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2022-12-25 00:26马爱平
学周刊 2022年35期
关键词:高中生驱动思维

马爱平

(甘肃省礼县第一中学,甘肃礼县 742200)

在数学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大环境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高中生的学习需求。而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驱动模式的价值和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是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和高中生的学习需求,为高中生设计问题式的教学模式,使得他们能够在驱动问题的引导下发展思维、提升数学能力。以下将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驱动模式的价值和策略展开分析。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价值

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科教学中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对于增强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第一,受到问题驱动模式和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对教材的掌控能力和学生的了解程度不断提升,他们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具有趣味性、层次性等特征的数学问题。在问题的引领下,高中生会发掘数学教学中的乐趣,进而主动地展开学习和探究。第二,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师会根据教学实况适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案,引进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这就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在学生广泛参与的背景下,数学课堂的质量和效率也能在现有基准上得到提升[1]。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结合教材内容,设计趣味性驱动问题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足以证明学习兴趣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从实际教学中来看,趣味性的教学问题有助于激发高中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地投身于数学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中设置趣味化的问题,那么高中生就能在趣味问题的驱动下自主展开学习和探究。换句话说,教师应将趣味性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为了发挥趣味性驱动问题的价值和作用,教师可以结合数学教材内容和高中生的兴趣点设计既能吸引高中生注意力又能转化抽象概念的形象化问题,利用口头简述和播放趣味化图片、视频的方式,呈现趣味化的教学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和导向下逐渐认识到数学知识中深藏的奥秘。而学生在分析和解读趣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够提炼出其中的普适性概念。由此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有所提升,他们在数学课堂上的踊跃性和参与度也明显提升。这为构建高效率数学课堂奠定了基础。但是,就高中数学教学现状来说,部分教师对教材的把控力度没有达标,往往仅利用教材中的概念、公式等讲解数学例题,没有发掘出教材中的拓展教学元素,也没有据此设计趣味化的问题,导致教师所布置的问题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也降低了高中生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2]。针对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学问题无趣化和抽象性强的问题,教师可以从自身出发,深入分析和理解新版教材中的内容和教学要求,理清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并积极地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公式转化为形象化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具有较强趣味性和形象性的问题。而在此种问题的驱使下,学生深藏在意识层的数学潜力和学习兴趣能够被激发起来,他们也能在形象化事物的刺激下认识到数学问题背后所隐含的本质。通过上述方式,高中数学课堂的氛围会愈加活跃,学生在活跃的学习环境中也能发展和提升思维能力。

(二)结合综合实力,设计层次性驱动问题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个性化特征尤为明显,这一特征既给教学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发展机遇。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设置具有层次化的数学问题,既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中设计并引进层次化的问题,那么具有不同实力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现有基础上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个体需求也得以体现。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和实力,将其视为不同的个体,设计层次分明的驱动性教学问题,以弹性化的方式设置问题,为具有不同学习需求的高中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赋予学生自主选择和解决个性化问题的权利。而后,学生能够从层次性问题中找准自己的学习方向,不仅能够调集现有的知识储备解决问题,也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数学思维,进而以层层递升的形式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是,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数学教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认知不清,往往以统一化的目标和教学方案应对教学中的所有问题,这就导致数学综合实力差的学生逐渐丧失学习信心,而数学综合实力强的学生又因问题过于简单失去探究兴趣。对于此种情况,教师应秉持着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巧妙地利用电子档案记录学生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的表现,综合分析他们在随堂测验以及考试中的实际情况。以这些因素为基点,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数学教学内容出发,为学生提供层次分明的驱动性问题。同时,教师不仅要在问题的内容上分层,也要在呈现问题的方式上分层,让学生在新颖、具备挑战性的问题化课堂上增强学习信心、发展思维能力。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会自发地组建合作小组,就具体的数学问题展开深入探索,并在自主探索和合作研究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思维水平。

