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现状和应对措施探讨

2022-12-22 11:08丁冉伟
世界有色金属 2022年19期
关键词:矿山企业矿产资源矿山

丁冉伟

(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天水 741020)

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是社会的固有属性,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当中,又需要大量的矿产资源作为支撑,尤其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对于各种能源需求量也在快速增长,而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各大矿山企业也在不断扩大开采范围与其强度。但从客观层面进行分析,过去人们只欣喜于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没有意识到矿山开采给周围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缺少深刻认知,导致矿山生态环境出现严重破坏。而这些和矿山自身属于一种自然破坏行为是密不可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当中,会严重破坏矿山生态环境,继而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对于矿山建设的持续稳步发展形成较大阻碍,并威胁到矿山周围人们的正常生产与生活。现如今国家越来越重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并针对此项工作构建了很多法律法规,对恢复治理矿山生态环境的重点与目标给予了明确规定,并不断扩大投入力度,使得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取得较大成绩,但是很多问题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如何切实有效的恢复治理矿山生态环境,依然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面临的重要任务。

1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现状

矿山开采工作,虽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供应,然而伴随开采工作的不断推进,导致生态环境问题越发严峻,不仅对矿山持续建设与发展造成巨大影响,还严重阻碍到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

1.1 造成大量的耕地资源破坏

虽然我国有着非常广阔的国土面积,但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目前可用作耕地的土地面积还非常有限,人地矛盾十分突出。而开采矿产资源和农田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性,开采矿产资源过程当中,很难避免对于耕地资源造成的破坏,这样一来本就十分紧张的人地矛盾变得日益突出。依照相关统计发现,开采矿产资源过程当中,引发的土地破坏面积高达数个10×104km2,另外,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各个领域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还在快速增长,导致矿山开采规模及其强度日渐加深,由此造成的土地破坏面积越来越大。如大型矿山一般约为20×104km2左右的占地面积,规模较小的矿山有的也在几万平方米。再者矿山资源开采过程当中,煤炭资源所占比重较大,每年造成的土地破坏面积高达数千亩,不但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的顺利实施,降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还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最后,很多矿山企业开采矿产资源过程当中,对于恢复治理矿山生态环境缺乏足够重视,很多破坏的土地资源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恢复,使得土地资源出现大量浪费,开采矿产资源需要砍伐殆尽矿山周围的各种植被,导致地表水土不能有效保持,流失掉大量水土,并裸露出很多岩石,引发环境不断恶化。

1.2 有很多的采空塌陷区

矿产资源大都在地下深埋,而且开采矿产资源,有70%左右的矿山用地下井的方式进行开采,随着开采强度范围日渐加深,造成大面积的地下采空区,尤其是煤炭资源开采采空区问题更为突出,同时有色金属还有铁矿资源开采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另外,在处理这些采空区过程当中,都是运用全部垮落法完成处理,然而一些硬岩层厚度较大控制着岩层移动,倘若岩层出现断裂,上覆岩层难以发挥整体支撑作用极易引发岩层位移,进而导致变形﹑开裂或者塌陷,对地面设施以及建筑物和农田等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更影响生态稳定,通过这些不能看出矿山采空区塌陷已成为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主要因素。

1.3 次生地质灾害发生比较严重

矿产资源开采和自然环境紧密关联,但受气候,地形等诸多因素影响,很多矿山生产作业时都会导致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特别是一些露天矿山,随着开采作业的不断实施,造成大量边坡,这些边坡使得矿山生态原有的平衡状态给彻底打破,而且大量矿渣随意堆放,将很多矿山废弃物或者尾矿堆放在一个区域,并存在普遍的超负荷堆放现象。也有的将矿渣顺沟进行堆放,不但会阻碍河道,也使得滑坡﹑崩塌灾害发生几率进一步增大,尤其是在强降雨天气条件下,沟内大量汇水裹挟很多矿渣加剧了泥石流灾害的发生。这些频繁发生的自身矿山地质灾害,不仅仅对土地资源构成严重破坏,还对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威胁。另外,矿山开采工作实施过程当中,很多都进行排水处理,这样的操作加剧了区域性地下水位大面积下降,并对地区水量均衡造成巨大破坏,更甚者引发局部水荒,加剧采空区塌陷。

