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5036《布面童胶鞋》新旧标准对比分析

2022-12-22 04:53王亚萍韩军
皮革与化工 2022年6期
关键词:胶鞋布面微孔

王亚萍,韩军

(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北京100025)

1 引言

我国约有2亿儿童,以每个孩子每年消费2双鞋计算,市场非常庞大。婴幼儿及儿童正处在身体生长的飞速期,而平日活动量巨大,拥有一双舒适、安全、耐用的鞋子非常必要。我国制鞋行业水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位置,起步早、品类全,而儿童鞋常被作为成人鞋的缩小版进行生产,这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促进儿童鞋行业发展,GB/T 25036-2021[1]《布面童胶鞋》(以下简称“新标准”)于2021年9月1日发布,2022年5月1日正式实施。本文将对标准制修订的内容和依据进行解读,以期为国内相关检测机构和生产销售企业正确理解和运用标准、准确判定产品质量提供指导。

2 标准制修订目的与依据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0~14岁的儿童消费约占家庭消费的3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消费占比逐年升高,这也促进了童鞋市场的迅速发展[2]。布面童胶鞋因具有时尚的外观及舒适的穿着体验,其产品具有轻盈、耐磨、防滑等特点,且外观色彩鲜艳,图案设计符合儿童心理要求,深受儿童喜爱,成为了当下的流行趋势。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绿色可持续发展关注度的提升,消费者对布面童胶鞋的要求不仅只是美观及舒适,更要求其物理及化学安全性能是否达标。2021年儿童鞋抽查结果中显示,有26组儿童鞋产品不合格,其中不乏知名企业与品牌,不合格项目多涉及化学安全项目邻苯二甲酸酯、重金属等,物理安全项目为小附件抗拉强力等。除抽查暴露出的问题外,儿童鞋产品每年都被实施召回,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2010-2019年间,共有362条涉及中国鞋类产品的召回通报,被通报的原因包括含有短链氯化石蜡、六价铬、邻苯二甲酸酯、富马酸二甲酯等禁用物质或限量物质超标,或是存在易脱落的小零件和装饰元素易被误食等[3]。

GB 25036-2010《布面童胶鞋》[2](以下简称“旧标准”)已发布实施十余年,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变革,新型材料不断被应用、新工艺与新技术不断被开发,旧标准在产品分类、理化性能、物理安全性能等方面都与产品质量现状有所脱节,已无法满足布面童胶鞋行业现阶段的产品质量发展需求。为了保障整个布面童胶鞋行业质量水平、提升我国进出口贸易核心竞争力,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5)组织了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鸿星尔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等国内布面童胶鞋生产巨头,以及泉州市标准化研究所、福建省鞋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高水平的科研及检测机构对旧标准进行了修订。

新标准的实施,对布面童胶鞋产品提出了新的指标要求,促进了布面童胶鞋市场健康、快速发展,规范了生产者产品质量控制的行为,同时为检测机构提供了准确、有效的检验及判定依据,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3 标准主要内容解读

3.1 适用范围

新标准中删除了适用范围中的“鞋号在245以下”,此部分内容已在布面童胶鞋的术语和定义中明确说明,此处不再赘述。修改了鞋帮材料的规定,旧标准中适用范围为鞋帮取材于各种织物,新标准中修改为“鞋帮以织物、其他合成或天然材料为主要材料”,新标准的适用范围扩大,涵盖的布面童胶鞋产品更为全面,更符合布面童胶鞋产品的发展现状,改善了部分产品质量判定无据可依的现状。

3.2 产品分类

新标准在产品分类中增加了按外底材料分类的方式,即分为实芯底和微孔底。旧标准中规定硬度采用邵尔A型硬度计测试,目前市售婴幼儿鞋多采用微孔发泡鞋底,此方法并不适用,产品分类的增加弥补了鞋底硬度指标的空缺,对产品的质量监督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3.3 技术要求主要差异

新标准中将技术要求分为鞋号、鞋型,物理性能,外观质量和物理安全性能四部分,物理性能对外底的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耐磨性能、硬度及防滑性能(干法),围条与鞋帮的粘合强度,衬里和内底(内垫)的耐摩擦色牢度(沾色)提出要求;外观质量从缝线、涂层、颜色及影响穿用的缺陷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主要侧重产品的美观及穿用感受;而物理安全性能应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GB 30585-2014《儿童鞋安全技术规范》[4],包括物理机械安全性能、异味、限量物质(六价铬、可分解有害芳香胺染料、甲醛等8项化学安全项目)要求。具体指标要求见表1。

3.3.1 物理性能

物理性能反映了布面童胶鞋的内在质量,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和穿着舒适度,同时反映了布面童胶鞋穿用时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表1所示,新标准增加了微孔底的耐磨性能、外底硬度及防滑性能(干法)指标要求,耐摩擦色牢度(沾色)由原来的强制性安全项目改为物理性能项目。

