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初探

2022-12-25 00:26张雪梅
学周刊 2022年35期
关键词:班会以人为本初中生

张雪梅

(甘肃省永登县大同镇第一初级中学,甘肃永登 730303)

班主任是实施班级管理方案的主导者,在教育发展的新时代,班主任应创新自身的教育和管理理念,深度解析“以人为本”的思想并将其融入具体的管理活动,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而教师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既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成长规律,也要确立学生在管理体制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参与实际的管理活动,学习和掌握自治方法,从而通过自我管理和多元评价的班级模式达成综合发展的目标。

一、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遵循“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意义

“以人为本”是新时代背景下主要的教育理念,将其与班级管理工作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开展相关的管理工作时,教师以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真实需求为依据合理采取沟通策略和引导策略,学生通过正向互动和交流能够合理表达自身的诉求,教师也会给予学生针对性意见或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这个过程能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创造人文化的班级环境[1]。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班主任通过创建自治组织、轮换制度等不同方式确立学生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主体,让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我反省和约束,从而成长为具有稳定情绪和良好品质的人。而且在不断增强管理实效的基础上也能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自然也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活动,自然地融入集体环境。

二、“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架构统领性管理章程,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

班级管理不是短时性和一蹴而就的工作,应该是以长远的教育眼光、长期计划和方案为依托的教育工作,只有从班级整体和长期发展的角度明确班级管理的要点和具体操作形式,才能有效提升管理实效、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班主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班级整体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架构统领性管理章程,依据学生群体生活、学科教学、体育运动、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表现的真实状态以及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成长与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等为依据在章程中设置“班级发展计划”“卫生标准”“纪律标准”“课后活动参与情况汇总”等多种类型和领域的规章制度,并且以书面的形式将其印制出来,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卫生习惯、体育运动等方面所要达成的目标。此外,为了体现学生在班级里的主人公地位,教师要以匿名或者公开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为班级建言献策,从他们主观和班级客观发展的角度为统领性章程增添内容和条例,并要求学生深入解读相关章程,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够在人文性和民主化的班级环境中实现多元发展的目标。

(二)巧用情感化沟通策略,契合“以人为本”的理念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初中生正处于思维敏感、情绪波动较明显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内,学生很可能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果教师不能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思维习惯,就会对初中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教师要从初中生的心理和思维成长情况出发,契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初中生真实的成长情况入手,巧妙运用情感化的沟通策略,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式与学生展开对话和交流,激励他们大胆表达自身的想法,倾诉生活、学习等多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遇到的困难,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握好交流与沟通的尺度,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和引导者,不能把自身的主观想法强加于学生的思维模式,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意愿。此外,针对情感沟通过程中收获的信息,教师也要着重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指引他们走出困境,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无形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当学生以后再遇到其他困难和问题时自然会积极、主动地寻求班主任的帮助,通过交谈心事的方式与班主任展开互动,如此教师就能把人本理念与班级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水平[2]。

(三)制定个性化的管理规章,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

陶行知先生曾阐释过“个性化教育”,他认为培养人和花草树木一样具有同源性,应该在认识花木特点的基础上浇水、施肥,才能达成良好的培育效果。陶行知先生的理论具有明显的人本特征,对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此,为了促进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管理规章,以学生之间的差异为实施管理计划的依据。

1.制作个人成长档案。由于性格、身心素质、成长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初中生在学习能力、集体意识、责任感等方面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如果班主任不能准确认知学生的差异,以相同的标准和规章约束学生必然难以提升管理的有效性,也不利于学生顺利融入集体。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把个人成长档案作为个性化管理的重要素材,从学生入学起就为他们建立成长记录表、课堂观察表、集体活动参与表等,及时观察和记录学生课堂、体育活动、班级活动等多个方面的表现,按照日期做好个人评价工作,依据各个表的数据定期进行汇总和整理,并将其填写进个人成长档案,从而展现学生一段时间内的综合表现,为开展针对性的管理和引导活动奠定基础[3]。而且教师也要定期全面梳理个人成长档案记录的内容,明确每一个学生一个时期内表现的优势和不足,教师可以采取一对一面谈、书写信件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或集体意识等方面的问题,并尝试为他们指明解决问题、扭转局面的具体方法,从而真正实现人本教育的目标,推动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设定分层管理规则。初中生之间认知和行动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既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可以从学生之间的差异入手设定个性化、分层管理的规则,针对学生的性格差异、能力差异和素养差异等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和组合,按照组合内学生的真实情况设置精准的管理规则,为每一个组合中的学生量身设定管理模式,确保学生能够在分层体制中实现学习、生活同步发展的目标。同时,以分层管理规则为中心,教师也可以设置与之配套的成长机制,依据学生一周、一个月或者一个学期等时间单位内的成长与变化,灵活地改变学生的层级状态,及时调整和优化管理对策,确保每一个阶段的班级管理方案都与学生的真实成长情况相契合,这样才能体现分层管理的优势和价值。

