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和意义

2022-12-22 12:11马彤辉
新农民 2022年32期
关键词:机械化农机农民

马彤辉

(东阿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聊城 252200)

0 引言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经济发展直接带动国民消费,在国民经济收入水平不断提升的社会背景环境下,国民的膳食结构也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使得我国粮食需求总规模逐年上涨,城乡粮食消费差距有所缩小,各类粮食消费量都有不同程度提高。为满足农业经济的发展需求,推动农业进行机械化变革、解放传统劳动力、全面提高农作物产量,已经成为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经过国家数十年的努力和建设,我国农业机械化建设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新型农机设备、新型农业种植技术在现代农业种植工作中十分常见,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1.1 高度农业机械化有利于留住乡村劳动力

从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发展情况来看,大部分地区产业较为单一,这也使得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开始向城镇地区集合,导致农村地区劳动力质量逐年下降,这也势必会对我国农村农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当前农村年轻劳动力不足问题越来越严重,其本质与农耕收益和付出不成正比有直接关系,正是因为长期的低收入农耕模式使得农民对农业失去信心,使得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而通过提升当前农村农业机械化水平,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使得农民在花费同等精力的条件下,可以完成更多人工生产工作,这也可以吸引更多懂技术的年轻人回归农村,致力于农业发展。

1.2 农业机械化推动农村生态环境变革

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下,农户更加习惯于应用手工劳动方式进行耕作,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来生产,但是传统农业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同时经营和管理模式受自然天气影响非常大,在传统耕作方式下产出的农作物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业生态系统功效低,尤其在传统的化学肥料施加与农药施加环节,可能存在化肥农药施加过量、类型不当、施加频次过多等问题,导致种植地土壤退化和板结。而利用现代化农业机械,可以实现化学肥料和药剂使用精量化,在资源节约型农机使用下,通过节水灌溉设备、水肥一体化设备、林业采伐机械设备,可以支持农业生产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该种耕作方式更加适合丘陵山区使用,可以有效避免农药化肥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推动农村生态环境变革,在绿色高效机械装备和技术推广应用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最终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

1.3 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

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可以为当地农户带来更加先进的生产方式,比如施肥播种机和收割机,再比如拖拉机和旋耕机,可以使得整个生产过程(锄地、播种、除草、水肥、病虫害防治、收割等)都只需要几台机器就能实现,有效改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耕作方式,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机器耕作比手工耕作更精确,有效避免播种不全面、收割不仔细的情况,只要农业机械使用方式正确,就可以无一遗漏地完成好每一项田间管理任务,不仅可以减轻农民劳动负担,还可以最大化促进农业生产的基地的标准化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最终进一步实现农村产业振兴。

1.4 农业机械化有利于维护当前粮食供给稳定

在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粮食安全白皮书》中,对我国粮食生产总量、代表粮食种类年生产量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最近几年我国粮食市场丰收,库存也相对充裕,但是大豆等部分粮食缺口依然较大,每年都需要靠进口的方式来填补这一空缺,这也使得粮食供给稳定性以及供给安全受到了一定威胁。由于大豆等部分农作物对于种植技术有较高要求,并且其种植以及后期管理会涉及一系列复杂内容,如果运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在进行大豆种植时,势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而运用机械化生产模式之后,可以明显降低人力成本投入,同时也提升了工作效率,更加有利于进行种植大豆等对农业生产技术要求较高的农作物。

2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2.1 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存在差异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当地区在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条件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导致南北方适宜耕种的农作物种类也各不相同。如南方地区四季温差较小,可常年种植水稻,如两季稻、三季稻等品种,北方地区光照时间长,但季节变化特征显著,昼夜温差大,更适合种植小麦等喜阳耐寒的农作物。因此,在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时,还需要应用不同类型的农耕机具,以适应不同地区的不同耕种条件。但我国农机设备不完善,并且质量不高,应用成本也偏高,不能满足不同农作物和地区的操作需求,并且农机种类也不够丰富,不能完全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农作物的生产作业,所以还需要根据各地区农业种植条件对农耕机具的功能和动力系统进行针对性更新和升级,保证农耕机具和地区种植需求的适应性。另外,由于南北方及各省份经济发展存在差异,使得农业机械化工作在各地区的进展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通常综合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中农机设备总保有量较高,而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中农机设备总保有量较低。另外,地区农机设备总保有量也和地区地势条件具有直接关联,如西部地区多山多水,农机设备应用便捷性较差,导致西部地区中仍存在大量应用人力进行农耕的情况。

2.2 资金因素

虽然各地区政府为推动本地农业机械化进程,会推出不同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购买农机设备,但优惠补贴形式主要是在农民购机时直接进行打折或补贴,在农机设备推广方面投入资金严重不足,未能通过广泛宣传让农民认识到农机设备应用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对农机设备还抱有:技术较为落后、耕种质量难以和人工种植相媲美等片面性看法,对各乡村地区推动农业机械化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2.3 农机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机推广服务体系是农业机械化推动工作中联系政府、农机推广部门、农户和农机企业的关键体系,具有农机推广、产品引进、农机操作技能培训、建立的农机机具维修站点等功能。但在各地区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中,普遍存在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全、驾驶操作人员文化素养较低、安全意识不足等问题,未能真正发挥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的应用价值。