表1 新、旧标准理化性能指标对比

3.3.1.1 外底耐磨性能

新标准在物理性能方面变动较大,删除了旧标准中对外底厚度的要求,去除了布面童胶鞋的设计禁锢,解放了设计研发人员的思路,促进了布面童胶鞋的多元化发展。外底耐磨性能增加了微孔底的指标要求,并更改了耐磨性能指标与测试方法,新标准测试方法为GB/T 9867-2008(方法A)[5]替换了旧标准引用标准GB/T 1689-1998[6],两个的耐磨性能测定方法从试验原理、试验仪器,到试验步骤和结果表示等内容都不同。GB/T 1689在试验操作中存在更大的局限性,首先试样需从鞋上完整取下打磨平整,还需要保证样品的长度可以绕磨轮一圈,且对样品的厚度也有要求,其次过硬的橡胶外底还会造成跳轮现象,新标准中提出的微孔发泡材料用此方法还可能造成粘轮、样品自身粘连等现象,对样品磨耗不够充分,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且样品制备较为复杂,结果均匀性差[7]。有研究表明,GB/T 9867《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磨性能的测定(旋转辊筒式磨耗机法)》是最能反映穿着状态中耐磨性能的测试方法,且此标准应用范围更为全面,适用于多种材料[8]。

新标准试验方法中规定了耐磨性能检测压力、测试部位及鞋底花纹处理原则(如表2所示)。当微孔底花纹大于0.5 mm时,取同批次原样进行检测,这是因为微孔底的表面致密层有很强的耐磨性能,当打磨掉表层后,耐磨性能骤减,而在实际的穿用过程中,表层对鞋底的保护展现出较好的耐磨性能,若打磨后测试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微孔底不进行打磨处理。

表2 耐磨性能检验原则

3.3.1.2 外底硬度

外底硬度是考核鞋底穿着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也是鞋类产品质量的重点考核项目。婴幼儿及儿童处在足弓发育的关键期,适当的外底硬度可以保证足部健康生长,过硬或过软的外底容易造成塌陷或扭曲,不能很好地对足部起到支撑作用。旧标准要求鞋底硬度≤70(Shore A),新标准对其进行了补充,避免鞋底过软对足部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新标准要求实芯底:45~75(Shore A),微孔底:40~70(Asker C),并增加了微孔底试验方法HG/T 2489《鞋用微孔材料硬度试验方法》。

新标准中规定微孔底硬度检测使用硬度计Asker C,ASKERC型硬度计是依据日本现行标准制造而成的。目前检测机构多采用国产C型硬度计测量微孔发泡材料外底硬度,且很多检测人员潜意识认为C型硬度计、W型硬度计、AO型硬度计及ASKERC硬度计是同一种硬度计,而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细微差异。C型硬度计与ASKERC硬度计的压针球面尺寸、压针伸出量都不同,而压针伸出量直接影响到硬度的测量结果。在同一材质条件下测量时,C型硬度计所测硬度值偏低[9]。检验机构应及时核查仪器设备是否满足实验要求,保证出具数据真实有效。

3.3.1.3 静态防滑性能

静态防滑性能是一个在水平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被移动时所体现出来的防滑能力,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反映出产品本身的安全性能。儿童因其体重较轻、腿部肌肉发育不完全,在行走或奔跑时很容易滑倒,通过静态防滑性能的测试可以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水平。新标准要求干法防滑性能不小于0.5,防滑性能差的鞋不仅容易造成摔伤,还导致肌肉用力不均,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发育。新标准规定了防滑性能按HG/T 3780-2005《鞋类静态防滑性能试验方法》中8.2.1执行。

3.3.1.4 耐摩擦色牢度

耐摩擦色牢度是表征在摩擦过程中材料的抗损伤能力和材料表面颜色的迁移性。新标准中将其从强制性健康安全性能条款改为物理性能要求,耐摩擦色牢度考核重点是消费者的穿用体验,此项目不合格的鞋子在穿用中会造成袜子或皮肤被染色,严重影响穿用体验,而掉色物质与有毒有害物质之间并无关联,只是固色工艺上的欠缺,因此将耐摩擦色牢度定为物理项目更为合理。新标准规定耐摩擦色牢度按QB/T 2882-2007中方法A执行,与旧标准一致。新标准补充了对取样的说明,即“如果没有衬里,帮面与脚的接触面作为衬里进行试验”。

3.3.2 物理安全性能

新标准将物理安全性能分为物理机械安全性能、限量物质要求和包装塑料袋薄膜厚度三项,物理安全性能由旧标准的四项内容变更为引用强制性国家标准GB 30585中的7项内容;包装塑料袋薄膜厚度基本要求与旧标准一致,增加了打孔要求,修改了考核范围。

