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和开放性的高度统一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试题评析

2022-12-26 07:40刘金华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乙卷春潮限制性

刘金华

为了确保考试的信度,高考命题一定会将反押题进行到底。作文是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其命题更是如此。作文命题形式所经历的“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明确主题的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演变过程,正体现了命题者在反押题方面的良苦用心。这一命题形式演变的实质,就是在“写什么”的问题上限制越来越多;限制越多,反押题的功能就越强,进而迫使考生独立思考,在规定的写作情境中说真话,抒真情。

当然,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试题要有区分度,必须具备选优汰劣的功能。高考作文命题要为不同水平的考生提供舞台,让他们跳出各具特点、水平各异的“舞蹈”;因此,它又必须具有开放性。从目前“炙手可热”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来看,它在“怎么写”方面体现了极大的开放性,让考生各尽其能,各臻其妙。

2022 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题属于典型的明确主题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人在限制“写什么”和开放“怎么写”方面大做文章,从而使限制性和开放性达到了高度统一。

首先看限制性。这道题的限制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写作内容的限制。导语要求“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以上材料”的表格部分,对北京2008 年奥运会、残奥会和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在比赛成绩、群众体育、科技亮点、交通支持及国家经济发展背景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比照,文字部分中“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则是对表格内容的概括;而文字表述的“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则强调“你”(指答题考生本人)作为中华儿女,应能从两次奥运中感受到体育发展带来的荣耀、国家强盛带来的自豪,并从中受到激励,将把个人的发展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结合以上材料”即要求紧密贴合这些内容来写。而有的考生写“跨越是人民幸福的基石”“跨越是科技发展的栋梁”,姑且不说论点自身逻辑的混乱,仅就所写内容而言,完全抛开两次奥运和国力实现跨越的背景,也未将写作主体“你”(实为“我”)置身其中,完全不符合“结合以上材料”的要求,等于脱离命题规定语境的自说自话。

二是对写作主题的限制。导语要求“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也就是说,只能写规定的这个主题,而不得另立其他主题。如果擅自去掉“再跨越”,仅写成以“跨越”为主题的作文,自然就偏离了题意;如果写成以“开拓”“进取”“进步”为主题,那就更是罔顾考题对主题的限制而离题万里了。从“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来看,所写“跨越”的内容必须是考生“亲历其中”所感受到的“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即材料所论及的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的卓越成就,所写“再跨越”的内容则应该是考生如何“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助力伟大的祖国实现“再跨越”,不断迈上新台阶。有一篇题为“以梦为马”的作文,文章主体部分从“跨越是从一次次的失败中迎来一次次的成功”“跨越是一次次的提升自我,一次次的改善自我”“跨越是一次次的挑战自我,一次次的战胜自我”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这篇作文完全写成了以“跨越”为话题的作文,通篇只是在论证“跨越是什么”,既没有写“我”眼中的祖国的跨越,也没有写“我”将如何“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和规定的写作主题大相径庭,得分不高自在情理之中。

三是对写作主体的限制。在高考考场写作中,写作主体就是考生本人。根据不同的作文题目,考生的身份也会有所不同:有时是局外人,考生以局外人的身份证明已知为真的真理,如2014 年新课标全国Ⅰ卷的“山羊过独木桥”;有时是旁观者,考生以旁观者的身份从旁评论他人的是非,如2015 年新课标全国Ⅰ卷的“女儿举报父亲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更多的年份,考生是参与者,须立足自我,直接参与,阐述自己的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2017 年全国Ⅰ卷“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2018 年全国Ⅰ卷“世纪宝宝中国梦”、2019 年全国Ⅰ卷“热爱劳动,从我做起”、2020 年全国Ⅰ卷“对齐桓公、管仲、鲍叔牙哪个感触最深”、2021 年全国乙卷“当代青年如何追求理想”等。

2022 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写作主体也是参与者。材料中“两次奥运会……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说的是北京奥运会时,“你”(考生)还是个四五岁的懵懂儿童,而2022 年北京冬奥会时,“你”(考生)已成长为十八九岁的有为青年。导语中的“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你”要有代入感,要亲身感受两次奥运会带给“你”的荣耀及自豪,并思考“你”将如何助力祖国“再跨越”。

因此,2022 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的写作重点是:我(有为青年)已见证了祖国两次奥运会和综合国力的跨越,并正思考如何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助力中华民族实现再跨越。

