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

2022-12-27 10:48高宇琪张海芹夏梦洁
农村.农业.农民 2022年2期
关键词:秦岭生态

刘 军 高宇琪 李 莹 张海芹 张 筱 夏梦洁

秦岭涉及陇、陕、蜀、豫、鄂、渝等6省市近20个地级市,其中在陕西省的行政区划内涉及6市37县(区)、5.7万平方公里,占陕西省土地面积的28%,区域内约有人口497万。秦岭有各种动物约600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熊猫、朱鹮、大鲵、金丝猴、羚牛等。秦岭有种子植物3446种,隶属于1007属、197科,分别占全国同类总种数的14.04%,总属数的33.79%,总科数的65.23%。秦岭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是世界上少有的基因库。同时,秦岭既是中国南北气候、生态、地理、地质等不同自然因素的分界线和衔接处,是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补充地和淮河的发源地,承担着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职能,又是关陇、成渝、江汉平原和中原大地四个经济核心区之间最大的绿色宝库和最重要的生态屏障。秦岭还是中国南北之间语言、风俗、习惯等区域文化特征的天然分水岭与汇聚地,是中华民族的龙脉所在和华夏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血脉永续的载体和象征。此外,秦岭还拥有丰富的矿藏、珍贵的中药材等宝贵资源,集成了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多重核心要素,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必须倚重的基础。因此,秦岭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主体区域之一,其生态环境安全直接关系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认识问题和管理问题,也有山区人口生存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但主要问题是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反映在保护区内的经济增长动力与生态环保压力的矛盾。对秦岭而言,保护与利用同等重要,但必须坚持保护优先、利用有度的原则,始终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加以科学利用、合理利用。做好秦岭的保护和利用,今后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顶层设计,统筹规划

要紧紧抓住国家建设“一带一路”机遇,积极推动秦岭生态经济区建设进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确立其国家级战略地位。秦岭所在地的市、县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应的具体规划,依据各地区的特色,制订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分区、分类规划,以统筹秦岭保护与利用工作。各地在编制各自的规划时,要加强沟通,特别是在重大项目的策划上共同开展,确保大秦岭地区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二、优化布局,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构建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是秦岭区域产业发展的方向。一是积极开展资源详查和开采工作,做好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二是整合秦岭旅游资源,深度发展秦岭旅游。各地应从旅游产品开发与组合、旅游市场开拓、旅游景点、线路建设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建设一批符合现代需求的旅游景点,联手共建大秦岭旅游区。三是综合开发利用秦岭特色生物资源,大力发展绿色产业。要结合旅游产品开发和生物医药等的发展,努力把秦岭地区生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四是做好移民搬迁工作,加快城镇化进程。要把退耕还林、移民搬迁、农民进城等工作结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农民从深山中搬出来,集中居住到各中小城镇,减少人类生活对秦岭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

要充分利用国家公园、植物园等平台,对民众进行科学教育和普及。采取多种形式向人们展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宣传可持续发展战略。尤其是培养青少年热爱自然、珍惜生态的情操,增加他们自觉参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例如,2014年6月28日,秦岭国家植物园联合陕西省环保厅、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华商报几家单位,在秦岭国家植物园就地保护区内开展了“大美秦岭环保行”大型环保活动,让民众读懂秦岭,自觉保护秦岭。此次活动得到了西安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各行业的社会志愿者近千人在河道及峡谷开展捡拾垃圾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民众的环保意识。活动后期,各大门户网站、报纸持续报道此次活动,扩大活动的影响,有效地宣传了秦岭环保的重要性。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大秦岭发展论坛”“大秦岭国际摄影展”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国际社会对生态秦岭的认识,让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秦岭,促进大秦岭生态区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大执法力度,构建长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要按照这一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完整、规范、稳定的秦岭环境保护制度体系,为系统化做好秦岭生态环保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要认真贯彻执行《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对秦岭风景名胜区实施强制性保护。严格实施涉及秦岭生态保护区的项目审批程序。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完善问责机制,确保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现有的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建立重大问题政策研究机制、专家论证制度、重大建设项目公示与听证制度。积极探索联合执法,加强执法力量,依托“数字秦岭”平台,逐步建立秦岭执法动态监察系统,推进依法保护。

五、加强秦岭生态保护综合研究,建立国家级的综合研究平台

目前,与秦岭的重要地位相比,致力于秦岭生态保护和研究的科研单位和专家学者还比较少,秦岭生态保护的相关研究相对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及科学集成。应在秦岭范围内,多创建几个类似于秦岭国家植物园的国家级综合研究平台,推动秦岭地区生态保护学科发展。开展秦岭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加大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力度。就秦岭保护和利用进行专题研究,明确未来的思路和任务。系统分析生态环境的生产及服务能力,做出综合的生态分析和经济评价,指出其当前状态,并预测其生态环境今后发展的趋势,为秦岭地区生态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在全国各地的普遍开展,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声,广大群众对加强秦岭生态保护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特别是在中央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后,更要求陕西省要加强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在战略能源、经济贸易、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人文交流上持续合作,再创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秦岭沿线地区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更应抓住历史机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思想起点,提高战略认识,全面审视秦岭地区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作用以及其生态环境资源的重要性、特殊性和唯一性。要将大秦岭生态保护项目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的子项目,从思想上、财力和物力上都给予足够的支持。选择大秦岭理性的发展模式,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科学发展放在首位,进一步明确以生态文明为统领,以生态保护为核心,以旅游产业为支撑,不断提升秦岭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使秦岭变为国际生态环境样板区,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美的风景。

猜你喜欢
秦岭生态
暑期秦岭游
洞穿秦岭
“生态养生”娱晚年
创生生态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贾平凹:从秦岭到秦岭
生态公园,四季皆景
秦岭作证
《早春过秦岭》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