(三)结合思维特征,设计探究性驱动问题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进具有较强探究性的问题,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当前的思维水平出发设计探究性的数学教学问题,以此达到拓展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的目的。基于此,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将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作为考查的重点对象,据此设计驱动性教学问题,保证数学课堂上的问题既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又能符合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要求,进而为学生的深入探究和系统化研究提供方向。在探究性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会借助现存的知识储备以及新课程中的新知识分析和探究问题,进而增强自身的思维能动性和灵活性。不过,在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都较为浅显,这些问题既不能反映数学概念的内涵和本质,也很难提高高中生的思维能力,而在教学问题浅薄且不具有深意的数学课堂中,学生也只能了解数学概念的表层含义,这就阻碍了学生向数学知识更深层次探索的进程。因此,教师可以将拓展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之一,从高中数学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入手,设计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问题,通过改变问题的形式和题目的客观条件增强数学问题的整体深度,为学生提供探究性的学习任务,而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不仅领悟了数学概念和公式的内涵,还能在不断深入的探索中拔高思维水平。通过以上问题,驱动性教学模式的价值和意义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数学教学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四)结合基础知识,设计实践性驱动问题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了教学应达到理实结合的状态。基于此认知,实践性的数学问题走入了教育者的视野,有助于扩宽学生的学习范围、锻炼学生的解题技能。而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只有设计出与基础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性问题,数学课堂才能建设起理实高度结合的教学模式。所以,为了推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高度统一,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数学教学中的基础知识设计实践性质的驱动问题,在问题中要涵盖具体的活动范围、活动规则和活动目标,以此方式帮助学生找准理论与实践的链接点,让他们在基础知识的辅助和实践问题的启发下开展实践探索活动,并在广阔的社会场景中寻求问题的答案。在此过程中,高中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会呈现大幅提升的状态。然而,在传统应试制度的影响下,大部分教师为了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极少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也没有从实践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问题,所以高中生对实践性问题的陌生感较为强烈,无法从基础教学内容出发研究和探索实践性的驱动问题。于是,为了有效地改善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实践性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将具备实践性质和可行性的内容作为设计实践问题的素材,并合理地穿插和引进实践性的教学问题,让学生在数学实践问题的驱使下主动开启实践活动,积极引领学生在社会中探寻数学知识点的具体表现形式,增强学生的数学创新力。与此同时,在实践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也会将数学问题放置在社会大背景下进行思考和分析,这就增强了高中生的问题感知能力,也强化了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他们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社会各领域内的问题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结合教学难点,设计生活性驱动问题

生活性的数学驱动问题,不仅可以提升高中生的形象思维,也有助于化解数学课堂中的教学难点。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中引进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学生会通过调动生活经验的方式理解并解决数学疑难问题,其解题的效率和能力就能得到提升。因此,为了增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数学课堂的教学难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设计具有较强生活气息和形象化特质的数学问题,巧妙地利用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和论证,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具象化、简单化,让学生主动地回顾生活经验、发挥联想能力,并积极探寻解决生活化数学问题的最佳路径。而后,学生就能在调集生活知识储备以及联想的过程中破解课堂学习中遇到的难点。以此为基础,学生的学习范围也得到了拓展,他们不仅能够学习和掌握书本上的知识,也能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力量、增强数学思维能力[4]。不过,在以传统思想和理念为主导的高中数学课堂中,存在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方法陈旧的问题,一部分教师极少在数学课堂中引入生活化的教育元素,未能根据数学学科的教学实情设计生活性的问题,这就导致学生很难解决具有较强抽象性和难度的数学问题。基于此,教师应在全面了解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难点的基础上列出知识点清单,据此选择与学生紧密相关的素材,通过引入生活化的数学元素的方式,让学生在生活化问题的驱使下展开探索和分析。而为了充分体现生活化问题的价值,教师也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教育元素进行对比,找准它们的连接点,以趣味化和形象化的形式呈现生活问题,激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随之,学生就能将现实生活中的形象化事物与数学问题结合起来,进而明确问题的实际含义和考查方向,以便他们更加高效地完成解题任务。如此,学生不仅能够破解数学知识的难点,也能够探索出解决生活化数学问题的创新路径。

(六)结合教学实况,设计总结性驱动问题

总结性的问题有助于增强高中生的整体思维。如果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总结性的问题,那么高中生的整体性思维以及解题效率能得到明显的提升。显而易见,只有真正了解并综合考量教学实况,总结性问题才能达成应有的效果。也就是说,教师可以从教学实况出发,借助教学实录表、课堂观察表等形式记录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况,并据此分析和总结数学课堂中的错误和疑难知识点,进而为学生设置具有总结性和启发性的驱动问题。而在总结性问题的驱使下,学生不仅可以深化对课堂知识的印象,也可以进一步锻炼自身的解题技能。但是,从现存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体制来看,教师在课堂总结中通常以重述数学概念、书写数学公式的方式为主。对此,教师可以将提升高中生整体思维和学习水平为目的,从实际情况出发布置课堂问题,从教学实录中提炼出有效信息,以思维导图为载体构建总结性的问题树,帮助学生理清不同知识点间的联系,让他们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为学生的课后思考和学习提供思路。同时,教师也要将总结和分析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课堂学习的实际情况,利用绘图法或者语言叙述法总结和归纳自己在课堂上出现的思维薄弱点等等,让他们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做好反馈工作。而后,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能够理清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而增强他们的课后学习实效,提高思辨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可以极大地提高他们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明确数学问题的内涵和本质。基于问题驱动模式的重要作用,教师应从教材内容、学生综合实力、思维特征等方面出发精心设计和规划问题教学方案,为学生创设具有启发性和驱动性的问题教学情境。

猜你喜欢
高中生驱动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思维跳跳糖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