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建设中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以黑龙江省为例

2022-12-27 10:48李旭童
农村.农业.农民 2022年2期
关键词:黑龙江黑龙江省文化产业

王 尧 王 磊 李旭童

伴随着黑龙江省工业化、信息化管理、城市化进程等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化及其经济全球化情况下的中国经济文化艺术形状持续分裂与变化,以及其人口构成和价值观的多元化与转型,产生了乡土文化演化、文化艺术特点粉碎化和单一化状况。黑龙江省打好文化建设这张牌,能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大量具备文化艺术深刻含义与内涵的资源,进一步提高乡村品牌形象和农村经济建设,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黑龙江省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乡村转型发展战略执行间的关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层面

黑龙江省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中含有一系列珍贵的人文情怀元素,有利于不断丰富乡村文明行动,推动个人奋发向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黑龙江省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中含有众多优良的作风,包含敬老爱幼、诚信友善等,黑龙江能够深层次积极地开展优秀乡贤评比,推动广大人民群众奋发图强、转变观念、更新理念;又比如融合智能化核心理念来改善传统式的乡规民约,清除大操大办红白事、盲目跟风、过多封建迷信等缺点,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黑龙江省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层面

在黑龙江省乡村转型发展战略执行期内,探索出党委领导、政府部门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新升级型社会治理体制,一时间推动了社会管理创新参加行为主体的多样化、整治方法的方便快捷化,而黑龙江省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也是其中不能被忽视的一环。如今,黑龙江省各地区根据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来发展出更为专业化、个性化的农村整治途径,例如在春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里有关机构举办孝老敬亲社会实践活动,党员干部在与群众亲切交流中解决矛盾。既能密切党群关系,又能保持和睦积极的乡村氛围。因而,被作为黑龙江省农村社会发展治理体系的关键填补。

(三)黑龙江省乡村特色农业发展层面

依靠黑龙江省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来开设品牌化的乡村产业链,对提升乡村转型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和完成绿色发展等总体目标大有益处。例如对于一些颇具黑龙江省文化内涵的历史悠久的村庄开展总体开发设计与市场运营,不但可以维护古代建筑,也可以运用特色乡村游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此外,还可以对村庄中一系列传统文化资源给予有效产品包装设计,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在世界各国进行销售,进而不断提升黑龙江的美誉度以及增加当地财政和农户的收入。

二、黑龙江省乡村传统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目前,黑龙江的整体文化发展是非常不错的。在传统农业文化基础上,产生了多种特色性的文化,比如冰雪文化、关东文化,尤其是动漫产业在整个黑龙江乃至东北地区都是非常受人们关注的。在东北全面振兴的背景下,黑龙江面临着许多特殊的情况,影响了乡村传统文化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黑龙江人民对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也不再受传统的教化思想局限。但是,黑龙江繁杂的历史社会背景,极大地减弱了自身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况且黑龙江的整个文化市场拓展不足,文化产业的相关政府部门对市场的调研也不是很充分。黑龙江传统的观念影响着黑龙江人对自身文化产业的认定,也同样影响着文化产业的发展,黑龙江文化体制进程依然受到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而没有与市场全面接轨,整个文化产业市场依然是一个萌芽的阶段。所以,黑龙江文化产业难以和金融管理系统进行融合,也难以满足黑龙江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再加上没有更大的市场需求,法治管理也不是很健全,整体制约了黑龙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黑龙江文化产业在规模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变革和创新,但是由于黑龙江特殊的文化背景,整个文化产业资源分配是非常不均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很大限制。黑龙江的文化产业在整体上依然存在一定的矛盾,主要是地区性的文化产业资源分配不均,部分产业如冰雪文化和夏日避暑产业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黑龙江的传统民俗文化以及黑龙江特色美食的发展却非常缓慢。通过一些科学研究和市场调研发现,黑龙江地区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的推广,区域文化产品以及部分农产品和特色节日在市场需求上融合不够,资源分配也是非常不到位;文化产业以及年轻的人才没有走入服务行业;另外黑龙江相关的政府部门和管理部门也未真正尽到责任,甚至有一些形式主义。这些现象直接导致了黑龙江特色文化发展的滞后,同时不利于黑龙江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在传承黑龙江优秀传统文化中坚定不移文化强国的自主创新途径

(一)塑造黑龙江农村文化产业的观念,推动优秀民俗传统文化的传承

近年来,黑龙江政府机构在开展“三农”工作时,或是以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农村绿色生态为主导,针对农村文化产业的关心程度较低,这就造成了不论是民俗文化机构或是本地农户,都欠缺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因而,黑龙江要融合各地市每个农村的特性,充分挖掘文化资源,走出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文化产业之途”。一方面,可以搭建文化产业链,提升农村传统文化的附加值,为农村创造一部分集体经济收益;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地区农户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维护的主动性,塑造文化强国的荣誉感。比如,黑龙江农村的驼皮制品(驼皮碗、驼皮壶、驼皮桶)、壁挂有数千年的历史,在当地政府相关机构的引导下,由一部分群众带头设立公司,并完成了流水化生产制造和商业化的经营。历经两年的发展,黑龙江的驼皮制品(驼皮碗、驼皮壶、驼皮桶)、壁挂不但全省出名,而且远销全国各地。

(二)黑龙江创建多样化的融资金融体系,拓宽融资渠道

不论是黑龙江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还是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维护,都离不开资本的驱动。而黑龙江很多农村因为所在位置偏僻、交通条件不便等原因,导致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一直不景气。为了更好地转型发展黑龙江农村文化产业,也为了防止优秀传统文化断代消亡,黑龙江政府必须重视起来,一方面要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要积极动员鼓励社会力量比如慈善机构、文化创新企业等参与进来,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必需的资金援助。此外,还要探索文化产业的商业化运营模式,根据多种多样的分配方式进行股权融资,除基本的金融业银行信贷外,根据投资控股等方式,尽量从社会上吸引资本。唯有如此,方能满足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本必需,集思广益,帮扶黑龙江农村文化产业多样化发展,提升其文化艺术的知名度。

四、结 语

总的来说,黑龙江乡村转型发展战略的实施,为黑龙江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带来了全新升级的机会,也为黑龙江农村美、农户富等总体目标贯彻落实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期待黑龙江各地能够主动作为,自主创新具体方法,奋力推动黑龙江农村发展特色农业、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奖励做善事群众,切实凭借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获得大量的社会发展和经济收益,助推黑龙江乡村转型发展。

猜你喜欢
黑龙江黑龙江省文化产业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羡慕等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黑龙江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