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线上共读的实践探索

2022-12-25 14:57海南省海口市国兴中学颜思丽方仁艳
新教育 2022年34期
关键词:读书活动语文

◎ 海南省海口市国兴中学 颜思丽 方仁艳

名师工作室作为培养教师的载体,以制度为保障,开展系统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力图促进教师专业共同成长,引领、辐射并带动区域教师的发展。但是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常常遇到“工学矛盾”,且工作室成员往往分散在各地,给活动的开展带来了重重阻力,线上活动因此应运而生。我们工作室近几年来一直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线上共读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线上共读的现状

笔者曾就语文教师读书情况,对“教育部方仁艳名师领航工作室”的40名教师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有10位教师长期保持阅读的习惯,占25%,他们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游刃有余、颇有建树。有30位老师觉得时间不够,一个学期读书不足一本,占75%,由于缺乏必要、合理和有效的读书,这些教师文化视野狭窄,面对求知欲正旺盛的学生,显得底气不足,非常尴尬。因此,教师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在教学一线的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该明白读书是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但真正读书的教师却不多,他们的理由似乎都很有道理:每天备课上课,还要早读和晚自习,哪里还有时间读书;每次考试学校都要排名,工作重心是提高学生成绩,哪能顾得上自己读书;生活的琐事、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等,一大堆事导致很难静下心来认真读书……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和网络阅读平台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尽管如此,利用网络进行阅读的人少之又少,手上拿着智能手机,更多的是刷抖音、逛淘宝和微信聊天,有的在听书平台听听书,但大都选择听一些悬疑、推理、言情的网红小说,娱乐消遣性的文化耗费了大部分时间。线下读书少,线上读书更少。

笔者以“线上共读”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总共才出现了43个结果,其中提及“共读”的有16个,而“线上共读”的仅有3个,内容是“师生线上共读”“亲子线上共读”“班级线上共读”,但“工作室教师线上共读”搜索结果为0;在“百度”上搜索,可以看到一些学校进行线上共读的活动方案及总结,但数量也极少,以工作室作为载体的线上共读活动是没有的。2019年3月,“全民阅读”已经第六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足见国家对全民阅读的重视程度。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方仁艳名师领航工作室”(下称工作室)充分利用网络条件开展了一系列线上共读活动,共读活动内容充实、形式丰富、可操作性强,力图为其他名师工作室探索出一些值得学习借鉴的做法。

二、线上共读的实践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在“真阅读”思想的引领下,工作室开展了多次“线上共读”活动,几年来我们做了很多实践尝试,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立足学科特点,选取阅读内容。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天天看书,终身以书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语文学科特点是基础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要教给学生广泛的知识,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知识视野宽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今中外的知识都要涉猎。这一切都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精细研读语言学、文字学、文章学、文艺学、美学等方面的语文专业书籍。在选择“线上共读”的书目时,可选择有助于增长学员教师的语文专业知识的相关书目。如阅读《金蔷薇》可以了解文学创作本身规律,了解作家的创作心得;阅读《美学散步》把握宗白华先生的美学观点和对美的认知,提高教师的审美水平。阅读王水照先生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苏轼选集》,教师能感受苏轼的一生和他伟大的思想。“线上共读”只是一个引子,语文教师应以此作为契机,从中汲取营养、不断成长。

2.基于网络技术,开展共读活动。当下的互联网技术,可以为我们阅读提供各种各样的资源,不仅有丰富的内容,还有各类阅读媒介及线上阅读平台。我们工作室的成员充分利用在互联网线上阅读平台,如超星学习通、TalkLine、阅读打卡小程序、腾讯云课堂、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APP和小程序,在手机等移动终端就可以进行阅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参与线上阅读,利用碎片化时间拓展自己的阅读空间。同时,在网络阅读空间里,教师可以无障碍地与其他学习者交流阅读感受,共享阅读心得,提高阅读审美素养。

(1)利用超星学习通APP开展共读活动。2018年,我们工作室在学习通平台上第一次尝试共读活动。由一名教师牵头,首先要在学习通上创建工作室共读群,并邀请中国教育报2014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徐飞老师做领读。每周大家利用自己的时间先阅读完规定的内容,周六的晚上八点便登录学习通,跟着徐飞老师再读,同时交流自己的阅读想法。活动持续了整整一年,我们重温了《金蔷薇》中谈到的素材的收集、灵感的出现、构思的取舍、语言的来源……这些写作教学内容对语文教师的启发很大。《金蔷薇》最后一次读书会是2018年的最后一天,大家在徐飞老师的带领下读完了《金蔷薇》的最后章节,意趣盎然,都舍不得离线。

