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索
——以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12-23 02:38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双师双师型教师队伍

唐 出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向社会输出高质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一教育目标决定了职业教育教师不但要具备传授理论知识的能力,还应具备实践能力,能够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的独有特色,是高职院校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人力资源,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使命。

近年来,我国自上而下出台一系列文件、政策,落实“三教”改革,政策不断向“双师型”教师倾斜。2019 年,国务院下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强调,“要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1];同年,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大力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为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2];2021 年,《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的通知》要求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因此,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彰显职业教育特色,满足国家战略发展要求以及新时代育人的需求。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模糊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简单地把具有“双证书”“双职称”的教师认定为“双师型”教师,虽然从形式上强调了“双师型”教师要注重实践的特点,但并不能使教师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3]。一些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以理论为主,与实践脱节,一些教师虽然通过考试,但仅限于掌握了理论知识,并不了解一线生产实际操作流程,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欠缺,也缺少企业交流、培训经历。另外,在部分专业,教师的职业资格证书质量不高,含金量低。还有一些教师避难就易,考取相对容易的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与所任教课程贴进度不高[4],证书与实际能力等值性有待商榷。

(二)“双师型”教师来源渠道有待创新

第一,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来源主要采取“内培”方式。“内培”即学校通过对教师进行相关专业化培训,内部培育“双师型”教师。“内培”虽可节约成本,缩短培养时限,但常常面临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与专业对口性差、教师培训兴致不高等问题,从而造成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综合素质很难得到显著提高。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不可能仅仅靠短时间的培训取得,“内培”方式培养出来的教师队伍难以保证质量[5]。

第二,高职院校每年对外招聘的人才绝大多数都是从校园走出的毕业生,虽然进行了入职培训,但真正能下到企业指导学生进行一线实践的教师比例并不大。他们不具备职业技能经验,仍需要长期磨练。

第三,学校通过“外引”聘请企业或其他高校的兼职教师的弊端:一是人才引进成本相对增加,受限于资金不足,许多企业技能骨干或是科研人员无法引入;二是招聘的兼职教师只能暂时满足本学期或者本学年的短暂需求,再加上兼职教师受自身工作影响,很难将全部精力放到教学以及指导学生实践上;三是兼职教师主要工作场所不在学校,平时与其联络交流不方便,很难能第一时间给予学生面对面的指导。所以学校应寻求校企合作最佳契合点,不断完善人才引入渠道。

(三)考评与激励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国家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很多政策向职业院校倾斜,但在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上仍缺少适用于高职院校的评价标准。尤其在职称评定方面,仍然参考普通高等院校的职称评定条件,重理论轻实践,重视科研数量,没有考虑到职业院校的特点,忽视了技能和实践经验的考核,而这无疑对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发展是不利的[6]。“双师型”教师与普通教师采用一致的评价标准,不能体现职业教育中“双师型”教师的特殊性以及在师资队伍中的重要地位。由于职称的压力,一些教师只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满足考核评价中的条件,从而忽视了自身实践水平以及指导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行性路径

我院(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结合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的原则,以新时代师资队伍建设最新要求为目标,以“一根基、三队伍、三保障”为实施路径,构建了一套长效、动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体系,切实提升教师发展质量。

(一)稳固师德师风根基

理想信念是好老师的灵魂,道德情操是好老师的前提条件,扎实学识是好老师的根本基础,仁爱之心是好老师的基本要求。

首先,榜样引领,开展多样化师德师风教育。高职院校以营造良好风气氛围为出发点,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媒介资源,学习黄大年、张桂梅等师德师风楷模先进事迹;同时,邀请企业能工巧匠、优秀毕业生等进校园,大兴学习师德楷模之风、大兴学习工匠精神之风,教育广大教师以工匠精神为道德标杆,厚植爱国奉献情怀,恪尽职业操守,坚定职业信仰,牢记育人使命,以大爱感染学生、以德行影响学生[7]。

其次,高职院校以师德师风系列教育活动为载体,教育广大教师端正教学态度、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教学行为,倾注匠心,教好书育好人。我院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 《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通过举办重温教师誓词、育人标兵话育人、寻找身边师德楷模、“最美教师”评选、拒绝学术腐败签字等活动,增强教师践行崇高师德师风的自觉性。

再次,将师德融入评价体系。按照教育部等部门颁布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设计师德师风正面评价清单以及负面师德失范清单,并从人才招聘考核、人才引进、教师资格申请,到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完善相关制度措施,切实将落实师德规范要求贯穿于教师日常管理之中;同时,将教师师德表现与教师年度考核、绩效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评优评先、干部选拔等挂钩,对有失德失范行为的教师予以及时处理和相应惩戒,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8]。

