。访谈数据显示,L与D是好友,L在后期经常就连词使用问题向D请教,也重视教师对其连词使用的反馈,同伴及教师反馈帮助L积累了更多连词知识,进步较快。经重采样分析和蒙特卡罗分析,p=0.501>0.05,表明L的连词使用局部波峰未达显著,属于系统偶然波动。

图3 学习者D和L的连词移动极值图

3.潜语义分析。在潜语义分析维度,图4展示了D的带宽经历了由宽(1-5次)到窄(6-11次)到更宽(12-16次)再到窄(17-22次)的交替过程,即呈现了斥态—吸态交替发展的变化模式。D在第13次写作中达到潜语义分析峰值,对局部变异特征进行重采样和蒙特卡罗分析,发现p=0.354>0.05,表明此次波峰具有偶然性。经访谈发现,此次波峰的出现可能与写作主题有关。第13次写作主题是身体和心理水平对成功的影响。D对此话题较熟悉,也有自己较成熟的见解。D认为身体和心理因素均对成功有重要影响,并从两方面阐明观点: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成功的先决条件;积极的心态对成功的取得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每部分论证主题明确,语义相关,逻辑条理。

图4 学习者D和L的潜语义分析移动极值图

L的潜语义分析移动极值图显示带宽前期较大,中期较小,趋于稳定,后期波动较大的发展过程。总体上,L潜语义分析波动较频繁,尤其后期呈较快发展态势,17-22次经历了两次较明显上升波动,并在第21次达到峰值。对L局部变异性特征进行重采样和蒙特卡罗分析,发现p=0.067,虽未达到显著性,但达到了边缘显著性,说明L潜语义指标在波动中发展,后期进步较明显。访谈发现,L后期转变了学习态度,在写作上增加了时间和精力投入,并在表达时通过相关语义表达同一主题,从而使潜语义特征呈较显著增长趋势。文本分析也验证了这一点,经分析L的第21次文本,发现其使用了表达同义关系的词或词组,如communication,interaction,written communication,message,speech communication等。通过对词语进行同义替换,增强了语言变化性,也增加了文本表达的连贯性和凝聚力。

4.时体一致。在时体一致层面,两位学习者带宽变化均较小(见图5)。趋势线表明,两人发展均不明显。蒙特卡罗分析表明,两人p值均未达到显著性(D和L的p值分别为0.552和0.301),表明两人时体一致均未表现出局部峰值显著变异特征,未发生质变。文本分析表明,因写作文体为议论文,学习者最常用的时态是一般现在时,体态特征偶尔出现完成体的重复使用,其它体态特征不明显。在访谈中,两位学习者均表示对时体一致意识不强,对于体态一致可促进文本连贯性的认识也不足,所以在写作时尚未意识到可通过时体一致实现文本的连贯性。D的时体一致发展似乎进入了高原期,整个发展过程波动幅度不大。L的时体一致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波动,但波幅不大。这一特征与学习者掌握的有关时态和体态的语法知识、平时写作的关注点和语言水平有关。

图5 学习者D和L的时体一致移动极值图

变异性特征分析显示,每位学习者在文本衔接手段特征上表现出各衔接指标发展的不均衡性,4个指标在变化趋势和变化幅度上均表现出个体内不同指标发展的差异性,体现出语篇衔接手段系统的发展具有极强的个性化特征,对衔接手段的发展研究应立足于个体学习者在时间维度中的动态发展过程。此外,就带宽展示的变异性发展特征而言,规律性和差异性并存。

(三)衔接手段变点分析特征

为进一步检验两位学习者衔接手段是否在发展过程中呈阶段性显著变化,采用变点分析器CPA分别检验时间序列的4个测量指标,检验出发生阶段性显著变异的指标,具体信息详见表1。图6-8展示了发生阶段性显著变异指标的发展轨迹。CPA检验结果显示,除D在词干重叠、连词和L在连词上发生分阶段显著变异发展外,其它指标在发展过程中虽存在变异和波动,但变异强度并未摆脱系统吸引力产生质变,因此未呈分阶段显著变异发展。

