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综合种养在农耕文化中的价值与案例分析

2022-12-27 10:48李媛媛
农村.农业.农民 2022年2期
关键词:农耕种养稻田

李媛媛 曾 璨

农耕文化渐行渐远,农耕文化的生存问题客观地摆在我们面前。以高投入、高消耗为典型特征的石油农业带来了显著的负效应,社会转型给历史带来的压力是用速度来标识的,急速的社会转型和变迁时时刻刻威胁着农耕文化。稻田综合种养是我国农耕文化的缩影和集中体现,本文围绕稻田综合种养在农耕文化中的价值与案例分析进行研究和探讨,为推动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耦合发展提供思考,为我们更好地创造未来、建设未来提供有益启迪。

一、稻田综合种养概述

稻田综合种养是一种立体式种植(水稻)和养殖(水禽)相结合的种养方式,起源于稻田养鱼模式。稻田综合种养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结合后农业生态系统重建的典范模式,是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实施的有效手段。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稻田综合种养。稻田综合种养所具有的生态效益、综合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价值进一步凸显,提高了政府、农户、合作社与企业的互动和参与度,该模式迈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二、稻田综合种养在农耕文化传承中的主要价值分析

(一)保护和改良种质资源价值

稻田综合种养增加了动植物种类,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趋于完善,系统中的植物多样性和动物多样性有选择地朝着有利的方向进化,农田生态系统逐步趋于稳定,具有重要的种质资源保护和改良价值。

(二)生态多样和环境治理价值

稻田生态系统中增加水(禽),稻田可为养殖动物提供栖息、活动、捕食等生存空间,而养殖的动物能够取食田间虫、草,减少病虫害防治化学农药用量,改善灌溉及周围水体质量,其排泄的粪便是天然的有机肥料。长期进行水稻种植与养殖结合的稻田,土壤微生物种类、丰富度及其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水体质量等均得到有效提升。

(三)优质产品和品牌构建价值

稻田综合种养为稻田产出优质的稻谷和水(禽)产品奠定了坚实基础。产出的优质农产品是解决市场农产品质量不达标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从而有利于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同时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种养主体越来越重视优质农产品品牌创建。

(四)风俗文化与休闲旅游价值

稻鱼、稻鱼鸭等种养模式的农耕文化遗产地具有民歌、饮食等浓厚的文化底蕴,促进了人与人、人与植物、人与动物等和谐共处,提高了对大自然的认知度,是实现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文化基础。稻田综合种养中的水稻种植、动物养殖、种养结合等均是发展休闲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对于回归大自然、体验农耕乐趣等具有现实意义。同时,部分稻田综合种养生产区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乡村景观和浓郁的农耕文化气息,为生态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增加了农业文化遗产地居民的生计选项。

(五)科学研究与科普教育价值

稻田综合种养本身蕴藏着大量科学问题亟待研究解决,如不同养殖动物品种对水稻生长、稻米品质等有何影响的研究仍不够深入,需从试验的角度进行探究,另外稻田综合种养在农耕文化中的功能内在机制及其演变等问题,具有多学科综合研究价值。同时该系统中的种养结合、绿色防控等技术及其蕴含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文化思想则具有重要的科普教育价值。

三、案例分析:浏阳市H家庭农场“稻田养鳖+”模式

稻田综合种养植根于家庭农场是否会释放更强的生命力和发展的持续力?家庭农场是否会成为农耕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否会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的最有效手段?以上诸多问题将由浏阳市H家庭农场“稻田养鳖+”模式进行揭示,为稻田综合种养深入发挥农耕文化传承功能提供思考。

(一)基本概况

该家庭农场位于湖南省浏阳市达浒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大溪河从农场穿过,气候条件适宜,水源优质而充足。农场注册资本60万元,现有流转土地200多亩,主要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形成了以“稻鳖”为特色、“稻鱼”等多种复合种养共同经营的家庭生态农场模式。主要生产责任人均已接受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农场积极响应国家发展家庭农场的号召,探索出了一条家庭农场发展的低成本、低污染、低排放的“三低化”道路。

(二)综合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该家庭农场开展“稻田养鳖+”模式,生产成本来源于种子、饲养苗、肥料、药品、饲料、田间改造、劳动力、机械、土地流转等方面的开支,共投入9605元;收益来源于优质稻米、饲养产品、附加产品,总收入达13800元,实现每亩收益4195元。

2.生态效益分析

首先,减排温室气体。调研发现,该家庭农场减排温室气体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养殖动物的捕食、嬉戏等活动对水稻及土壤形成有效刺激,改变土壤的“静态”特征;二是养殖动物排泄的粪便使得根际微生物数量增加,抑制有关温室气体排放微生物的活性;三是在合时宜的“全田全时”灌水制,有效抑制甲烷细菌和一些微生物活动。其次,改善土壤质量。养殖动物的活动对土壤起到扰动作用,可有效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和水体溶氧量,进而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养殖动物排泄的粪便被水稻根系吸收和利用,既可提高土壤肥力和保肥能力,又能改善土壤质量。最后,提高稻田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稻田综合种养丰富了稻田生物种类,增加了与水稻互利共生的生物种类,从而增加了稻田的生物多样性,维持了稻田生态系统的平衡。

3.社会效益分析

首先,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该家庭农场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周边农户及种植大户看到了其优势及效益所在,消除了农户的疑虑,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其次,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业文化传承,带动休闲旅游观光产业的发展。最后,保障食品供应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该模式生产出的农产品具有绿色和无公害的优势,既有“量”,更有“质”。同时,一定程度上可减少耕地抛荒现象,增加优质稻米和水产养殖品的供应量,从而稳定粮食和水产品价格,促进粮食生产稳定与社会和谐发展。

四、展 望

如今倡导重视并发展农耕文化,是对现代农业发展困境的主动回应,是农耕文化价值的时代彰显。稻田综合种养既融于农耕文化又传承农耕文化,推动农耕文化不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未来,稻田综合种养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能为农耕文化的传承带来更多有益借鉴,促进更多新兴载体、生态技术等服务于农耕文化传承,带动农耕文化传承功能的开发和发挥,改善和扭转农耕文化传承全面衰落的局面。

猜你喜欢
农耕种养稻田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农耕旧事十二韵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我从金黄的稻田看到我的祖国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农耕溯源 寻根羊头山
稻田里的稻草人