(四)建设自主化管理体系,融合“以人为本”的理念

除了采取个性化的管理对策等方式之外,让学生成为管理的主体也是体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师可以建设自主化的管理体系,确立学生在班级内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形成自我反思和辩证思考的意识,从而优化班级内部环境、渲染良好的教育氛围。

1.建设学生自治组织。自治组织是自主化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体现学生在管理工作中的地位,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建设结构合理、人员配比恰当的自治组织,让学生通过自主参选、民主选举、投票表决等方式选出本班级的班委和干部,负责班级日常的卫生健康、纪律安全、监督作业完成情况等工作,促使学生在自我管理和合理约束的情况下养成良好的习惯。此外在自治组织内部,学生也要以公正、公开的原则,利用日常管理表等道具和素材记录自治组织内部以及学生的真实表现,指导他们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缓解矛盾,以便学生能在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后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而且学生自治不是表面形式,应该是学生在自我意识觉醒的基础上做出理性选择,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我成长的机会,定期开展班委培训活动,传授给他们管理班级的技巧,让他们学会与人沟通的便捷方法,从而在自治过程中促进班级整体健康发展[4]。

2.建设轮转管理体制。如何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工作,这是长期困扰班主任的问题,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尝试转变角色定位,让学生成为自治组织的成员,通过建设轮转管理体制的方式增强自治组织的流动性和驱动性,让学生着力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借助竞争上岗的形式实行“优胜劣汰”的方案,在这种体制的帮助下,学生主动参与和自我提升的意识自然会不断增强。而且除了“竞争上岗”之外,教师依据学生自治的情况定期轮换班委成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班级的管理者,促使他们能够通过自主管理和集体活动增强自信心,并在人际交往和互动过程中实现社会性发展目标,如此就能不断增强班级管理的实际效果和可持续发展的实力,有助于建设内部团结、齐心协力的班集体。

(五)设定互动化的班会制度,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1.广泛搜集班会创意。传统的班会形式和制度僵化性较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为了扭转这种情况,创建以生为本的班会制度,教师可以优化和创新班会的形式和内容。基于这个诉求,教师应在班级内广泛搜集班会创意,引导学生以个人、小组等为单位提出个性化的见解,并将其落实于书面方案,从而利用竞标的方式选取最终的班会创意方案,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在学生搜集和整合班会创意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提前设定班会的主题,引导学生从主题切入,寻找能够凸显主题的生活案例、历史文化故事等并撰写内容丰富、环节完善的班会创意报告,为开展班会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除了竞标之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按照自主意愿,通过演讲、角色表演等不同的方式展现班会主题,如此初中生便能在班会制度的影响下逐渐强化自身的集体荣誉感以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2.开展专题班会活动。在“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体系中,班会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可以设定互动化的班会制度,指导学生与教师和同学展开互动,积极表达主观意见和想法。在互动化的班会制度下,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专题班会活动的方式选取与初中生思维模式、生活环境和当下的心理状态等相关的主题,围绕主题设计班会的具体环节和内容,让学生以主题为中心联系自身的现实生活经验,从而与班会主题思想和情感产生共鸣。另外,基于当代初中教育的需求,教师也可以在班会中融入传统文化思想,以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为素材,让学生在集中的时空环境内品味和学习人物身上优良的道德品质,从而在榜样的带领下形成正确的观念和优秀的道德品质。而且班主任针对班级一段时间内整体的发展方向和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等也可以开展专题化的心理疏解活动,与学生以话家常、讲故事的方式共同舒缓心理压力和负担,这样既能增强管理的效果,也能拉近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六)构建民主化的评价系统,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

评价能够直接影响初中阶段班级管理的效果,只有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才能体现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班主任可以构建民主化的评价系统,利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师生互评等形式,全面概括和分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而且教师也要创新民主评价的形式,利用班级座谈会、小组交流会和野外郊游等方式在正式或者放松的场合实施民主评价,让学生在多元互动、双向沟通的情况下展开自主剖析,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或建议,以此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另外,针对一些性格内向、不愿意表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调整评价对策,利用小纸条等形式让学生展开互评与自我评价,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做好评价工作之后,教师也要结合评价结果进一步完善班级管理体系,不断增强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启示下,班主任把学生视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中心,围绕他们成长需要的环境、成长路径等精心设计班级体制和规章,全面预设初中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道德等问题并结合实际教育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展开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促使学生在民主、开放的环境中实现健康成长、综合发展,成为心理素质强、道德品质优良的青少年。

猜你喜欢
班会以人为本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
微班会:管窥班会的现实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