2020年,我们再次借助学习通平台共读宗白华先生《美学散步》,共读前安排好活动的时间、共读的内容、活动的主持人,分工明确、要求清晰、容易操作。由于《美学散步》一书大家读起来都觉得比较艰涩难懂,于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共读方式,我们邀请了海南大学李音教授和工作室导师龙敏老师做导读并释疑,地点选在环境清幽的书屋进行。龙敏老师以书中“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篇章和我们分享了意境的意义、意境与山水、意境创造与人格涵养三个部分的内容。李音教授介绍宗白华求学背景和治学经历,告诉我们经典读书方法:薄书厚读,旁枝溢出。还给我们讲了中西文明的比较、民族美学世界化和普适性。《美学散步》这本书要想读通透着实有点难处,两位老师的分享深入浅出地答疑解惑,如醍醐灌顶,令人豁然开朗。我们发现“线上共读、线下解惑”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教师吸收共读学习的内容,从而有效指导教学实践。

(2)利用阅读打卡小程序和微信公众号开展共读活动。2021年的2月,我们工作室按照原计划开展《苏轼选集》的线上共读活动。策划者先要求成员在阅读打卡小程序上对学习时长、学习类别、内容描述进行设置,在自由阅读后,成员每天在阅读打卡小程序上打卡。领读者每周不定期公布成员读书打卡情况。经调查,这种方式对教师的自觉阅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打卡无形中产生了约束力,让自觉性较差的教师能努力克服困难,腾出时间坚持下来。有的教师有时忙得忘记了阅读任务,当手机收到阅读提醒时,也会赶在当日的23:59前提交打卡内容,目的就是不遗漏一天。

工作室的“苏迷”王世焱老师则利用个人微信公众号不断地向学员推送自己的学习心得,其独到的见解和分析,帮助工作室成员解决了在学习之初遭遇的几个困难:缺乏参考资料,有的书籍里还有好多不认识的繁体字;有些内容看不懂,导致阅读速度很慢;读不懂,难消化,对教学帮助不大;教学任务太重,抽不出时间。不得不说,打卡小程序和微信公众号是完美的读书搭档。

(3)利用TalkLine平台组织语文活动。疫情期间工作室通过TalkLine举办一场线上联合吟诵活动,在病毒肆虐之时,我们共同用声音传递信念,以表现我们语文人守护家园的力量和决心。在总指导和工作室成员的策划下,各小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发挥各自的优点和长处紧锣密鼓地准备。在这个平台上可播放各小组的吟诵视频,学员在视频中深情地诠释吟诵的作品,尽情分享。工作室老师哼调伴诵的分享,韵味十足,情真意切,余音绕梁。

(4)利用腾讯云课堂分享读书心得。疫情期间,我们工作室还开展了以“与教育相见,看初心不变”为主题的线上读书分享会。工作室全体成员放下手中的教科书,在腾讯课堂上云相聚,共叙读书的千滋百味。分享会上,学员们分享的内容很多,如《名作细读》《真实,语文教学的命门》《致青年教师》《余映潮谈写作艺术》《点亮生命的灯火》《给教师的建议》《大教育家》《最具施教力的教学思想》《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我们一起读名著》《教出健康的孩子》《你是人间四月天》《恰到好处的幸福》《活着》等书的阅读体会,这些书籍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在腾讯云课堂平台组织分享交流会,给教师提供展示自己读书成果的机会,达到了交流共享、互促共进的目的;让与会教师共享读书的快乐,使大家在阅读中寻找灵感,在交流中启迪智慧,在学习中超越自我。

三、线上共读的收获

我们工作室的“线上共读”坚持了几年,学员从最初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到现在的满心期待,不只是态度在转变,在专业习惯、学科素养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收获。

1.养成了专业习惯。许多教师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大家不仅读纸质书,还会利用网络阅读去获取更多的资源。他们深知能让自己与别人拉开距离的唯一办法就是读书,这也是一个优秀语文教师良好的专业习惯。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一次共读,不是读书的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显然,《美学散步》于我来说,还是浮光掠影,遗失的、不懂的还有很多很多。但我并不能因此就放弃阅读,“在读”“在思”的状态才是最重要的。

——海口市琼山华侨中学 龙敏

当年那个躲在父亲书房中看书的女孩已经变成了一个带领着自己学生阅读的老师。读书,不仅仅要有“读书种子教师”,还要有“读书种子学生”。漫漫耕“读”路,我们都在一边阅读,一边寻找。

——海口市五源河学校 方沫

2.提升了学科素养。多次的“线上共读”和线下分享交流,工作室学员的学科素养、教学技能也有了极大的提升。学员懂得了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和挖掘、注重教学设计的巧妙切入、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真正提升。

3.起到了辐射作用。2020年工作室共开展了6次线上共读交流活动,并开通公众号用以分享资源、整理信息。活动形式有主题论坛、专家讲座、名师讲坛、联吟联诵等。工作室还参与了部分市县名师工作室的交流活动,开展专题讲座、上示范课及工作室经验分享交流等活动。用工作室各类培训活动以及种子教师读书计划提升工作室成员专业素养,并起到引领辐射作用。

当然,线上共读还有很多的不足,例如部分老师读书的积极性不高,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脱,有些读书的老师缺乏较好的读书方法,只读而不做梳理和笔记,效率不高。线上共读如何管理得更有效,是否要设立一些奖惩机制等问题,需要我们边实践边探索,不断优化线上共读的实践路径,相信未来一定会更好。

猜你喜欢
读书活动语文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