(二)依托校企合作,建好三支队伍

1. 做强校内专任教师队伍

一是构建“职前—入职—职后”联动培训体系,完善教师素质提升工程。职前职后培训内容应统筹规划、衔接得当、有所侧重。职前培训主要侧重于对行业、职业的基本了解,包括职业道德操守、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教师基本素养、职业态度等方面;入职培训要了解学校发展史、组织机构、各项规章制度,更要明确个人职业规划,同时针对“如何上好一节课”,要了解教学基本环节、方法、信息化手段等;职后培训主要是业务水平的不断精进与提升。

二是打造校企共育实践体系。各高校应遵循“新教师—骨干教师—教学名师”教师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年龄和阶段明确培养目标和任务,联手企业共同制定分级分层培养方案。第一阶段,由于新入职教师的教学与实践经历都不够丰富,为他们每人配备1 名指导老师,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同时实现常态化顶岗实践。根据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教师应满足每5 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 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第二阶段,培养骨干教师。要以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和问题为目标任务,达到提升其教学实践能力的目标。第三阶段,培养资深教师。可借助行业联合学院平台,发挥行业特长,全面持续推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发展[9]。高职院校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依托,参与企业实际生产生活,深入了解一线生产流程,将顶岗实践、下厂实践作为教师必修课和常态化培养内容,可实现企业、学校、教师三方共赢,满足教师自身发展需要,同时推动学院发展。

2. 做实校外兼职教师队伍

邀请各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高层次人才等来到学校兼职授课,开展讲座,交流时代发展最新前沿技术,无疑是促进教学有效开展、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教学中,兼职教师往往受工作时间安排、待遇等因素限制,日常教学结束后会出现不管理、兴致不高等问题。因此,学院教师应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与企业开展深入交流,切实打通校企双向流动渠道。

首先,做好制度保障。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从兼职教师聘用条件、教学管理、薪酬待遇三方面明确管理标准。其次,打通校企双向流动渠道。学院设置一定比例的特聘岗位,畅通高层次高水平技能人才兼职从教的渠道,建设一支“固定岗+流动岗”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队伍;同时,也可向企业输送学院“科技特派员”,实现校企“互帮互助”计划,着力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努力实现专、兼职教师间知识与技能的切磋,校企双向流动顺畅,打造互兼互培共同体。再次,完善兼职教师激励机制。对于企业一般兼职人员,如技工、高级工,可按照相应职称专业技术等级发放课时费;如聘请知名专家、领军人才、大国工匠,可对应上调课时津贴。同时,还应给予兼职教师精神鼓励,授予一定荣誉,参与年底评优并对年度考核优秀者按比例发放奖励。

3. 做特领军人才队伍

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分级打造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等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国家工匠之师”引领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主要可通过以下途径:第一,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带头人、教学名师引领作用。持续开展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青年拔尖人才的培育工作。选拔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优秀的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头雁计划),培育一支优秀青年教师突击队。通过产教融合的师资多元化培育机制,建立“2+1”导师制,即2 个导师(企业+校内名师) 培育1 个名师,构建国家、省、学院三级名师培育体系,建立梯度合理、专业覆盖面广的名师队伍。第二,柔性引进技师、大师、大国工匠。一是坚持引培结合,完善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围绕专业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二是产教融合,加大柔性人才引进力度,根据人才培养需求,面向行业企业柔性引进技能大师等特殊人才,设置特聘岗位。第三,提升人才政策竞争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能够冲击更高目标的人才,担任专业带头人和团队负责人,并在团队建设、资源配置、薪酬待遇方面予以保障。第四,实施“双师型”教师创新团队建设,建立数量充足、梯队合理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三)做好“三维”保障体系

高职院校应主要从考核评价体系、工资绩效制度和职称评聘制度三个维度做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保障工作。

一是构建多元评价、多方参与的考核体系。高职院校要将师德师风、工作业绩、社会服务和科研等多模块纳入考评体系。考评要注重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静态考评与动态监控的结合,从“一元化”向“多维视角”转变[10]。要建立“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培训”多方参与的评价制度,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和违反师德行为联合惩戒机制,严格执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度。

二是优化绩效动态调整机制。高职院校应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科研奖励实施办法》《专业带头人薪酬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做好顶层设计。要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体,科研奖励、劳务报酬、荣誉奖励为辅的多种形式的工资体系。科研转化、社会服务等所得收入,可不纳入单位工资总额基数,从而激发教师教学、科研、参赛的积极性,鼓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多劳多得,公平公正。

三是改革职称评聘制度。职称评审方面,学院应根据省内相关职称评聘文件要求,结合学院自身发展需要,修订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以及《职称评审评分标准》,重点要以激发人才活力为目标,坚持品德、能力、业绩、贡献评价导向,着力克服“五唯”倾向;设定师德师风、教学、科研、“双师”实践能力、荣誉、社会服务等多维度评价指标;根据省内各系列职称评审标准,细化若干具体指标,体现专业技能水平、实践水平和成果转化水平并举。

猜你喜欢
双师双师型教师队伍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农村小规模学校“双师教学”美术教育模式探究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共同体探索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