2.4 农业机械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的农机机械化推广工作覆盖面不足,在偏远地区,全面实施农业机械化难度较大,改革工作也难以推进。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以及经济基础的制约影响了推广措施的落实,大部分农民对农机的重视程度不足,碍于其早期投入成本较大,多数农民认为没有购置农机的必要,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农耕思维。农村的经济水平整体较低,在实现农机现代化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难以全面开展与落实,农户的知识盲点使得许多农户不能接受新的思想,使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利用率偏低。

3 全面推动农业机械化工作进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和发展

3.1 建设完善的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

完善的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为全面推动乡村农业机械化工程进程提供制度指导,是实现农业种植全过程机械种植的重要前提。可应用以下措施在各地区建设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第一,从国家层面推动农业机械技术革新和发展,如新型农业机械研发、优化农业机械性能、结合各地种植条件调整农业机械设备规格、改善农业机械环保性能等,建设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标准化农业机械零部件生产标准,降低农业机械生产研发和生产成本。第二,地方政府应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结合本地农业机械推广情况,对国家农业部门颁布的相关政策进行本地化调整,建立适合本地农业发展的农业机械标准化推广工作体系,明确各级部门及人员在农业机械推广工作中需承担的责任,保障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3.2 加大农业先进技术宣传投资

各地区政府及农业部门应灵活调整工作思路,对农业补贴政策和资金进行合理规划。如适当加大在农业宣传中的资金投入,在电视、广播、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投放农机设备广告,还可和各村镇信用社展开合作,组织农机设备实地操作示范,加强农民对各类农机设备的种类、应用效果、操作方式的了解,消除农村信用社、农民对引进各类农机设备的顾虑。

3.3 强化农机推广队伍建设

农机推广队伍是推动乡村的农业机械化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人力资源,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的专业素养,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各地区政府部门可组织农机推广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在农机设备操作方面的技术水平,同时展开智能化技术、自动化技术专业培训,应用学习培训绩效考核办法,提高农机推广人员对技能培训活动的重视度。其次,需要培养农机推广人员的服务意识,使其认识到自身对乡村农业机械化建设工作能起到的推动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最后,充分挖掘乡村中可应用的人力资源,吸引更多综合性人才参与到农机推广工作中,提高农业机械化建设工作质量。

3.4 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

首先,政府部门会制定相应的优化措施,还可以加大资金和人才的投入,如果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时购买了机械设备,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让农民提供购买凭证领取补贴资金,或者可以在农民购买机器设备时给予农民优惠价格,从而有效提高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再次,政府在使用补贴政策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发展状况以及不同农民的实际需要开展普及工作,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为稳定、生产规模较大的地区,可以增大政府的补贴力度,同时也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每一个农民都能够使用现代化机械设备进行农业生产,逐步提高我国农业的生产力。此外,相关政府部门要提高专业人才的薪资待遇,要用待遇留人,用情感留人,解决我国目前农业发展人才匮乏的问题。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强建立考核制度和审查制度,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对于专业技术人员要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和财产补贴,并制定相应的退休金政策,吸引专业人才回归农村,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农村人才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推动我国现代农业机械化工作的持续进行,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目标。

3.5 加强农村技术培训,落实农业机械化

近年来,在国家农业部门的努力和建设下,我国农业机械化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展开,大部分农村地区都已基本实现“半机械化”改革工作,利用农业及器械完成种子运输、施肥等工作,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起到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但农业机械化整体效用开发不完善也是当前农业生产活动中的主要特点,若想改变我国农业机械化种植的这一现状,各地区政府和农业部门应逐步建立并落实农业机械操作指导机制,切实提高群众对农机设备的操作能力,提高农民对农机设备应用及操作的信心,才能为农业机械化工作的开展注入可靠动力。一方面,应结合地区农业经济特点、耕种条件特点和农作物种植需求,对特定大中型农机设备的专业操作进行标准化教学,减少农民操作的失误率,从源头上提高农作物耕种、收割效率。另一方面,应重视对农机设备维修技术的教学,使农民能在常规农业活动中,依托自身专业技能对农机设备的细小故障进行排查,能对常用、易损耗零件进行自主更换,既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又能有效减少农民在设备维护维修方面的开支,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最后,地区农业部门应定期指派专业技术人员前往各区、县、乡、镇等就农业机械技术的更新和升级进行教学、说明和指导,提高我国基层农民在农业机械设备知识方面的专业素养,为乡村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3.6 提高农机作业效率

由于我国各地区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各不相同,种植农作物种类差异较大,使得各地区农民在选择农机设备时也存在明显的偏好。为全面发挥农机设备的应用价值,地方政府及农业部门应从本地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本地主流农业技术,为地区内农民提供针对性农机技术指导和参考意见。首先,让农民充分了解农机设备的合理化使用条件,包括作业间隔、连续作业时间、作业负荷量等,在为农业生产提供机械设备支持的同时,尽量规避因超负荷作业而造成的农机设备损坏现象。其次,根据地区内主流农作物耕作实际需求,对农机作业速度进行优化和调整,尽量降低农机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油耗量,降低农机设备的运行成本。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是我国未来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对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具有基础支撑作用,但由于我国各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各不相同,导致该项工作推进中存在较多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必须要系统优化农业机械化推广模式,从而提高农业机械化普及率和应用率,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最终进一步实现农村产业振兴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机械化农机农民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CHAME 丞华农机展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