1.4 废弃物排放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

矿山生产作业过程当中产生很多废弃物与废水,这些废弃物相较于生活垃圾彼此有着巨大不同,特别是矿山废弃物当中的重金属含量较高,有毒﹑有害物质较多。煤矿与金属矿有许多酸性废水,石油化工当中存在非常多的挥发类有毒物质,如若没有科学合理的处理这些矿山废弃物,技术不够先进,或者直接将没有处理的废弃物进行排放,不但会严重污染周围土地,更会对地表水,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加剧土壤﹑水体恶化,降低生态环境质量,并对农作物造成巨大污染,威胁人类健康,引发难以恢复的恶果。

2 恢复治理的必要性研究

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矿山周围环境带来的破坏问题既成事实,在此背景下,我们不得不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是因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对于人类生存发展影响巨大。

2.1 对于矿区人们生活质量提升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矿山开采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的废石﹑废物,随意堆放,不仅会造成尘土飞扬,还极大地增加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几率,同时还会破坏地面建筑物,导致房屋倒塌,桥梁断裂,并引发洼地积水与水土流失。废弃物当中不断溢出很多毒性较大的液体与气体,这些会进一步污染大气和水体,还会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而提高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能够使这一现状得到有效转变,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2.2 能够有效扩大耕地面积,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过程当中,土地复垦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因为矿山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会对很多土地资源造成占用和破坏,相当多的土地资源通过复垦便能重新进行耕种,这使得耕地面积大幅增加,而且也能有效开拓当地农民与部分矿工的生产生活门路,使农民和企业矛盾得到更好缓解,这对于社会稳定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3 保证矿山区域植被健康生长,提高其覆盖率

矿山开采大量扰动﹑剥离地表物质,再加上搬运和堆积导致山坡土体以及很多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形成的大量废渣﹑废石等松散物,不仅会加速矿山区域的水土流失,更甚者造成严重的地质灾害,科学合理的选择一些树种进行栽植,恢复矿山植被,能够使矿山区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增加,还能控制和减少水土流失发生几率,也能有效避免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避免污水对矿区水系造成污染,进而逐步恢复矿山区域的生态环境与地貌景观,大幅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3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应对措施

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在人类发展进程当中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也是当前的必然要求。由于矿山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比较严重,不仅对矿山持续发展形成较大影响,还严重阻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矿山开采过程当中很多矿山生态环境危害问题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在开采矿产资源过程当中,应当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给予充分重视,根据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对矿山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并及时恢复治理矿山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几大效益的有效统一,这对于矿山持续稳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如今,人们虽然越来越认识到恢复治理矿山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同时在此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然而取得的效果却不是相当明显。因此,在今后还应当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不可以仅停留于治理本身,还应当进一步强化人们环境保护意识方面的培养以及加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提高矿山制度管理水平,这才能够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保证矿山恢复治理工作的高效推进。

3.1 加大原有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投入

之前很多矿山受技术﹑经济等诸多因素影响,在其生产与发展实际产生诸多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单单的依靠矿山企业本身,很难得到根本性的治理,所以国家以及政府部门对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使原有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得到逐步改善,推动生态环境平衡发展。

3.2 新建矿山要符合生态环境治理标准

针对一些新开工建设的矿山,更应当提高其管理水平,开建之前需要深入实际对矿山生态环境加强评估,并构建更为完善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加强防治结合控制和减少矿山生态环境破坏。对于新建矿山应当对其生态环境展开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增强新建矿山环境监测力度,对于矿山生态环境状况有一个全面了解和把握,明确防治重点,而且还应当改造矿山信息化生态监控,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提取分析矿山生态环境有关数据,指导矿山建设与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控制和减少矿山生态问题与地质灾害发生几率。