再看开放性。“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写文章也是如此。面对相同的材料,每个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材料储备等情况选用不同的文体,运用不同的文章结构及语言表达方式等来写作。两次奥运会,尽管试题所提供的内容于每个考生而言是相同的,但感受则是因考生而异的,每个考生大可写出迥异于他人的感受。对试题材料的使用方式也可因考生而异:或从试题提供的材料切入,或高度概括试题材料,或以试题材料为联想的基点进行延伸拓展。写作思路也可因考生而异:可以按照“有为青年见证国家体育的跨越——有为青年见证国家综合实力的跨越——有为青年如何助力国家实现再跨越”的思路来写,也可按照“有为青年见证国家体育、综合国力的跨越——分析、挖掘国家能实现跨越的原因——有为青年如何助力国家实现再跨越”的思路来写,等等。可以说,其开放性足以让考生一骋才华。

综上所述,考生要写好今年高考全国乙卷作文,必须遵循命题的限制性,于尺幅之间见真章;同时又要利用试题的开放性,将聪明才智肆意挥洒。唯有如此,才能写出切合题意、个性飞扬的锦绣文章。

[高分作文举隅]

以跨越为薪,燃再跨越之火

2022届一考生

双奥之城,见证了中国体育和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这最好的时代里,我们应竭尽一己之力助祖国实现跨越再跨越,将个人的一把火汇入烛照世界的熊熊火炬。

回望过去,两次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卓越与跨越。

从2008 年奥运会到2022 年冬奥会,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于比赛成绩,中国均创历史最好成绩;于科技亮点,从兴建“鸟巢”,到开辟智慧场馆、实现智慧服务;于国家经济,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近3 倍……这些无一不在宣示中国的跨越式发展。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亲历其中,更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于其深处,则是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跨越。有如此卓越的祖国,我们充满自信和自豪。

展望未来,我们有为青年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春潮,实现再跨越。

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在过去,作为懵懂儿童的我们,只是一个看客,只能见证中国的跨越式发展。而如今,已茁壮成长为新青年的我们,已有责任,更有能力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无论是一批批大学生、研究生主动申请去支教,还是如今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年轻逆袭者们,他们都在为祖国的跨越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期盼已久的梦想。一代人应有一代人的担当,在这个最好的时代,我们有为青年应昭昭而强,担华夏赫赫之梁。

跨越带来中国的繁荣与昌盛,再跨越则须以此为基础,十四亿国民将勠力同心,将奥运精神弘扬。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硬实力逐渐居于世界前列,实现跨越、建成小康社会便是借助于此;然而,并非发展国力就能实现再跨越,因为,物质的发展不会自动演变为精神的升华。如今,我国已实现全面小康,国民都有了生活保障,然而,精神文明的建设是否也完成了呢?2008 年奥运会,有的选手未能夺冠,网上便出现责骂,散布流言。试想,若是这种精神状态,我们又如何实现再跨越呢?所以,我们新时代青年应当发扬奥运精神,需要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精神,摒弃社会上的“丧文化”“佛系文化”等,奋发进取,满怀信心向上走,志在登顶览天下,如此方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再跨越。

跨越已是过去式,但我们仍应汲取经验,砥砺前行,将再跨越变为现在式。让我们以跨越为薪,燃再跨越之火!

[点评]文章审题精准,在遵循“限制性”方面几近完美:先写“跨越”,“回望过去,两次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卓越与跨越”,论述“我”眼中的中国式跨越;然后写“再跨越”,“展望未来,我们有为青年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春潮,实现再跨越”,论述已经成为新青年的“我们”,要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最后写“跨越”和“再跨越”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再跨越”。作者指出,“再跨越”要以“跨越”为基础,要实现再跨越,应发扬奥运精神,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精神,奋发进取。在论证过程中,“我”的身份特征鲜明,字里行间洋溢着自豪与自信,体现了新时代有为青年蓬勃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风貌。

同时,文章在利用“开放性”方面也亮点频频:以三个分论点作为文章结构的主框架,层次井然,而且能够准确分析“跨越”和“再跨越”之间的关系,更体现了作者思维的深刻;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如“满怀信心向上走,志在登顶览天下”“跨越已是过去式,但我们仍应汲取经验,砥砺前行,将再跨越变为现在式”等句子,令读者齿颊生香。

猜你喜欢
乙卷春潮限制性
2022年全国乙卷化学模拟试卷
山东:春潮澎湃处,扬帆奋进时
2021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乙卷)评析
勘误说明
春潮带雨 寒食月明
破解高考词汇障碍之熟词生义
农谷沃野涌春潮 打造一流国家农高区
沉默与孤独——《春潮》电影解读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常见易错题例析
定语从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