3.3.2.1 物理机械安全性能

新标准物理机械安全性能要求如表3所示,在旧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钉尖、婴幼儿鞋小附件抗拉强力、钢勾心和有效跟高的要求。在历年的抽查工作和召回事件中,童鞋的小附件抗拉强力是重灾区,旧标准中只要求可拆卸小附件不应容入试验器,而忽略了不可拆卸小附件脱落产生的危险。婴幼儿身体柔软,且好奇心丰富,对世界的探索正处在口腔期,对衣物及鞋子上的附件都会啃咬,只有在一定拉力下未脱落的小附件才能被认为是安全的。生产者对此项产生的安全问题意识薄弱,只考虑设计的美观性,忽略了婴幼儿吞咽可能造成的危险,希望通过对此项的管控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与国际竞争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标准中加入的钉尖、钢勾心和有效跟高项目,可以充分适应市场的发展,涵盖的布面童胶鞋考察范围更为全面,保障了布面童胶鞋行业的健康、高水平发展。

表3 新、旧标准物理安全性能要求差异

3.3.2.2 限量物质

新标准删除了pH值和含氯苯酚的强制性限量要求,增加了皮革和毛皮中的六价铬、富马酸二甲酯和邻苯二甲酸酯三项化学项目限制要求,变更了重金属的试验方法。经检测机构多年检测经验及数据证明,鞋类产品中pH值和含氯苯酚检出率极低,且布面童胶鞋都配合袜子穿用,更降低了其风险,因此删除两项考核内容。

皮革和毛皮中的六价铬、富马酸二甲酯和邻苯二甲酸酯作为材料加工中的印染助剂、防霉剂和增塑剂,具有价格低廉、功能性强、性质稳定等特点,常被应用在鞋类生产和加工过程中。而三种物质对儿童生长发育及环境产生的影响不容小觑,六价铬是强烈的致癌和致突变的诱发因子,可能造成遗传性基因缺陷,对环境有持久危险性;富马酸二甲酯可经食道吸入对人体肠道、内脏产生腐蚀性损害;邻苯二甲酸酯属于一种环境激素,会直接干扰儿童内分泌系统,促使儿童性早熟,长期接触该物质会损害儿童肝脏、肾脏,影响生殖系统的生长发育。新标准增加这三项限量物质要求,为儿童及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同时促进了整个布面童胶鞋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重金属常作为印染络合染料和化学助剂使用,新标准重金属总量按QB/T 4340《鞋类化学试验方法重金属总含量的测定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规定执行。与旧标准相比,新标准采用微波消解法对试样的消解更为充分,消解后残渣较少,而萃取法受外界干扰影响较大,玻璃器皿很容易造成重金属残留。在检测仪器方面,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也比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更为精确,检测限更低。采用微波消解法更全面地考虑了重金属残留对整个环境的影响,推动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3.3.2.3 塑料包装袋薄膜厚度

新标准扩大了包装塑料袋薄膜厚度的考核范围,将旧标准中只考核布面婴幼儿胶鞋变更为对所有布面童胶鞋的物理安全性能,指标要求与旧标准保持一致,测试方法由GB 6675.2-2014中5.10条款替代了旧标准中的2003版本标准,增加了对薄膜厚度均匀性的要求,每次测量厚度不应小于0.032mm。新标准增加了打孔要求,在任意最大为30mm×30mm的面积上,应有界限清晰的孔,孔的总面积至少占1%,测试方法按GB 6675.2-2014中4.10执行。

3.3.3 外观质量

新标准删除了一等品和合格品的分类,从鞋面、缝线、涂饰层、外底和内底、整鞋等方面考核布面童胶鞋外观质量,简化了外观质量要求。新标准对产品加工工艺和具体加工质量问题不再详细要求,考核更侧重整体美观性和穿用体验。

3.4 警告标识

新标准增加了警告标识内容,对于幼儿穿用的布面童胶鞋,在必要的情况下,应提醒使用者的监护人对于帮面、鞋底、附件、包装等在使用中所涉及的内在危险和伤害风险,以及如何避免上述危害的风险,应给出相应的措辞或使用说明。警告语应当以“警告”“注意”开始,且应清晰可见、易于辨认和了解。

4 结语

GB/T 25036-2021《布面童胶鞋》的制修订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新标准的发布实施更好地适应了市场需求,填补了创新产品无据可依的空白,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是提升布面童胶鞋行业整体质量水平、促进进出口贸易的重要行为准则。同时也促进生产者与设计者积极改进加工与生产工艺,增强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意识,为消费者提供更为全面的健康和权益保障。检测机构通过对标准的深入理解与运用,能进一步完善自身检测能力,更为高效地协助生产企业进行质量把控,进而提升布面童胶鞋的行业竞争力与国际影响力。

猜你喜欢
胶鞋布面微孔
王秋莲
关于国内胶鞋标准及质量要求的探讨
塬(布面油画)
詹克兢布面油画
一种打微孔改进结构的塑料编织袋
胶鞋和冰淇淋/〔苏联〕
张方白艺术作品
《儿童皮鞋》、《休闲胶鞋》等行业标准将于2017年1月1日实施
强疏水性PDMS/PVDF微孔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膜蒸馏用PDMS/PVDF/PTFE三元共混微孔膜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