3.3 提高各方环保意识

通过深入研究矿山各类生态环境问题不能发现,这些问题的出现与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足存在紧密的关联性,只是一味的重视矿产资源经济利益的开发与利用,没有将各项环保措施充分落到实处,导致矿山出现相当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更好的保护矿山生态环境,政府部门应当对环境保护工作大力宣传,将此作为首要工作任务,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保护矿山生态环境具有的重要意义。同时政府部门在此项工作当中,可以借助各类媒体﹑舆论对矿山企业加强监督,使各矿山企业都能认真做好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工作具体实施过程当中,矿山企业需要对内部人员生态环境保护认知水平不断强化,并在矿山企业发展战略当中充分纳入环境保护有关工作内容,另外还应当对企业领导以及管理者加强环保培训,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得以全面的贯彻与落实。另外还应当对于广大居民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使其认识到保护矿山生态环境对子孙后代带来的各种益处,运用以上活动高效实施,使广大民众都具备较强的环保意识,调动广大民众积极主动参与性,最大程度的保证恢复治理工作高效实施,才能提高恢复治理成效。

3.4 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法规

步入新时期以来,我国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构建了很多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缺乏足够的适应性。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两个方面,分别为:缺乏较为完善的矿山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或者有关法律法规不够系统,比较零散,不能很好的发挥监管作用。而且矿山都在山区分布,受客观原因影响,以至于不能很好的落实有关政策法规,所以需要进一步提高政府监督,构建与矿山具体实际相符合的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

3.5 对环境管理体制充分明确

各部门在恢复治理矿山生态环境过程当中应当彼此提高协作力,并对行使主体充分明确,不然就会对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执行情况造成不良影响,更会影响细节控制,所以对矿山企业环境管理体制充分明确非常关键,特别是应当对有关部门职责权限予以明确,并作出合理分配。

3.6 开发利用资源同时,做好规划和环境保护

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保护矿山生态环境也是为人类造福,严格层面进行分析,二者之间的矛盾可以调和。所以矿山企业在发展进程当中必须要充分重视长远发展,首先要确保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避免资源出现浪费,而且要在具体生产实际,将环境法律法规引入其中,如此才可实现资源生产链的良性循环,开采更多资源,避免成本的大量投入,也会减少环境破坏性。

3.7 严格审批,同时对矿业秩序合理整顿

多数行业由于看到矿业开发巨大的经济潜力,在此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对矿产资源过量开采,不仅引发严重的浪费问题,还加剧了矿业管理难度。尤其是某些企业规模较小,又缺乏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采用粗放式的开采方式,对矿山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自身在恢复治理矿山生态环境过程中能力不足,无法有效推进此项工作。基于这一问题,应当加强监管,开发利用矿山生态环境的同时,做好相应保护工作,应当对矿业准入门槛适当提高,严格审批,控制和减少矿产资源开发过程当中小型矿山企业占比。

3.8 做好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工作

矿山地区出现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非常复杂,不仅有土壤污染,同时还有水土流失,土地沉降等。所以在对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过程当中,需要结合矿区实际展开相应的调研工作,结合当前矿山生态环境具体情况,构建完善而又科学的恢复治理方案。如对土壤质量出现下降的区域实施培肥处理,将土壤当中的重金属污染有效清除,此类污染问题的处理可运用生物物理方法来实现。再如治理水土流失,可对排水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强生态防护林种植,无论实施哪样生态修复治理工作,调研矿区生态信息数据非常关键,这是制定修复方案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另外还应当对每个阶段生态修复细节内容有效细化,这样才能保证治理成效。

4 结论

恢复治理遭受破坏的矿山生态环境,此项工作不仅复杂,而且具有长期性的特点,短期内无法实现,所以应当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走绿色化发展道路,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逐步恢复遭受破坏的矿山生态环境,这才是矿业获得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猜你喜欢
矿山企业矿产资源矿山
探究深部金属矿产资源地球物理勘查
矿山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繁忙的矿山
绘就美好矿山五彩画卷
地质复杂构造条件下的矿产资源赋存特征研究
矿山企业安全员量化考核体系建设
承包地上发现铁矿石,所有权应归谁
基于矿山企业的资金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