表1 学习者D和L的变点分析显著变化信息

1.词干重叠。如表1和图6所示,D的词干重叠变异发生在第6次写作附近,CPA检验有99%的信心相信变异发生范围在6-9次之间。发生变异后,词干重叠值由0.462升为0.754,说明词干重叠发展显著。由访谈数据得知,数据点6-9次为TEM-4备考阶段。D学习动机强,将写作置于首位,较注重教师反馈,写作质量不断提升,词干重叠也得到相应发展。L词干重叠波动频繁,也表现出较强变异性,但因初始水平稍低,认知资源需要分配在多个子系统中,导致词干重叠的发展力量不足以突破系统吸引力,因此未能实现显著分段变异。

图6 学习者D和L的词干重叠变点分析发展趋势图

2.连词。表1和图7显示,D连词使用数量在发展过程中出现2次变点,第1次变点在第9次附近发生显著变异分段发展,CPA检验有98%的信心相信变异发生的范围在3-11次之间。变异后连词数量由116.283下降到91.428。第16次附近,连词数量又开始明显增加,出现第2次变点显著变异,置信水平为98%,之后趋于相对稳定。D在第1阶段写作中过度使用连词,但第2阶段明显减少,说明其连词使用日趋规范。文本分析也表明,D后期(16-22次)连词多样性和得体性均有显著提高,并能保持相对稳定,说明其对连词使用日益熟练。D连词使用发展轨迹也可依据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模式来阐释,即通过对语言的使用、注意力控制和产出性语言的自我监控,并随二语书面语写作技能的学习,系统产生重组,学习者需要注意和监控的负荷会逐渐减少,最后形成连词使用的自动性。

图7 学习者D和L的连词变点分析发展趋势图

表1和图7显示,L的连词数量显著变异出现在第18次附近,CPA检验有98%的信心相信变异发生的范围在2-21次之间,数值从85.014上升为105.213。文本分析表明,L初期对句间逻辑关系关注较少。访谈发现,L受汉语语言“意合”特征影响,连词使用不足,导致句子只是简单罗列,句间逻辑关系不清晰。经教师反馈,L逐渐意识到此问题,并在后期有意识运用连词,注重清晰表达句间逻辑关系,从而增强了作文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3.潜语义分析和时体一致。如图8所示,在潜语义分析和时体一致上,两名学习者虽有波动,但这种斥态不足以冲破吸态产生显著变异,因此系统未发生质变。但这并非系统的最终状态,根据CDST,系统是在不断变化的。当内外部因素相互作用,随学习者语言系统不断地自组织和适应,系统产生重组,质变随时可能出现。

图8 学习者D和L的潜语义分析和时体一致变点分析发展趋势图

图8同时表明,仅D的连词、词干重叠和L的连词出现分段显著变异发展,表明指标发展具有异步性。两位不同水平学习者在潜语义分析和时体一致指标上均未呈现分阶段显著变异发展,说明学习者在使用隐性衔接手段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结语

本文以CDST为理论框架,采用纵向时间序列的分析方法,探究了两位不同水平学习者二语写作衔接手段的发展趋势、变异及分段发展特征。研究发现两位学习者的词干重叠呈上升趋势,但高水平学习者发展更显著;连词使用质量和多样性存在个体差异,对连词功能普遍掌握不足;在时体一致和潜语义分析方面均未产生分阶段显著发展。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强调词汇、短语、句型等句内形式,还要强调句间语义的连贯性和逻辑性等。若缺乏逻辑严谨的语义内容,语言形式再丰富也只会流于表面,空洞无物。从本研究的回溯访谈中可知,学习者对语篇衔接性并不重视,语篇意识不强,除使用连词、替代等基本手段外,对其它衔接手段缺乏了解,这与教师忽视语篇衔接性有关。对此,教师可适当补充衔接性相关知识,加强与学习者在衔接手段上的反馈和互动,让学习者意识到衔接手段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并可根据行文需要选择合适的衔接手段。如讲解词汇时,可强调词干重叠的重要性,让学习者意识到词干重叠的得体使用既可增加词汇多样性,也可实现语义衔接;在讲解连词时,可提醒学习者掌握其准确含义及用法,避免连词冗余或误用;在分析段落篇章时,引导学习者关注句间语义的内在关联性等。另外,也应引导学习者关注衔接手段使用的适切性,因为衔接手段仅是语篇连贯性的表现方式之一,而不是充要条件,连贯性好的语篇未必过多使用衔接手段。

猜你喜欢
连贯性连词语篇
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Why do we celebrate the New Year?
表格大团圆,连词学得全
西夏语中的对比连词 djij2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